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38)
2023(9764)
2022(8090)
2021(7367)
2020(6355)
2019(14146)
2018(13807)
2017(26539)
2016(14291)
2015(16228)
2014(16091)
2013(15896)
2012(14524)
2011(12936)
2010(13484)
2009(13348)
2008(12986)
2007(11950)
2006(10982)
2005(10290)
作者
(39586)
(32857)
(32514)
(31233)
(20972)
(15569)
(15008)
(12666)
(12568)
(11942)
(11306)
(11084)
(10684)
(10522)
(10489)
(10057)
(9624)
(9566)
(9478)
(9460)
(8383)
(8006)
(7945)
(7521)
(7475)
(7370)
(7351)
(7331)
(6583)
(6386)
学科
管理(60609)
(53304)
(51152)
经济(51055)
(49104)
企业(49104)
(27569)
金融(27567)
(26807)
银行(26801)
(26010)
(25743)
(22248)
中国(20987)
方法(19767)
(18865)
财务(18814)
财务管理(18774)
企业财务(17966)
数学(16094)
数学方法(15959)
业经(14543)
(13565)
(13476)
体制(11878)
中国金融(11229)
(10785)
制度(10780)
地方(10161)
(10021)
机构
学院(198158)
大学(197922)
(83770)
经济(81693)
管理(79271)
理学(64910)
理学院(64289)
管理学(63505)
管理学院(63093)
研究(62237)
中国(60098)
(49505)
(41315)
财经(36673)
(33100)
(32759)
科学(32590)
中心(32248)
(30548)
(27899)
财经大学(27365)
(26480)
研究所(26445)
经济学(26302)
北京(26223)
(25470)
银行(24571)
业大(24489)
经济学院(23571)
(23186)
基金
项目(120128)
科学(94950)
研究(91072)
基金(88259)
(74866)
国家(74219)
科学基金(64963)
社会(59542)
社会科(56608)
社会科学(56593)
(46550)
基金项目(45886)
教育(41771)
自然(39995)
自然科(39068)
自然科学(39058)
自然科学基金(38410)
(38117)
编号(36615)
资助(36374)
成果(31556)
(29557)
(27544)
重点(26791)
(25671)
课题(25669)
(25177)
国家社会(24930)
(24634)
教育部(24487)
期刊
(100147)
经济(100147)
研究(63904)
中国(47349)
(44815)
(40917)
金融(40917)
管理(35307)
(26262)
学报(25868)
科学(25053)
大学(21328)
学学(20124)
财经(19815)
教育(18154)
技术(17310)
(16909)
农业(15818)
业经(14625)
经济研究(14286)
财会(12912)
会计(12182)
问题(12099)
理论(10923)
现代(9903)
(9731)
实践(9648)
(9648)
技术经济(9633)
(9541)
共检索到330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简冠群  
复杂网络关系情境下终极控制权配置及其所引致的两类代理问题对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有待重新认识。在双重控制链基础上,聚焦终极控制权配置整体评价的新测算,探究其通过经理管理防御对再融资方式选择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终极控制权配置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可转债,其次为债券;公司控制权配置水平越低,越倾向于选择定向增发;终极控制权配置对管理防御具有负向影响;管理防御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定向增发,但对于可转债和债券融资之间的选择影响则不敏感;管理防御在终极控制权配置与再融资方式选择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终极股东利益侵占对再融资决策的影响是导致部分中介效应的关键。本研究在为再融资异化行为提供新解的同时,揭示了两类代理问题的动态关联关系,为终极控制权配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靶向依据。
[期刊] 预测  [作者] 简冠群  李秉祥  李浩  
本文基于终极股东"股权"和"社会资本"双重控制的特性,利用2011~2017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构建权力金字塔下的控制权配置指数,探讨其对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并分析政治关联与财务风险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权配置在三层权力机构之间的控制度、制衡度和分离度呈现动态关联关系,且选择可转债的公司控制权配置最优,债权其次,定向增发最差。进一步研究发现,政治关联的存在能够强化控制权配置与再融资方式的关系,且对控制权配置较差公司的影响更大;除此之外,公司财务风险越大,越倾向于选择定向增发。研究旨在还原公司控制权配置逻辑框架的基础上,揭示再融资行为异化根源,为控制权配置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亮亮  吕翠玲  
以2002~2009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1720个观测值为样本,实证研究终极股东控制权防守和利益侵占动机对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终极股东控制权与资本结构显著负相关,终极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偏离度与资本结构显著正相关;进一步考虑控制权防守和利益侵占动机的交互影响后发现,相对于高控制权、现金流权偏离度组,终极股东控制权与资本结构在低偏离度组中更敏感,相对于高控制权组,终极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偏离度与资本结构在低控制权组中更敏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成  王永县  雷家骕  
企业控制权的利益侵占问题是企业控制理论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企业的控制性股东及其所拥有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企业控制链与不对称股权结构模型,深入研究了企业控制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蔡卫星  高明华  
终极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进而损害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内部重要的代理问题。本文采用中国A股市场的相关数据,从关联交易的角度实证检验了终极股东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对利益侵占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终极股东的所有权越大,利益侵占的水平就越低;终极股东的控制权越大,利益侵占的水平就越高;终极股东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程度越大,利益侵占水平就越高。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关终极股东所有权、控制权与利益侵占之间关系的直接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向冠春  李胜坤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研究了控制权收益对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存在控制权收益的情况下,公司对不同的融资方式存在偏好,当控制权收益大干取得此收益的成本时,公司偏好外部融资,且在股东的监督弱于债权人的监督下,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建祥  李秉祥  
企业控制权配置是解决经理管理防御的有效手段,还是导致经理管理防御的重要根源?本文以2013年至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企业控制权配置的结构特征变量对经理管理防御程度的影响。利用全样本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控制权、现金流权和委派董事比例越大,实际控制人的监督效应占主导,经理管理防御程度越弱;股权制衡度、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两职分离、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和经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制衡度的特征变量发挥其制衡作用,经理管理防御程度越弱;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经理管理防御程度越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企业控制权配置的特征变量对经理管理防御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应通过调整企业控制权配置中的控制度与制衡度的特征变量,以达到控制权对经理人激励和约束的双重效应,从而减少经理管理防御行为,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义辉  黄国良  
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根源于大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而导致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长远利益的背离,可以用控制权私人收益来度量控制权利益侵占程度,对控制性股东的监督强度、控制性股东持股期限以及控制性股东未来收益的贴现因子等影响控制权利益侵占程度。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宋献中  
在企业治理结构中,控制权的配置是最主要的功能。这种权力的配置必须把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资本所有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控制权的配置角度看,公司治理要处理的是公司资本供给者确保自己可以得到投资回报的问题。例如资本所有者如何使管理者将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回报返还给自己,他们怎样确定管理者没有侵占他们所提供的资本或将投入资本投资在不好的项目上,他们怎样来控制管理者,等等。从资本结构的角度来看,公司的治理结构具体表现为:股权与债权的结构、股权内部结构、债权内部结构等方面,也就是说通过对这些结构的调整可以起到重新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红  杨凌霄  
金字塔股权结构广泛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之中,并以其复杂的结构降低公司透明度,隐藏终极股东身份,发挥放大控制权的杠杆效应,加剧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本文以2008年至2010年我国大宗股权转让事件为样本研究金字塔结构与终极股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字塔形态特征和内部权力结构对终极股东利益侵占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和对大股东的监管势在必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晨蓓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由分散转为集中,传统的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矛盾也逐步转变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矛盾。终极控制股东作为公司各项决策的关键人物,他们对公司的影响毋庸置疑。他们会利用金字塔股权结构、交叉持股等方式控制上市公司,以最小的现金流权去获得最大的控制权,他们也会因为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去寻找弥补控制权成本的手段,抑或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去获取私有收益,从而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振兴  杨淑娥  
传统经典的股利理论都把现金股利政策看做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工具,并通过市场的反应对其进行检验。但是,它们都忽略了公司的“法律”性和控制权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现金股利政策是公司“法律”之一,它是控制权人意志的体现,渗透着控制权人的利益倾向,现金股利政策可能成为公司控制权人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工具。控制权人利用现金股利挖掘利益侵占“隧道”可能有三种情况:经营者对股东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公司对债权人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在我国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利益侵占“隧道”———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利益侵占的“隧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细雄  
基于控制权私利的理论阐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广泛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本文从大股东利益侵占效应和控制权风险补偿效应双重视角出发,构建了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私利的行动决策模型,揭示了大股东侵占、控制权风险补偿与控制权私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实现机理。研究发现,控制权私利不仅反映了控股股东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蚀效应,也隐含了其为谋求公司控制权地位而承担额外风险的风险补偿收益。模型分析还表明,当考虑控制权风险补偿后,控制权私利与控股股东现金流权呈现非线性U型关系;与企业股权制衡度和外部资本市场完善程度呈现负相关关系。之后的实验研究为上述模型分析结论提供了支持性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白云霞  林秉旋  王亚平  吴联生  
负债的公司治理作用是公司财务研究的重要问题。已有文献探讨了负债在股权分散公司中的公司治理作用,而在股权集中公司中负债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的影响,已有的经验证据相当有限。本文以我国国有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负债在股权集中公司中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负债与大股东的利益侵占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来说,私有公司的负债水平更高,其原因在于私有大股东通过负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程度高于国有大股东。本文提供了负债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关系的直接证据,揭示了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以及所有权性质对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军  葛桓志  陈红  
从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大股东利益侵占这一基本事实出发,构建了大股东利益侵占条件下的企业再融资选择模型,并以2000~2004年深沪两市符合证监会当期配股和增发条件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股东利益侵占是导致中国上市公司优先选择股权再融资的根本原因;企业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和董事会独立性与股权再融资的概率负相关,资产负债率和资产规模与股权再融资的概率正相关,而股东之间的权力制衡对企业优先选择股权融资不具有监督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