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73)
- 2023(20628)
- 2022(17916)
- 2021(16611)
- 2020(14390)
- 2019(32886)
- 2018(32572)
- 2017(62479)
- 2016(34438)
- 2015(38541)
- 2014(38578)
- 2013(38094)
- 2012(35065)
- 2011(31667)
- 2010(31610)
- 2009(29506)
- 2008(29412)
- 2007(26190)
- 2006(22872)
- 2005(20351)
- 学科
- 济(134289)
- 经济(134098)
- 管理(102643)
- 业(96505)
- 企(81730)
- 企业(81730)
- 方法(63273)
- 数学(55098)
- 数学方法(54348)
- 财(39956)
- 农(35922)
- 中国(33926)
- 学(32212)
- 业经(29842)
- 制(29809)
- 务(25872)
- 财务(25778)
- 财务管理(25720)
- 地方(25123)
- 贸(24846)
- 贸易(24835)
- 企业财务(24462)
- 易(24110)
- 农业(23492)
- 理论(22023)
- 银(21469)
- 银行(21373)
- 技术(20826)
- 和(20689)
- 融(20598)
- 机构
- 大学(496684)
- 学院(493223)
- 济(192601)
- 管理(188611)
- 经济(188363)
- 研究(167480)
- 理学(163312)
- 理学院(161394)
- 管理学(158158)
- 管理学院(157282)
- 中国(124278)
- 科学(108176)
- 京(105983)
- 农(91850)
- 财(91449)
- 所(87072)
- 业大(80731)
- 研究所(79473)
- 中心(75977)
- 江(73509)
- 农业(72776)
- 财经(72656)
- 北京(66661)
- 经(65924)
- 范(63176)
- 师范(62317)
- 院(60610)
- 州(58650)
- 经济学(58105)
- 财经大学(54007)
- 基金
- 项目(337906)
- 科学(262845)
- 基金(244599)
- 研究(236859)
- 家(217259)
- 国家(215510)
- 科学基金(182618)
- 社会(147283)
- 社会科(139469)
- 社会科学(139430)
- 省(132744)
- 基金项目(129600)
- 自然(123032)
- 自然科(120163)
- 自然科学(120124)
- 自然科学基金(117975)
- 划(112746)
- 教育(109539)
- 资助(101781)
- 编号(94863)
- 成果(77033)
- 重点(76699)
- 部(73586)
- 发(70788)
- 创(69491)
- 课题(66164)
- 科研(66040)
- 创新(65068)
- 计划(64466)
- 大学(62407)
- 期刊
- 济(207853)
- 经济(207853)
- 研究(139654)
- 中国(93573)
- 学报(90717)
- 农(82475)
- 科学(78354)
- 财(73184)
- 管理(68718)
- 大学(67192)
- 学学(63779)
- 农业(55594)
- 教育(50221)
- 融(42129)
- 金融(42129)
- 技术(41704)
- 财经(36101)
- 业经(33681)
- 经济研究(33133)
- 经(30851)
- 业(29388)
- 问题(27473)
- 版(26080)
- 科技(24139)
- 业大(23711)
- 技术经济(23351)
- 图书(23284)
- 理论(22640)
- 统计(22231)
- 商业(21146)
共检索到718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汝一飞 任国良 孙良顺
上市公司控制权与代理权的分离带来了终极控制人与直接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基于产权属性和控股结构将上市公司分为国有直接控制、国有金字塔控制、民营直接控制和民营金字塔控制四种类型,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终极控制权对直接代理人总收益、显性收益、隐性收益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国有直接控制和民营金字塔控制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对直接代理人的各种收益均有显著影响;在国有金字塔控制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对直接代理人的隐性收益有显著影响,但对其显性收益的影响不明显;而在民营直接控制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对直接代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蔡庆丰 李鹏
随着市场投资主体机构化,机构投资者成为公司治理的主导力量,而代表机构投资者监督公司经理的是其代理人——投资经理。资本市场正演变为一个由投资经理和公司经理这两类代理人主导的市场,而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经理的监控实际上是一种"代理人监督代理人"。投资经理和公司经理之间的合谋会改变控制权私人收益在公司治理各方中的分配,由此,评价机构投资者代理监督的优劣,应考虑其制度的成本和收益。
关键词:
代理人 合谋 控制权私人收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叶会 李善民
文章利用2006-2010年发生的大宗股权交易事件,对大股东获取控制权利益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大股东在所有权结构中的控制能力越强,能够获取的控制权利益水平就越高,但是与非控股大股东相比,处于控股地位的大股东更倾向于以私有收益的方式实现控制权利益;与非国有股东相比,国有性质的股东更倾向于以私有收益的方式实现控制权利益;较好的市场环境能够有效抑制获取控制权私利行为,尤其是对控股大股东和国有性质股东获取私利行为的作用程度和效果更明显。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毅辉 李常青
以2004—2007年超过45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终极产权的视角剖析了终极控制人及其控制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终极产权性质及其对应的控制权结构是目前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终极控制人的投票权和现金流量权比例,对股利支付的可能性和水平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建君 盛锁
从股东的监督成本和控制权私人收益出发,分析了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问题。研究认为,股权结构具有一定的流转性,在长期中多个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是最稳定的;基于企业控制权和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视角,认为多个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是有效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闫永淑 和辉 李文瑞
一、引言Laporta、Shleifer(1999)首次研究了终极控制权问题,他们通过层层追溯所有权的关系链找出终极控股股东。研究认为终极控股股东的目标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主要通过金字塔式控股及管理层任命来获得超过现金流权的控制权,并借以牟取私利。刘芍佳等(2003)认为,只要处于底端的上市公司有一个终极控股股东并且至少有一个公司(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存在于底端的上市公司和其终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福广 齐寅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跃军 宋渊洋 金立印 左晶晶
营销战略风格的激进或保守与公司治理因素有怎样的内在联系?营销战略风格如何影响公司未来业绩?本文从第二类代理问题和终极控制权理论出发,通过理论分析和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1)控股股东卷入程度越低、控股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营销战略风格越趋向于激进,说明被第二类代理问题左右的控股股东更倾向于拿中小股东的钱卷入高风险的营销战略;(2)过度激进的营销战略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营业收入增长(做大),但是将显著损害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持续发展潜力(做强)。本文主要理论贡献在于从第二类代理问题和终极控制权理论的视角,解析了上市公司营销战略风格的成因,揭示了公司治理对营销战略的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铭山 王春伟 黄世海
本文建立了投资支出与股票收益关系的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在我国企业中投资支出与股票收益之间存在着负向关系,而且当样本公司处于国有控股期间时,这种负向关系比较显著;当公司控制权转移后,这种负向关系的显著性相对下降。同时,本文还发现,其负向关系显著性下降的原因在于国有控股公司控制权转移前后现金流量比例和负债比例在公司治理效率发挥作用的不同。本文的研究证实了我国国有控股公司控制权的转让是卓有成效的,同时也说明了国有控股公司控制权转移后投资绩效提高的原因,即公司控制权转移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效率降低了代理成本。本文从新的视角为国有控股公司控制权转移对绩效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证据。
关键词:
投资支出 股票收益 负债比例 自由现金流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何丹 朱建军
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股权分置下和存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时股权融资活动对控股股东股权价值的影响,然后对融资成本的定义进行拓展,计量出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指出控股股东的股权融资成本远远低于其债务融资成本是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控制权私人收益 控股股东 融资成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万立全
笔者对不同定价基础的协议转让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衡量控制权私人收益,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分为政府控制主体和非政府控制主体,并对2003年~2008年发生的控制权转移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处于较高水平,但股权分置改革后有所降低;政府控制公司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小于非政府控制公司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治理环境越好,控制权私人收益越低。
关键词:
控制权私人收益 实际控制人 治理环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坤 杨淑娥
基于终极控制权差异视角,将沪、深822家上市公司分为国有控股、非国有控股及总体3组样本,从公司基本特征、股权特征及管理者特征等方面研究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述因素均不同程度影响着融资结构,且组际间特别是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样本间对融资结构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浩
本文通过选取我国A股市场2010~2011年818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金字塔股权结构下终极控制人的代理成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对公司治理和证券监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终极控制权 第二类代理成本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屠巧平
本文将控制权收益分解为隐性收益和显性收益。结果表明,显性收益占控制权收益的9%左右,隐性收益仍是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首要激励因素。研究还显示,隐性收益和控制权收益与企业规模和经营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显性收益与企业规模和经营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呈显著的负相关;隐性收益还与公司资产负债率呈显著的负相关。最后,提出将自我隐形激励转变成市场显性激励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控制权收益 隐性收益 显性收益 高管激励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高宏进一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用金字塔式股权结构实现自身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依靠控制权占用企业发展资金来满足私有收益,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本文选取2012~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企业研发投入有负向效应,进一步地,股权制衡呈现削弱这种负向效应,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现象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而股权性质对这种负向效应没有显著影响。最后就针对解决"第二类代理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两权分离 研发投入 股权制衡 产权所有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