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5)
2023(5743)
2022(4897)
2021(4382)
2020(3810)
2019(8297)
2018(8226)
2017(15649)
2016(8586)
2015(9656)
2014(9682)
2013(9446)
2012(8703)
2011(7565)
2010(8264)
2009(8047)
2008(8021)
2007(7050)
2006(6376)
2005(6076)
作者
(23419)
(19580)
(19409)
(18842)
(12737)
(9278)
(8912)
(7385)
(7374)
(7129)
(6756)
(6588)
(6339)
(6317)
(6252)
(5918)
(5749)
(5735)
(5680)
(5595)
(5030)
(4792)
(4736)
(4481)
(4442)
(4426)
(4351)
(4279)
(3916)
(3775)
学科
管理(33874)
(30847)
经济(30778)
(29247)
(26540)
企业(26540)
(14982)
(13523)
审计(12221)
方法(11776)
(9919)
财务(9895)
财务管理(9826)
企业财务(9437)
数学(9295)
数学方法(9206)
(9170)
中国(8888)
体制(8096)
业经(8012)
(7907)
(6926)
银行(6921)
(6586)
金融(6584)
(6563)
各类(5948)
(5919)
技术(5913)
(5708)
机构
大学(121608)
学院(121289)
(51202)
经济(50069)
管理(46783)
理学(39750)
理学院(39394)
管理学(38945)
管理学院(38710)
研究(38017)
中国(32106)
(31269)
(25895)
财经(23573)
(21230)
(19928)
科学(19847)
(18881)
中心(17959)
财经大学(17516)
(15990)
经济学(15910)
研究所(15772)
北京(15643)
(15099)
业大(14662)
经济学院(14163)
(13828)
商学(13736)
商学院(13623)
基金
项目(75659)
科学(60564)
研究(57788)
基金(56414)
(48004)
国家(47608)
科学基金(41771)
社会(38624)
社会科(36699)
社会科学(36690)
基金项目(29581)
(29072)
教育(26873)
自然(25680)
自然科(25016)
自然科学(25011)
自然科学基金(24595)
(23874)
编号(23063)
资助(22767)
(21560)
成果(20403)
(18077)
重点(17239)
(16511)
课题(16381)
国家社会(16252)
教育部(16222)
(16115)
人文(15634)
期刊
(59552)
经济(59552)
研究(40164)
中国(32163)
(29077)
管理(18828)
学报(15658)
(15252)
科学(14950)
(14067)
金融(14067)
大学(13055)
财经(12491)
学学(12401)
教育(11121)
(10613)
审计(10094)
会计(9787)
农业(9459)
经济研究(9429)
技术(9277)
财会(9190)
业经(8786)
问题(7762)
通讯(6149)
会通(6135)
(6100)
(6023)
理论(5766)
(5741)
共检索到195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宏亮  
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为金字塔结构,然而金字塔顶层的终极控制权对公司的审计师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我国2011—2013年沪市和深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终极控制权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终极控制权性质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非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非国际四大。其次,终极控制权的控制权比例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终极控制权性质为国有性质时,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为非国有性质时,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没有显著的关系。再次,终极控制权的现金流权比例会显著影...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唐跃军  
本文重新考量新兴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在新兴市场特殊市场环境中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属于不同利益阵营、治理战略各异的公司大股东与外部审计师选择(国际四大)、审计收费、审计质量(盈余质量和审计意见)之间可能存在的复杂关联,勾勒控股股东、其他大股东在外部审计师选择方面的治理战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控制权比例、现金流权比例、其他大股东制衡度与上市公司聘任国际四大的概率之间表现为倒U型关系;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越有可能选择国际四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龙振海  胡奕明  
文章探讨了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和审计师行业专长对会计盈余信息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越大,公司的盈余信息越不稳健;相对于非行业专长审计师审计的公司,专长审计师审计的公司对损失的确认更及时;更重要的是发现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够显著抑制由于终极控制权分离所造成的会计盈余信息不稳健的行为。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稳健的会计盈余信息能够导致正面的经济后果,文章的研究结论暗示雇佣一个行业专长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存在终极控制权分离的公司是有利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德球  叶陈刚  
基于家族控制的竞争优势与控制权私人收益两种理论基础,本文以2003-2008年的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论文考察了家族公司家族管理、控制机制与外部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以间接方式上市的家族公司,直接上市更有可能选择审计质量较高的"四大";家族管理即实际控制人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家族指定管理层与高管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更有动机选择高质量审计,而家族控制机制即金字塔结构、控制权与现金流分离程度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管理对高质量审计师需求的正向作用在直接上市的家族公司中更为显著;家族控制对审计师需求的负向作用仅在控制权比例大于30%的子样本中显著;当家族管...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龚启辉  李志军  王善平  
审计师轮换是构建独立审计秩序化格局以防范会计舞弊的重要监管手段。本文基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尤其是资源整合的角度研究了审计师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审计师轮换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显著上升,高客户资源控制权个人化会计师事务所显著抑制了公司的正向盈余管理水平;高客户资源控制权个人化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师轮换后抑制公司正向盈余管理水平的提高幅度大于低客户资源控制权个人化会计师事务所。结果表明,审计师轮换提高了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有助于实现客户资源控制权个人化向会计师事务所化的转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奇峰  张鸣  
以2002~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盈利相关系数计量盈利质量,分析了公司控制权安排对盈利质量及其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非经营性国有控股公司的盈利质量较低,经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的盈利质量较高;非经营性国有控股、股权集中度低、股权制衡度低的公司更不愿意聘请"国际四大"作为审计师;国有企业的市场价值并不低于非国有企业,企业市场价值与公司股权结构密切相关。对独立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控制权安排、审计师选择能够影响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并对其市场价值产生影响。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文沛  夏康健  连慧颖  
在控制权转让过程中,审计师是决定交易成败的重要因素。以2007-2013年的控制权转让交易为研究样本,基于管理层自利的视角,对控制权转让交易中的审计师声誉选择成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受到自利动机的影响,管理层在控制权转让交易中存在着操纵审计师选聘的情况;在充分考虑了与审计师间的信任关系、信息优势以及市场反应之后,管理层更倾向于选择与年度审计声誉相近的审计师;当管理层收到非标准意见的年度审计报告后,将会丧失对审计师的信任,并且漠视由于审计师声誉变更而引起的不良市场反应,转而重视信息优势,进而在交易中选择更低声誉的审计师。研究结果为规范和监督上市公司的审计师选聘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烨  
本文利用2002—2003年我国A股市场数据,从上市公司至其最终控制人之间的股权控制链①的视角,考察了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与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控制链越长,控制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就越严重。研究发现,控制性股东的控制权结构所产生的代理冲突越严重,上市公司越有可能聘请审计质量较高的"四大"审计;而聘请"四大",能够降低控制性股东的资金侵占程度,减缓公司的代理冲突。这说明在我国现阶段,高质量外部审计具有一定的治理作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龚启辉  吴联生  王亚平  
审计师选择是一个关系到资本市场监管部门、投资者、审计师以及上市公司的重大问题。本文从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政府背景的角度,研究了政府控制对审计师选择行为及其后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国有企业更可能选择中央政府背景的会计师事务所,地方国有企业更可能选择本地地方政府背景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央政府背景和地方政府背景的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更可能对中央国有企业和本地地方国有企业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研究结果表明,依赖于行政权力的稳定关系,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的政府背景特征影响了审计师选择,并进而影响审计质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配  
在传统的公司治理中,关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企业中普遍存在着控制性股东。控制性股东的存在在缓解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的同时,又存在着控制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情形,从而导致了控制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大量研究表明,大多数上市公司存在终极控制性股东,终极控制性股东深刻地影响着公司的财务决策行为。在民营上市公司中,金字塔股权结构,是终极控制性股东用来强化控制权的一种常用方式。在该结构下,终极控制性股东利用两权分离通过影响公司财务决策侵占上市公司及小股东利益,从而加剧了终极控制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孙健  
很多公司中存在着终极控制权现象,终极控制人通过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控制公司并以此获取控制私利,资本结构作为公司的重要财务决策必然会受到影响。以资本结构为对象研究终极控制权对公司财务的影响,构建一个全新的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的替代变量,结果表明在中国终极控制权比控股股东更能反应控制的实质和掏空的本质,终极控制人控制上市公司进行债务融资是为了通过举债获得可控制的资源;相对于国有的终极控制人,民营的终极控制人的上述动机更加明显;尽管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较低,但是独立董事的存在确实能抑制终极控制人的掏空行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健  
本文主要研究终极控制权与超额现金持有之间的关系,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得出以下结论:民营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偏离程度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显著正相关,而国有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偏离程度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时于能够绝对控制董事会的终极控制人而言,其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偏离程度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相比CV,CB是一个更好的终极控制权的代理变量。
[期刊] 预测  [作者] 简冠群  李秉祥  李浩  
本文基于终极股东"股权"和"社会资本"双重控制的特性,利用2011~2017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构建权力金字塔下的控制权配置指数,探讨其对再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并分析政治关联与财务风险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权配置在三层权力机构之间的控制度、制衡度和分离度呈现动态关联关系,且选择可转债的公司控制权配置最优,债权其次,定向增发最差。进一步研究发现,政治关联的存在能够强化控制权配置与再融资方式的关系,且对控制权配置较差公司的影响更大;除此之外,公司财务风险越大,越倾向于选择定向增发。研究旨在还原公司控制权配置逻辑框架的基础上,揭示再融资行为异化根源,为控制权配置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丽梅  
本文以2010年至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交易的民营上市公司数据为例,对终极控制人控制权、现金流权及其分离情况对绩效影响进行综合研究。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现金流权、终极控制权分离状况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而现金流权与经营绩效显现正相关关系。表明两种权利分离指标越高则公司绩效越差,反之,则越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彭文伟  刘恋  
终极股东控制企业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时会产生终极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问题,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理论。本文据此建立了涉及终极控制权、现金流权与企业投资关系的模型,通过假设推导,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时企业会进行过度投资;控制权越大,过度投资越多,现金流权与企业过度投资负相关,分别体现了控制权的侵占效应和现金流权的激励效应。同时发现终极股东最优现金流权比例与终极股东风险规避程度、投资项目的风险呈反向变动关系,而企业投资与终极股东风险偏好程度、投资项目的风险呈正向变动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