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76)
- 2023(10332)
- 2022(8847)
- 2021(8273)
- 2020(7389)
- 2019(16563)
- 2018(16373)
- 2017(33194)
- 2016(17901)
- 2015(20272)
- 2014(20400)
- 2013(20393)
- 2012(19174)
- 2011(16998)
- 2010(17401)
- 2009(16834)
- 2008(17335)
- 2007(15582)
- 2006(14013)
- 2005(13079)
- 学科
- 济(74865)
- 经济(74735)
- 管理(68805)
- 业(65138)
- 企(55596)
- 企业(55596)
- 财(40476)
- 方法(37484)
- 数学(33810)
- 数学方法(33641)
- 制(24586)
- 务(23761)
- 财务(23742)
- 财务管理(23679)
- 中国(23169)
- 企业财务(22699)
- 农(18412)
- 银(17361)
- 银行(17352)
- 体(16350)
- 行(16297)
- 业经(15427)
- 融(15229)
- 金融(15227)
- 财政(14667)
- 体制(13969)
- 贸(13932)
- 贸易(13922)
- 易(13643)
- 环境(13566)
- 机构
- 大学(262109)
- 学院(259560)
- 济(116224)
- 经济(113951)
- 管理(103869)
- 理学(88266)
- 理学院(87487)
- 管理学(86546)
- 管理学院(86052)
- 研究(79063)
- 财(71930)
- 中国(69571)
- 京(53431)
- 财经(52586)
- 经(47541)
- 科学(40702)
- 江(39498)
- 财经大学(38942)
- 所(38359)
- 经济学(37486)
- 中心(37206)
- 北京(34372)
- 经济学院(34069)
- 研究所(32882)
- 农(31826)
- 州(30965)
- 商学(30166)
- 业大(30072)
- 商学院(29939)
- 院(28480)
- 基金
- 项目(157368)
- 科学(125710)
- 研究(119116)
- 基金(118529)
- 家(99620)
- 国家(98832)
- 科学基金(86748)
- 社会(80229)
- 社会科(76280)
- 社会科学(76259)
- 基金项目(62025)
- 省(58443)
- 教育(54852)
- 自然(53241)
- 自然科(51940)
- 自然科学(51927)
- 自然科学基金(51083)
- 资助(50001)
- 划(48925)
- 编号(47275)
- 成果(40321)
- 部(38058)
- 制(36648)
- 重点(34656)
- 教育部(34063)
- 国家社会(33894)
- 人文(33273)
- 性(32515)
- 创(32424)
- 课题(31826)
- 期刊
- 济(128957)
- 经济(128957)
- 研究(86642)
- 财(63611)
- 中国(51163)
- 管理(39925)
- 融(36121)
- 金融(36121)
- 学报(31679)
- 科学(30017)
- 财经(28213)
- 农(27813)
- 大学(26098)
- 学学(24818)
- 经(23833)
- 经济研究(21304)
- 技术(19494)
- 教育(19207)
- 业经(18953)
- 问题(17544)
- 农业(17540)
- 财会(16476)
- 会计(16134)
- 贸(15904)
- 理论(14185)
- 国际(13402)
- 技术经济(12730)
- 实践(12445)
- 践(12445)
- 统计(12373)
共检索到406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苏坤 张俊瑞 杨淑娥
以我国2004-2008年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终极控制人的视角,研究了终极控制权、法律环境及其相互作用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与公司财务风险负相关。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加重了其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获取私有收益的行为,加重了公司财务风险,两权分离程度与公司财务风险正相关。较高的地区法治水平能够有效遏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上市公司所处的法律环境越好,其财务风险就越小。法律环境的改善不仅有助于直接降低公司财务风险,还有助于减轻由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分离所导致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
终极控制权 法律环境 财务风险 现金流权
[期刊] 预测
[作者]
苏坤 杨淑娥
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金流权、控制权及其分离程度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对现金流权、控制权及其分离程度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控制权与公司负债水平显著负相关;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倾向于债务融资,扩大其可掌控的资源,以便进行攫取行为。两权分离程度越大,这种动机就越强。公司负债水平与两权分离程度总体上呈现一种倒U型关系。
关键词:
终极控制股东 现金流权 控制权 资本结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曼行 任家华
提出一个制度环境、股权结构与财务风险的理论模型,采用Altman(2002)的Z指数来衡量企业财务风险度量指标,以2007~2012年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程度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度因素对其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程度与财务风险负相关,民营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投资者保护程度越高,其财务风险越小,民营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投资者保护程度越高,股权集中程度对公司财务风险的负向影响越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永海 张文生
本文从财务预警指数与金融工程领域广泛使用的VaR两个角度来定义财务风险,研究终极控制权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的偏离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越高。同时,终极控制人的性质亦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民营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最高,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次之,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最低。
关键词:
终极控制权 财务风险 在险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立燕 熊胜绪
对我国2005-2007年间发生控制权转让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的控制层级与获取的超控制权收益正相关,法律保护水平与超控制权收益负相关。研究表明最终控制人的控制链条越长,其获取的超控制权收益水平越高,而较好的法律保护水平能够抑制其超控制权收益的水平。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采取政策措施推进控股股东缩短控制链条,发展核心能力,既能有效降低控股股东的超控制权收益,也有利于促进其获取合理收益;同时应进一步落实对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改善执法效率。研究还显示对最终控制人较高的股权制衡水平能够显著降低其获取的超控制权收益。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冯旭南 李心愉
本文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终极所有权和控制权结构。和国际学术研究存在较大差异,终极控制人往往通过金字塔结构控制上市公司,但其所有权和控制权并不分离,我们称其为"金字塔结构之谜",政府作为终极控制人时,这一现象尤其明显。本文还发现,终极控制人拥有的所有权平均为33%,远远高于CDL(2000)东亚经济体的样本均值。此外,家族作为终极控制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已占较大比例,大大高于早期的样本;和其它东亚经济体相类似,家族倾向于以较少的现金流量权获得较多的控制权,与政府作为终极控制人存在较大差异。终极控制人性质对所有权和控制权结构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金字塔 所有权 控制权 终极控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代彬 彭程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以2004~2009年的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高管控制权与企业资本扩张行为的关系及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证结果发现:高管控制权与企业的投资扩张及多元化扩张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当企业拥有充裕的现金流时,其正相关程度更大。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权较强的高管所实施的多元化扩张战略会加大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殿锋
本文以2008年至2012年深沪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治理角度对财务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国有公司、独立董事、董事会会议和管理层持股可以抑制和防范公司的财务风险;而没有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能够对财务风险有显著影响。整体上公司治理的改善能够有效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这为公司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和降低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财务风险 风险防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程新生 季迎欣 王丽丽
本文以代理理论为指导,运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调查数据和公开数据,考察了公司治理对财务控制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制度、董事会活跃程度等因素对财务控制效果有显著影响。改善财务控制需要从公司治理方面入手,包括建立健全约束大股东行为的相关机制,提高董事会独立性作为制衡大股东的重要措施,运用组合治理机制,实现对财务控制的再控制;多元化经营的公司要重视企业集团的内部治理,重视财务控制系统的更新与变革。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效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科 张宗益
本文利用2005—2007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并探讨了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价值与终极股东控制权显著正相关,与现金流权、独立董事比例的相关性不显著;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与公司价值呈U型关系,且U型关系顶点左侧的样本数占整个样本的84.384%,即大部分的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控制在使其易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范围内。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波
本文旨在考察上市公司控制权性质与审计需求的关系。根据"终极所有权"理论,本文对上市公司控制权性质进行重新分类,以反映控制权属性与其选择审计师的关系。本文发现,中央直属类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对于高级差审计的需求,但其对于国际所、国内所存在不同的需求偏好;地方所属类上市公司的需求偏好并不明显;政府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类上市公司并未表现出对于高级差审计的需求。
关键词:
控制权性质 审计需求 审计师级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冬琴 陈文浩
文章基于中国证券市场2004年和2005年的并购事件,实证检验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对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控制权以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和并购绩效之间均呈现非线性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无论控制权还是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均具有两面性特征。中国民营股东在安排所有权结构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控股股东充分的控制权,又必须避免控制权与现金流权过分偏离,以防止公司价值落入非线性曲线的底部。
关键词:
控制权 现金流权 并购 民营上市公司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梁莱歆 冯延超 杨继伟
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身份对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审计师选择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以2006年—2009年在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身份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实际控制人具有政治身份的民营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十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且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身份级别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十大"会计师事务所。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增泉 刘凤委 于旭辉
文章借助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事件,运用控制权私利理论,分析了经济制度对流通权价值的影响。控制性股份的价值由现金流量的要求权和控制权私利两部分构成。流通性的提高总是能够提高现金流量权的价值,但由于控制权的专有性,上市流通对控制权价值的影响条件依存于控制权私利的大小。控制权私利越大,上市流通对控制性股份的价值的影响越小,从而控股股东愿意支付的对价越低。将经济制度作为公司控制权私利的外生决定变量,实证检验的结果与上述预期相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钟海燕 戚拥军
基于第二类代理问题和终极控制权理论的视角,本文就民营上市公司选择激进或是保守避税战略的形成动因,以及避税战略影响公司价值的内在机理这两个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卷入程度越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程度越高,上市公司避税战略风格越趋向于激进;避税战略风格越趋向于激进,上市公司终极控股股东实施攫取控制权私利的掏空行为的动机越强烈,这将显著损害公司的业绩和降低公司的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风险识别与证据收集
基于法律环境和两权分离的利益侵占研究——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决定因素——来自我国深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财务困境风险、资产定价效率与动量效应——来自我国科技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治理环境、股权特征与控制权私有收益——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来自中国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终极控制、自由现金流约束与公司绩效——基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股权激励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来自A股市场的实证证据
公司财务特征与会计信息风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终极控制人性质、审计质量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