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85)
2023(6246)
2022(5335)
2021(4910)
2020(4260)
2019(9308)
2018(9296)
2017(18212)
2016(9736)
2015(10736)
2014(10692)
2013(10484)
2012(9716)
2011(8786)
2010(8883)
2009(8732)
2008(9031)
2007(8170)
2006(7327)
2005(7022)
作者
(26792)
(22525)
(22452)
(21618)
(14517)
(10874)
(10296)
(8504)
(8475)
(8216)
(7818)
(7644)
(7442)
(7307)
(7226)
(6923)
(6680)
(6658)
(6599)
(6423)
(5675)
(5438)
(5349)
(5176)
(5163)
(5086)
(4955)
(4952)
(4482)
(4336)
学科
管理(41039)
(39653)
经济(39568)
(35710)
(32877)
企业(32877)
(18318)
方法(17773)
数学(15574)
数学方法(15477)
(14646)
(13232)
财务(13214)
财务管理(13194)
企业财务(12796)
(10038)
业经(8902)
体制(8866)
中国(8371)
(8158)
金融(8156)
(8152)
(8014)
银行(8009)
(7570)
(7158)
环境(6531)
技术(6333)
(6067)
(6028)
机构
大学(144845)
学院(142248)
(62701)
经济(61399)
管理(57516)
理学(49023)
理学院(48592)
管理学(48029)
管理学院(47752)
研究(44300)
中国(36807)
(36028)
(29225)
财经(27607)
(25003)
科学(22305)
(21446)
(21278)
中心(20811)
财经大学(20621)
经济学(19595)
北京(18569)
研究所(18354)
(17720)
经济学院(17573)
商学(17116)
业大(17040)
商学院(16979)
(16841)
(16028)
基金
项目(88947)
科学(71928)
基金(68134)
研究(66071)
(57623)
国家(57170)
科学基金(50826)
社会(44837)
社会科(42686)
社会科学(42677)
基金项目(35785)
(32605)
自然(32325)
自然科(31564)
自然科学(31554)
自然科学基金(31042)
教育(30554)
资助(27833)
(27327)
编号(25803)
(23851)
成果(21933)
(21387)
教育部(19284)
重点(19262)
国家社会(18969)
人文(18712)
(18569)
(18132)
大学(17519)
期刊
(71862)
经济(71862)
研究(44995)
(31871)
中国(29172)
管理(23876)
(18987)
金融(18987)
学报(18296)
科学(17634)
(16275)
大学(15205)
财经(15113)
学学(14511)
(12724)
经济研究(11021)
教育(10972)
技术(10622)
业经(10299)
农业(10155)
问题(9406)
财会(8764)
(8207)
会计(7913)
国际(7718)
理论(7346)
现代(6644)
技术经济(6640)
世界(6482)
实践(6425)
共检索到221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海英  刘志远  
本文在产权理论框架下,就机构持股在平衡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从终极控制权的制度层面出发,以中国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数据为样本,以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为衡量指标,实证检验了在中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持股对投资者保护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全样本而言,机构持股对投资者保护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在民营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持股对投资者保护产生了正面影响。上述研究发现对理解机构持股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机构持股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制度条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彩萍  李善民  
文章以2001-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影响。实证表明,机构持股总体上提高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概率和水平,对公司治理起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因终极控制人性质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机构投资者积极治理作用显著,而在国有控股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治理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因此,管理层应在促进机构投资者发展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克服国有企业固有制度缺陷,为机构投资者积极治理作用发挥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邵毅平  徐潇  
以2003—2012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终极控制权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比例越高,企业的盈余管理幅度越大,机构持股抑制了企业盈余管理并负向调节了终极控制权对盈余管理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分组检验还发现,机构持股对终极控制权的负向调节作用仅体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公司和正向盈余管理组中,这说明机构持股能够有效替代外部治理机制的不足,而且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抑制企业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婉君  
研究了2003~2005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中大股东控制背景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资本支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能够积极发挥监督治理作用,减少控股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行为,进而提高公司资本支出水平,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志远  花贵如  
文章从政府控制的制度层面因素出发,以大股东资金侵占为研究载体,考察中国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主义行为。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机构投资者已具备股东积极主义的动机和能力,能抑制大股东资金侵占行为,从而客观上保护投资者权益;然而,相对于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来说,在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采取股东积极主义行为受到更多的限制,其抑制大股东资金侵占行为,客观上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效果较差;并且主要是体现在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这意味着制度层面的政府控制因素对公司层面的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主义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彭晓洁  
从投资收益率、盈余管理和财务绩效等角度运用熵值法度量社保基金持有企业长期投资者保护水平。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选取各控制权配置的度量方式与长期投资者保护关联度最大者,以寻求长期投资者保护水平最高时企业控制权配置的模式,发现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10%~30%之间,董事会类型为制约型董事会,总经理由董事会根据公司制度选举产生时,公司配置权模式为最优模式。通过实证检验最优模式和其他模式在发展能力、风险水平、利润分配和企业价值四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最优控制权配置模式有利于提升长期投资者的保护水平。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宋玉  
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严重分离会影响其公司价值,进而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本文以2004-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两权分离状况对机构投资者总体和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所有权比例越高,两权分离度越小时,机构投资者(主要是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越高;而且两权分离度指标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在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总体上能够做到自我利益保护,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在各个类型机构投资者中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冀玛丽  杜晓荣  
本文以2010-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与企业风险承担显著正相关,且非国有企业的提升效果优于国有企业;大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提升效果优于小机构投资者;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相对于后者,前者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机构投资者整体的"有效监督假说",并且说明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提升作用,因机构投资者特征以及企业终极控制人性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冀玛丽  杜晓荣  
本文以2010-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与企业风险承担显著正相关,且非国有企业的提升效果优于国有企业;大机构投资者持股的提升效果优于小机构投资者;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相对于后者,前者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机构投资者整体的"有效监督假说",并且说明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提升作用,因机构投资者特征以及企业终极控制人性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奇波  
本文提出了解决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的理论模型。本文认为,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争夺与公司治理,通过形成制衡的股权结构,有助于减少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减少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吞与掠夺,提高企业的业绩。但是,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公司治理效果受到股东持股比例、法制环境与机构投资者竞争力的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学勇  欧朝敏  
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隧道输送行为一直都是监管的难点和研究的热点。基于终极控制权的分析框架,并借以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和关联债权债务,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的隧道输送行为和外资持股对其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绝大部分中国上市公司都被政府所终极控制;对于家族所控制的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确实可以影响到大股东的隧道输送行为,但对于政府终极控制的上市公司此效应并不明显;外资股东的存在能有效地约束家族终极控制者的隧道输送行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辉  何玉梅  
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往往会利用控制权溢价为自己谋求私利,从而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在运用2002-2006年的样本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隐性利益水平所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转让溢价与转让比例呈正相关,与转让溢价水平与净资产收益率、现金比率、流通股数和公司规模均呈负相关。同时,随着转让比例的上升,一开始溢价比例会增加,当转让比例增大达到一定程度时,溢价比就会随之下降。用法律或制度安排保护中小股东以及或者形成较为分散的股权结构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更为有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建宏  封丽萍  汪炜  
本文利用2005~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从股东权力视角研究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发现:地区投资者保护水平对大股东控制权的影响会由于公司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地区投资者保护水平直接对股东控制权存在正向影响,而非国有控股公司中地区投资者保护水平与公司政治关联程度共同影响股东控制权。在行业竞争度低的公司中,投资者保护水平与大股东控制权的影响显著为正,但这种影响在行业竞争度高的公司中并不明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卉娜  何芹  
以2010-2013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比例和"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都能显著降低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但它们对重大缺陷的抑制作用并没有强于非重大缺陷;机构投资者总体和"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抑制作用仅存在于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形,且仅对非重大缺陷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当持股比例低于1%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促进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寿喜  黄攀  
本文以2011~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实际控制人性质与公司市值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市值成正相关关系,实际控制人为国家的企业较实际控制人为非国家的企业,这一关系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总体上能够发挥积极股东治理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在不同制度环境中存在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