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92)
2023(6237)
2022(5334)
2021(4807)
2020(4102)
2019(8737)
2018(8678)
2017(16358)
2016(9111)
2015(10063)
2014(9880)
2013(9693)
2012(8877)
2011(7894)
2010(8074)
2009(7833)
2008(8081)
2007(7209)
2006(6536)
2005(6296)
作者
(24796)
(20856)
(20652)
(19893)
(13379)
(9866)
(9417)
(8043)
(7835)
(7543)
(7161)
(7001)
(6811)
(6791)
(6778)
(6345)
(6184)
(6160)
(6038)
(5932)
(5381)
(5042)
(4993)
(4769)
(4764)
(4719)
(4614)
(4573)
(4210)
(4034)
学科
管理(36684)
(32071)
经济(31994)
(31071)
(28600)
企业(28600)
(15308)
(14767)
方法(11861)
(10397)
(10145)
财务(10127)
财务管理(10106)
数学(9795)
企业财务(9737)
数学方法(9676)
体制(9059)
(8808)
业经(8774)
中国(8688)
(7400)
银行(7390)
(7005)
(6916)
(6476)
金融(6474)
环境(6157)
(6148)
(5997)
制度(5993)
机构
大学(129470)
学院(127524)
(52643)
经济(51450)
管理(49106)
研究(42269)
理学(41732)
理学院(41299)
管理学(40743)
管理学院(40476)
中国(34280)
(30749)
(26682)
财经(23094)
科学(22572)
(20816)
(20475)
(20460)
中心(19956)
(18339)
研究所(17818)
财经大学(17136)
北京(16686)
经济学(16572)
业大(16365)
(15714)
(15473)
(14807)
经济学院(14713)
师范(14659)
基金
项目(82093)
科学(65759)
研究(61937)
基金(61499)
(52895)
国家(52465)
科学基金(45631)
社会(41657)
社会科(39386)
社会科学(39374)
基金项目(31929)
(31021)
教育(28724)
自然(28056)
自然科(27384)
自然科学(27377)
自然科学基金(26928)
(26180)
资助(24273)
编号(24216)
(22789)
成果(21414)
(19409)
重点(18595)
国家社会(17787)
(17336)
教育部(17290)
课题(17135)
(17032)
人文(16439)
期刊
(62285)
经济(62285)
研究(40356)
中国(29577)
(27569)
管理(20700)
学报(19105)
(18224)
科学(17872)
大学(15738)
(15408)
金融(15408)
学学(14913)
教育(13119)
财经(12683)
农业(11528)
(10799)
技术(9748)
业经(9195)
经济研究(9059)
问题(7933)
财会(7459)
会计(7109)
(7080)
(6213)
理论(6115)
(6101)
现代(5818)
改革(5700)
(5700)
共检索到202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维安  钱先航  
基于政治成本和代理成本的视角,本文以我国地方政府和个人控制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对经理层治理的影响,并分析了所有制与政府干预的作用。结果表明两权分离公司有较差的经理层治理,但其中地方政府公司要好于个人公司;而由于政治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共同作用,地方政府公司中,两权分离的影响无法确定方向。政府干预会直接影响政治成本的大小,在政府干预小的地区,地方政府公司中,两权分离公司有较好的经理层治理,个人公司则相反。此外,我们还对两权分离的内生选择问题进行了考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春霞  
本文详细解读了“两权分离度”(SEP)这一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度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卿  刘少波  
本文从公司投资的角度,研究控股股东侵占与外部制度环境治理问题。结果表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对过度投资有显著为正的影响,相对于私人控股,政府控股公司过度投资更严重,而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过度投资,制度环境的这种影响,在由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明显。这一研究成果从公司投资的角度为控股股东的侵占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旭东  曾春华  杨兴全  
随着世界并购浪潮的持续进行,并购动因与并购绩效的研究一度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两个重要问题。虽然对于并购中收购公司的并购绩效问题还未达成一致的看法,但学者们一致认为,并购动因决定并购行为,而并购行为又影响并购绩效,并购行为起到了中间的"桥梁"作用,它反映了并购动因影响并购绩效的路径。基于此,本文将公司并购动因、并购行为、并购绩效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并以2007~2010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扩张性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对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多元化并购与公司并购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越大,公司越容易进行多元化并购,多元化并购的绩效明显低于同业并购的绩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春霞  
一个公司的股权结构、治理特征、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等对公司的业绩都有影响。本文采用2003~2004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研究后发现分离度越小的企业,其业绩越好;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多,企业业绩越好。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春华  杨兴全  陈旭东  
以2007-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以及直接吸收合并等扩张性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以及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收购公司并购后1-2年内股东财富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对公司并购绩效具有"激励效应",而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会导致公司并购绩效的恶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公司高自由现金流和低成长性会加强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的负向影响,并且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的负面影响在民营上市公司更加显著。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洪昀  李婷婷  姚靠华  
采用2010-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融资融券机制、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两权分离度越高,大股东掏空越严重。而融资融券抑制了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引起的大股东掏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投资者保护环境更差、信息披露质量较低、内部治理机制更差的公司中,融资融券的掏空治理效应更加明显。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宗宇  邵清芳  陈维良  
本文以2010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基本Jones模型和线下项目法分别计算线上项目操纵性应计利润和线下项目操纵性应计利润,考察了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以及终极控制人性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线上项目盈余管理程度与两权分离度显著正相关,终极控制人更倾向于通过隐蔽性更强的线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2)当终极控制人性质为非国有时,终极控制人更有动机通过线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田昆儒  蒋勇  
基于2003—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权分离度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终极控制人最优两权分离度为6.07%;现金流权与公司价值间存在倒U型关系,最优现金流权为22.08%;终极控制人最优表决权比例为28.92%;受表决权影响的现金流权与公司价值存在倒U型关系,当表决权为28.88%时,现金流权使公司价值最大化;当现金流权大于19.44%且小于等于22.08%时,受现金流权影响的表决权对公司价值负面影响最小。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宋春霞  
本文以2003-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资产状况、现金收入与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数据,采用理论分析、描述性统计与多元回归假设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的企业规模、企业资产可控性、现金流状况、企业发展前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终极控制人控制层级与股权性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韦华  
本文聚焦于品牌培育过程的起始端,以企业实际控制人为切入点来研究其对企业品牌投入的影响,以期对品牌培育活动中企业决策层的作用形成清晰的认识,促使企业对其内部治理结构进行重新审视和布局。研究发现:(1)国有企业中,实际控制人控制权与品牌投入之间呈"倒U型"关系;非国有样本中,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与品牌投入之间呈正向的"U型"关系;(2)国企样本中的主要矛盾为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第一类代理问题),利益侵占效应主要由国企管理者导致,而在非国企中实际控制人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仍为主要矛盾(第二类代理问题),其利益侵占行为主要通过控股股东来实现;(3)不论是国有样本还是非国有样本中,企业品牌投入与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显著正相关,与两权分离度显著负相关;(4)不论是国有样本还是非国有样本中,企业规模与品牌投入显著正相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宗宇  邵清芳  陈维良  
本文以2010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基本Jones模型和线下项目法分别计算线上项目操控性应计利润和线下项目操控性应计利润,考察了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以及终极控制人性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线上项目盈余管理程度与两权分离度显著正相关,终极控制人更倾向于通过隐蔽性更强的线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当终极控制人性质为非国有时,终极控制人更有动机通过线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刚  侯晓红  
运用多种控制权强化机制实现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是终极控制权配置的重要特征,按照所使用的控制权强化机制计算和分解两权分离度是比较不同控制权强化机制的经济后果的重要依据。按照终极控制权配置的控制层次划分,文章在直接控制层次计算了超权股、投票权协议和单一控制等强化机制导致的两权分离度,在间接控制层次计算了金字塔结构和董事会席位超额控制等强化机制导致的两权分离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种控制权强化机制运用下的终极控制权两权分离度计量方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冉茂盛  李文洲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且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这一现实背景,本文重点考察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对企业债务融资和大股东债务资金侵占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理,并以沪深A股家族上市公司2008-2011年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检验了政治关联及其与外部治理环境的交互效应对以上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较大的家族企业,其得到债务融资的比例相对较低,但政治关联有助于债务资金的取得;从债务融资的动机看,家族企业的负债行为不是为发挥债务的治理效应,而是为控制更多的资源,以为其资金侵占提供便利;尽管来自制度层面的约束会抑制终极控制人资金侵占的行为,但政府行政干...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宋小保  
基于现实中股权结构相对集中的资本市场背景,利用2007—2010年沪深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与股票收益波动性的关系,从信息不对称角度考察终极控制人价值侵占对外部市场投资者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程度越大,股票收益的波动性则越强,表明终极控制人的侵占行为可能导致企业与市场投资者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提高外部投资者的风险;同时,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和股权集中度较低的公司,非国有上市公司和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程度与股票收益波动性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