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73)
2023(6518)
2022(5614)
2021(5082)
2020(4432)
2019(9916)
2018(9794)
2017(19186)
2016(10460)
2015(11790)
2014(11631)
2013(11487)
2012(10388)
2011(9256)
2010(9448)
2009(9159)
2008(9488)
2007(8607)
2006(7708)
2005(7290)
作者
(28666)
(24088)
(23844)
(22874)
(15401)
(11316)
(10951)
(9078)
(8933)
(8721)
(8192)
(8079)
(7797)
(7723)
(7647)
(7294)
(7173)
(7088)
(6921)
(6914)
(5972)
(5808)
(5718)
(5501)
(5463)
(5426)
(5327)
(5258)
(4692)
(4646)
学科
管理(45905)
(41594)
(39567)
企业(39567)
(38737)
经济(38647)
(21596)
(17174)
方法(16747)
(16465)
财务(16446)
财务管理(16420)
企业财务(15813)
数学(14067)
数学方法(13935)
(12322)
体制(11145)
业经(10392)
(9854)
银行(9846)
(9258)
中国(9248)
(8685)
金融(8683)
(8088)
(7431)
(6652)
技术(6605)
(6591)
理论(6405)
机构
大学(149909)
学院(148649)
(62068)
经济(60804)
管理(58779)
理学(50188)
理学院(49718)
管理学(49070)
管理学院(48760)
研究(46024)
中国(39128)
(36930)
(30602)
财经(28118)
(25486)
科学(24530)
(23029)
(22576)
中心(21521)
财经大学(21058)
研究所(19628)
经济学(19374)
北京(19286)
(18976)
业大(18188)
(17847)
商学(17826)
商学院(17692)
经济学院(17314)
(16810)
基金
项目(92926)
科学(74491)
基金(70036)
研究(69216)
(59708)
国家(59223)
科学基金(52257)
社会(46021)
社会科(43646)
社会科学(43638)
基金项目(36728)
(35032)
自然(33450)
自然科(32660)
自然科学(32653)
教育(32606)
自然科学基金(32129)
(29301)
资助(28560)
编号(26961)
(24080)
成果(23293)
(22181)
重点(20869)
教育部(19820)
(19727)
(19319)
国家社会(19244)
人文(19102)
课题(18745)
期刊
(70625)
经济(70625)
研究(46411)
(34836)
中国(31126)
管理(24918)
学报(20555)
(19082)
金融(19082)
科学(18939)
(17053)
大学(16640)
学学(15862)
财经(15451)
教育(13270)
(12970)
技术(11342)
财会(11053)
经济研究(10997)
农业(10759)
业经(10217)
会计(10181)
问题(8743)
理论(7657)
(7455)
通讯(7450)
会通(7434)
(7169)
(6927)
国际(6757)
共检索到231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田永杰  
本文选取2010年至2015年我国A股上市并持有公允价值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两类公允价值变动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并考虑到我国特有的国情和经济制度,对比了不同终极控制人性质下公允价值损益与高管薪酬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计入当期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与高管报酬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大于真实性盈余与其的相关系数;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与高管报酬相关但不显著,其相关系数要小于真实性盈余与高管报酬之间的相关系数。国有企业计入当期损益的公允价值边度与高管报酬之间的相关程度要小于非国有企业,而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国有公允价值变动与其的相关程度没有明显的区别。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田永杰  
本文选取2010年至2015年我国A股上市并持有公允价值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两类公允价值变动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并考虑到我国特有的国情和经济制度,对比了不同终极控制人性质下公允价值损益与高管薪酬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计入当期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与高管报酬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大于真实性盈余与其的相关系数;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与高管报酬相关但不显著,其相关系数要小于真实性盈余与高管报酬之间的相关系数。国有企业计入当期损益的公允价值边度与高管报酬之间的相关程度要小于非国有企业,而计入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金若  张飞达  邹海峰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2007-2008年数据检验两类公允价值变动对高管薪酬的差异影响。研究发现:(1)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利得(损失)与高管薪酬变动显著正相关(不相关),存在"重奖轻罚"现象;(2)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也对高管薪酬的变动产生影响,同样存在"重奖轻罚";(3)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对高管薪酬变动的影响显著大于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契约未能恰当利用公允价值变动信息,均源于金融资产但列报不同的两类公允价值,对高管薪酬具有差异影响。该结论支持了高管可能基于薪酬原因操纵金融资产分类的观点,并为我国2009年利润表朝向综合收益的改革提供了一些经验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文莉  刘慧媛  
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与质疑的热点话题。文章选取2010—2013年A股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与高管薪酬没有显著相关性,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与高管薪酬显著负相关,就这一角度而言,金融类上市公司不存在高管薪酬粘性,体现出较强的薪酬约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晖  杨静  
新会计准则实施背景下,公允价值信息成为高管薪酬考评中不容忽视的新因素。以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为公允价值的替代变量,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与高管薪酬显著正相关(不相关);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高管薪酬存在差异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整体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影响不显著,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连晓姝  张建平  
本文基于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选取2009-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比研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高管薪酬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考虑公允价值转回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高管薪酬尤其是董事长薪酬、总经理薪酬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财务总监薪酬的相关关系不太显著。说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仍存在过度集权的问题,分权管理模式不完善。而不论是否考虑转回,扣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后的其他盈余与高管薪酬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也表明影响高管薪酬的主要还是企业的真实盈余,而非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楠  李冰洁  朱清香  马亮  
本文基于我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15年的样本数据,从股东、管理层和董事会三个层面系统研究控制权配置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股东层面,第一大股东控制力、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性质的公司对高管薪酬粘性具有抑制作用;在管理层层面,高管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表现出越强的薪酬粘性,两职分离对高管薪酬粘性影响不显著;在董事会层面,董事会规模的扩张对高管薪酬粘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董事会独立性对高管薪酬粘性影响不显著。
[期刊] 改革  [作者] 干胜道  王杭  陈彦琼  
在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高管薪酬粘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模型,采用我国沪深A股无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2008—2018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无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呈正相关关系;无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存在高管薪酬粘性;无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提升有助于抑制高管薪酬粘性,但独立董事规模或监事会规模扩大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不明显。我国企业在无实际控制人的情况下为了抑制高管薪酬粘性,不仅需要机构投资者发挥"股东积极主义"的治理作用,强化对高管"薪酬与业绩"关系的质询机制,而且需要从证券监管部门、司法部门、新闻媒体等方面引入更有效的外界监督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楠  李冰洁  朱清香  马亮  
本文基于我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15年的样本数据,从股东、管理层和董事会三个层面系统研究控制权配置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股东层面,第一大股东控制力、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性质的公司对高管薪酬粘性具有抑制作用;在管理层层面,高管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表现出越强的薪酬粘性,两职分离对高管薪酬粘性影响不显著;在董事会层面,董事会规模的扩张对高管薪酬粘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董事会独立性对高管薪酬粘性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常亚波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近年来受到资本市场上各类投资者、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本文利用Tobit模型对我国上证A股上市公司2009—2012年分红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高管货币薪酬、股权薪酬与公司现金分红之间并非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说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并非越高越好,而是应当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明显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现金分红水平无关,高管更看重公司的长远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聂建平  
本文选取我国2009-2014年沪深A股4042家上市企业为样本,分析了高管薪酬激励与投资不足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控制人性质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下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投资不足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薪酬激励有助于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国有企业的薪酬激励对缓解企业投资不足有显著影响,但与民营企业相比,缓解作用相对较弱;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高管薪酬激励对缓解投资不足的作用越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韩亮亮  
文章对机构投资者在我国金融机构薪酬管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银行高管货币薪酬在中央直管银行显著负相关,在非中央直管银行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实际控制人性质影响机构投资者在银行高管货币薪酬制定中的作用;投资主导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银行高管货币薪酬在非中央直管银行显著负相关,业务主导型机构投资者比例与银行高管货币薪酬在非中央直管银行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在银行高管货币薪酬制定中异质机构投资者会根据实际控制人的不同选择扮演"监督者"还是"合谋者"角色。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钟夏  
本文针对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差异,以2006年至2010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别将高管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及其薪酬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正相关,且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呈现更强的相关性;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具有粘性特征,表现在当业绩上升时高管薪酬的边际增加量大于当业绩下降时的边际减少量。而在非国有上市公司这一特征并不显著。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金若  辛清泉  童一杏  
基于财务会计数据生成逻辑,本文首先讨论了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的确认及其"转回"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构造变量,重新检验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及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其他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产生的损益信息对股票报酬和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避免了直接利用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信息检验造成的错误解释公允价值涨跌信息价值的后果。我们提供的证据并不支持以前的研究发现。总体上,这类项目的公允价值信息对股票年度报酬及高管薪酬总额都没有显著影响。这一新的发现与公允价值会计的实施对我国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影响较小的事实一致。该研究重申了会计信息生成过程对设计研究变量的重要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袁根根  田昆儒  
本文选取2007~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管理者才能、管理者和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对公司的控制力虽然降低了薪酬业绩敏感度,但管理者才能却能提高薪酬业绩敏感度,而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与薪酬业绩敏感度之间则呈现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中的大股东监督对薪酬业绩敏感度的替代作用比国有上市公司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