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12)
- 2023(12446)
- 2022(10699)
- 2021(9777)
- 2020(8475)
- 2019(19320)
- 2018(18954)
- 2017(36564)
- 2016(20213)
- 2015(22709)
- 2014(22698)
- 2013(22532)
- 2012(20638)
- 2011(18659)
- 2010(18691)
- 2009(17728)
- 2008(18075)
- 2007(16369)
- 2006(14194)
- 2005(12799)
- 学科
- 济(80260)
- 经济(80129)
- 管理(69519)
- 业(66123)
- 企(57066)
- 企业(57066)
- 方法(38628)
- 数学(34086)
- 数学方法(33827)
- 财(30146)
- 制(21645)
- 农(21301)
- 务(20507)
- 财务(20475)
- 财务管理(20432)
- 企业财务(19513)
- 中国(19123)
- 业经(18165)
- 学(16414)
- 贸(15729)
- 贸易(15724)
- 易(15320)
- 体(14683)
- 农业(13837)
- 银(13818)
- 银行(13764)
- 技术(13001)
- 地方(12949)
- 行(12892)
- 划(12701)
- 机构
- 大学(297322)
- 学院(295002)
- 济(121347)
- 经济(118891)
- 管理(114517)
- 理学(99414)
- 理学院(98337)
- 研究(97019)
- 管理学(96875)
- 管理学院(96325)
- 中国(74537)
- 京(61331)
- 财(60587)
- 科学(60485)
- 农(56485)
- 所(50341)
- 业大(48095)
- 财经(47528)
- 研究所(45610)
- 中心(45133)
- 农业(44992)
- 江(44507)
- 经(43074)
- 北京(37914)
- 经济学(37347)
- 财经大学(35292)
- 范(34560)
- 州(34457)
- 院(34418)
- 师范(34035)
- 基金
- 项目(197836)
- 科学(155066)
- 基金(145578)
- 研究(137611)
- 家(128969)
- 国家(127914)
- 科学基金(108973)
- 社会(88948)
- 社会科(84380)
- 社会科学(84353)
- 基金项目(78152)
- 省(77418)
- 自然(72730)
- 自然科(71061)
- 自然科学(71034)
- 自然科学基金(69851)
- 划(65609)
- 教育(63405)
- 资助(58865)
- 编号(53726)
- 重点(44940)
- 部(44413)
- 成果(43529)
- 创(41733)
- 发(40860)
- 制(39166)
- 创新(39128)
- 科研(39126)
- 教育部(37886)
- 计划(37748)
- 期刊
- 济(129317)
- 经济(129317)
- 研究(81824)
- 中国(55856)
- 学报(52978)
- 财(51842)
- 农(50092)
- 科学(45692)
- 管理(41319)
- 大学(39070)
- 学学(37464)
- 农业(32813)
- 融(27817)
- 金融(27817)
- 财经(24372)
- 教育(23320)
- 技术(22661)
- 经济研究(20927)
- 业经(20690)
- 经(20679)
- 业(18372)
- 问题(17455)
- 版(15925)
- 财会(15119)
- 贸(14311)
- 技术经济(14291)
- 科技(13823)
- 理论(13794)
- 会计(13466)
- 商业(13438)
共检索到429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纪映红
一、终极控制人的"掏空"行为"掏空"也叫隧道挖掘,是指终极控制人通过隐蔽的渠道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的行为。在很多时候,"掏空"也被称作是终极控制人的利益转移。在金字塔持股条件下,终极控制人以较少的现金流量权取得了更多的控制权,使得其有能力和动机对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掠夺和侵占,同时对上市公司采取"掏空"行为,从而导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姿辰
本文以2006-2008年我国具有金字塔结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不同性质的终极控制人对上市公司信贷规模产生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性质的终极控制人存在不同的股权结构倾向,对信贷能力也产生差异化影响。本文从终极控制人视角,探究终极控制人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路径。
关键词:
终极控制人 控制权 信贷规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春霞
一个公司的股权结构、治理特征、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等对公司的业绩都有影响。本文采用2003~2004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研究后发现分离度越小的企业,其业绩越好;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多,企业业绩越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彩 高波
文章主要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以正处于转型的中国为研究背景,以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内部人控制用一系列指标进行量化,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表示公司绩效,在对内部人控制与经济绩效之间进行相关关系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结论。
关键词:
转型经济 内部人控制 上市公司绩效 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胜
本文从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股权特征出发,研究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和终极控制人性质及某些公司治理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盈余管理幅度与终极控制人拥有的控制权比例在形态上呈U型关系;盈余管理幅度与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比例正相关;随着两权分离度的增大,终极控制人有动机和能力进行盈余管理,国有终极控制人具有更大的盈余管理动机;独立董事未能起到良好的治理作用;盈余管理幅度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两权分离度决定了终极控制人侵害中小股东等外部人利益的动机和能力,是影响终极控制人实施盈余管理的最深层次原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丹珺
本文选取2007年至2010年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研究终极控制人对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大小同现金股利分配水平呈U型关系;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显著影响股利分配水平;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程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显著负相关。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武立东 张云 何力武
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2002-2004年的面板数据,针对民营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集团治理现象,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集团治理的各因素对终极控制人行为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在集团治理条件下,随着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程度的增加,终极控制人采取具有侵占效应的行为的激励越强。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能够对这一影响起到调节作用,其中,股权结构中的内部股东集团比例增加会强化侵占效应的激励;董事会结构中外部董事比例的增加会抑制终极控制人的侵占效应行为。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在对民营上市公司集团治理结构加强监管的同时,正确认识外部董事的作用、强化董事会的独立性并完善内部机制能够取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宋春霞
本文以2003-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资产状况、现金收入与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数据,采用理论分析、描述性统计与多元回归假设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的企业规模、企业资产可控性、现金流状况、企业发展前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终极控制人控制层级与股权性质。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两权分离 终极控制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黎明 宗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在加剧。通过传统的拓宽业务领域方法来提高经营绩效愈加艰难。因此,提高内部控制成为了公司提高经营绩效的重要方法。本文对内部控制质量中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对经营绩效存在正相关影响,加强内部控制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绩效。
关键词:
内部控制质量 经营绩效 上市公司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闫华红 王安亮
本文基于终极控制人框架,以资本结构为对象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国有终极控制人,非国有终极控制人选择较高比例的负债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更加明显;终极控制人至上市公司之间控制链层级的增加将导致公司资本负债率的提高。
关键词:
终极控制权 现金流权 资本结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彦百 陈如焰
本文以2011-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从不同类型企业战略的视角探讨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变化,分析终极控制人产权性质是否会影响企业战略与现金持有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相比防御型企业,探索型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更高,这主要是因为探索型企业比防御型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更大,预防性动机更强,会导致其现金持有量更高,并且探索型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更加严重,也会导致其持有更多的现金。进一步分析发现,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中企业战略的激进程度对现金持有水平的正向作用会得到加强;与中央国有企业相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丁新娅
本文通过对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债务筹资影响的分析后发现,在我国民营金字塔股权结构上市公司中,当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越大时,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越高,集团控制上市公司以及非创始家族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分别显著高于非集团控制上市公司和创始家族上市公司,是否指定管理者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没有明显差别。
关键词:
民营上市公司 终极控制人 债务筹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春霞
本文详细解读了“两权分离度”(SEP)这一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度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两权分离度 终极控制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程仲鸣
本文主要研究如下问题:第一大股东与终极控制人的所有权结构是否存在区别;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偏离程度;这种两权偏离在不同类型的终极控制人中是否存在差异;终极控制人的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石颖
本文以我国2007~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为样本,使用二元Probit模型,从终极控制人视角,对我国特殊体制情景之下终极控制人的性质和持股比例与并购模式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对上市公司并购模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终极控制人为政府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专业化并购、关联并购以及同区域并购;终极控制人持股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专业化并购、关联并购、同区域并购。
关键词:
终极控制人 企业并购 并购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