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09)
2023(9249)
2022(7304)
2021(6622)
2020(5595)
2019(12261)
2018(12265)
2017(23914)
2016(13195)
2015(15040)
2014(15001)
2013(14602)
2012(12843)
2011(11297)
2010(11437)
2009(11140)
2008(11349)
2007(10315)
2006(9302)
2005(8977)
作者
(35978)
(30372)
(30300)
(28803)
(19314)
(14259)
(13805)
(11501)
(11410)
(10894)
(10352)
(10110)
(9825)
(9812)
(9570)
(9155)
(9040)
(8965)
(8840)
(8701)
(7650)
(7321)
(7276)
(6943)
(6822)
(6818)
(6805)
(6639)
(5965)
(5853)
学科
管理(54026)
(51631)
(51567)
经济(51471)
(47279)
企业(47279)
(24150)
方法(19765)
(19759)
(17339)
财务(17303)
财务管理(17272)
企业财务(16640)
数学(16573)
数学方法(16439)
(15201)
中国(14667)
业经(14387)
(13940)
体制(13223)
(9693)
银行(9680)
(9508)
(9065)
技术(9057)
农业(8816)
(8772)
金融(8770)
(8591)
(8241)
机构
大学(187924)
学院(186525)
(77823)
经济(76216)
管理(74367)
理学(63686)
理学院(63098)
管理学(62281)
管理学院(61922)
研究(58322)
中国(47525)
(43490)
(38779)
财经(32985)
科学(31803)
(29844)
(29201)
(28442)
中心(27052)
(26139)
研究所(24792)
财经大学(24454)
北京(24167)
业大(23945)
经济学(23808)
(22789)
商学(21601)
(21576)
商学院(21414)
师范(21349)
基金
项目(118312)
科学(95155)
基金(88514)
研究(88239)
(75442)
国家(74831)
科学基金(66161)
社会(59288)
社会科(56222)
社会科学(56212)
基金项目(46691)
(45460)
自然(41555)
教育(41016)
自然科(40637)
自然科学(40629)
自然科学基金(39969)
(37567)
资助(35223)
编号(35204)
成果(29848)
(28556)
(27302)
重点(26301)
(24890)
国家社会(24813)
教育部(24351)
课题(24171)
(23752)
人文(23731)
期刊
(90647)
经济(90647)
研究(57733)
中国(40375)
(39853)
管理(31296)
学报(25806)
(25281)
科学(24664)
(21102)
金融(21102)
大学(20985)
学学(19806)
教育(17660)
财经(17572)
农业(16227)
(14903)
技术(14880)
业经(14502)
经济研究(14042)
财会(12094)
问题(11879)
会计(11316)
(9153)
(9117)
现代(9048)
(8721)
国际(8364)
理论(8287)
技术经济(8181)
共检索到290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旭东  曾春华  杨兴全  
随着世界并购浪潮的持续进行,并购动因与并购绩效的研究一度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两个重要问题。虽然对于并购中收购公司的并购绩效问题还未达成一致的看法,但学者们一致认为,并购动因决定并购行为,而并购行为又影响并购绩效,并购行为起到了中间的"桥梁"作用,它反映了并购动因影响并购绩效的路径。基于此,本文将公司并购动因、并购行为、并购绩效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并以2007~2010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扩张性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对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多元化并购与公司并购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越大,公司越容易进行多元化并购,多元化并购的绩效明显低于同业并购的绩效...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春华  杨兴全  陈旭东  
以2007-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以及直接吸收合并等扩张性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以及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收购公司并购后1-2年内股东财富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终极控制股东的现金流权对公司并购绩效具有"激励效应",而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会导致公司并购绩效的恶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公司高自由现金流和低成长性会加强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的负向影响,并且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的负面影响在民营上市公司更加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春霞  
本文详细解读了“两权分离度”(SEP)这一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度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卿  刘少波  
本文从公司投资的角度,研究控股股东侵占与外部制度环境治理问题。结果表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对过度投资有显著为正的影响,相对于私人控股,政府控股公司过度投资更严重,而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过度投资,制度环境的这种影响,在由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明显。这一研究成果从公司投资的角度为控股股东的侵占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春霞  
一个公司的股权结构、治理特征、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等对公司的业绩都有影响。本文采用2003~2004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研究后发现分离度越小的企业,其业绩越好;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多,企业业绩越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维安  钱先航  
基于政治成本和代理成本的视角,本文以我国地方政府和个人控制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对经理层治理的影响,并分析了所有制与政府干预的作用。结果表明两权分离公司有较差的经理层治理,但其中地方政府公司要好于个人公司;而由于政治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共同作用,地方政府公司中,两权分离的影响无法确定方向。政府干预会直接影响政治成本的大小,在政府干预小的地区,地方政府公司中,两权分离公司有较好的经理层治理,个人公司则相反。此外,我们还对两权分离的内生选择问题进行了考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石颖  
本文以我国2007~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为样本,使用二元Probit模型,从终极控制人视角,对我国特殊体制情景之下终极控制人的性质和持股比例与并购模式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对上市公司并购模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终极控制人为政府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专业化并购、关联并购以及同区域并购;终极控制人持股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专业化并购、关联并购、同区域并购。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炜  陆帅  
基于2009-2013年间发生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并购非上市公司事件,考察了终极控制人、地区市场化程度对企业并购行为和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政府控制企业发生本地并购的可能性更高,且并购绩效更差;非政府控制企业发生异地并购的可能性更高,且并购绩效更好;地区市场化程度并不直接影响企业并购,但会间接加剧政府控制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可以利用异地并购减少政府干预,以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曾春华  胡国柳  
文章以2007—2009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扩张性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对治理环境、终极股东控制与公司并购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终极股东的两权分离度及政府控制性质与公司并购绩效负相关;治理环境的改善在提高公司并购绩效的同时,还能抑制两权分离对公司并购绩效带来的负面影响;终极控制股东的政府控制属性会弱化治理环境的这种治理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付强  郝颖  
本文对2007~2009年三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上所发生的以上市公司为标的的并购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了终极所有权结构对并购过程中控制权转移的影响和并购前后投资效率变化状况。研究发现,并购目标公司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度与并购过程中控制权发生转移的倾向具有显著的关联,并购交易前后资本投资效率具有显著变化。具体而言:(1)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并购交易中控制权发生转移的倾向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性质时更容易发生控制权的转移。(2)并购交易后公司非效率投资程度比并购前显著改善,其中未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并购交易比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并购交易非效率投资程度改善更为明显。本文提供的经验证据总...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宋春霞  
本文以2003-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资产状况、现金收入与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数据,采用理论分析、描述性统计与多元回归假设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的企业规模、企业资产可控性、现金流状况、企业发展前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终极控制人控制层级与股权性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田昆儒  蒋勇  
基于2003—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权分离度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终极控制人最优两权分离度为6.07%;现金流权与公司价值间存在倒U型关系,最优现金流权为22.08%;终极控制人最优表决权比例为28.92%;受表决权影响的现金流权与公司价值存在倒U型关系,当表决权为28.88%时,现金流权使公司价值最大化;当现金流权大于19.44%且小于等于22.08%时,受现金流权影响的表决权对公司价值负面影响最小。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袁玲  
本文以2004年至2008年期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终极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股东的两权分离对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价值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这种负面作用在高自由现金流公司及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更严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田满文  
转轨时期政府干预是并购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不够。本文从政府干预的行政层次、国有控制权转移及终极控制人变更等多维角度,深入剖析政府干预对并购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稳步上升,但政府干预对公司并购产生负面影响,各级政府对公司并购的干预程度有差异导致并购效率有差异。随着政府干预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强化,其并购效率依次递减。国有控制权转移市场受政府干预影响其并购效率不高,终极控制人变更下的国有控制权转移绩效相对较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兴孪  沈维涛  
本文基于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政府干预与内部人控制双重治理特征,分析了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问题,根据上市公司总经理变更情况与变更前的公司绩效,构造了一个政府干预的代理变量。实证研究表明,中央控制类型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优于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政府适度干预的公司并购绩效优于政府过度干预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