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7)
2023(9449)
2022(7862)
2021(7133)
2020(6125)
2019(13537)
2018(13090)
2017(25827)
2016(13648)
2015(14941)
2014(14739)
2013(14639)
2012(13428)
2011(11653)
2010(12210)
2009(11992)
2008(11637)
2007(10480)
2006(9302)
2005(8928)
作者
(36382)
(30271)
(29859)
(28934)
(19334)
(14561)
(13712)
(11611)
(11300)
(10935)
(10330)
(10209)
(9743)
(9725)
(9669)
(9415)
(9048)
(8867)
(8653)
(8481)
(7753)
(7239)
(7178)
(6922)
(6888)
(6843)
(6730)
(6555)
(6029)
(5878)
学科
(52493)
经济(52403)
管理(51609)
(49057)
(44882)
企业(44882)
(29102)
(27553)
金融(27551)
(25184)
银行(25173)
(24133)
(21967)
财务(21939)
财务管理(21896)
方法(21813)
企业财务(21129)
(21083)
中国(20509)
数学(19350)
数学方法(19216)
(14097)
业经(13135)
体制(12562)
(12171)
中国金融(11217)
地方(10646)
(8839)
制度(8835)
产业(8547)
机构
学院(188012)
大学(187729)
(83507)
经济(81805)
管理(71318)
理学(60404)
理学院(59837)
研究(59655)
管理学(59076)
管理学院(58717)
中国(56090)
(49805)
(37930)
财经(37525)
(33927)
科学(30396)
中心(29851)
(28823)
(28769)
财经大学(28099)
经济学(27838)
经济学院(25169)
(25148)
研究所(24936)
金融(24692)
北京(24132)
(24017)
(23544)
(23191)
银行(22688)
基金
项目(116294)
科学(93218)
研究(87651)
基金(87430)
(73694)
国家(73093)
科学基金(64661)
社会(59248)
社会科(56540)
社会科学(56526)
基金项目(45584)
(44456)
教育(40061)
自然(39449)
自然科(38564)
自然科学(38556)
自然科学基金(37949)
(36595)
资助(36232)
编号(34339)
成果(29409)
(28752)
(27168)
重点(26286)
国家社会(25237)
(24830)
(24774)
教育部(24428)
(24071)
课题(23758)
期刊
(92156)
经济(92156)
研究(61870)
(45845)
(40098)
金融(40098)
中国(39144)
管理(28564)
学报(24067)
科学(22593)
(22361)
财经(20367)
大学(19813)
学学(19051)
(17202)
经济研究(15090)
教育(14120)
技术(13951)
财会(13753)
农业(13246)
业经(13075)
会计(12603)
问题(11627)
理论(10222)
(9508)
(9280)
通讯(9187)
会通(9168)
实践(8959)
(8959)
共检索到300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温毓敏  
本文选择我国A股上市的企业于2010年-2014年之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探索终极控制人和债务结构之间的联系。得到如下结论:国内上市企业普遍拥有终极控制人,并且绝大多数的终极控制人都会选择金字塔股权结构来控制企业;对于债务期限结构而言,实际操纵能力最强的是短期债务,对于债务优先而言,主导的是非优先债务;对于上市企业而言,两权分离度和长期债务占比之间呈现负相关,并且企业可以利用终极控制人来扩大长期债务的占比,将它们之间的负相关作用扩大化;股权制衡和长期债务占比以及非优先债务占比之间呈现为正相关,另外,还能够降低两权分离和长期债务占比以及非优先债务占比之间的联系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颖  
文章以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样本,从终极控制人视角,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对股权融资财务成本的影响;进一步区分终极控制人与制衡股东性质,探讨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关系产生的改变,并在不同治理环境下检验股权融资成本和股权制衡之间的关系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蓝辉旋  文旭倩  贾阳  
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紧密相关,而融资方式的选择又是重中之重。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可以将我国的上市公司划分为三种不同的股权结构类型,在不同的股权结构下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存在差异。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三种股权结构与公司债务融资的关系发现:与多个大股东和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相比较,控制性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具有更显著的债务融资行为;在控制性股东股权结构下,我国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长期负债水平和短期负债水平较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宗刚  吴凌寒  
公司治理就其实质是指公司是由谁控制,并为谁的利益服务。在Berle和Means1930年的经典著作《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第一次提到在美国的公司中普遍存在着大量所有权分散的股东,由于经理有着自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卉  吴昊旻  谭伟荣  
本文以2004~2006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将管理层与股东、终极控制人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置于同一框架下,考察管理层激励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否会受到终极控制人与中小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影响;进一步结合终极控制人性质,检验管理者权力对股权融资成本的直接负面影响及对管理层激励与股权融资成本关系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货币薪酬激励有助于降低股权融资成本,而管理层持股比例对股权融资成本没有显著影响。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程度及管理者权力均弱化了管理层激励对股权融资成本的降低效应,而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则对管理层激励与股权融资成本的负相关关系具有强化作用,且终极控制人的政府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建林  
"融资难"和"融资贵"是民营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随着我国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家族控制和国有股权共存于一个企业将成为普遍现象。那么,这两者的共存是否有利于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呢?本文收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分析家族控制和非控股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的交互效应。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家族控制两权偏离度和非控股国有股权对债务融资发挥互补效应。基于制度环境的分类研究显示,该互补效应只在制度环境好的地区显著。(2)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企业的家族化色彩较强时,家族涉入与非控股国有股权的共存对债务融资发挥替代效应;当企业的家族化色彩较弱时,家族涉入与非控股国有股权的共存对债务融资发挥互补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兴全  魏卉  吴昊旻  
以2004—2006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中国转轨经济背景,基于终极控制人视角,实证检验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结构是否有助于降低其股权融资成本,进而检验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关系是否受公司终极控制人、制衡股东性质及其外部治理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虽负相关但并不显著;在终极控制人、制衡股东分属不同性质的公司中,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而在二者分属于同一性质的公司中,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呈正相关或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检验发现,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治理环境越差,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的负相关关系越显著,公司股权制衡与其治理环境在影响股权融资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冉茂盛  李文洲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且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这一现实背景,本文重点考察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对企业债务融资和大股东债务资金侵占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理,并以沪深A股家族上市公司2008-2011年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检验了政治关联及其与外部治理环境的交互效应对以上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较大的家族企业,其得到债务融资的比例相对较低,但政治关联有助于债务资金的取得;从债务融资的动机看,家族企业的负债行为不是为发挥债务的治理效应,而是为控制更多的资源,以为其资金侵占提供便利;尽管来自制度层面的约束会抑制终极控制人资金侵占的行为,但政府行政干...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何芳丽   李思锐  
集中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中,终极股东对其他中小股东有一定的利益侵害动机,债务融资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其对终极股东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以我国52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7-202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考虑内部控制质量的门限效应与调节效应,实证检验了债务融资对终极股东掏空行为的促进或抑制效应。研究发现:(1)银行债务、商业信用和长期债务对终极股东掏空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当内部控制质量分别大于门限值860.160、873.700、873.700时,此类效应减弱;(2)短期债务对终极股东掏空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当内部控制质量大于门限值873.700时,此效应得到加强;(3)商业信用、长期债务、银行债务对于国有企业中终极股东掏空行为的促进效应,受到内部控制质量的反向调节。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制定健全的内部治理环境策略以及为债权人制定合理的借贷策略从而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美英  
家族企业的两权分离容易引发终极控股人的掏空动机,放大了家族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问题。研究发现,两权分离度大的家族企业会获得更少的长期借款,而短期借款能够有效抑制内部人的掠夺行为,所以两权分离没有给家族企业的短期借款融资带来不利影响;内部控制是债权人的利益保护机制,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家族企业获得更多的短期借款,支持了家族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有用性。建立市场导向、高效而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的金融改革目标,将推动信贷资源配置市场化,商业银行将逐步建立审慎的经营机制和良好的风险内控机制,债务人有必要完善内部控制等类似的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以利于保持持续的资金来源,促进企业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新桂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别从当期联系和变动联系两个角度分析股权结构对债务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法人持股比例与负债比率显著正相关,管理者持股比例和国家持股比例与负债比率关系不显著,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中法人股的行为对债务融资决策有重要影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胡振国  
首先在回顾转轨和转轨经济定义的基础上对我国转轨经济中内部人控制的成因作了简要的分析;然后从财务治理权配置的角度论述了资本结构决策的目标——剩余财务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对应;最后对我国内部人控制条件下资本结构决策的特点作了详细分析,建立简单模型,证明了转轨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内部人控制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根本原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配  
在传统的公司治理中,关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企业中普遍存在着控制性股东。控制性股东的存在在缓解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的同时,又存在着控制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情形,从而导致了控制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大量研究表明,大多数上市公司存在终极控制性股东,终极控制性股东深刻地影响着公司的财务决策行为。在民营上市公司中,金字塔股权结构,是终极控制性股东用来强化控制权的一种常用方式。在该结构下,终极控制性股东利用两权分离通过影响公司财务决策侵占上市公司及小股东利益,从而加剧了终极控制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坤  杨淑娥  
基于终极控制权差异视角,将沪、深822家上市公司分为国有控股、非国有控股及总体3组样本,从公司基本特征、股权特征及管理者特征等方面研究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述因素均不同程度影响着融资结构,且组际间特别是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样本间对融资结构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建军  
文章以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出发探究内部控制质量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越好,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越低;进一步基于融资环境考察,基于企业内部资金分配视角发现,在商业信贷约束高时,内部控制质量对债务融资成本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基于企业外部资金获取视角发现,在外部融资约束程度高是,内部控制质量对债务融资成本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