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6)
2023(12491)
2022(10671)
2021(10156)
2020(8857)
2019(20216)
2018(19971)
2017(39869)
2016(21134)
2015(23865)
2014(23615)
2013(23341)
2012(21237)
2011(18897)
2010(18908)
2009(17706)
2008(17519)
2007(15313)
2006(13503)
2005(12124)
作者
(56513)
(47150)
(47070)
(44892)
(30139)
(22394)
(21573)
(18184)
(17841)
(16689)
(15878)
(15779)
(14855)
(14694)
(14592)
(14376)
(13924)
(13811)
(13609)
(13570)
(11559)
(11381)
(11064)
(10722)
(10702)
(10522)
(10419)
(10149)
(9341)
(9015)
学科
(89255)
经济(89121)
管理(74229)
(71061)
(61133)
企业(61133)
方法(46248)
数学(41896)
数学方法(41510)
(32087)
中国(23491)
(23185)
(22104)
(21330)
财务(21283)
财务管理(21236)
企业财务(20328)
业经(18967)
(16960)
贸易(16949)
(16591)
(16159)
(16150)
银行(16140)
(15276)
(14953)
金融(14950)
技术(14293)
农业(14173)
体制(13382)
机构
大学(302417)
学院(300032)
(133217)
经济(130803)
管理(125083)
理学(108704)
理学院(107775)
管理学(106357)
管理学院(105791)
研究(89115)
中国(72073)
(68251)
(60930)
财经(54016)
(49151)
科学(47249)
(42756)
中心(42696)
经济学(42302)
(41122)
财经大学(40560)
经济学院(38487)
业大(38281)
北京(37922)
(37583)
研究所(36355)
商学(34989)
商学院(34700)
(34087)
师范(33768)
基金
项目(197991)
科学(159869)
基金(149304)
研究(148219)
(126737)
国家(125747)
科学基金(111439)
社会(98819)
社会科(94002)
社会科学(93983)
基金项目(78944)
(74948)
自然(70540)
教育(69528)
自然科(68940)
自然科学(68926)
自然科学基金(67755)
(62909)
资助(61321)
编号(59079)
成果(47698)
(46887)
重点(43615)
(42706)
(42293)
教育部(41868)
国家社会(41638)
人文(40864)
(40804)
创新(39565)
期刊
(138320)
经济(138320)
研究(89011)
(56007)
中国(51689)
管理(48130)
学报(36378)
科学(36113)
(32724)
(32207)
金融(32207)
大学(30508)
学学(28832)
财经(27613)
技术(26150)
教育(24983)
(23481)
经济研究(22662)
业经(21934)
农业(21895)
问题(19074)
(16351)
理论(15540)
财会(15415)
统计(15139)
技术经济(14767)
商业(14220)
(13913)
实践(13807)
(13807)
共检索到435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淑娥  苏坤  
本文从终极控制人的视角,以我国2002-2006年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自由现金流对终极控制股东攫取行为的约束作用。研究表明:现金流权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对终极控制股东存在"激励效应";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终极控制股东对公司具有"堑壕效应",且当现金流权较高时,终极控制股东的"堑壕效应"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终极控制股东攫取行为的发生不仅需要其有"能力"和"动机",还需要有充足的自由现金流这个"机会",较少的自由现金流能够有效地约束终极控制股东的攫取行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科  张宗益  
本文利用2005—2007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并探讨了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价值与终极股东控制权显著正相关,与现金流权、独立董事比例的相关性不显著;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与公司价值呈U型关系,且U型关系顶点左侧的样本数占整个样本的84.384%,即大部分的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控制在使其易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范围内。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仲鸣  
基于大小股东代理理论,本文分析了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现金流权对我国企业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在民营企业,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越大,投资不足现象越严重,并且,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越低,这种代理问题对投资效率的负效应表现得越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较高的现金持有偏好是终极控制人影响企业投资不足的可能机制。但以上结论在国有企业并不成立。本文从终极控制人视角拓展转型国家的投资理论,也从投资视角为理解产权效率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浩  
公司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文章以我国A股2007—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对公司自由现金流对负债水平的影响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随着自由现金流的增加,为了约束管理者的道德风险,公司负债水平便会越高,并且,内部人控制对这一影响效应产生了负面影响。文章用股权集中度和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来衡量内部人控制的程度,即股权集中度下降会削弱负债水平随自由现金流上升而上升的效应;两职合一后,管理人员的控制能力上升,使得这种效应也进一步削弱,从而在理论上为加强公司治理、减少内部人控制以及进一步更好地解决公司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提供了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罗党论  甄丽明  
融资难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这种金融困境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信用困境。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论证了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对其融资中的作用,并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2002~2005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对减轻融资约束的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参与政治的民营企业来说,有政治关系的民营企业其外部融资时所受的融资约束更少;同时,越在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地区,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对其融资的帮助越明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琳  
本文以我国2004-2012年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上市方式、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民营企业上市方式会显著影响公司绩效。在上市当年,间接上市民企绩效要显著好于直接上市民企;而上市一年后,间接上市民企的绩效显著持续弱于直接上市民企。进一步研究发现,直接上市民企的公司治理效率逐步提升,绩效良好且稳定;而间接上市民企的公司治理效率较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冬琴  陈文浩  
文章基于中国证券市场2004年和2005年的并购事件,实证检验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对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控制权以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和并购绩效之间均呈现非线性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无论控制权还是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均具有两面性特征。中国民营股东在安排所有权结构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控股股东充分的控制权,又必须避免控制权与现金流权过分偏离,以防止公司价值落入非线性曲线的底部。
[期刊] 预测  [作者] 苏坤  杨淑娥  
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金流权、控制权及其分离程度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对现金流权、控制权及其分离程度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控制权与公司负债水平显著负相关;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公司,终极控制股东倾向于债务融资,扩大其可掌控的资源,以便进行攫取行为。两权分离程度越大,这种动机就越强。公司负债水平与两权分离程度总体上呈现一种倒U型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苏德贵  雷鹏  
本文选用2007-2013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终极股东现金流权、控制权与过度投资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终极控股股东现金流权、控制权和过度投资存在倒U型关系,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与过度投资呈正相关关系,这是现金流权的激励效应和控制权的侵占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锦红  
对所有权结构与公司绩效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结论并没有达成统一。本文通过对经典理论模型的扩展和推导,建立了控制权、现金流权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然后以沪深两市中2004—2007年的147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从最终控制人的角度考察了所有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最终控制人的控制权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最终控制人的所有权(现金流权)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最终控制人的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偏离程度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这一结论说明,现阶段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所有权结构尚不合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尚不健全,最终控制人可能采用"掠夺式分红"、金字塔式控股等方式侵占中小股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毛世平  吴敬学  
本文以2004—2006年我国A股涉农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以涉农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为研究主体,研究了终极控制人控制形式、终极控制人性质与类型对涉农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控制权与涉农上市公司价值之间存在非线性的正"U"型关系;终极控制人混合型控股公司的控制形式对涉农上市公司价值产生不显著的正面治理效应,纯粹型控股公司的控制形式对涉农上市公司价值产生显著的负面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还显示,中央政府、地区级政府和县级政府终极控制人控制的涉农上市公司能够产生负面的治理效应,降低公司价值;省级政府终极控制人控制的涉农上市公司则产生了正面的治理效应,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星  宋理升  
以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公司为样本,对终极控制股东的政治关联如何影响现金股利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终极控制股东拥有政治关联能够显著提高现金股利的发放概率,而且政治关联的层次越高,现金股利的发放概率越大,这种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加显著。另外,终极控制股东拥有政治关联和政治关联的级别对现金股利的发放数量并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沈红波  张广婷  阎竣  
银行贷款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工具,能够约束公司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以往的研究往往关注银行贷款的融资功能,较少关注银行货款的微观治理功能。本文从银行贷款监督的理论框架出发,实证检验了银行贷款监督对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的约束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干预对银行贷款监督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①对于低增长的公司,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越高,代理问题越严重。②短期银行贷款和长期银行贷款都能约束自由现金流量的代理成本,但短期银行贷款的监督作用更强。③进一步考虑政府的信贷干预,我们发现,在政府干预较弱的地区,短期银行贷款的监督作用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自由现金流代理成本问题,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苏坤  杨淑娥  
从终极控制人的视角,以我国2002~2006年深市民营上市公司563个观察值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终极控制股东超额控制、现金流权对公司透明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低的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作为终极控制股东隐蔽控制权收益的一个机制,终极控制股东会通过操纵公司透明度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与"堑壕效应"相一致,终极控制股东超额控制程度与公司透明度负相关。与"激励效应"相一致,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与公司透明度正相关。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红英  赵丹  
作为正式制度的内部控制与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政治关系在影响银行信贷决策的过程中究竟谁胜谁负,很少有学者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本文基于这一新视角,以20122014年中国民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政治关系和内部控制缺陷对信贷约束的联合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会加剧企业的信贷约束,具体表现在更高的债务融资成本、更少的新增贷款以及更短的贷款期限;但是政治关系会屏蔽内部控制缺陷带来这种约束力,特别是在新增贷款和债务期限水平方面,且这种屏蔽效应会随着政治关系的强弱有所差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