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37)
2023(2210)
2022(1880)
2021(1781)
2020(1583)
2019(3776)
2018(3727)
2017(6417)
2016(3851)
2015(4525)
2014(4502)
2013(4529)
2012(3977)
2011(3096)
2010(3746)
2009(3772)
2008(3782)
2007(3577)
2006(3306)
2005(3197)
作者
(10295)
(8270)
(8152)
(7843)
(5616)
(3879)
(3717)
(3135)
(3130)
(2948)
(2899)
(2767)
(2737)
(2562)
(2524)
(2471)
(2458)
(2418)
(2391)
(2371)
(2112)
(2086)
(2078)
(2018)
(1935)
(1831)
(1783)
(1764)
(1726)
(1673)
学科
管理(22997)
(17874)
企业(17874)
(17674)
审计(12123)
(9310)
(9237)
经济(9227)
(7686)
财务(7665)
财务管理(7589)
企业财务(7231)
各类(5867)
(5162)
方法(5140)
经营(3709)
(3703)
(3679)
人事(3545)
人事管理(3545)
业经(3312)
决策(3308)
计划(3190)
(3100)
银行(3100)
中国(3070)
(2934)
制度(2933)
理论(2814)
数学(2799)
机构
学院(46803)
大学(46262)
管理(22476)
理学(17004)
理学院(16845)
管理学(16776)
管理学院(16644)
(15060)
经济(14412)
中国(13597)
(13200)
(11714)
研究(10707)
(9545)
财经(8928)
公司(8083)
(8039)
会计(7684)
(7626)
(7109)
北京(6888)
中心(6665)
财经大学(6649)
商学(6382)
商学院(6324)
审计(5954)
科学(5834)
(5697)
(5535)
有限(5449)
基金
项目(23329)
研究(18052)
科学(17795)
基金(16194)
(13463)
国家(13319)
科学基金(11989)
社会(10317)
社会科(9800)
社会科学(9795)
(9272)
基金项目(8700)
教育(8602)
自然(8252)
编号(8054)
自然科(7966)
自然科学(7966)
自然科学基金(7822)
成果(7256)
(7229)
资助(7039)
项目编号(5733)
课题(5654)
(5397)
(5193)
重点(5040)
科研(4760)
(4664)
人文(4655)
大学(4648)
期刊
(22647)
经济(22647)
中国(18688)
(16145)
研究(15845)
管理(11880)
审计(9438)
会计(7984)
财会(7460)
(6290)
金融(6290)
通讯(5220)
会通(5200)
科学(4812)
技术(4719)
学报(4591)
财经(4572)
教育(4337)
(3917)
大学(3904)
(3685)
学学(3504)
(3304)
(3288)
(3282)
经济研究(3120)
之友(3105)
(3086)
内部(3061)
国内(3061)
共检索到91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顺祥  张长海  
本文从基本的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关系出发,借鉴转型经济学中关于企业与政府关系研究的最新成果及不同方向盈余管理的特征,深入研究了终极所有权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的影响力越强,注册会计师对该企业的盈余管理容忍度就越高;终极控制人性质对盈余管理程度和审计意见关系的影响会随着盈余管理方向的不同而不同;与向上盈余管理相比,终极控制人对向下盈余管理程度和审计意见的关系影响较小。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终极所有权的影响及提高独立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高燕  
本文以2004-200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少数所有权控制结构下终极控制人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1)终极控制人在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均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幅度呈倒U型关系。(2)终极控制人在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越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幅度越大。(3)终极控制人为非国有身份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大。(4)终极控制人为非流通股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大于流通股。(5)终极控制人间接控制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大于直接控制的情况。(6)终极控制人发生变更阶段,上市公司运营目的和行为更复杂,盈余管理程度更大。本文未发现政府控制的行政级别对上市公司...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歆  左燕  
本文从盈余管理风险的程度、方向和属性出发,将2008~2014年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审计师是否能针对不同程度、不同方向和不同属性的盈余管理,做出差别反应。进一步考察了在不同的企业产权性质背景下,盈余管理风险对审计意见出具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盈余管理程度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风险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大于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同时,国有产权性质的存在弱化了高风险盈余管理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影响,甚至出现显著负相关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曹慧  
本文探讨了在高管报酬激励不足和激励过度两种不同情形下,政府所有权和盈余管理对高管报酬激励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高管报酬激励不足时,政府所有权高的上市公司激励不足的现象更严重;在高管报酬激励过度时,政府所有权低的上市公司过度激励的现象更严重。此外,在报酬激励不足时,高管会通过盈余管理增加自身报酬。当总经理兼任董事长时,高管权力膨胀导致其运用权力提高自身报酬,使激励不足的现象减轻,激励过度的现象加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勇  孙帆  邓旭  
随着资本市场中共同机构所有权现象越来越普遍,学术界对共同机构所有权影响微观企业行为的探讨逐渐深入。在近年来盈余操纵事件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本文实证检验了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协同治理效应和合谋舞弊效应。具体而言,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发挥了协同治理效应,改善了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采用Heckman二阶段回归、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PSM)等方法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同行业势力和行业内竞争加强了机构协同效应,退出威胁和规模效应使得共同机构所有权的监督治理更加有效;具体途径探寻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协同和治理通过委派管理层实现。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协同治理效应在经济增速较快、国有企业以及有长期共同机构投资者的样本中更为明显,同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协同治理得到了权威机构认可并降低了审计收费。本文的研究为共同机构所有权协同治理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拓展了机构投资者信息网络的研究,也为监管部门制定符合中国现实情境的监管措施提供了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冯莉  
文章以2007—2012年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所有权结构、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和机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倒U型关系)。对于他们而言,出于谋求短期利益时,他们的持股动机与盈余管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而作为长期持股者时,他们的持股动机与盈余管理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会抑制盈余管理。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独立董事的比例与盈余管理行为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抑制盈余管理行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师修繁  
本文选取2009年至2015年在我国A股上市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采用规范和实证结合的方法分析企业的终极产权、盈余管理与注册会计师对其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师对企业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和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可以进行识别和区分,对前者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大。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的高低会影响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类型。终极产权层级与审计意见类型显著负相关,在盈余管理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审计师对终极产权层级越高的企业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师修繁  
本文选取2009年至2015年在我国A股上市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采用规范和实证结合的方法分析企业的终极产权、盈余管理与注册会计师对其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师对企业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和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可以进行识别和区分,对前者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大。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的高低会影响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类型。终极产权层级与审计意见类型显著负相关,在盈余管理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审计师对终极产权层级越高的企业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维安  王新汉  王威  
盈余管理的存在 ,使得企业内外信息不对称性加强 ,审计师的审计风险加大。那么 ,审计师是否更可能会对存在较多盈余管理的公司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 (后称非标意见 ) ,从而降低自身的风险呢 ?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由于企业管理盈余的手段很多 ,本文集中关注中国上市公司通过非经营性项目来管理盈余的行为。我们的基本假设是 :审计师对盈余管理较高的公司更可能出具非标意见。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 ,我们发现的实证结果与我们的预期一致 ,支持原假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公司通过非经营性项目管理盈余的行为对不同的审计意见影响不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宝乌云塔娜  刘保良  
文章采用2000—2013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用修正的Jonse模型和RoychowdhuRy模型度量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从所有权性质的视角研究行业内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发现:产品市场竞争优势越强,民营企业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而国有企业,只在应计盈余管理层面发现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曹琼  卜华  杨玉凤  刘春艳  
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目前尚未取得一致性结论。本文运用我国2009—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以盈余管理幅度的中位数为标准将样本分为两组,以盈余管理幅度较大组的样本为研究对象,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以及审计费用对这一相关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盈余管理幅度大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较高的审计费用降低了盈余管理与非标准审计意见之间的相关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已有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研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长海  吴顺祥  
本文在分析不同盈余管理特征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直接检验了盈余管理方向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结果发现: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与传统的观念不同,注册会计师对向下盈余管理比对向上盈余管理更敏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玉华  
本文以我国2009~2012年沪深主板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与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报告的关系。研究发现,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且盈余管理的程度差别很大。审计师会依据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报告意见。此外,盈余管理的隐性化程度并不影响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做出判断。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昕  黎文靖  
本文选取我国上市公司2007-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是否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并据此考察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通过负向盈余管理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进一步发现,上市公司上一年度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企业通过负向盈余管理会获得的政府补助会更少,并且上述关系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在发放补助时要考虑企业通过负向盈余管理来粉饰财务报表的可能性,实现政府补助的合理配置。同时,外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企业通过负向盈余管理来获取政府补助的可能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兵  王德义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通过非经营性收益进行盈余管理是否会影响其收到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以下简称非标意见)的可能性。经选取200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491家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说明审计师对盈余管理有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持忽视和容忍的态度。因此,需要优化公司制度环境和完善注册会计师监管体系,加强外部审计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