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75)
2023(9598)
2022(7972)
2021(7384)
2020(6253)
2019(13926)
2018(13601)
2017(25970)
2016(13911)
2015(15722)
2014(15483)
2013(15439)
2012(13874)
2011(12170)
2010(12655)
2009(12737)
2008(12411)
2007(11487)
2006(10483)
2005(9897)
作者
(37782)
(31215)
(30938)
(29820)
(20039)
(14828)
(14302)
(12050)
(11790)
(11378)
(10714)
(10555)
(10201)
(10058)
(10006)
(9661)
(9300)
(9207)
(9100)
(8916)
(7912)
(7520)
(7504)
(7105)
(7089)
(7082)
(7082)
(7017)
(6351)
(6097)
学科
管理(61025)
(53058)
(49902)
企业(49902)
(48757)
经济(48662)
(27624)
金融(27622)
(26894)
(26435)
银行(26424)
(25366)
(21802)
方法(20532)
中国(20091)
(20052)
财务(20008)
财务管理(19970)
企业财务(18955)
数学(17099)
数学方法(16963)
业经(13792)
(13470)
体制(11861)
(11754)
中国金融(11162)
(10375)
制度(10370)
(9811)
理论(9504)
机构
大学(191122)
学院(190649)
(80403)
经济(78419)
管理(77113)
理学(63432)
理学院(62831)
管理学(62120)
管理学院(61714)
研究(57935)
中国(57573)
(48793)
(39690)
财经(36132)
(32633)
(30972)
中心(30859)
科学(29648)
(27823)
财经大学(27051)
经济学(25554)
(25221)
北京(25193)
(25156)
(24501)
银行(24272)
研究所(23996)
(23916)
金融(23457)
经济学院(22913)
基金
项目(114932)
科学(91512)
研究(87153)
基金(85470)
(71916)
国家(71296)
科学基金(63172)
社会(57281)
社会科(54511)
社会科学(54499)
基金项目(44465)
(44056)
教育(40073)
自然(39197)
自然科(38323)
自然科学(38315)
自然科学基金(37699)
(36391)
资助(35254)
编号(34905)
成果(29963)
(28577)
(26438)
重点(25387)
(24721)
(24218)
课题(24042)
国家社会(24028)
教育部(23749)
创新(23260)
期刊
(94107)
经济(94107)
研究(61139)
(45391)
中国(45085)
(41267)
金融(41267)
管理(34729)
学报(24123)
科学(23176)
(22842)
大学(20126)
财经(19774)
学学(19032)
教育(16927)
(16754)
技术(16145)
财会(13721)
经济研究(13671)
农业(13542)
业经(13296)
会计(12832)
问题(11068)
理论(10953)
实践(9722)
(9722)
现代(9392)
(9331)
通讯(9244)
会通(9211)
共检索到316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卉  吴昊旻  谭伟荣  
本文以2004~2006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将管理层与股东、终极控制人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置于同一框架下,考察管理层激励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否会受到终极控制人与中小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影响;进一步结合终极控制人性质,检验管理者权力对股权融资成本的直接负面影响及对管理层激励与股权融资成本关系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货币薪酬激励有助于降低股权融资成本,而管理层持股比例对股权融资成本没有显著影响。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程度及管理者权力均弱化了管理层激励对股权融资成本的降低效应,而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则对管理层激励与股权融资成本的负相关关系具有强化作用,且终极控制人的政府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申明浩  苏晓华  
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财务风险与高管持股倾向存在负的线性关系,高管持股份额与企业激励效果(管理层努力水平)呈非线性关系。在目前我国企业的改制过程中,管理层由于收购资金匮乏,不太可能完全控股企业,所以存在一个现实的次优比例,可以最有效地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颖  
文章以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样本,从终极控制人视角,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对股权融资财务成本的影响;进一步区分终极控制人与制衡股东性质,探讨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关系产生的改变,并在不同治理环境下检验股权融资成本和股权制衡之间的关系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俊领  刘志远  全晶晶  
利用沪深A股2009-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公司战略激进度对管理层语调操纵的影响及其机制,得出以下结论:公司战略越激进,管理层语调操纵越严重;机制检验表明,公司战略激进度通过融资需求和股权激励影响管理层语调操纵;异质性分析显示,国有产权性质、高质量内部控制、更多的分析师跟踪能够显著抑制公司战略激进程度对管理层语调操纵的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小克  邹芮  
文章以2010—2020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有助于降低企业金融化。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管理层股权激励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状况,降低金融化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行业竞争度较低、风险承担能力更强的企业中,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政策、抑制金融化程度加深、防止我国经济“脱实向虚”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温毓敏  
本文选择我国A股上市的企业于2010年-2014年之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探索终极控制人和债务结构之间的联系。得到如下结论:国内上市企业普遍拥有终极控制人,并且绝大多数的终极控制人都会选择金字塔股权结构来控制企业;对于债务期限结构而言,实际操纵能力最强的是短期债务,对于债务优先而言,主导的是非优先债务;对于上市企业而言,两权分离度和长期债务占比之间呈现负相关,并且企业可以利用终极控制人来扩大长期债务的占比,将它们之间的负相关作用扩大化;股权制衡和长期债务占比以及非优先债务占比之间呈现为正相关,另外,还能够降低两权分离和长期债务占比以及非优先债务占比之间的联系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大龙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已经在实践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理论研究仍停留在对单个企业盈利水平的研究,缺乏从产出效率出发的绩效评价。本文利用2015-2020年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探究股权激励对企业产出效率的影响,经过实证检验发现:股权激励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产出效率;股权激励对企业产出效率的提升存在基于所有权特质的异质性,在非国资控制的企业中效果更为显著;终极控制权能够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终极控制权有效促进股权激励对企业产出效率的提升。本文的研究从公司治理的视角丰富了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为企业加强股权激励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具备实践意义;同时从产出效率视角拓宽了股东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具备理论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谢振莲  吕聪慧  
本文选取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寻找行业相同、规模相近的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进行配对T检验,对管理层股权激励是否诱发盈余管理进行分析,得出管理层在基准年度下调盈余的结论,并经回归分析证实。本文分析管理层控制权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得出结论是被激励董事的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比例关系,总经理包含在激励计划在内的股权激励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相对大,说明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基准年度会对报告盈余做出下调处理,而且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而独立董事的比例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没有明显的反比例关系。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鑫  佟岩  钟凯  
如何避免实体企业"脱实向虚"事关金融体系稳定与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2006—2019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国有企业,这一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股东监督力度较小、治理环境较薄弱时,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这是由于股权激励通过加强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同效应,进而对实体企业金融化产生了抑制作用;且管理层股权激励能够促进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即通过抑制金融资产配置,促进企业进行长期实业投资和创新投资。因此,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薪酬激励机制,避免可能诱发的机会主义行为;政府应加强对股权激励实施方案的监管,助推实体企业"脱虚向实";金融部门应健全动态金融风险防范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丁希炜  
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特征对配股再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最终控制人持有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权比例(CR)、控制权比例(V)越高且两权背离程度(CV)越低时,最终控制人与上市公司的利益更趋一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配股再融资的成本,具体表现是此时的市场累积超额收益率(CAR)越高,配股发行费率(SEOFEE)越低。但是与预期不同,此时的配股折价率(DISC)却更高,配股价格的确定,可能更多体现了最终控制人的利益,在最终控制人存在压低配股价格动机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为此承担了更高的配股融资成本。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兴全  张丽平  吴昊旻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小股东间严重代理冲突、控股股东政府性质,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从公司过度投资的视角对管理层激励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并以2004-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及其性质对于管理层激励抑制过度投资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不论是货币薪酬激励还是管理层持股激励都起到了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会削弱管理层激励的这种治理效应;而且,公司的政府控制性质在弱化管理层激励抑制过度投资作用的同时,还会强化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管理层激励效应的负面影响。对股权分置改革影响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股改强化了管理层激励对于公司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同时又弱化...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孟玉红  
美国高级经理人员的薪酬种类多、激励性强。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部分,管理层薪酬制度对减少代理成本和激励公司高级经理层对股东勤勉尽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宇梅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主要存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股票市场缺乏内在动力、融资结构不合理、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要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必须建立良好的股票市场环境、适当减持国有股、加强股票流通性、合理确定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实现管理权与经营权的适度结合、适当放松法律限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品默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创新创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创业大潮中,创业者在做好自身项目运营的同时,也要让企业内部的股权架构合法、合规、合理,以保障每一位股东的权益,使股权架构处于稳定状态。由周晓林、董冬冬合著的《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年)一书,从公司股权控制角度入手,结合案例讲解了公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虹  林钟高  李倩  
基于中国特色的关系交易背景,利用2006年~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管理层权力、客户集中度对股权激励以及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与股权激励正相关,管理层权力越大的企业,其采用股权激励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客户集中度会强化管理层权力与股权激励的正向关系,降低企业价值,并且这种关系在非国有控股公司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有必要关注管理层权力的治理问题,高度重视股权激励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并实施相应的监管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