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4)
2023(7861)
2022(6931)
2021(6287)
2020(5759)
2019(13390)
2018(13169)
2017(26385)
2016(14455)
2015(16481)
2014(16532)
2013(16627)
2012(15731)
2011(14098)
2010(14191)
2009(13343)
2008(13827)
2007(12479)
2006(10558)
2005(9427)
作者
(42036)
(35507)
(35434)
(33755)
(22852)
(17209)
(16302)
(13763)
(13275)
(12660)
(11965)
(11916)
(11193)
(11177)
(11137)
(11117)
(10992)
(10404)
(10393)
(10332)
(8822)
(8763)
(8624)
(8069)
(8027)
(8013)
(7953)
(7815)
(7121)
(7015)
学科
(67152)
经济(67075)
管理(48584)
(47564)
(40657)
企业(40657)
方法(38228)
数学(34815)
数学方法(34591)
(22677)
(16627)
财务(16609)
财务管理(16573)
企业财务(15908)
(15744)
中国(13893)
(13347)
业经(12222)
(12066)
贸易(12061)
(11690)
(11337)
地方(11086)
农业(10430)
(9740)
银行(9719)
(9665)
金融(9663)
技术(9234)
(9046)
机构
大学(217860)
学院(214618)
(92488)
经济(90720)
管理(86904)
理学(75859)
理学院(75108)
管理学(74025)
管理学院(73622)
研究(66458)
中国(51884)
(45234)
(44100)
科学(38987)
财经(36724)
(35818)
(33484)
(33465)
中心(32165)
业大(31550)
(31503)
研究所(30122)
经济学(29368)
农业(28490)
财经大学(27505)
北京(27414)
经济学院(26915)
(25111)
师范(24832)
(24743)
基金
项目(141375)
科学(112443)
基金(106079)
研究(100803)
(91673)
国家(90941)
科学基金(79039)
社会(65856)
社会科(62626)
社会科学(62606)
基金项目(56670)
(53876)
自然(51998)
自然科(50890)
自然科学(50877)
自然科学基金(50041)
教育(47432)
(45487)
资助(44658)
编号(40041)
(33276)
成果(32488)
重点(31467)
(29167)
教育部(29015)
(28592)
人文(28110)
科研(28045)
国家社会(27469)
大学(27404)
期刊
(94085)
经济(94085)
研究(59365)
(38942)
中国(35831)
学报(32846)
(30355)
科学(29693)
管理(29499)
大学(24913)
学学(23727)
(21685)
金融(21685)
农业(19972)
财经(19415)
技术(17118)
(16467)
教育(16116)
经济研究(15565)
业经(14686)
问题(13273)
统计(11761)
技术经济(11454)
财会(11395)
(11194)
理论(11105)
(10770)
(10570)
商业(10406)
(10248)
共检索到305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林  盛强  
近年来,集中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的掠夺行为是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热点。文章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终极所有权方法,研究了内部治理机制、法治水平及公司特征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从治理层面提出了约束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明  叶勇  
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外部治理机制,媒体负面报道对约束控股股东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有着重要影响。基于中国的特殊制度背景,我们以中国2010-2012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媒体负面报道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媒体负面报道能够减少控股股东的掏空;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在媒体负面报道后非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程度减少的较大。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而且有助于推进公司治理的完善,保护投资者利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韩京芳  刘睿智  
本文以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内沪深A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二级市场和大宗交易平台上的交易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验证了过度掏空对控股股东交易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控股股东净购买率与两权分离系数、两职兼任以及过度负债负相关;与法制水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正相关。说明控股股东减持那些被过度掏空的公司股份,而增持那些没有被过度掏空的公司股份。因此,控股股东交易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向市场传递了有关公司掏空水平的内在信息,而这种交易行为反过来又会对公司未来治理水平和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产生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唐庆  
以2009~2014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内部控制有效性与控股股东的掏空程度显著负相关,即内部控制越有效,控股股东的掏空程度就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产权性质、公司规模在内部控制与控股股东掏空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及中小规模企业中,内部控制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主要原因在于国企内控制度引入较早,内控强化的价值增量效应较低。这一结论表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稳步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学洪  章仁俊  
在一个简单的框架下,笔者运用进化博弈理论从监督的角度分析了大股东与监管当局的博弈关系。博弈的复制动态方程分析表明:监管当局的超额收益、正常收益、大股东的掏空金额、租金等初始条对博弈均衡的结果都将产生影响。借鉴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分析范式得出,不同的掏空金额会导致博弈双方出现多重均衡,但并非所有均衡点都具有安定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七中  马蓓丽  
大股东掏空行为抑制是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产权视角,剖析控制权安排与掏空行为关系,结合制度困境以及契约不完备观点,提出内部控制分层控制观点,认为在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时,重点抑制那些缺少社会资本接近或补偿的大股东,构建社会域嵌入的内部控制分析框架,为内部控制经验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方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光利  刘轶  戚俊峰  
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视角,采用中国上市公司的贷款数据分析中国的商业银行对企业的监督作用。研究发现,银行对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在银行贷款数量多、贷款期限长的公司中,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明显减少。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银行的监督作用存在异质性。目前,银行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银行中,而国有银行能有效监督的对象仅限于地方政府和私人控制的企业,国有银行对中央企业的监督能力较弱。从事后监督来看,银行会对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做出贷款政策的调整,对于控股股东掏空严重的企业,续新贷款的银行数量、续新贷款比例显著下降,而且贷款利率显著提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豫湘  庞刚  
本文采用2002~2007年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市场化进程、超额控制和"掏空"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终极控股股东超额控制程度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显著正相关;市场化进程显著影响终极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在不同的市场化进程水平上,因"掏空"成本的差异,超额控制对"掏空"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国宇  
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规律与新优序融资顺序理论不符,用大股东利益掏空行为可以合理解释。以2008-2010年间增发、配股、债务融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大股东控制、股权融资偏好与利益掏空行为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大股东控制下实施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其盈余管理幅度、关联交易水平与资金占用程度更高,导致公司市场价值更低;大股东利用股权融资行为实现了控制权隐性收益和财富转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学洪  章仁俊  
通过借鉴LLSV掏空模型来构建数理模型,考察大股东持股比例、投资者保护与掏空行为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以沪市民营上市公司2007年~2009年的关联交易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掏空行为呈现出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且当企业存在占优控制型大股东时掏空行为更严重;法律环境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抑制掏空行为,而信用水平对掏空行为的约束效果并不明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七中  马蓓丽  
利用2009~2013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之间的资金占用、关联担保、关联销售和合资合营四类关联交易事项数据,回答三个问题:何种类型的关联交易是大股东掏空首选?内部控制对大股东的权力强度有无影响?内部控制能否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发现:关联担保仍是大股东偏爱的传统掏空方式,资金占用方式中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呈现出功能弱化现象;大股东通过资金占用和关联担保掏空时,内部控制明显发挥对大股东权力强度和掏空行为的抑制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七中  韩建清  马蓓丽  
本文分别采用混合样本和PSM配对样本,通过研究2009年-2013年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前后的大股东资金占用情况,揭示内部控制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水平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抑制效应一直持续到内控缺陷披露之后的第二年才衰减消失,但对大股东权力强度的抑制效应并不明显。研究结论为两者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提供更直接的证据,也为化解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益与成本"之争提供证据支持。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江伟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的分析,以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掏空与支持公司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其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越低。(2)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其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越高;盈利能力越差的公司,其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越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低以及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其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最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以及盈利能力越差的公司,其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最低。这些证据支持了控制性股东对公司的掏空与支持是对称的观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嘉伟  王铷州  蒋影  
以大股东掏空为代表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始终是新兴市场公司治理中的关键议题,受到学界、业界和监管部门的持续关注。在新的技术和经济背景下,能否从技术治理视角探讨数字经济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具有理论上的创新价值和实践上的现实价值。本文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数字经济水平越高,大股东掏空程度越低,这一结果通过多种检验后依然稳健,信息机制和竞争机制是数字经济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核心机制。市场化程度和法治环境水平越高,数字经济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作用越显著。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技术治理与制度治理之间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管理层持股和内部控制具有替代效应,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具有补充效应。本研究为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缓解第二类代理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解决方案,对数字经济时代探索新型监管模式、推动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烨  王夺  李丹  于丹  
选取股改后2008-2010年沪深A股上市的机械设备业(C7)公司为样本,从关联交易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机制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集中程度越高的上市公司,其关联交易规模越高,控股股东掏空能力越强;而股权制衡度、外资持股、市场化程度和独立董事比例等治理因素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规模,弱化控股股东掏空的动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