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26)
2023(5704)
2022(4785)
2021(4179)
2020(3230)
2019(7363)
2018(7098)
2017(12853)
2016(7150)
2015(7964)
2014(8006)
2013(8155)
2012(8185)
2011(7678)
2010(7974)
2009(7179)
2008(7077)
2007(6488)
2006(6045)
2005(5856)
作者
(23310)
(19297)
(19244)
(18214)
(12584)
(9376)
(8660)
(7579)
(7553)
(6972)
(6835)
(6604)
(6511)
(6428)
(6167)
(6016)
(5717)
(5664)
(5642)
(5596)
(5217)
(4993)
(4748)
(4514)
(4468)
(4368)
(4365)
(4323)
(4057)
(3946)
学科
(36264)
经济(36234)
(16441)
地方(16063)
管理(15465)
中国(14515)
(11477)
(10705)
企业(10705)
业经(9524)
地方经济(9328)
(8573)
农业(8147)
(7680)
(7656)
金融(7656)
(7472)
教育(7393)
(7346)
银行(7322)
(7221)
方法(6921)
发展(6420)
(6401)
环境(6322)
(5986)
贸易(5976)
技术(5757)
(5669)
数学(5549)
机构
学院(105665)
大学(104574)
研究(46930)
(43246)
经济(42018)
管理(34523)
中国(33876)
科学(28206)
理学(27801)
理学院(27375)
管理学(26877)
管理学院(26675)
(24782)
(24330)
研究所(22223)
(21428)
中心(19793)
(19248)
(19147)
(17589)
(17080)
师范(16846)
农业(16516)
(16503)
北京(16324)
(15512)
业大(15207)
财经(13981)
(13517)
科学院(13396)
基金
项目(64004)
研究(49297)
科学(49191)
基金(42318)
(37206)
国家(36793)
科学基金(30107)
社会(29454)
社会科(27853)
社会科学(27850)
(27553)
(22896)
教育(22499)
基金项目(21542)
(21454)
编号(20630)
自然(17785)
资助(17430)
成果(17380)
发展(17354)
自然科(17316)
自然科学(17310)
(17014)
自然科学基金(16965)
课题(16523)
重点(15421)
(13561)
(13271)
(13122)
创新(12687)
期刊
(61528)
经济(61528)
研究(39567)
中国(32435)
(20782)
教育(20148)
学报(16522)
科学(15619)
农业(14516)
管理(14428)
(13483)
金融(13483)
(13071)
大学(12278)
业经(11490)
学学(11273)
技术(9867)
经济研究(9281)
(7423)
问题(7411)
(7234)
财经(6718)
(5856)
(5767)
(5683)
论坛(5683)
世界(5668)
商业(5628)
(5395)
图书(5333)
共检索到186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革锋  陈松波  牟振波  
从发育生物学—卵黄发生角度,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对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卵黄发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细鳞鱼的卵黄发生主要集中在初级卵母细胞阶段完成,可分为4个特征时期:初级生长期,皮质泡期,卵黄积累期,卵黄积累完成期。当卵母细胞进入初级生长早期,卵子发生特征物——类核周体出现;进入皮质泡期,其主要特征是皮质泡、卵黄外膜和巴尔比亚尼体结构;处于卵黄积累期,位于其外周细胞质附近会出现卵黄颗粒;进入卵黄积累完成期,卵黄颗粒不断融合增大,占据细胞绝大部分。以上结果为细鳞鱼的卵巢发育分期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深入探讨其发育的规律性、特殊性和复杂性,从而指导细鳞鱼的人工繁殖、选育种工作及...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礼强  吴青  郑曙明  刘法江  
对人工繁殖的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i)胚胎和卵黄囊仔鱼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在水温(17±1)℃下,胚胎发育历时124h后孵出仔鱼,孵出9d后仔鱼鳔充气并开始平游;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所需要的平均积温为2108.00h℃。根据对细鳞裂腹鱼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与分析,将其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6个阶段,共25个发育时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特征。分析发现,在裂腹鱼亚科中,细鳞裂腹胚胎和仔鱼发育速度较快,特别是在肌肉效应期以后更加明显;心跳频率并不是简单的由慢到快的线性增长,而是一个快慢相间的曲线变化的过程;胚胎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应雪萍  
取不同发育阶段文蛤 (MeretrixmeretrixLinnaeus)活体解剖取出生殖腺 ,常规方法制成切片 ,以透射电镜(TEM )观察其卵母细胞的卵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 ,文蛤的卵母细胞卵黄发生期间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吞饮泡等细胞器均参与了卵黄粒的形成。卵黄合成早期的卵母细胞质膜伸出大量的微绒毛 ,并出现卵黄膜 ,胞质中有大量膜性小泡 ,溶酶体、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和粗面内质网发达 ,卵黄前体物质逐渐增多。在卵黄合成中期 ,胞质内线粒体和内质网活动活跃 ,卵母细胞大量合成和积累卵黄物质 ,细胞质膜外凸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卵黄合成后期 ,卵质内贮存了大量的卵黄粒...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永华  颜素芬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卵子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及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卵原细胞结构简单,细胞器不发达。卵黄发生前和卵黄发生早期的卵母细胞内部结构变化明显,核膜凹凸不平,卵质中细胞器极为丰富和发达。卵黄发生中期是内源性卵黄大量形成的阶段,多种细胞器活跃参与形成。其中,囊泡状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是形成卵黄的主要细胞器,丰富的游离核糖体以直接和间接方式参与形成卵黄粒,溶酶体通过泡状和髓状2种方式形成卵黄粒,高尔基体通过芽生形成小囊泡的方式参与卵黄粒的形成。卵黄发生晚期细胞质中出现大量电子密度不等的卵黄粒,同时,卵质膜通过胞饮作用参...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细华  
运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红鲫(♀)×湘江野鲤(♂)杂交一代卵黄发生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卵黄发生过程中,有卵母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一部分线粒体也可直接转化为卵黄颗粒;同时,卵母细胞通过微胞饮作用积累大量卵黄物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夏连军  施兆鸿  王建钢  陆建学  赵荣兴  谢立峰  
对人工暂养1周年的野生黄鲷[Dentex tumifrons(Temminck et Schlegel)]进行注射催产激素,成功完成黄鲷的人工繁殖、孵化并培育出黄鲷幼鱼。通过对人工催产所获得的黄鲷受精卵胚胎发育、卵黄囊仔鱼形态发育全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胚胎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黄鲷受精卵和初孵仔鱼比其他鲷科鱼类的略小,受精卵径为0.834~0.998 mm、油球直径为0.184~0.198 mm、初孵仔鱼全长2.25 mm。(2)在水温(19.5±0.5)℃、盐度34.0条件下,受精卵经36~40 h孵化出仔鱼。(3)3日龄仔鱼消化道开通,但还不能摄食;4日龄仔鱼下颌能自如活动并摄取食物,...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筱珍  吴旭干  成永旭  于智勇  南天佐  
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发生期可分为初期和后期;(2)卵黄发生初期(雌蟹第一次排卵后的16d内),卵黄生成以卵母细胞内源性合成为主,此时卵母细胞胞质中存在大量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和线粒体,这些细胞器参与胞内卵黄物质的合成。内源性合成后期,卵母细胞膜形态多样,呈现触手状、波浪状和断裂状,为外源合成期做准备。此期卵泡细胞还未向卵母细胞靠近,两类细胞间存在着由淋巴细胞吐出的絮状物;(3)卵黄发生后期,首先为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的结合阶段(排卵后16-21d),此后,卵泡细胞胞质中含有大量内质网囊泡、卵黄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革锋  刘洋  李永发  牟振波  
应用连续切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法,对胚胎至幼鱼期的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消化系统(口咽腔、胃、幽门盲囊以及肠道等组织)早期发生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在实验水温为12.0~16.2℃时,细鳞鲑胚胎期消化系统原基发生与分化的过程为,在卵受精后125~165 h,胚胎进入原肠期发育,随着原肠作用的进行,脊索开始分化;卵受精后201 h,消化系统原基细胞团在脊索下方出现,为单层的扁平细胞;卵受精后480 h,消化系统原基位于脊索和卵黄囊之间,呈直管状;卵受精后552 h,管状消化系统内层细胞大量增殖,外层由两层细胞构成。细鳞鲑胚后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为,初孵仔鱼即具有富含油球的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革锋  刘洋  牟振波  李永发  
应用连续切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法,对胚胎末期至仔鱼期的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免疫器官(头肾、胸腺及脾组织)早期发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在实验水温为10.0~16.2℃时,细鳞鲑的免疫器官原基发生及其淋巴化的先后顺序均为胸腺、头肾和脾。仔鱼出膜前5 d胸腺原基形成,出膜前1 d胸腺即出现少量淋巴细胞,仔鱼19日龄后,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渗入胸腺实质而形成小梁,仔鱼35日龄左右,胸腺己经分化出模糊的内区和外区;仔鱼出膜前2 d,出现头肾原基,由未分化的造血干细胞组成,仔鱼3日龄后,头肾由肾小管构成,10日龄后,组织开始淋巴化,仔鱼35~45日龄,肾小管上皮细胞开始退化,头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凌去非  李思发  乔德亮  姚化章  张海军  殷建国  何智杰  李岩平  蔡晓琴  
对丁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连续观察,并对其卵黄囊仔鱼在开口摄食之前的发育、生长以及不可逆点作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丁受精卵在水温21.5℃时,胚胎发育时间约为52h;(2)仔鱼在孵出后第7天开始摄食,初次摄食率第9天达100%,第12天降到50%,进入不可逆点;(3)仔鱼对卵黄囊的日净消耗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出膜后第1天,体长最大增长率出现在出膜后的第2天;(4)仔全出膜后第8天,卵黄囊全部吸收,同时,饥饿期仔鱼开始出现负生长。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乔德亮  李思发  凌去非  殷建国  李岩平  蔡晓琴  何智杰  
连续观察了7批白斑狗鱼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白斑狗鱼在水温7~13℃时,胚胎期需248h,有效积温100~120℃·d;水温11~13℃时,卵黄囊期需10d,有效积温110~130℃·d。(2)白斑狗鱼出膜前期可见眼球色素、出膜期可见体色素。白斑狗鱼胚胎卵黄囊表面有许多小油滴分布。白斑狗鱼出膜前期胚体头尾绕卵黄囊超过一周。(3)白斑狗鱼胚胎颜色随着发育进程由起始的淡黄色转为绿黄色,最终出膜前转变为棕褐色。胚胎发育不同步,仔鱼出膜数百分比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分别是20%、50%、20%、10%,为避免互相残食,对分批出膜的仔鱼即使是同批受精卵也应分...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彭士明  李云莉  高权新  施兆鸿  张晨捷  王建钢  
本研究克隆获得银鲳(PamPus argenteus)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基因的部分c Dna序列,长度196 bP,编码65个氨基酸。经bLast比对,与其它鱼类erα基因序列的一致性在89%~93%之间,证明实验所得序列为银鲳erα基因的部分片段。以1年龄雌性银鲳为实验对象,配制了4组等氮、等能及等脂的实验饲料,分别以100%鱼油(Fo组)、70%鱼油和30%大豆油(Fso组)、30%鱼油和70%大豆油(sFo组)、100%大豆油(so组)为脂肪源,研究银鲳在卵黄发生期间组织中erα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以及饲料n-3Lc-PuFa对其组织表达的影响,实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彭士明  施兆鸿  高权新  张晨捷  王建钢  
研究了银鲳(PaPus argenteus)肝及卵巢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丙二醛(MDa)含量在整个卵黄发生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饲料n-3 LC-PuFa对卵黄发生期间组织中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分别以100%鱼油(FO组)、70%鱼油和30%大豆油(FsO组)、30%鱼油和70%大豆油(sFO组)、100%大豆油(sO组)为脂肪源,配制了4组等氮、等能及等脂的试验饲料。以1年龄雌性银鲳为试验对象,每组饲料设3重复,试验周期185 D。研究结果表明,肝与卵巢组织sOD、Cat活性、t-aOC水平及MDa含量在卵黄发生过程中均呈现...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靳建波  危起伟  孙庆亮  李罗新  甘芳  
采用茜素络合物(ALC)在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发眼卵和仔鱼阶段进行浸泡标记试验,为确定合适浸泡浓度和持续浸泡时间,试验设置了6个的浓度组和4个时间梯度组。结果显示: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浸泡的仔鱼和经浸泡处理的发眼卵而出膜后的仔鱼,其耳石都出现橘红色荧光标记。浸泡发眼卵组最适处理条件是茜素络合物溶液浓度30 mg/L持续浸泡18 h,标记率100%,孵化率91%,出膜后15 d仔鱼存活率91%,标记环"非常明显";仔鱼浸泡组最适处理条件是茜素络合物溶液浓度120 mg/L持续浸泡12 h,标记率83.3%,处理15 d后仔鱼存活率92.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旭雄  冯隆峰  温文  陈庆凯  危立坤  
以野生日本鬼鲉人工催产获得的受精卵为实验材料,定量检测了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组成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总脂肪含量为13.85%~11.66%,极性脂肪占总脂肪含量为75.39%~72.20%。总脂肪及极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无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随发育而显著下降。中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有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其含量相对稳定。野生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总脂肪的主要脂肪酸为DHA(22∶6n-3),16∶0,ARA(20∶4n-6),EPA(20∶5n-3),18∶0和18∶1n-9。总脂肪及极性脂肪的DHA,ARA,EPA含量(m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