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76)
- 2023(2698)
- 2022(2430)
- 2021(2248)
- 2020(1981)
- 2019(4160)
- 2018(4252)
- 2017(7165)
- 2016(4280)
- 2015(4837)
- 2014(4992)
- 2013(4799)
- 2012(4355)
- 2011(3910)
- 2010(3975)
- 2009(3686)
- 2008(3780)
- 2007(3553)
- 2006(3052)
- 2005(2631)
- 学科
- 管理(15744)
- 业(12774)
- 企(12311)
- 企业(12311)
- 济(11432)
- 经济(11425)
- 财(6637)
- 务(5621)
- 财务(5606)
- 财务管理(5594)
- 学(5312)
- 企业财务(5308)
- 方法(5102)
- 数学(3981)
- 数学方法(3877)
- 制(3594)
- 中国(3357)
- 理论(3127)
- 银(3111)
- 银行(3101)
- 环境(2867)
- 行(2850)
- 业经(2796)
- 划(2690)
- 农(2499)
- 融(2373)
- 金融(2371)
- 和(2321)
- 策(2253)
- 体(2169)
- 机构
- 学院(60111)
- 大学(58568)
- 研究(21045)
- 管理(19521)
- 科学(16741)
- 理学(16362)
- 农(16265)
- 中国(16196)
- 理学院(16098)
- 济(15917)
- 管理学(15563)
- 管理学院(15488)
- 经济(15334)
- 京(13353)
- 农业(13277)
- 业大(13117)
- 所(12234)
- 研究所(11268)
- 中心(10212)
- 技术(10143)
- 江(9863)
- 财(9763)
- 省(8839)
- 农业大学(8786)
- 室(8670)
- 北京(8123)
- 州(8116)
- 实验(7971)
- 工程(7902)
- 实验室(7666)
- 基金
- 项目(42379)
- 科学(31512)
- 基金(28982)
- 家(27153)
- 国家(26930)
- 研究(26421)
- 科学基金(22144)
- 省(18970)
- 自然(16906)
- 自然科(16485)
- 自然科学(16468)
- 自然科学基金(16150)
- 划(15887)
- 基金项目(15240)
- 社会(13995)
- 教育(13225)
- 社会科(13206)
- 社会科学(13201)
- 资助(12303)
- 编号(10716)
- 计划(10561)
- 重点(10372)
- 科技(9928)
- 成果(9181)
- 创(9003)
- 科研(8552)
- 创新(8454)
- 课题(8426)
- 发(8421)
- 部(8104)
共检索到90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洪洋 胡利华
以pMycVec1/pMycVec2载体为基础,构建了筛选和鉴定细菌sRNA调控靶标的双质粒系统。对pMycVec2载体的多克隆位点进行改造,并加入强启动子rrnBp和有效转录终止子,获得可定向克隆和转录sRNA的质粒pMycVec2-D;对pMycVec1载体的多克隆位点进行改造,并加入弱启动子Pwk和有效转录终止子,获得了分别用报告基因lacZ和GFP来检测sRNA靶标序列翻译水平的质粒pMycVec1-lacZ和pMycVec1-GFP。最后,利用2对已知的sRNA与其调控靶标MicC/ompC m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家莉 杨阳 潘永 段世宇 令狐远凤 杨琦
为探究sRNA GcvB与伴侣蛋白Hfq对靶基因stm4351的调控作用,通过λred同源重组、FLP/FRT重组和转导构建了基因缺失菌株Δstm4351∷lacZ、stm4351ΔgcvB∷cat、stm4351Δhfq∷tetRA、stm4351Δhfq∷tetRAΔgcvB∷cat,并通过β-半乳糖苷酶(LacZ)试验和荧光定量PCR试验测定了gcvB与hfq缺失后LacZ活性和stm4351转录水平的变化情况.β-半乳糖苷酶试验结果显示:gcvB或hfq缺失菌株的LacZ活性均升高,表明stm4351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hfq缺失菌株的LacZ活性高于gcvB缺失菌株;hfq和gcvB同时缺失后,LacZ活性比单缺失菌株高.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fq缺失后,stm4351的转录量极显著下降;而gcvB缺失及hfq和gcvB同时缺失对stm4351转录量的影响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GcvB、Hfq均对stm4351的表达存在抑制作用;在Hfq的辅助作用下,GcvB对stm4351表达的抑制作用增强;Hfq协同GcvB对stm4351的调控途径可能有2种或更多;同时,Hfq对stm4351的保护或激活作用可能受到GcvB的影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家莉 潘永 段世宇 令狐远凤 郑如雯 杨琦
细菌的Ⅲ型分泌系统(T3SS)与毒力密切相关。为探究鼠伤寒沙门菌sRNA GcvB和伴侣蛋白Hfq对T3SS相关基因spaP、invC、invG、prgH、prgI、prgJ、prgK的调控,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上述基因与lacZ的融合菌株,在此基础上利用P22噬菌体转导技术分别构建上述融合菌株与gcvB、hfq的单缺失菌株,通过qPCR和β-半乳糖苷酶试验分别检测gcvB、hfq缺失后各基因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标准菌株相比,gcvB缺失后,spaP、invC、prgH、prgI、invG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上调;prgJ、prgK的转录水平上调,蛋白水平下调。hfq缺失后,spaP、invC、prgH、prgI、invG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上调,prgH、prgI、prgJ、prgK的蛋白水平下调。表明Hfq和GcvB均可对spaP、invC、invG、prgH、prgI、prgJ、prgK进行调控。上述结果可为鼠伤寒沙门菌sRNA GcvB和Hfq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华 刘延琳 夏惠 张振文
应用以菌落为模板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筛选插有酒类酒球菌苹果酸-乳酸酶基因mleA和苹果酸通透酶基因mleP序列的重组阳性克隆,筛选到的阳性克隆分别扩增到约1600bp及900bp的条带,且与两个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一致。提取阳性克隆的质粒进一步进行双酶切(EcoR -Kpn )及质粒PCR鉴定,证明结果正确。菌落PCR技术的应用使重组质粒的筛选和鉴定得以优化和简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永恕 张春辉 荆新蕊 昌莉丽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氏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耐药质粒的传播及氯丙嗪对其的消除效果。【方法】采集河南开封和安阳疑似大肠埃希氏细菌病病死鸡、猪典型病料,经细菌学检验后,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呋和头孢曲松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双纸片协同法和PCR扩增法进行ESBLs检测。以安阳猪和开封鸡大肠埃希氏细菌作供体菌、DH5α为受体菌,进行ESBLs耐药质粒的接合传递试验。用氯丙嗪作消除剂,以SDS为对照,对大肠埃希氏细菌分离株ESBLs耐药质粒进行消除试验。【结果】从疑似大肠埃希氏细菌典型病料中分离...
关键词:
ESBLs 耐药质粒 大肠埃希氏细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浩 彭小薇 王晓英 孙雨 宋晓晖 吴清民
为研究羊种布鲁氏菌转录调控因子MucR蛋白的毒力相关机制,对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进行了优化。构建了表达MucRFlag融合蛋白的羊种布鲁氏菌菌株,并用商品化抗Flag标签抗体对MucRFlag蛋白进行富集,从而替代MucR蛋白抗体的制备过程。通过该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方法对羊种布鲁氏菌MucR蛋白的结合靶点基因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通过使用该方法鉴定出羊种布鲁氏菌MucR蛋白可以结合到BMEI0430和BMEI1364(MucR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上。结果表明优化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适用布鲁氏菌转录调控因子结合靶点的研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惠太宇 郑圆媛 岳畅 孙家明 郭丹 郭素玲 王意如 刘宇浩 王梓橙 王英轩 黄丽飞 白文林 王泽英
为筛选和验证辽宁绒山羊粗型和细型个体羊绒细度相关候选基因ALX4、NT-3、POLD2和AKT1表达调控潜在靶标miRNAs及其表达差异,提取辽宁绒山羊细型和粗型皮肤组织DNA和RNA,先采集辽宁绒山羊粗型和细型肩胛部皮肤组织,根据NCBI上的序列克隆获得ALX4、NT-3、POLD2和AKT1基因的3’UTR,利用Primer 5.0设计并合成功能引物,通过常规PCR扩增ALX4、NT-3、POLD2和AKT1基因的3’UTR序列,在miRBase数据库中,筛选羊绒细度候选靶基因3’UTR靶标miRNAs,然后与辽宁绒山羊(LCG)和内蒙古绒山羊(MCG)品种间皮肤miRNAs高通量测序结果共聚焦,筛选和验证羊绒细度相关候选基因表达调控潜在靶标miRNAs,在NCBI中检索到miRNAs的前体序列,应用RNAfold获得二级结构图及势能图,通过qPCR验证细型辽宁绒山羊(Fine type LCG)和粗型辽宁绒山羊(Coarse type LCG)皮肤组织中羊绒细度候选基因ALX4、NT-3、POLD2和AKT1靶标miRNAs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通过miRBase数据库预测,羊绒细度候选基因ALX4、NT-3、POLD2和AKT1分别获得104,27,19和32个靶标miRNAs,与绒山羊品种间皮肤miRNAs高通量测序结果聚焦分析,ALX4基因聚焦到3个靶标miR-m13,miR-433-5p和miR-671,其表达量是56,2和27;NT-3基因聚焦到1个靶标miR-1296,表达量是41;POLD2基因聚焦到1个靶标miR-130b,表达量是177;AKT1基因聚焦到2个靶标miR-345-3p和miR-2331-3p,其表达量是52和5。其中前体序列的二级结构表明miR-2331-3p的结构最不稳定,miR-1296最小自由能的绝对值最大,结构最为稳定。用qPCR验证miR-m13,miR-433-5p,miR-671,miR-1296,miR-345-3p和miR-2331-3p在辽宁绒山羊细型皮肤中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粗型皮肤中的表达量,可能对羊绒细度候选基因发挥重要的正调控作用,而miR-130b在LCG粗型的表达量高于LCG细型表达量,可能miR-130b对羊绒细度相关候选基因起负调控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静 张巨源 王莉 陈雯莉
鱼腥蓝细菌PCC 7120中已有较为成熟的诱导表达系统,但缺乏可控的蛋白降解系统。本研究基于Mesoplasma florum中的Lon蛋白酶(mf-Lon),在蓝细菌中建立可诱导的蛋白降解系统,并通过该系统对关键基因编码产物进行可控降解以研究其生理功能。结果发现降解系统并无预期作用,需进一步改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向鹏 肖一红 刘园园 杜永坤 马玉萍 周恩民
【目的】利用正负筛选策略,构建猪肌肉生长抑素(Myostatin,MSTN)基因的双筛选标记打靶载体。【方法】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DNA为模板,PCR扩增MSTN基因同源长、短臂;采用PCR和Overlap PCR扩增打靶载体正筛选标记嘌呤霉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及负筛选标记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以pUC57载体为骨架载体,在其多克隆位点连接一段包括Frt序列在内的酶切位点的多克隆位点序列,在2个Frt序列之间连接正筛选标记嘌呤霉素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Frt序列两侧分别连接5.7和1.9kb的MSTN基因同源长、短臂;在同源短臂后连接负筛选标记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将目的片段与载体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伟 郭建夫 袁红旭 李玥仁 刘月廉 黄永相 蒋世河
【目的】评价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对靶标真菌病害的抗性和稻田非靶标病虫害发生的影响。【方法】以过表达水稻酸性几丁质酶基因(RAC22)和水稻碱性几丁质酶基因(RCH10)及转化苜蓿β-1,3-葡聚糖酶基因(β-Glu)和大麦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B-RIP)的四价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品系E122-1和E127-1以及对照非转基因亲本E32为材料,通过温室接种和田间调查开展E122-1和E127-1对稻瘟病、稻曲病和胡麻叶斑病等靶标真菌病害的抗性和对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非靶标病虫害的影响。【结果】E122-1和E127-1对稻瘟病菌株的抗性比对照明显提高,同时,E122-1和E12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向柳 王长法 杨少华 杨宏军 阿合买提·买买提 高运东 仲跻峰
提取无乳链球菌的基因组DNA,PCR扩增CAMP因子基因,重组到PMD18-T载体中。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断含有768bp的ORF,可编码含256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与已报道的无乳链球菌CAMP因子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同源性为98.4%。挑选阳性菌落经PCR鉴定和酶切鉴定后表明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 a+/cfb。这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与免疫机理、疫苗设计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CAMP因子 克隆 表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立荣 赵科刚 顾彪 宗兆锋
测定了采用“诱捕分离”法获得SC1,SC11,A3,A4和SE25株放线菌的皿内抑菌活性,对受抑菌丝进行了显微观察,在此基础上,研究了5株放线菌对9种靶标真菌的持续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放线菌A3菌株对灰葡萄孢菌和立枯丝核菌、菌株A4对梨状毛霉菌和立枯丝核菌以及菌株SE2对灰葡萄孢菌、梨状毛霉菌和立枯丝核菌均表现出显著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均大于80%;经放线菌处理后,靶标真菌的基内菌丝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畸变,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畸变程度升高;5株放线菌对供试的靶标真菌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持续抑菌作用,同一放线菌的持续抑菌作用谱不同,同一靶标真菌被持续抑制的放线菌种类和数量也不同,菌株SC1,A3和A4表...
关键词:
生防放线菌 真菌 持续抑菌作用 生物防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缪礼鸿 周俊初
快生型根瘤菌中普遍存在1到多个数量不等的内源质粒(indigenous plasmid)。其中,含有根瘤菌结瘤和共生固氮所必需的基因的质粒被称之为共生质粒(pSym);其它的质粒被称为非共生质粒(non-pSym)。根瘤菌的内源质粒一般都非常稳定,能够在不同种属的根瘤菌之间和土壤杆菌中进行转移。根瘤菌质粒在转移、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重组等现象。本文综述了根瘤菌共生质粒和非共生质粒的功能,以及根瘤菌质粒的转移、复制等特性。
关键词:
根瘤菌 共生质粒 非共生质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洪宇 刘成倩 高骏 周佳明 司伏生 易建中
【目的】本实验基于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技术研究依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蛋白受体结合位点肽段的靶标肽与互补肽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定位情况,为进一步利用该多肽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检测积累前期基础和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据靶标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所带电荷种类、形成分子间氢键的能力、极性的强弱、疏水性能等理化特性设计出靶标肽;根据靶标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设计出在理论上与其相互作用的互补肽,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靶标肽与互补肽进行预测分析;将靶标肽与互补肽的核苷酸序列分别插入EcoRΙ/XhoΙ双酶切后的pBiFC-VC155与NotΙ/SalΙ双酶切后的pBiFC-VN173载体中,构建出BiFC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及测序验证正确后转染Vero细胞来研究靶标肽与互补肽的互作关系以及形成的BiFC复合物在细胞内的精确定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靶标肽和互补肽分别带有亲水性和疏水性结构域,亲水性结构域都带有正负电荷,能够产生静电引力;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BiFC-VC155-靶标肽和pBiFC-VN173-互补肽真核表达质粒;细胞转染试验表明重组质粒共同转染后靶标肽和互补肽能够在Vero细胞内形成BiFC复合物,表明两者发生了相互作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该BiFC复合物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结论】研究证实了基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位点肽段设计的多肽能够在活细胞内发生相互作用,表明该肽段用于检测的可行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传道 刘瑶 黄玉活 严芳 伦镜盛 章跃陵
采用抑菌实验和抑菌抑制实验等方法探索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血蓝蛋白抑菌活性及其作用靶标。结果显示,锯缘青蟹血蓝蛋白对溶藻酸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大肠杆菌K12(Escherichia coli K12)等细菌具有抑菌活性,其对大肠杆菌K12的抑菌活性可被大肠杆菌K12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所抑制,尤其是血蓝蛋白对大肠杆菌K12外膜蛋白敲除菌ΔOmpX、ΔOmpC、ΔOmpT、ΔTsx、ΔFadL和ΔOmpW的抑菌活性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P<0.01)和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说明,...
关键词:
锯缘青蟹 血蓝蛋白 抑菌活性 作用靶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