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9)
- 2023(10917)
- 2022(9658)
- 2021(9131)
- 2020(7660)
- 2019(17616)
- 2018(17762)
- 2017(33391)
- 2016(18821)
- 2015(21311)
- 2014(21485)
- 2013(20946)
- 2012(19117)
- 2011(17215)
- 2010(16902)
- 2009(15392)
- 2008(14686)
- 2007(12732)
- 2006(10894)
- 2005(9311)
- 学科
- 济(66095)
- 经济(66011)
- 管理(50838)
- 业(46431)
- 企(38989)
- 企业(38989)
- 方法(31315)
- 数学(26796)
- 数学方法(26474)
- 学(19570)
- 农(18196)
- 中国(17405)
- 财(16673)
- 业经(14960)
- 地方(13967)
- 理论(12993)
- 制(12960)
- 农业(11777)
- 和(11650)
- 贸(11095)
- 贸易(11091)
- 技术(10878)
- 环境(10794)
- 教育(10747)
- 易(10737)
- 务(10586)
- 财务(10516)
- 财务管理(10497)
- 银(10117)
- 体(10058)
- 机构
- 大学(262129)
- 学院(260542)
- 管理(100515)
- 济(91531)
- 研究(90008)
- 经济(89217)
- 理学(87599)
- 理学院(86507)
- 管理学(84790)
- 管理学院(84346)
- 中国(63323)
- 科学(62339)
- 京(56767)
- 农(52812)
- 所(47314)
- 业大(46884)
- 研究所(43857)
- 农业(42044)
- 财(41378)
- 中心(39844)
- 江(37894)
- 北京(35365)
- 范(34604)
- 师范(34107)
- 财经(33442)
- 院(33189)
- 技术(31963)
- 州(30850)
- 经(30419)
- 省(28457)
- 基金
- 项目(188422)
- 科学(144566)
- 基金(133482)
- 研究(132284)
- 家(119266)
- 国家(118291)
- 科学基金(99219)
- 社会(78185)
- 省(76067)
- 社会科(73772)
- 社会科学(73752)
- 基金项目(71667)
- 自然(68110)
- 自然科(66467)
- 自然科学(66443)
- 自然科学基金(65198)
- 划(64311)
- 教育(60683)
- 资助(55136)
- 编号(54142)
- 成果(44173)
- 重点(42567)
- 发(39681)
- 部(39634)
- 创(39155)
- 课题(38166)
- 计划(37459)
- 科研(36845)
- 创新(36536)
- 大学(34139)
共检索到369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凌波 王素娟 黄益澍 李晖
本文研究了从海洋细菌Pseudomonassp.中快速简便获得高效经济的细菌酶酶解条斑紫菜(Porphyrayezoensis)体细胞及室内人工育苗的过程,明确了影响酶解及细胞培养的内在因素及外部条件,诸如细菌培养基、细菌培养时间、渗透压、pH及培养液成分等,获得了最佳酶解条件和较理想的培养效果。在细菌培养6天;pH为6.5以及适当提高酶液渗透压的条件下,条斑紫菜体细胞得率最高达3.621×107个/克种藻。细胞培养成活率在合适的条件下可高达70%以上。研究结果为海藻细胞及原生质体分离研究及海藻体细胞育苗的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条斑紫菜 细菌酶 酶解 室内人工育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素娟 何培民
我国于80年代初,就开始了紫菜体细胞育苗的研究。赵焕登、张学成(1981,1984),方宗熙等(1986),戴继勋等(1988)报道了条斑紫菜体细胞直接附网育苗及其下海养殖试验研究;对于坛紫菜,方宗熙等(1986),王素娟等(1987),戴继勋等(1988)报道了其体细胞直接附网育苗及其下海养殖试验研究。该育苗技术育苗时间至少需要15天左右,且育苗室占地面积大,在生产上难于推广。最近,王素娟等
关键词:
条斑紫菜 固定化细胞 育苗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宋惠平 于佳 李钐 魏玉西 王文秀 许丽娜 韩丹
以条斑紫菜为原料,分别提取水溶、酸溶、碱溶、盐溶性蛋白质,并用6种蛋白酶酶解,将所得24种酶解物采用琼脂孔穴扩散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四联微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以及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4种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水溶性胃蛋白酶酶解物的抑菌活性最优。将水溶性蛋白质经硫酸铵沉淀以及超滤分级,比较不同饱和度硫酸铵沉淀所得蛋白质酶解物以及不同分子量多肽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水溶性蛋白在硫酸铵饱和度为40%、50%时沉淀所得蛋白的胃蛋白酶酶解物中,相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顾志敏 许谷星 黄鲜明 刘启文 宓国强
于1996-1998年,在浙北地区,对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红螯螯虾进行亲虾培育、人工越冬,怀卵孵化,室内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研究表明,在浙北地区,2.8~4.9g的幼虾经5个月左右的饲养可以达到性成熟并部分怀卵,利用电厂余热水水泥池人工越冬的成活率可达70%以上。越冬后亲虾在水温20℃以上即开始交配怀卵,怀卵盛期4-6月。红螯螯虾一年可产卵4次,但只有第一、二次怀卵可用于育苗生产,个体一次怀卵量较少,一般为400~500粒,但群体怀卵比率较高。试验还表明,红螯螯虾出膜幼体即呈幼虾状,需依附母体7~10d后才营独立生活并开口摄食外源性饵料,所研制的幼虾Ⅰ号饲料为红螯螯虾室内人工育苗较好的开口饲料。室...
关键词:
红螯螯虾 室内人工育苗 越冬培育 怀卵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兴洪 刘新轶 张善霹
条斑紫菜壳孢子经室内10~80d培养后长成的叶状体分别被酶解成单个细胞,后者在液体培养基中发育成正常叶状体、畸形叶状体、细胞团、性细胞囊等10种不同类型的再生体,它们的形态与结构、细胞排列与大小,放散单孢子难易程度及最终发育结果等均不同。来自日龄不同的种藻的细胞,其再生体类型的数目和各类再生体的百分数不同。当种藻日龄为10~30d时,在它们的单离细胞再生体中出现了极少的细胞团,正常叶状体和具假根畸形叶状体的百分数随着种藻日龄的增加,急剧减少,但不具假根的畸形叶状体百分数却随着种藻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当种藻日龄大于40d以后,它们的单离细胞就几乎不能直接再生成正常叶状体。随着种藻日龄的增加,细胞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施敏健 王惠冲
绿藻是条斑紫菜养殖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严重地降低了紫菜的产量和加工时的品级率。目前,已有晒网、柠檬酸浸泡、冷藏网等多种办法除绿藻,均有一定效果。而对绿藻的预防应该从育苗时开始,因为,在育苗期,海水和果孢子水中的绿藻孢子亦能钻入贝壳,并与条斑紫菜营养藻丝同步生长、发育、成熟、放散,至秋季采苗时,与壳孢子同时附着于网帘,成为海区绿藻难以根除的主要原因。而这点往往被人工育苗所忽略,现就条斑紫菜育苗期绿藻的预防介绍几种办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方勇 杨方美 赵殿峰 杨文建 赵立艳 辛志宏 马宁 施瑛 胡秋辉
【目的】研究木瓜蛋白酶对条斑紫菜R-藻红蛋白的抗氧化性和肿瘤增殖抑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波破壁法提取条斑紫菜R-藻红蛋白,用DEAE柱层析法纯化后进行木瓜蛋白酶酶解,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还原力A700为考察指标确定酶解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进一步测定获得的R-藻红蛋白及其酶解物的还原力、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和对人肉瘤细胞U2O及人肝癌细胞HepG-2的肿瘤增殖抑制活性。【结果】R-藻红蛋白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木瓜蛋白酶添加量25 000 U.g-1,pH 7.0,温度50℃,酶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R-藻红蛋白酶解物还原力为0.573,较未酶解的R-藻红蛋白提高了2.35倍;清除羟自由...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宇航 马家海 林秋生
对附着在条斑紫菜上的丝状细菌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丝状细菌为无色、不分枝的丝状体,成熟的菌丝呈串珠状。菌丝体的基部可以进入细胞壁的表层,但不能穿透细胞壁。从大量附着丝状细菌的藻体上分离得到了丝状细菌菌株YL,经感染试验证实发病症状与自然海区患病紫菜的症状一致,说明该菌为条斑紫菜丝状细菌附着症的致病菌。对菌株YL的形态及致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需氧革兰氏阴性菌,不能水解淀粉,接触酶呈阳性,在淡水中不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指纹状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所形成的微生子可聚集成玫瑰花环样结构及绳结状拓扑结构,初步确定其为毛霉亮发菌(Leucothrix mucor)。该菌最适生长条件为盐度2...
关键词:
条斑紫菜 丝状细菌附着症 毛霉亮发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沈颂东 贺丽虹 黄鹤忠
酶解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得到单细胞,培养于添加不同浓度H2PO4-的0.7%琼胶培养基上。观察磷浓度变化对细胞分化发育速度、细胞团和幼苗的比例、幼苗生长和单孢子放散等的影响,探讨条斑紫菜单细胞固体培养的适宜磷浓度。结果显示,在磷质量浓度10 mg/L、20 mg/L时,细胞的发育速度和幼苗的生长速度都比较快,能够形成正常大苗。培育14 d幼苗即大量放散单孢子。在添加4 mg/L磷营养盐的培养基上,幼苗生长慢,培育22 d能够形成少量大苗,未见放散单孢子。当磷质量浓度低于2 mg/L或高于40 mg/L均不能形成正常大苗。
关键词:
条斑紫菜 固体培养 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玉莹 常耀光 申晶晶 陈广宁 李羚 薛长湖
紫菜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红藻,我国的紫菜产量高而产值较低。紫菜多糖是紫菜的主要组成部分,紫菜多糖及其降解产物被证实具有多种生理调节功能,是实现紫菜高值化开发及利用的重要途径。为挖掘紫菜多糖的工具酶并验证其应用的可行性,本研究对海洋细菌Wenyingzhuangia fucanilytica CZ1127T基因组中潜在的紫菜多糖酶编码序列por16B进行了异源表达、性质研究及应用探究。生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蛋白Por16B_Wf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C,最适反应pH值为7.0,且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及pH稳定性。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糖生物信息学的糖组学策略,明确了Por16B_Wf各个亚位点的作用方式。进一步将Por16B_Wf应用至紫菜多糖-蛋白复合酶解,与单纯蛋白酶酶解工艺相比,所得酶解液黏度低且紫菜转化率高。本研究为紫菜多糖的降解提供了生化性质及作用方式清晰的工具酶,并首次实现了紫菜的多糖-蛋白复合酶解,为紫菜的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闫咏 马家海 许璞 孙其焕 王汉清
从栽培海区采回的发病条斑紫菜 (Porphyraeyezoensis)上共分离筛选出 5 1株菌株 ,全部进行人工感染 ,其中 17# 菌株发病症状最典型 ,而感染对照组没有可见变化。初步确定 ,17# 菌株是条斑紫菜绿斑病的主要致病菌。17# 菌株为短杆状、极生单鞭毛可运动的革兰氏阴性菌 ,产生紫褐色色素 ,可水解明胶、酪蛋白、淀粉等大分子物质。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 (O/F)为氧化性、氧化酶阳性、ONPG反应阳性 ,V -P反应阴性 ,生长需Na+ 等生化特性 ,G +C含量 4 0 .5mol% ,脂肪酸主要成分为C17∶1ω8c和C16∶1ω7c。基于 16SrRNA的系统进化分析均表明...
关键词:
条斑紫菜 绿斑病 柠檬假交替单胞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家海 林秋生 闵建 丁怀宇 周亚文 梁丽
1960年新崎盛敏首先报道了寄生在紫菜叶状体细胞内的病原菌是壶状菌Olpidiopsis sp.,之后不少学者对这种病害的病症、发生情况及环境条件等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其中右田清治在"养殖紫菜的壶状菌病"以及"紫菜的病害"中较详细描述了该病的病症、病原菌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易乐飞 王萍 周向红 刘楚吾
从网络共享的条斑紫菜(Porph yrayezoensis Ueda)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tag,EST)数据库检索出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半胱氨酸合成酶(cysteine synthase,CSase)基因高度相似的EST序列,构建EST叠连群(contig),并依据contig设计引物。提取条斑紫菜叶状体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了条斑紫菜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PyCSase-B)的c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FJ232911)。该cDNA序列含有长1152nt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产物(PyCS...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易乐飞 刘楚吾 王萍 周向红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s system,UPS)是真核生物重要的翻译后修饰系统,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理反应,同时也参与了蛋白质的质量控制和细胞的稳态维持,因此研究条斑紫菜UPS有助于阐明条斑紫菜在逆境胁迫下通过UPS降解异常蛋白和调节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泛素结合酶(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E2)是UPS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电子克隆结果指导RT-PCR实验,成功克隆了条斑紫菜泛素结合酶基因(PyE2)的c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FJ232910)。该cDNA序列含有长444 nt的完整ORF,编码蛋白(Py...
关键词:
条斑紫菜 泛素结合酶 克隆 生物信息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霂清 李琳 刘长军 严兴洪
为建立有效的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移植育苗技术,以坛紫菜的2个选育品系"申福1号"和"申福2号"及野生型品系为实验对象,初步研究了自由丝状体的移植量、移植后培养的光密度和温度对贝壳丝状体的生长和壳孢子放散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当自由丝状体移植量为50~500 mg/m2,随着移植量的增加,贝壳丝状体的藻落数显著增加,但移植量如果超过100 mg/m2,贝壳丝状体的壳孢子放散量反而减少。培养光密度在10~50μmol photons/(m2.s)范围内,随着光密度的增加,贝壳丝状体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快,但壳孢子的放散量却随着光密度的提高而减少。培养温度在15~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贝壳丝状体的生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