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4)
2023(1909)
2022(1650)
2021(1495)
2020(1405)
2019(3330)
2018(3126)
2017(5835)
2016(2883)
2015(2983)
2014(2742)
2013(2815)
2012(2605)
2011(2479)
2010(2506)
2009(2420)
2008(2496)
2007(2211)
2006(2029)
2005(1977)
作者
(8726)
(7359)
(7240)
(6941)
(4783)
(3520)
(3277)
(2933)
(2803)
(2742)
(2558)
(2483)
(2404)
(2379)
(2322)
(2267)
(2208)
(2190)
(2110)
(1995)
(1873)
(1810)
(1766)
(1722)
(1699)
(1655)
(1639)
(1577)
(1552)
(1549)
学科
(11966)
经济(11949)
管理(6821)
(6809)
(6081)
企业(6081)
方法(3911)
(3542)
中国(3208)
关系(3186)
数学(3141)
数学方法(3049)
(3003)
(2843)
(2614)
经济关系(2564)
对外(2486)
(2464)
(2422)
贸易(2420)
外经(2349)
(2346)
对外经济(2327)
理论(2251)
地方(2146)
体制(2137)
业经(2088)
(1767)
(1566)
财务(1555)
机构
大学(41078)
学院(38896)
研究(16655)
(15321)
经济(14986)
管理(13235)
中国(12108)
理学(11079)
理学院(10915)
管理学(10584)
管理学院(10484)
科学(10299)
(9488)
(9006)
研究所(8150)
(7924)
(7676)
中心(6865)
(6641)
业大(6466)
(6457)
北京(6268)
农业(6085)
财经(5735)
(5555)
师范(5501)
(5313)
(5234)
研究院(5195)
(5042)
基金
项目(26174)
科学(19939)
基金(18959)
研究(17949)
(17599)
国家(17480)
科学基金(14213)
社会(11069)
社会科(10513)
社会科学(10507)
(9536)
基金项目(9500)
自然(9500)
自然科(9321)
自然科学(9317)
自然科学基金(9159)
(8514)
教育(8320)
资助(8184)
编号(6690)
成果(6256)
重点(6130)
(5764)
(5265)
科研(5189)
(5166)
课题(5028)
计划(4975)
大学(4930)
(4895)
期刊
(17651)
经济(17651)
研究(13416)
中国(10127)
学报(9419)
科学(7582)
大学(7129)
(7116)
管理(6567)
学学(6474)
(6362)
教育(5993)
农业(4536)
技术(3481)
经济研究(3313)
(3237)
金融(3237)
财经(3151)
(3090)
(2893)
图书(2730)
(2727)
国际(2645)
(2625)
业大(2609)
林业(2582)
业经(2313)
世界(2186)
问题(2177)
书馆(2091)
共检索到67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功胜  
在传统小说观念里,细节是最小的叙事单元,它们可以通过事件、故事、情节最终到达典型形象与小说主题,而在当下的小说叙事中,细节偏离了这种价值指向和推论逻辑,从一个依附性的叙事单元激变为一个本位性的、独立的审美对象,最终越位上升为一种细节审美的文本观念。作为应对消费阅读的叙事手段,这种细节观的合法性需要仔细推敲。小说既应有对生活质感的细节化呈示,也应有对它们的诗性发现和超越性思考。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鹏  
文章主要从叙事策略与结构阅读这两个叙事学角度对沈从文的《渔》和汪曾祺的《复仇》两部作品的复仇主题解构进行对比分析,展现沈从文"回归自然本心式"的复仇解构与汪曾祺"超道德情感式"的复仇解构的异同之处,剖析"隐形矛盾"与"诗意留白"等细节之处两位作家所展现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审美价值倾向。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简要的横纵向比较展现两位作家不同于传统作家以及同时期其他作家的审美价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潘一禾  郑旭颖  
英国著名作家C.S.路易斯发表于1945年的科幻小说《黑暗之劫》对"后人类"问题有一种极富前瞻性的预测和探讨。他利用科幻小说的虚构特征,推测和阐释"后人类社会"可能发生的"人性"被黑暗势力洗劫,即人类的身体、意识和情感会逐渐被智能机器发明和科技思维崇拜所弃用或消解。他的这部科幻小说巧妙地在一种后人类语境中"探究生命意蕴",其独到之处在于运用双线叙事将科技的未来与欧洲古典时期、高科技成果与历史传说人物进行多维对照和奇幻穿越。在一场无法避免的未来正邪力量的决战之中,C.S.路易斯神奇地指引读者利用古典的"他者"立场,超越浅近的"过去"和短期的"未来"的束缚,去认同身心一体之人性和大于地球之宇宙规律存在的永恒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贺晓星  
对于叙事资本,迄今少有人作过系统的阐述和梳理,但这一概念,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厘清其所指称的意义,能够有助于我们去理解教育社会史、生活史研究的独特贡献,其贡献不仅在于学术意义上,还在于实践意义上。教育社会史、生活史研究不仅是一门学术意义上的学问,也不仅是一种视角或方法,还是一种事关人之力量成长的研究,应该看作是一项赋权或解放的运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翁再红  
艺术经典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流传物,皆由某种特定的物质材料或精神符号承载,经典建构因此在本质上也涉及文本传播问题。文本借助不同的媒介建构了差异性的文化生态,其媒介层面的表征是构成文本经典性的重要标志。以此为据,本文从“经典性”概念入手,逐层梳理了其与媒介合法性、跨媒介叙事、故事世界建构之间的辩证关系。媒介之于经典的基础作用由此可以得到必要说明;经典化历程所隐含的媒介辩证法也将得到有效揭示。文本经典地位的确立,既以其在历史流传过程中不断突破原有媒介的本真性、走向高度融合的跨媒介性为关键表征,又是借助跨媒介叙事所建构的故事世界、通过叙事元素叠加和形象谱系建构而不断得到强化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鞠玉翠  
哲学作为爱智之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追求抽象本质而忽视或排斥具体世界的倾向,爱智危机由此产生。叙事探究通过显现经验、诠释经验、反思重构经验这一不断超越的历程,用共生而非对立的方式重新沟通了哲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让爱智慧扎根在经验的土壤中,并不断走向超越,成为富有生命力的爱智方式,有助于化解爱智危机,有助于展现、理解、改造教育世界和其中的人与事。作为教育哲学研究方式的叙事探究,研究者应当更注重所叙事情中经验的复杂性、连续性、互动性和包容性;探究个别中的一般、现象中的本质、故事中的道理,追求对此在在世的体悟洞察,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杜晶晶  王晶晶  陈忠卫  
叙事取向的创业研究是在"语言学转向"的背景下,强调语言和语言生成,以话语、故事分析为方法论工具的创业研究。作为与实证主义相对的一种研究范式,它为探究创业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尝试和手段。在总结回顾了创业叙事的缘起、研究范围、重要立场后,本文选择了5个在创业领域有较高影响力期刊的34篇文章进行梳理和总结,回顾了叙事取向创业研究的主要研究脉络与研究方法,并从方法及内容上对未来叙事取向创业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对于系统梳理创业叙事这一前沿研究领域,了解和发扬叙事取向的创业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诗越  
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品中有大量属于左翼文学范畴的作品。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是时局与使命的遇合下的书写,是在政治和时代潮流的共同影响下的必然性选择,是文学的时代性与作家使命感的重要表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色与丰富的内涵,获得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薇薇  
在儿童视角小说中,复调叙事是一个重要特征,它不仅揭示了儿童与成人视角之间难以分割的联系,还指出了其中隐藏的对成人世界的反思,并最终指向对人性的关怀。儿童与成人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二者的观察视角呈现融合与背离的特点。视角的差异使得叙事话语呈现“复调性”特征,成人的内心世界以儿童的话语予以展现,使得成人的真我以一种近乎反叛的方式呈现。在这种复调叙事中,对个体伤痛的揭露,也引导着人们反思与关怀人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温静  
动物小说英雄叙事模式在动物小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动物形象建构的重要方式。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动物小说既继承了英雄叙事传统,也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思考,展示了动物英雄的独特存在、情感互通和悲剧命运。动物英雄叙事具有价值尊重、文化反思和生态建构的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吕佳琪  
女性成长是张翎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她笔下的女性书写展现出了女性心灵成长的内在发展路径,写出了年少懵懂的女性在他者境遇中的困惑与挣扎,将女性置于逃离的空间位移之中,展现女性在挫折中的反抗与成长。但是张翎笔下的女性成长并没有囿于两性视域之中,而是在普遍人性的立场上书写女性的觉“心”与回归,探求女性成长的日常生活空间与生存价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丁钢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史学研究在于寻求教育历史发展的"规律",注重精英思想和制度形成,而忽视了历史进程中各种人物活动及其事件。从叙事范式与历史感知的视角来探讨教育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维度,其目的正在于试图把教育历史研究的拓展与承继自身叙事传统相结合。知识与技能虽然在教育历史研究中依然占有相当地位,但读者的状态或态度却成为研究者所应重点关注的。我们必须深入到社会的文化历史中去寻找作为教育历史思考和实践的源泉,我们需要考虑今天的教育历史研究的文化依据,以及教育知识的文化特征及其背后的思维方式特征,并由此建构、展开自身的教育历史研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徐岱  叶健  
文学传记是指以文学家为传主的传记类型,它既要真实叙述传主的一生,更离不开对其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在传主的作品及其心灵世界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作为著名传记作家的莫洛亚,在其文学传记中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批评倾向:他认为一个作家不仅是普通的生活者,还是伟大的创作者,所以在为作家作传时不能忽视这种双重身份。此外,作家的生活经历不能完全代表其作品的思想内涵,但可以从作家的作品中观察其生活。一直以来,对莫洛亚传记作品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叙事的真实性和文学性,而忽略了从文学批评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深入地来看,莫洛亚传记作品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修延  
叙事热兴起的根源,在于今人对叙事的本质与功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一些人甚至建议把人类的物种学名由“智人”改为“叙事人”。叙事的主体为有伦理立场的人,叙事因此必然体现或促成某种价值观,而叙事带来的价值认同又能凝聚起分散的个人力量,形成影响社会发展的“不可思议之力”。“叙事帝国主义”一词显示叙事非少数人文学科所能专美,许多学科和行业都把讲故事当作一项至关重要的本领,时下最精彩的叙事可能还不在文学领域。柏拉图从一开始就提醒我们:叙事负有传承文明的使命,不能“逢迎人性中低劣的部分”,今天的叙事学仍应保持这种对流行叙事的警惕。叙事学家不能脱离书斋之外生动活泼的大众叙事实践,要学会透过纷纭复杂的日常话语去把握社会脉动。叙事学在当今须博采众长方能有更好的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沈壮海   蒋从斌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必要用好细节叙事。细节叙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具有丰富的细节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善用细节叙事,需要明晰细节叙事的边界,依循科学理论的指导,兼顾具体故事的语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