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77)
- 2023(2721)
- 2022(2299)
- 2021(2086)
- 2020(1831)
- 2019(4081)
- 2018(3913)
- 2017(6974)
- 2016(4050)
- 2015(4621)
- 2014(4511)
- 2013(4507)
- 2012(4403)
- 2011(4194)
- 2010(4191)
- 2009(3950)
- 2008(3884)
- 2007(3570)
- 2006(3304)
- 2005(3087)
- 学科
- 济(15167)
- 经济(15145)
- 学(10563)
- 管理(8058)
- 业(7300)
- 企(5842)
- 企业(5842)
- 方法(5531)
- 数学(4424)
- 数学方法(4343)
- 中国(4300)
- 农(3808)
- 理论(3651)
- 教育(3553)
- 财(3133)
- 经济学(3030)
- 业经(2876)
- 制(2683)
- 水产(2518)
- 农业(2504)
- 和(2453)
- 地方(2324)
- 贸(2247)
- 贸易(2245)
- 动物(2201)
- 融(2176)
- 金融(2175)
- 易(2171)
- 及其(2094)
- 银(2017)
- 机构
- 大学(65676)
- 学院(61904)
- 研究(29184)
- 科学(21622)
- 济(21480)
- 经济(20960)
- 农(20127)
- 中国(19860)
- 所(17323)
- 管理(17160)
- 农业(16529)
- 研究所(16099)
- 京(15442)
- 理学(14156)
- 理学院(13894)
- 业大(13872)
- 管理学(13448)
- 管理学院(13352)
- 中心(11942)
- 江(10618)
- 省(10487)
- 院(10421)
- 农业大学(10377)
- 室(10357)
- 北京(9778)
- 业(9455)
- 科学院(9432)
- 财(9391)
- 实验(9309)
- 范(9204)
- 基金
- 项目(42430)
- 科学(31340)
- 基金(29990)
- 家(29622)
- 国家(29395)
- 研究(25450)
- 科学基金(22514)
- 自然(16792)
- 省(16629)
- 自然科(16371)
- 自然科学(16361)
- 自然科学基金(16090)
- 划(15318)
- 基金项目(14708)
- 社会(14318)
- 社会科(13317)
- 社会科学(13312)
- 资助(13253)
- 教育(11989)
- 重点(10597)
- 计划(10554)
- 科技(9954)
- 发(9265)
- 编号(9099)
- 部(8800)
- 科研(8707)
- 成果(8427)
- 创(8389)
- 专项(8372)
- 农(8282)
共检索到100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小全 王学德 朱云国 朱伟 蒋培东
【目的】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海岛棉和陆地棉种间的杂种优势。【方法】采用回交育种技术,选育了一套具有哈克尼西棉细胞质的海岛棉不育系“海A”和保持系“海B”,并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所选育的海岛棉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小孢子发生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育成的海岛棉不育系,虽然核背景由陆地棉被置换成了海岛棉,但败育的基本特征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海A”的败育时期主要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花药无花粉粒,具有败育早、稳定和不受环境影响的特性;“海A”与陆地棉恢复系杂交,杂种F1花粉育性好,结铃率高,铃重增大,衣分提高。【结论】选育的“海A”在海岛棉与陆地棉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
关键词:
海岛棉 细胞质雄性不育 种间杂种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小全 王学德 蒋培东 朱伟
【目的】在陆地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海岛棉种质材料进行测恢筛选时,选得一个对不育有恢复力的海岛棉材料"海R",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其育性恢复的遗传方式。【方法】构建23种不同的F2群体和回交群体,分析和明确恢复基因的遗传。【结果】"海R"恢复基因属孢子体遗传,由一个主效显性基因(RfB)控制。在恢复基因呈隐性时不育胞质不但对雄配子的传递有影响,而且对雌配子的传递也有影响。【结论】推测此海岛棉恢复系的育性恢复基因来源于哈克尼西棉基因组,在陆地棉与海岛棉的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海岛棉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红兵 黄璜 朱卫平 戴林建
为探明玉米GDS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理,用光镜对新育成的玉米GD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BG的小孢子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GDS不育系小孢子败育发生的时间较早,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就表现出败育的特征,不能通过减数分裂.败育成2种形式:1)绒毡层异常膨大,小孢子母细胞浓缩解体;2)绒毡层液泡化程度低,小孢子母细胞早期开始浓缩解体.
关键词:
玉米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小孢子 败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危文亮 王汉中 刘贵华
NCa不育系是从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的远缘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NCa不育系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NCa雄性败育发生于单核花粉晚期。其主要特点是:花粉母细胞可以通过减数分裂,四分体可以释放出小孢子,释放出的单核小孢子可以继续发育并在早期形成花粉壁,但是晚期单核花粉细胞质和细胞核相继降解,仅剩下含大液泡或内空的花粉壁;在四分体时期以前绒毡层与正常花药组织的无异,但随后细胞质开始逐渐小液泡化并最终解体。与已经研究过的其它油菜细胞质不育系相比,该不育系的败育时期相对较晚;其花药败育特点明显不同于已研究过的所有油菜胞质不育类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明珠 徐跃进 万正杰
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新型红菜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俞优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以确定其花药败育的时期、方式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此红菜薹胞质不育系的花药败育发生于单核小孢子早期,表现为绒毡层细胞异常膨大,挤压单核早期小孢子,从而导致其败育。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子涵 蒙立颖 姚盟 宋喜悦
为明确牡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染色体组成及雄性败育特点,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和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牡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是否含有1BL/1RS易位染色体进行了鉴定。另外,为揭示牡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败育发生的时期和败育的细胞学机理,以牡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Ju87B1-706A)和其同型保持系(706B)为供试材料,采用I2-K染色、醋酸洋红染色、DAPI染色和石蜡切片法对其花药形态特征及小孢子形成和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Ju87B1-706A具有黑麦1RS的特异扩增条带(1 500BP),但缺少1BS的特异扩增条带(220BP),与其在A-PAGE结果的ω区...
关键词:
小麦 牡山羊草 细胞质雄性不育 细胞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玉青 王清连 韦春艳 董涛 陈全家 周瑞阳
【目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是一个优越的杂交优势育种系统。因此,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对提高棉花高产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试验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2P5A为试验材料,保持系C2P5B为对照,利用石蜡切片观察花药不同时期的发育情况,并测定叶、花朵及不同时期花药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的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酶活性及叶片的关合速率。石蜡切片观察不育系的败育时期和败育特点,并分析引起不育系败育的原因。【结果】石蜡切片观察到不育系败育发生在小孢子减数分裂期的四分体时期,不育系内绒毡层没有发育,四分体没有形成;不育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及光合速率比保持系低,不育系丙二醛(MDA)含量高于保持系,而过氧化氢酶(CAT)在败育前较低于保持系,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不育系败育时较高。【结论】引起不育系败育的原因可能是绒毡层没有进一步发育,不能给小孢子母细胞提供营养物质。不育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光合速率较低,造成营养不足,使小孢子母细胞分化受阻;脯氨酸的含量低,花药抗逆性差,花药容易褐化。不育系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的异常,造成细胞内不能及时清除自由基,导致活性氧对细胞膜造成伤害,不利于花药的正常减数分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傅小鹏 胡金义 胡惠蓉 包满珠
【目的】研究石竹不育系与可育系小孢子形成过程的异同。【方法】利用压片及石蜡切片等方法观察石竹雄性不育系与可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该不育系(H-37B)是通过在石竹自交6代的自交系中发现的1株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经过连续杂交和2代回交获得的不育系(H-37B)。【结果】可育系小孢子发育经历了造孢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四分体等时期,最后发育成花粉。不育系败育现象在造孢细胞增殖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以及四分体至单核期都有发生。石竹可育花粉外形饱满,圆形,生活力强;而不育花粉外形空瘪,不规则,无生活力。【结论】绒毡层的异常发育是导致小孢子败育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石竹 小孢子发育 雄性不育 石蜡切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玲玲 张晓芬 陈斌 孙艳 韩华丽 耿三省
为探究辣椒不育材料FS1030A的败育发生时期及方式,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技术对FS1030A与相应保持系FS1030B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进行了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不育系FS1030A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形成前。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绒毡层细胞结构发生了2种异常变化:部分绒毡层细胞高度液泡化,径向过度伸长,后期生长为多层细胞,导致药室狭小,严重挤压小孢子母细胞致使其发育畸形,进而退化解体,不能形成正常的四分体小孢子;部分绒毡层细胞过早解体,解体的绒毡层细胞与小孢子母细胞残迹在药室中形成一条染色较深的带。绒毡层异化,中层不解体,不能为小孢子母细胞的进一步发育提供营养,从而造成花粉母细胞变形、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永清 曾志红 陈学群 康彪
对芥菜胞质型雄性不育系CMSS9010、CMSJL44及其保持系S9010、JL44不同发育时期小孢子观察表明, 不育系与保持系在减数分裂期无可见差异, 在单核期不育系小孢子呈现败育特征, 细胞质内容物减少, 花粉壁四周出现空腔, 整个小孢子停止膨大。成熟花粉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 不育系花粉粒较小、干瘪、形态不规则, 畸形花粉粒78% ~89% 。说明芥菜型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单核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子梅 高国训 靳力争 顾自豪
对芹菜花药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表明,雄性不育系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正常,可以形成单核小孢子并从四分体中释放出来,这以后由于绒毡层细胞提前解体,使小孢子得不到充足营养而发生败育。
关键词:
芹菜 雄性不育 花药 细胞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叶要妹 陈天花 胡秋实 包满珠
【目的】获得百日草雄性不育系,并探索其花药发育机制,为百日草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方法】采用自交F2代出现的不育材料连续回交获得的不育系再进行兄妹交、可育株自交,结合与多个自交系测交进行不育类型鉴定,并对其细胞学进行研究。【结果】获得了百日草深红色单隐性雄性不育两用系AH209AB。正常可育的花药,其药壁由4层细胞构成,即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三细胞型。雄性不育株花瓣退化或丝状,雄蕊退化成丝状,内无花粉,外观呈绒毛状;花药在造孢细胞组织形成后,没有继续分化产生药壁结构、花粉母细胞及其花粉,为完全的结构性雄性不育类型。【结论...
关键词:
百日草 雄性不育 花药发育 细胞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学德
棉花具有十分明显的杂种优势。杂交棉通常比常规棉增产15%左右,而且在纤维品质、抗病、抗虫、抗逆境和光合效率等性状上也有明显改良。在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杂交种子的生产(制种)。目前,杂交棉制种常有四条途径,人工去雄授粉法制种、化学杀雄法制种、利用核雄性不育的"两系法"制种和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法"制种。生产实践表明,利用棉花雄性不育既可简化制种又可节省成本,特别是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法"制种,可较有效克服其他制种方法的一些缺点,是最有效的途径。为此,文章在阐述棉花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的基础上,重点综述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学、细胞学和生理生化的特点;深入阐述不育细胞质对杂种F_1的正/负效应,并就如何培育强恢复系的问题,以培育转GST的强恢复系为例,探讨克服不育细胞质对杂种F_1负效应的可能机制;根据棉花为常异花授粉作物和花器具有虫媒花特征的特点,详细介绍三系杂交棉制种的亲本(不育系和恢复系)选配、地点选择和环境优化等条件,以及如何综合优化这些条件提高制种产量的关键技术。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法"制种,与其他作物比较,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4个突出的优点:(1)不育系为无花粉不育类型,育性不受气候等环境的影响,可保证杂种的纯度;(2)棉花开花期长达3个月,不存在制种时花期不遇的现象,制种产量有保证;(3)棉花生态适应性广,育成的组合可在各地种植,种子产业化效益明显;(4)可利用种间(海岛棉与陆地棉间)杂种优势。可以预言,基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杂交棉是大有前途的,将是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最后,就本领域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新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棉花 细胞质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蒋培东 朱云国 王晓玲 朱伟 张小全 解海岩 王学德
【目的】阐述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的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代谢规律。【方法】以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杂种F1的不同发育时期花药为材料,分析3个活性氧指标(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和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变化,比较3种材料的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代谢状况差异。【结果】比较分析发现,在不育系败育初期的花药中,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3个对细胞有毒性的活性氧指标均高于保持系或杂种F1的花药,同时对活性氧具有清除作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3个抗氧化酶活性也随着提高,表明败育...
关键词:
棉花 细胞质雄性不育 活性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先喜 梁作勤 田纪春
应用化学杂交剂Sc205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特征观察结果显示,经处理的小麦植株变矮,植株及麦穗呈现浅绿色,穗子呈爆裂状,花药不开裂,呈现雄性不育株的形态特征,这些特征可做为估算小麦群体化学杀雄效果即绝对不育率的依据。经Sc2053处理的小麦雄性不育有无花粉和花粉败育两种类型。无花粉型是在小孢子刚形成时即发生败育,从而产生无花粉的空壳型花药。花粉败育型是小孢子只发育到单核花粉,二胞花粉或不正常三胞花粉,或者只有花粉壁而无原生质体。无论何种情况,均未观察到花粉囊壁发育的异常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