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37)
2023(11202)
2022(9428)
2021(8480)
2020(6843)
2019(15272)
2018(14840)
2017(27217)
2016(15168)
2015(16634)
2014(16214)
2013(16041)
2012(15185)
2011(13843)
2010(14016)
2009(12792)
2008(12506)
2007(11185)
2006(9888)
2005(9119)
作者
(49070)
(41084)
(40923)
(38412)
(26176)
(20015)
(18198)
(16129)
(15634)
(14672)
(14073)
(13494)
(13482)
(13016)
(12968)
(12914)
(12429)
(12177)
(11827)
(11698)
(10754)
(10235)
(9996)
(9408)
(9339)
(9223)
(9150)
(9045)
(8541)
(8283)
学科
(63830)
经济(63767)
(43886)
管理(43049)
(33496)
企业(33496)
方法(21413)
中国(20752)
(20484)
地方(19564)
数学(18401)
数学方法(18270)
业经(16067)
(14677)
(14103)
贸易(14093)
农业(13914)
(13712)
(13657)
(11401)
银行(11338)
环境(11207)
(11174)
金融(11171)
(11103)
(11006)
(10921)
地方经济(10854)
技术(10674)
(8899)
机构
学院(218482)
大学(214764)
(87218)
经济(85484)
研究(83741)
管理(77980)
理学(67086)
理学院(66162)
管理学(64950)
管理学院(64573)
中国(61489)
科学(56706)
(54537)
(46783)
(46046)
农业(43529)
研究所(42315)
业大(41388)
(37241)
中心(36884)
(33951)
(29908)
(29617)
北京(29383)
财经(29055)
(28319)
师范(27822)
农业大学(27604)
科学院(27265)
(27153)
基金
项目(150606)
科学(116517)
基金(107495)
研究(100920)
(98233)
国家(97353)
科学基金(81075)
社会(63558)
(62285)
社会科(60290)
社会科学(60278)
基金项目(56767)
自然(55043)
自然科(53791)
自然科学(53768)
自然科学基金(52834)
(52272)
教育(44900)
资助(43408)
(38624)
编号(38549)
重点(34701)
(32116)
计划(31674)
(31008)
创新(30146)
成果(29976)
发展(29590)
科研(29439)
(29290)
期刊
(99568)
经济(99568)
研究(60808)
(50900)
中国(48448)
学报(47154)
科学(39638)
农业(34801)
大学(33334)
学学(32072)
管理(29132)
(27055)
教育(21503)
(21182)
金融(21182)
业经(19188)
(18653)
技术(17437)
经济研究(16616)
业大(13827)
财经(13758)
问题(13104)
(12499)
科技(12146)
农业大学(11982)
(11807)
商业(11355)
(11150)
国际(10308)
技术经济(10005)
共检索到332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刚  邱德文  曾洪梅  杨秀芬  官春云  梅正鼎  杨晓萍  
为了给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的田间使用提供依据,测定了其粗提蛋白液对棉主要性状及相关酶活性变化影响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诱导后显著提高了棉成铃数,且不同程度提高了株高、单铃重、衣指、子指和衣分,降低了单铃壳重,特别是促进了棉花早熟,获得了较高的产量。以浸种处理的籽/皮棉产量最高,分别达到3 800.60和1 598.15 kg/hm2,比对照提高了22.15%和26.11%;纤维的主要品质性状指标与对照间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浸种+现蕾期喷雾处理的综合值比对照提高6.1%,为最高;诱导后POD(过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及NR(硝酸还原酶)的酶比活性增强,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志刚  官春云  邱德文  梅正鼎  杨晓萍  刘开智  
以湘杂棉3号F1为对象,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PEAT)诱导下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外界光合作用有效辐射等指标.结果表明,PEAT诱导可以提高棉花生长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外界光合作用有效辐射等,延缓叶片的衰老和光合功能衰退,延长了叶片的光合功能期,使光合速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春艳  李云锋  王振中  
利用蛋白纯化系统AKTA Purifier 100对来源于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ZC13菌株97-151a菌丝细胞壁的糖蛋白激发子CSBⅠ进行纯化过程的优化。离子交换层析条件的选择结果表明:弱阴离子柱DE-AE-Sepharose FF和Tris-HCl缓冲体系的洗脱效果较好。新的步骤是:选用YM30膜超滤,省略ConA-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粗激发子过凝胶柱Sephacryl S-100,阴离子柱DEAE-Sepharose FF,获得的活性峰D3,即为纯化的CSBⅠ。随着激发子的逐步纯化,其诱导不同水稻品系叶片中的POD比活相应显著升高(P<0.0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邸锐  杨春燕  
为探讨激活蛋白对大豆生长、产量的影响,以大豆冀豆17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合仪与称重法测量了不同浓度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1,2,3,4,5,6μg/m L)处理后大豆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结果表明,随着施用的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浓度的增加,大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有效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施用1,2,3,4μg/m L浓度的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不仅提高了大豆叶绿素含量,而且增加了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邸锐  杨春燕  
为了探讨激活蛋白对大豆的抗旱效果,将大豆的增产与抗旱结合起来,以大豆冀豆17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1,3,5μg/m L)处理对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的形态、叶片含水量、细胞质膜相对透性以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能够在干旱条件促进大豆幼苗的生物量累积、根系生长,提高叶片含水量以及抗氧化酶(SOD、CAT、POD)的酶活力,降低了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有利于抵抗干旱胁迫。其中以3μg/m L浓度的处理效果最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商明清  梁元存  刘爱新  胡雪光  董汉松  
用来自赤星病菌弱毒株的糖蛋白激发子处理烟草 ,能明显抑制烟草体内过氧化氢酶 (CAT)的活性 ,增加组织中H2 O2 的含量。诱导后 1dCAT活性就已开始下降 ,至第 6天下降到最低 ,以后又逐渐恢复。而H2 O2 含量的变化趋势与CAT活性的变化相反 ,随CAT活性的降低 ,组织中H2 O2 含量逐渐增加 ,在诱导后第 10天达到最大值。激发子处理烟草还可以诱导碱性PR蛋白基因PR 1b的表达 ;同时 ,烟草对赤星病强毒株的抗性逐渐增强 ,以诱导后第 10天接种抗性最强 ,且这种抗性是系统性的。水杨酸 (SA)处理后CAT及H2 O2 的变化与上述趋势类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源超  胡东维  张正光  马志超  
棉疫病菌 (Phytophthoraboehmeriae)的培养滤液经饱和硫酸铵沉淀后 ,经 30× 10 3 超滤膜进行分子量截留 ,将大于和小于 30× 10 3 的蛋白组分分别处理棉疫病菌的非寄主植物烟草。结果发现 ,两组分均能引起烟草叶片的过敏性坏死反应。提示在棉疫病菌培养液中至少存在两类不同分子量的激发子成分。对大于 30× 10 3 组分中可能存在的激发子的性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经 10 0℃处理 5min后 ,该组分的激发子仍能保持其生物学活性 ;采用蛋白酶K处理可使该组分丧失激发子活性 ;该激发子经 10 0 0倍稀释后处理烟草 ,仍可诱导烟草的过敏性坏死反应 ,并可强烈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锋  王振中  贾显禄  
采用离心、超滤、DEAE SepharoseFF阴离子交换层析柱等方法对稻瘟菌 (Magnaporthegrisea)细胞壁来源的激发子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 ;以一套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为材料 ,对其诱导水稻叶片植保素、过氧化物酶 (POD)与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 ,粗激发子提取物 (CEF)及DEAE SepharoseFF层析提取物DSⅡ和DSⅢ菌具有激发子活性。经热、胰蛋白酶和过碘酸钠处理后的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DSⅡ和DSⅢ的活性位点均位于糖基部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莹  2韩正敏  
用杨盘二孢菌的激发子粗提液,与高度抗黑斑病的I-72杨和高度感染黑斑病的加杨悬浮细胞互作,测定杨树悬浮细胞的生物化学变化。结果表明:I-72杨在活性氧的释放和ΔpH的变化两方面均明显高出加杨;膜脂过氧化过程,从量的方面看,二者几乎没有差异,只是I-72杨的膜脂过氧化高峰期要早于加杨1h。这些研究可以为杨树的抗病机理和杨树抗病基因的研究提供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红福  林海萍  李芬  张立钦  毛胜凤  
为探讨继代移殖对球孢白僵菌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及与毒力的相关性,以筛选得到的高毒力菌株B5、BXS与低毒力菌株B11、BZ为出发菌株,通过连续接种松墨天牛幼虫获得H1、H2、H3、H4继代移殖菌株,而连续在PPDA培养基上转接,获得R1、R2、R3和R4继代移殖菌株。分别对各原始菌株与继代移殖菌株进行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与毒力测定,并将每种酶活性与相应菌株对松墨天牛的半致死时间(LT50)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毒力菌株B5、BXS与低毒力菌株B11、BZ在PPDA培养基上继代移殖,随着各菌株对松墨天牛的毒力逐代下降,其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也逐代降低;来源于松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建东  曹远银  姚平  
小麦接种高度非亲和性的小麦秆锈菌后,在其细胞间隙液(IWF)中可能存在激发子。通过硫酸铵沉淀法将其分级,再将各分级沉淀蛋白溶液注射到高度非亲和性互作小麦叶片中,观察过敏性坏死反应(HR)和过氧化物酶(POD)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激发子成分主要集中在50%~80%硫酸铵沉淀蛋白部分中,能明显诱导叶片发生过敏性坏死反应;40μg/mL的该分级沉淀蛋白溶液处理小麦叶片后,PAL和POD活性在早期已有显著增加,分别在诱导处理后36 h和60 h左右出现最高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7.47%和78.2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艳秋  高增贵  姚远  汪浩德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可导致小麦产量损失较大。近年来寡糖激发子已成为防控植物病害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了探明真菌寡糖激发子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效果,开展了小麦白粉菌寡糖激发子的提取和防效测定试验。采用微珠涡旋法和热解法提取了小麦白粉菌细胞壁粗多糖(GD)和寡糖激发子粗提物(GB),通过总糖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明确了GD和GB的组成成分主要为总糖和蛋白质,GD的得率为19.77%,总糖含量为73.81%,蛋白质含量为12.35%,GB得率为10%,GB总糖含量69.6%,蛋白质含量为11.3%。通过红外光谱扫描GD和GB的结构,可知GD和GB的结构中都存在糖的官能团特征吸收峰,二者吸收峰出现的位置基本一致,GD中存在β型糖苷键的连接方式。通过大豆子叶激发法测定了GB的生物活性,明确了GB浓度为200μg·L-1时生物活性最高。通过测定GB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无抑制作用。通过测定GB对小麦离体叶段和温室盆栽苗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达到54.61%和50.87%。通过测定GB的最佳防治诱导间隔期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病的最佳防治诱导间隔期为5d。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提取的小麦白粉菌寡糖激发子粗提物GB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诱抗效果,为生产上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云鹏  韩胜芳  陈琰  王冬梅  
【目的】在已经证明小麦与叶锈菌互作的小麦细胞间隙液(IWF)中存在具有蛋白质性质的激发子活性物质的基础上,以期通过试验得到激发子的纯品制剂,为进一步研究激发子的组成和结构、激发子受体以及寄主产生过敏性反应的信号转导机制提供基础条件。【方法】提取叶锈菌小种165侵染的小麦品种洛夫林10细胞间隙液,通过盐析、凝胶过滤柱层析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技术,对IWF中具有激发子活性的蛋白质组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果】分离出能诱导洛夫林10健康叶片PAL、PO活性增高并诱发洛夫林10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激发子活性组分。该组分经SDS-PAGE电泳呈现单一条带,分子量约为32kD。【结论】经硫酸铵分段盐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晴  曹伟平  董建臻  王金耀  冯书亮  王容燕  杜立新  
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14种碳源和11种氮源测定,球孢白僵菌HFW-05菌株的萌发率、生长速率、产孢量及胞外蛋白酶活性。综合各项指标得出,HFW-05菌株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产孢量与产酶量最大,分别为16.13×107孢子/cm2和117.38μg/(min.mL);最适氮源为豆粕粉,其产孢量和酶活远高于对照和无机盐类,分别为15.62×107孢子/cm2和74.01μg/(min.mL)。除硝酸钾外,无机盐类在供试浓度上均对孢子萌发和生长有抑制作用。在各种碳(氮)源培养基中添加1%蛋白胨(葡萄糖)后,菌株的产孢量和产酶量均有所提高。结果表明,HFW-05菌株的产孢量和胞外蛋白酶之间具有一定的相...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婧  王树才  夏凯  周燮  
Ti转化的丹参组培物在MS NH4 培养基 (MS中不含硝酸铵 ,含蔗糖 30g·L-1)上经 2 5℃暗培养 18d ,生长量由大到小依次为 :对照 (CK) ,2 0 0 μmol·L-1水杨酸 (SA) ,4g·L-1酵母激发子 (E)和E +SA处理。其中CK和SA处理的组培物仅产生痕量的丹参酮类物质 ,而E和E +SA处理的总丹参酮产量分别增加到 12 2 3mg·L-1和 15 0 7mg·L-1,表明E处理能促进组培物产生丹参酮类物质 ,而SA可以强化E的这种作用。与上述差异有关的内源激素变化是 :培养 6~ 18d ,E +SA处理的ABA和iPAs含量均持续高于对照 ,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