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3)
2023(10306)
2022(9186)
2021(8716)
2020(7305)
2019(16949)
2018(16986)
2017(32431)
2016(17891)
2015(20225)
2014(20131)
2013(19669)
2012(18066)
2011(16018)
2010(15912)
2009(14335)
2008(13756)
2007(11814)
2006(10213)
2005(8678)
作者
(51641)
(42854)
(42446)
(40241)
(27255)
(20521)
(19318)
(16899)
(16348)
(15225)
(14791)
(14269)
(13474)
(13413)
(13153)
(13064)
(12964)
(12716)
(12055)
(12039)
(10802)
(10355)
(10274)
(9729)
(9503)
(9497)
(9445)
(9340)
(8572)
(8412)
学科
(65247)
经济(65160)
管理(49123)
(47156)
(39654)
企业(39654)
方法(31367)
数学(26923)
数学方法(26607)
(17864)
中国(17457)
(15892)
(15862)
业经(14616)
地方(13419)
理论(12121)
农业(11792)
(11616)
(11560)
贸易(11555)
(11223)
技术(10960)
(10946)
环境(10570)
(10195)
财务(10131)
财务管理(10112)
教育(10000)
(9848)
银行(9785)
机构
大学(246973)
学院(244689)
管理(99536)
(90984)
经济(88817)
理学(86741)
理学院(85771)
管理学(84183)
管理学院(83763)
研究(81887)
中国(58387)
(53422)
科学(53409)
(41320)
(41237)
(40629)
业大(40196)
研究所(38161)
中心(36645)
(34339)
北京(33866)
财经(33155)
(32763)
师范(32474)
农业(32434)
(30241)
(30169)
(28332)
技术(27460)
师范大学(26345)
基金
项目(176005)
科学(136502)
研究(127870)
基金(125666)
(110895)
国家(109646)
科学基金(93032)
社会(77556)
社会科(73265)
社会科学(73242)
(69336)
基金项目(67622)
自然(61945)
自然科(60432)
自然科学(60416)
自然科学基金(59318)
教育(58536)
(58479)
编号(52817)
资助(51737)
成果(42904)
重点(38962)
(37953)
(36755)
(36527)
课题(36421)
创新(33949)
科研(33864)
项目编号(32760)
大学(32445)
期刊
(96317)
经济(96317)
研究(70101)
中国(43869)
学报(43033)
科学(38288)
(37547)
管理(35552)
大学(31990)
学学(30030)
教育(29771)
(29384)
农业(26705)
技术(21167)
(17245)
金融(17245)
业经(15954)
图书(15032)
财经(14964)
经济研究(14734)
(13824)
科技(13445)
理论(12604)
(12578)
问题(12322)
林业(11964)
(11880)
实践(11838)
(11838)
业大(11668)
共检索到346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白嘉雨  吴坤明  吴菊英  傅精钢  
通过对14个种源100个家系的细叶桉家系试验的结果表明:主要性状在家系和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昆士兰州的13659,16558,15826,13544号种源的家系最好,其次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13398种源的家系,最差的是新南威尔士13308和13319种源的家系。材积生长最大的家系是51号(1kmNorthofLauraQLD)和60号(MtMolloyQLD),分别为28.645、27.607m3/hm2,是最差家系33号(SirinumuSogeriPNG6.166m3/hm2)的4.6倍和4.5倍,其干形通直圆满,分枝匀称且较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干形、分枝和保存率与经度、纬度呈...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坤南  周文龙  
对细叶桉3个种源5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分析和家系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叶桉主要性状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都极显著,种源间的差异大于家系间的差异,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Laura种源优于其它种源。细叶桉家系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呈中度至强度遗传;枝下高、干形和冠幅与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运用指数选择法对50个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5个优良家系,可望获得22.23%的综合遗传增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少伟  钟伟华  黄华喜  黄凯  陈青度  李小梅  
Eight provenances and 190 open pollinated families of Eucalyptus urophylla were studied at ages of 1,1.5,2 and 3.5 year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provenances in volume and among families in height, DBH and volume.The variations of growth cha...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陆钊华  李光友  白嘉雨  
对细叶桉14个种源的100个家系生长性状、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的差异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性状间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除分枝性状外,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相关极显著。7年生生长最好的13659种源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是最差种源13308的1 27、1 32和2 14倍;7年生最优家系是No 17号家系,其单株材积达0 06134m3,是最差家系No 33号的3 6倍,是家系群体均值的1 74倍。运用指数选择法对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22个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干形和分枝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7 31%、6 39%、18 01%、13 77%、...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丘进清  
对建立在闽北地区4年生澳大利亚较耐寒的柳桉种源/家系试验林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估.结果表明:这些种源在2004年底~2005年初的寒流袭击中仅受到轻度冻害,平均冻害指数为2级,表现出较好的抗寒性和速生性;种源间的生长量和冻害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主干通直度和分枝度等性状存在差异或极显著差异;家系间生长量和通直度存在极显著差异,冻害指数差异呈现不规律性.综合评选出了优良种源和家系,为闽西北地区推广柳桉造林提供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李光友  陆钊华  白嘉雨  卢国桓  王尚明  
对5个地点81个自由授粉家系尾叶桉子代测定3a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与遗传评估,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在家系、地点间和家系与地点交互效应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通过选择确定了44、47、50、66、68和88号家系为广谱型优系,同时分别选出了适宜5个试点造林区的优系各5个。测试结果对新会大泽尾叶桉种子园实施良种分类定向供种和留优去劣的遗传间伐提供了依据。若根据广谱型和局地型优系按型分系采种,实施分类定向供种其材积遗传增益为3 37%~10 57%;若对种子园实施留优去劣疏伐,其遗传增益可达6 74%~21 1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文龙  梁坤南  
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细叶桉15个种源在海南省东部进行种源试验。5年生结果表明,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保存率、干形和抗风性能等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树高生长以来自昆士兰州的Kennedy河种源(13443)和MT.Garnet种源(13544)最好,分别为12.68m和12.66m。胸径生长以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种源(13418)为最好(9.05cm)。高纬度维多利亚州种源(13303)生长最差,树高8.48m,胸径6.23cm,材积10.10m3/hm2。最好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最差种源的149.35%、145.50%、606.2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光友  徐建民  杜志鹄  韩超  王伟  李宝琦  朱鹏  
对75个月生32个尾叶桉家系的6个与木材相关的性状进行了研究。6个木材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通过家系选择可以获得性状优良的家系/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木材含水量、纤维宽、纤维长宽比与生长、形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表明该4个研究性状能各自遗传,可以分别独立选择;纤维长与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纤维长度随树龄增长而增加,材性逐渐得到改善;所有木材性状间的遗传力均在0.5左右,说明各性状受到中等水平的遗传控制;水分含量、基本密度、树皮厚度、纤维长宽比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较高,表明尾叶桉家系在4个性状上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进行性状遗传改良可获得较高遗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熊涛  邓冬丽  王建忠  兰俊  张磊  卫忠诚  陈远龙  莫继有  
对广西国有东门林场2.5年生赤桉第二代家系试验林进行生长性状分析与遗传评估,探讨赤桉家系遗传变异规律,旨在选择遗传增益较高的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结果表明:参试90个家系间胸径、树高、材积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树高、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及单株遗传力均大于0.5,表明在家系和单株水平上均受强度遗传控制;以胸径、树高、材积3个主要生长性状构建赤桉家系/单株选择指数方程,按照标准选择出5个优良家系,选择率为5.6%;选择出65株优良单株,选择率为2.7%,优良单株平均胸径、树高、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44.34%、3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薛华正  吴之扬  陈霞  林康銮  卢国桓  邝炳朝  
以9个桉属树种,其中8个种源来自原产地,7个家系和7个杂种后代来自国内次生资源进行混合比较,5年生评价结果表明:树种、种源、家系呈极显著差异;尾叶桉及其两个种源、尾巨桉杂交种和细叶桉的13544种源适合本试验区工业用材短轮伐期经营,可获得适应性和生长指标平均值超过平均水平35%的选择效应。其中最优为14534号尾叶桉种源,5年生单株材积0.05061m3/株(89.03m3/hm2)。种子采自雷州的大花序桉、刚果12号桉和2个尾叶桉家系,适应性极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生长性状远比种子来自东门的差。其主要原因是在雷州更缺乏对上述树种的花粉隔离和种子遗传品质的有效控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甘四明  李梅  李发根  吴坤明  吴菊英  卢国桓  白嘉雨  
对尾叶桉×细叶桉5个杂种组合的181个无性系扦插生根和生长性状的研究表明:每穗根数、每穗最长根长和生根率3个扦插生根性状,杂种组合间和杂种组合内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0.01显著水平;46个月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3个生长性状,杂种组合间差异不显著,杂种组合内无性系间的差异达0.01显著水平。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介于0.32(每穗最长根长)~0.94(生根率)之间,表明各性状受中等到高等程度的遗传控制。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平均值与生长性状平均值的表型相关均不显著。无性系各生长性状在13、18、46个月生之间的年年相关均达到0.01显著水平,表明在较早生长期进行无性系选择具有一定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光友  徐建民  陆钊华  杨伟东  杨国清  钟罗生  
对49个家系的尾叶桉测定林各年度生长性状进行分析与遗传评估,结果表明:各年度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分枝、干形和保存率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保存率的累积贡献率达95 45%,此4因子是综合评定家系时采用的;以家系群体平均选择指数I0为基准,两种选择标准下的家系材积增益,3年生时为7 63%~15 80%,4年生时为3 92%~10 39%,5年生时为6 08%~23 53%;以选择指数为指标,5年生时入选的5个优良家系是:109,113,66,81和100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坤南  白嘉雨  
对尾叶桉11个种源174个家系2 3年生试验林的生长与抗风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尾叶桉种源间、家系间、区组间的差异以及种源与区组、家系与区组的交互作用均极显著。台风对尾叶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造成风折,占整个试验林木的22 5%。尾叶桉种源 家系的生长性状与其抗风性能呈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174个家系的生长和抗风性的综合指数选择,初步选出了32个适合粤西生长的既抗风、生长又快的家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白嘉雨  甘四明  
对选自国内2个优良种源群体不同林分的44个尾叶桉自由授粉家系,进行生长性状、形质性状、木材基本密度和抗风能力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性状间的差异极显著,家系性状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运用指数选择法对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以大于I0家系群体平均指数值为标准,选出25个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基本密度、抗风指数的遗传增益与对照相比,分别达到2.84%、5.17%、12.67%、3.20%和2.617%,枝下高、干形和分枝分别为12.24%、7.95%、4.4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甘四明  白嘉雨  吴坤明  吴菊英  徐建民  
对81个以尾叶桉为母本的种间控制授粉家系和3个母本的自由授粉家系进行苗期青枯病菌接种试验表明,接种后母本家系抗病性都较差,种间控制授粉家系间发病指数和死亡率有差异,初步筛选出1个特抗家系和49个抗性家系。以家系抗病性评价父本树种,细叶桉、赤桉、窿缘桉、雷林一号桉和粗皮桉选育潜力较好,巨桉、巨尾桉和柳桉则较差。对抗性、易感和高感抗病水平各3个种间控制授粉家系进行接种前和接种后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表明,家系苗期青枯病抗性与接种前的酶活性相关不显著,但与接种后酶活性上升的幅度呈强正相关,抗性家系在接种病菌后酶活性上升幅度最大,易感家系较小,而高感家系则更小。苗期接种青枯病菌后,杂种桉过氧化氢酶活性上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