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41)
2023(11900)
2022(10519)
2021(9908)
2020(8344)
2019(19248)
2018(19054)
2017(36768)
2016(20379)
2015(22528)
2014(22645)
2013(22500)
2012(20711)
2011(18636)
2010(18345)
2009(16670)
2008(16085)
2007(14044)
2006(12024)
2005(10526)
作者
(62277)
(51697)
(51302)
(48804)
(32973)
(25071)
(23226)
(20340)
(19775)
(18544)
(17719)
(17622)
(16695)
(16433)
(16290)
(16021)
(15712)
(15522)
(14819)
(14819)
(13123)
(12640)
(12551)
(11793)
(11707)
(11573)
(11427)
(11270)
(10586)
(10425)
学科
(74991)
经济(74900)
管理(55418)
(53019)
(44532)
企业(44532)
方法(37114)
数学(32011)
数学方法(31581)
(21351)
(19399)
(19352)
中国(18805)
业经(16353)
地方(14675)
理论(13584)
(13286)
农业(13080)
(12903)
贸易(12898)
(12755)
(12520)
(12481)
技术(12473)
财务(12406)
财务管理(12383)
企业财务(11808)
环境(11692)
(11026)
银行(10946)
机构
大学(289102)
学院(284894)
管理(110304)
(104637)
经济(102194)
研究(100792)
理学(96416)
理学院(95270)
管理学(93226)
管理学院(92753)
中国(71063)
科学(68951)
(62959)
(56220)
(53188)
业大(50719)
研究所(49295)
(47252)
农业(44740)
中心(44370)
(41097)
北京(39628)
财经(38442)
(37353)
(37209)
师范(36843)
(35102)
(33358)
技术(32399)
(31141)
基金
项目(206077)
科学(159064)
基金(148543)
研究(141901)
(133772)
国家(132732)
科学基金(111348)
社会(85819)
(81205)
社会科(81119)
社会科学(81094)
基金项目(79250)
自然(77164)
自然科(75355)
自然科学(75327)
自然科学基金(73977)
(69515)
教育(64678)
资助(62307)
编号(56164)
重点(46701)
成果(45412)
(44084)
(43169)
(42494)
计划(41098)
科研(40759)
创新(39705)
课题(39444)
大学(37310)
期刊
(110096)
经济(110096)
研究(80382)
学报(58421)
中国(51652)
科学(50334)
(50206)
大学(42383)
学学(40221)
管理(39813)
农业(34933)
(34479)
教育(30961)
技术(23053)
(20745)
金融(20745)
财经(18216)
(18130)
经济研究(17682)
业经(17651)
业大(16325)
科技(15761)
图书(15616)
林业(15518)
(15410)
(15156)
问题(14240)
理论(13996)
实践(13010)
(13010)
共检索到404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陆钊华  徐建民  白嘉雨  周文龙  
对海南岛乐东尖峰岭和琼海上土甬的 8年生细叶桉和赤桉共 15个种源 (含刚果 12号桉 )的木材进行了基本密度、纤维长度和宽度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 ,两树种的基本密度及纤维长度在种源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 ,纤维宽度差异较小 ,变异大小排序 :木材纤维长度 >基本密度 >纤维宽度。赤桉的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值较细叶桉更易受环境影响。不同种源的树皮厚度差异显著 ,不同方位间的树皮厚度有差异 ,北向最厚。种源间不同取样等分对纤维长度影响极显著 ,径向距髓心越远的取样部位纤维长度值越大。经综合比较 ,细叶桉 13544、14 4 2 4和赤桉 12 187、14 917、14 918为生长速度与材性均优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文龙  梁坤南  
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细叶桉15个种源在海南省东部进行种源试验。5年生结果表明,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保存率、干形和抗风性能等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树高生长以来自昆士兰州的Kennedy河种源(13443)和MT.Garnet种源(13544)最好,分别为12.68m和12.66m。胸径生长以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种源(13418)为最好(9.05cm)。高纬度维多利亚州种源(13303)生长最差,树高8.48m,胸径6.23cm,材积10.10m3/hm2。最好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最差种源的149.35%、145.50%、606.2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仲崇禄  弓明钦  陈羽  王凤珍  关则寇  BernardDell  
在广东省阳西县 ,对赤桉、巨桉和细叶桉进行 10个 P处理水平的施肥试验 ,结果表明 :造林后 1~ 6 4个月期间 8次测定的树高和 9~ 6 4月期间 6次测定的胸径在 10个 P处理水平间和 3个树种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P肥对促进 3种桉树树高和胸径生长的肥效明显 ,3个参试树种对P肥的需求也有明显差异 ,表现为 6~ 2 4个月期间观测的生长指标存在树种与 P肥的交互效应。各树种肥效明显的高峰区域的开始和持续时间也不同 ,为筛选施 P量创造了条件 ,讨论了参试树种造林时必须的施 P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坤南  周文龙  
对细叶桉3个种源5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分析和家系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叶桉主要性状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都极显著,种源间的差异大于家系间的差异,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Laura种源优于其它种源。细叶桉家系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呈中度至强度遗传;枝下高、干形和冠幅与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运用指数选择法对50个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5个优良家系,可望获得22.23%的综合遗传增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甘四明  李梅  李发根  吴坤明  吴菊英  卢国桓  白嘉雨  
对尾叶桉×细叶桉5个杂种组合的181个无性系扦插生根和生长性状的研究表明:每穗根数、每穗最长根长和生根率3个扦插生根性状,杂种组合间和杂种组合内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0.01显著水平;46个月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3个生长性状,杂种组合间差异不显著,杂种组合内无性系间的差异达0.01显著水平。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介于0.32(每穗最长根长)~0.94(生根率)之间,表明各性状受中等到高等程度的遗传控制。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平均值与生长性状平均值的表型相关均不显著。无性系各生长性状在13、18、46个月生之间的年年相关均达到0.01显著水平,表明在较早生长期进行无性系选择具有一定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吴坤明  吴菊英  白嘉雨  
本文对细叶桉10个地理种源5年生6个性状的观测资料,运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细叶楼各性状差异极显著或显著,且受中至较强的遗传影响。性状间存在较强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从综合遗传值分析得出,昆士兰种源优于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种源,尤以13443(Kenney River)和13544(Gladstone)QLD种源为最好。用综合遗传值,计算了种源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该树种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出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陆钊华  李光友  白嘉雨  
对细叶桉14个种源的100个家系生长性状、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的差异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性状间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除分枝性状外,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相关极显著。7年生生长最好的13659种源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是最差种源13308的1 27、1 32和2 14倍;7年生最优家系是No 17号家系,其单株材积达0 06134m3,是最差家系No 33号的3 6倍,是家系群体均值的1 74倍。运用指数选择法对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22个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干形和分枝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7 31%、6 39%、18 01%、13 77%、...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豁然  柴修武  郑勇奇  臧道群  方玉霖  王维辉  
不同种源巨桉生长与材性变异王豁然,柴修武,郑勇奇,臧道群,方玉霖,王维辉关键词巨桉,种源,材性变异在我国南方,巨按(EucalyptusgrandisW.HillexMaiden)是生长最快的桉树之一,现已被选作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的主要树种。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少伟  钟伟华  黄华喜  黄凯  陈青度  李小梅  
Eight provenances and 190 open pollinated families of Eucalyptus urophylla were studied at ages of 1,1.5,2 and 3.5 year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provenances in volume and among families in height, DBH and volume.The variations of growth cha...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子先  彭文锋  潘锦祥  曾意纯  尹甫国  罗财仙  
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Dehnh.var.camaldulensis),原产澳大利亚,自然分布15.5°~38°S,海拔30~600m,是澳洲大陆内栽培最广泛的一种桉树。树高25~50m,木材可作板材、建筑材、造纸材和薪炭材,也是蜜源植物和观赏树种,目前全世界栽培赤桉的面积50万hm~2,其中西班牙为11.4万hm~2;摩洛哥为8.7万hm~2;乌拉圭为4.4万hm~2。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朱映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映安  徐建民  李光友  陆钊华  胡杨  杨雪艳  宋佩宁  郭文仲  
[目的]通过尾叶桉与赤桉杂种F1材质性状的遗传参数估算及其分析,为桉树杂交育种材性改良亲本选配和交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尾叶桉与赤桉6×6正反析因交配杂种F1测定林为材料,并以相应亲本自由授粉的半同胞子代作对照。9年生时,对各小区的杂种和家系(5株小区,6次重复)选取2株平均木,在胸高1. 3 m处沿南北向钻取木芯,共984个,测定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纤维宽和纤维长宽比,利用ASReml-R估算4个材质指标的特殊配合力、杂种优势、父母本单株狭义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尾叶桉与赤桉正反交的杂种木材基本密度优于对照,呈明显的杂种优势;反交组合杂种其木材基本密度优于正交组合杂种,正交组合杂种的纤维特性优于反交组合的;在正交组合杂种中,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和纤维长宽比的母本效应低于父本效应;而反交组合杂种中,4个材质指标的母本效应均高于父本效应。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特性指标受中至低遗传控制。正反交组合杂种中,除纤维长宽比外,其余3个材质指标的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对于遗传相关,杂种的木材基本密度与纤维宽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纤维长宽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纤维长呈不显著负相关,纤维长与纤维宽呈显著正相关。对于表型相关,除纤维宽与纤维长宽比呈不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尾叶桉与赤桉杂种的材质性状遗传差异因亲本和交配方式而异,表明通过种间杂交和正向选择进行材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潜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旭东  李发根  翁启杰  李梅  施季森  甘四明  
桉树速生、耐寒性的育种对冷凉地区的桉树人工林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57个尾叶桉×细叶桉种间杂种的生长和耐寒性的联合选择研究表明:对4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母本和父本间的差异达0.01或0.05显著水平,而母本×父本互作不显著;对2.5年生耐寒性,母本、父本和母本×父本互作均差异显著;结合生长和耐寒性表现,评选出11个优良杂种和12株优良杂种单株。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鲍甫成  罗建举  
本文以尾叶桉×巨桉 (Eucalyptusurophylla×E .grandis)F1 子代林为材料 ,研究了主要生长和材质性状的变异规律 ,并对它们的遗传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 ,尾叶桉×巨桉F1 子代 :(1)树高、胸径和绝干材重主要受到父本的遗传控制 ;(2 )木材密度同时受到父本、母本和父母交互作用的不同程度遗传控制 ;(3)纤维长度和微纤丝角受到很强的母本遗传作用 ,管孔弦径、木材胞壁率、木纤维比量和 1%NaOH抽提物含量受到很强的父本遗传作用 ,纤维长宽比仅受到一般程度的父本遗传作用 ,导管比量同时受到父本和母本很强的遗传作用 ;(4)纤维壁腔比主要是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郭东强  叶露  周维  刘媛  陈健波  卢翠香  项东云  
采用木材离析方法对2个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种源木材纤维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邓恩桉胸径生长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纤维长度大致成正态分布,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度均值分别为986.44μm与908.91μm,种源A长度在700~1 700μm的纤维数量占纤维数的97.11%,种源B为86.67%。在个体水平上分布范围较广,为纤维长度的改良提供可能,纤维长度呈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加。种源A和种源B纤维宽度均值分别为25.71μm与19.30μm,纤维宽度径向上种源A自髓心向外增长,种源B自髓心向外减小。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宽比均值为42.94和47.13,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