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0)
- 2023(2274)
- 2022(1914)
- 2021(1954)
- 2020(1772)
- 2019(4095)
- 2018(4097)
- 2017(7667)
- 2016(4334)
- 2015(4958)
- 2014(4946)
- 2013(5015)
- 2012(4422)
- 2011(3767)
- 2010(3997)
- 2009(3818)
- 2008(4379)
- 2007(4107)
- 2006(3803)
- 2005(3616)
- 学科
- 管理(26892)
- 企(22297)
- 企业(22297)
- 业(21693)
- 济(12751)
- 经济(12731)
- 财(11240)
- 务(9848)
- 财务(9829)
- 财务管理(9811)
- 企业财务(9474)
- 制(8028)
- 方法(7933)
- 数学(6338)
- 数学方法(6320)
- 银(6037)
- 银行(6037)
- 行(5609)
- 体(5218)
- 体制(4897)
- 人事(4699)
- 人事管理(4699)
- 融(4520)
- 金融(4520)
- 划(4187)
- 经营(4121)
- 策(4117)
- 业经(3730)
- 决策(3724)
- 计划(3601)
- 机构
- 大学(57381)
- 学院(56891)
- 管理(27750)
- 理学(21374)
- 理学院(21191)
- 管理学(21067)
- 济(20913)
- 管理学院(20913)
- 经济(20239)
- 中国(16820)
- 财(16266)
- 研究(13910)
- 京(12491)
- 财经(11424)
- 经(10442)
- 江(9909)
- 财经大学(8763)
- 公司(8377)
- 州(8274)
- 北京(8195)
- 中心(7997)
- 商学(7890)
- 商学院(7814)
- 银(7767)
- 银行(7309)
- 科学(7025)
- 融(6989)
- 所(6948)
- 金融(6814)
- 行(6792)
共检索到100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孙小丽
为维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中国证监会于2007年4月发布了《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同年5月沪深交易所分别出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管理业务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业务指引》,这些制度的出台将对上市公司高管与股东的违规售股行为起到有效规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江凯 宋常 王玉龙
以理性经济人假说和管理者权力理论为基础,选取我国2014~2017年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高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外部董事在员工持股计划实施中对盈余管理的监督作用。研究发现:相比于没有高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有高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在员工持股计划公告前会进行负向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且管理层权力越大,盈余管理越显著;在区分高管类型后发现,相比于其他高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只有CFO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更为显著;外部董事的治理效应结果显示,相比于权力较小的外部董事,权力较大的外部董事对员工持股计划中的盈余管理抑制效果更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新民 王垒 吴士健
本文对总经理变更后的高管团队重组现象进行了研究,以管理层持股为调节变量,从更替类型、继任者来源等方面构建了理论假设,并利用上市公司年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管团队重组与总经理非常规更替显著正相关,而与总经理常规更替无显著关系;与总经理外部继任呈显著正相关,与总经理内部继任无显著关系;与管理持股比例呈强显著负相关关系;高管持股比例反向调节非常规更替与高管团队重组的关系,对常规更替调节不显著;同时反向调节外部继任与高管团队重组关系,正向调节内部继任与高管团队重组关系。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许谨良
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职业责任保险制度在1934年产生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大陆法系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证券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对这种保险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大陆法系国家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职业责任保险的作用仍存在争议。中国平安、人保、美亚等公司承保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职业责任保险的上市公司比例尚不足2%。从供给方面分析,条款设计须结合中国国情。从需求方面来分析。我国的公司法、诉讼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尚不能配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美辰
本文以2009-2016年国内A股上市企业经验数据为依据,对高管减持行为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将风险投资这一关键因素引入至两者关系的研究中。研究发现:高管减持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显著正相关,即高管在进行减持之前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以获得最大利益,且减持行为越激烈盈余管理程度就越高;风险投资的引入能显著抑制高管减持对盈余管理的促进作用,且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越高,抑制作用就越显著。
关键词:
风险投资持股 高管减持 企业盈余管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连福 沈小秀 王元芳
内容提管理层是上市公司盈余预告的执行者,管理层动机会对盈余预告产生直接影响;而产品市场作为重要的外部环境,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信息披露决策。从信息披露的成本一收益视角出发,可将管理层盈余预告从特征区分为收益型和成本型,在此基础上考察管理层高管持股与盈余预告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按照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高低进行分组,检验产品市场竞争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持股会提高盈余预告收益型特征(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质量,但是会降低成本型特征(具体性)的质量;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下,高管持股公司的盈余预告收益型特征的质量没有变化,但成本型特征的质量会显著下降。研究结果丰富了管理层盈余预告的影响因素研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魏文君 石华倩
本文基于“机制-行为-结果”研究范式,选取2016年沪市A股107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高管持股、投资行为和财务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沪市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高管持股比例较低、实物资产投资不足和财务绩效不佳的情况;高管持股有利于缓解高管与股东的代理冲突,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企业财务绩效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高管持股比例越高,实物资产投资占资产总额比例越大;投资行为在高管持股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显著。
关键词:
高管持股 投资行为 财务绩效 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魏文君 石华倩
本文基于"机制-行为-结果"研究范式,选取2016年沪市A股107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高管持股、投资行为和财务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沪市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高管持股比例较低、实物资产投资不足和财务绩效不佳的情况;高管持股有利于缓解高管与股东的代理冲突,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企业财务绩效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高管持股比例越高,实物资产投资占资产总额比例越大;投资行为在高管持股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显著。
关键词:
高管持股 投资行为 财务绩效 公司治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登仕 许维 杨惠
以2007~2015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Logit模型研究了反腐前后政治关联与机构持股对高管变更与业绩敏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反腐前,政治关联能显著地抑制高管变更与业绩的敏感度;反腐后,政治关联对高管变更与业绩敏感度的抑制作用消失;(2)机构持股可以提高高管变更与业绩的敏感度,反腐前机构投资者并不能提升政治关联高管变更与业绩的敏感度,而反腐后,机构投资者可以显著地提升政治关联高管变更与业绩的敏感度。
关键词:
反腐 政治关联 机构持股 高管变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可宁 李心稳
本文基于代理成本理论,采用2013-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高管持股、代理成本与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并且考虑对于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高管持股比例对于代理成本与审计需求之间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公司代理成本越高,具有越高质量的审计需求,更倾向于聘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2)高管持股比例对代理成本与高质量审计需求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3)在民营上市公司,这种负向调节作用显着高于国有上市公司,这可能是由于国有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普遍较低,以及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激励市场化程度低所导致。研究结果说明:高管持股可以作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一种补充,以缓解代理冲突,进而降低公司的审计需求。而国有上市公司在高管持股这种内部激励机制的发展方面还有待完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诗思
本文研究了高管持股比例对预算卸责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产权性质对高管持股比例对预算卸责关系的影响。基于我国A股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12年至2015年的数据,研究发现:高管持股比例的增加能显著减少管理层预算卸责行为,并且在国有企业中高管持股能够更加显著抑制预算卸责。
关键词:
高管持股 产权性质 预算卸责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余玉苗 吕凡
针对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管理层子公司持股现象,本文从利益输送、股权激励和并购的角度,剖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主要动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府监管建议,希望能为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子公司持股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哈根花 杨丽芳
信息不对称引发了两层代理冲突问题,如何缓解这两大代理冲突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基于"高管货币薪酬激励是缓解第一层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机构投资者持股是缓解第二层代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的观点,从激励和监督两个方面出发,以2010~2016年沪深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高管货币薪酬激励、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虽然高管货币薪酬激励会诱发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但基于盈余管理全景式考察,其对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即利益趋同效应占据主导地位;机构投资者能够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其持股比例越高,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越少;在内外部治理机制协调配合下,高管货币薪酬激励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而增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浩 向显湖 许毅
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经验、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具有激励效应,能够促进业绩预告信息质量提高,及时性增强,倾向性偏离保守,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增强,从而体现为高管协同动机;没有证据表明高管经验影响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激励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好信息来说,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具有激励效应,高管年龄可能会增强这种激励效应;对于坏信息来说,高管持股的激励效应并不明显,坏信息没有得到充分披露。本文结论丰富了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为高管激励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善民 毛雅娟 赵晶晶
探讨公司高管发动的并购行为与谋取个人私有收益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并尝试从高级管理层的私有收益角度对公司高管的并购行为进行研究。基于代理成本理论及中国高管薪酬管制和公司并购的特殊制度背景,以1999年~200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回归、随机效应回归和分层回归的实证方法,得到一些重要结论。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已经成为高管谋取私有收益的机会主义行为,通过发动并购行动高管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在职消费,而高管发动并购事件谋求在职消费的私有收益动机最为明显。通过分层回归还发现,目前中国的制度环境下管理者持股水平虽然相对较低,但这一股权激励的确能够适当缓解高管以谋取私有收益为目的而发动...
关键词:
并购 高管持股 私有收益 高管薪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