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3)
2023(9420)
2022(7624)
2021(6949)
2020(5749)
2019(13062)
2018(12808)
2017(25110)
2016(13102)
2015(14407)
2014(14137)
2013(14259)
2012(12706)
2011(10927)
2010(11247)
2009(10810)
2008(11179)
2007(10411)
2006(9132)
2005(8614)
作者
(36019)
(30298)
(30187)
(28122)
(19290)
(14133)
(13419)
(11500)
(11413)
(10984)
(10079)
(10066)
(9754)
(9460)
(9278)
(9016)
(8952)
(8731)
(8534)
(8477)
(7327)
(7271)
(7250)
(6972)
(6744)
(6703)
(6694)
(6615)
(6041)
(5798)
学科
(79910)
(75482)
企业(75482)
(63913)
经济(63844)
管理(61536)
方法(28251)
业经(26471)
(23579)
(21878)
数学(20467)
数学方法(20390)
技术(19274)
(18857)
财务(18848)
财务管理(18839)
企业财务(17879)
农业(16018)
(14315)
中国(14279)
(13798)
技术管理(13555)
(13475)
经营(12389)
企业经济(12282)
理论(12247)
(11789)
(11413)
体制(10284)
(10217)
机构
学院(194498)
大学(187799)
(90023)
经济(88646)
管理(86979)
理学(74569)
理学院(74024)
管理学(73430)
管理学院(73061)
研究(54708)
中国(48274)
(43209)
(37833)
财经(33896)
(30736)
(30371)
(28663)
科学(28273)
经济学(26898)
商学(26151)
中心(26066)
商学院(25913)
(25821)
财经大学(24888)
业大(24691)
经济学院(24262)
经济管理(23656)
(23531)
北京(23403)
研究所(22480)
基金
项目(121173)
科学(99952)
研究(92118)
基金(91505)
(76784)
国家(76050)
科学基金(69616)
社会(62496)
社会科(59574)
社会科学(59560)
(48771)
基金项目(48691)
自然(44116)
自然科(43276)
自然科学(43270)
自然科学基金(42642)
教育(40934)
(38162)
资助(36097)
编号(35769)
(32831)
(32344)
创新(29477)
(27292)
成果(26996)
(26058)
重点(25928)
国家社会(25904)
(25854)
人文(24853)
期刊
(104175)
经济(104175)
研究(57943)
管理(40863)
中国(39783)
(38619)
(27370)
科学(23453)
(21688)
金融(21688)
技术(19761)
学报(19661)
业经(19622)
农业(18773)
财经(18235)
大学(16868)
学学(16342)
经济研究(16202)
(15833)
技术经济(13846)
教育(13292)
(13117)
问题(13050)
财会(11519)
商业(11322)
现代(11161)
科技(10415)
(10379)
世界(10300)
经济管理(9973)
共检索到298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邓新明  叶珍  
以往对多市场竞争研究关注的是多市场接触会减弱企业间的竞争行为,提高企业财务绩效。本文对这一观点进行了两方面的延伸:第一,提出多市场接触不仅影响产品市场中企业的竞争行为和绩效,还会影响要素市场中企业的创新绩效。第二,整合了动态竞争的多市场竞争和战略组群研究,预测多市场接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取决于企业所属战略组群的移动壁垒高度。文章对2017年度Pharm Exec(《美国医药经理人》)杂志公布的全球制药行业TOP30企业2007-2017年的数据分析表明,多市场接触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围绕战略组群的移动壁垒高度会强化多市场接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更具体地说,多市场接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在高移动壁垒下更大,随着围绕战略组群移动壁垒高度的降低,多市场接触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逐渐减弱。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邓新明   毛凤义   周强   黄丽珑   兰娅兰  
以往研究对于多市场接触与企业研发行为的关系存在争议性的观点,大多数研究遵循要素市场竞争理论,支持多市场接触下企业的研发绩效会得到提升,但也有少数研究通过实证得出了相反的观点。本文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种矛盾性观点,从多市场接触的细分视角入手,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多市场接触(偶然的多市场接触与有意识的多市场接触)对于企业研发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偶然的多市场接触正向影响企业的研发绩效;有意识的多市场接触负向影响企业的研发绩效;组织冗余加强了偶然的多市场接触与企业研发绩效的正向关系;环境不确定性减弱了偶然的多市场接触与企业研发绩效的正向关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家喜  金新元  谢翠华  
在"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自主创新等基本国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践行研发国际化战略,着力提升自身的全球竞争力。文章以温州本土跨国公司为独立研究对象,提出对"技术壁垒、研发国际化战略及其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这一命题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在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着重结合研究对象,对目前该领域研究的趋势进行研判,指出了不足;进一步地,对温州企业研发国际化战略实施的未来议题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袁靖波  周志民  周南  周晨  
本文基于管制放松情境下的移动壁垒视角,在行业内部根据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的差异,对行业内部的企业进行战略群组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战略群组中,企业营销竞争行动对销售绩效的影响及其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各个战略群组的企业销售绩效存在明显差异。从企业营销竞争行动对销售绩效的检验结果看,企业营销竞争行动的密集性/异质性对企业销售绩效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企业营销竞争行动的简单性对企业销售绩效具有显著负向效应。另外,从各个战略群组对比看,在企业成员规模越大的战略群组中,企业营销竞争行动的密集性、简单性、异质性与企业销售绩效之间效应越强。这说明,行业内部结构会对企业营销竞争行动与竞争绩效之间关系产生影响,在企业规模最大的战略群组(Group 1)中,企业采用密集性、异质性竞争手段更容易取得相比其他战略群组成员的优势,但是,该战略群组企业如果采用简单性竞争手段,将面临比其他战略群组成员更大风险;在企业规模最小的战略群组(Group 4)中,情况正好相反。本文主效应在三个战略群组之间的差异可以视为"企业规模效应"在行业结构角度的体现,弥补了以往经济学分析方法无法顾及企业个体差异的局限,可以为管制放松情境下企业销售绩效提供企业个体和行业结构两个层面的解释,在营销战略领域实现了动态和静态两种分析方法的结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曾伏娥  袁靖波  
基于中国财产保险行业的二手数据,本研究探讨了多市场接触对企业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市场集中度的调节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多市场接触正向影响企业非伦理行为,且市场集中度可以调节多市场接触与企业非伦理行为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在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市场中,多市场接触与企业非伦理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随市场集中度的升高而增强,但在寡头垄断市场中,随着市场集中度的升高,这种正向关系不复存在,多市场接触负向影响企业非伦理行为。研究结果支持了相互节制假说,与现实市场中多市场接触对企业伦理决策的影响相一致。该结果说明,现实中政府或监管部门对企业非伦理行为的治理不仅要关注行为主体,也要关注行为主体所处的市场结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伟  张阳红  
企业技术创新壁垒是企业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性因素。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壁垒形成机理,进而以混沌情景预测方法为基础,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壁垒影响仿真模型,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小梅  黄鑫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待深入研究。鉴于中国市场资源配置和行政资源配置双规并存,本文以2012~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市场势力与企业创新投入间的关系以及行政壁垒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势力与企业创新投入存在倒U型关系,市场势力存在最有利于企业创新投入的阈值;此外,行政壁垒对两者关系具有曲线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高强度行政壁垒会使市场势力与企业创新投入间的倒U型曲线形态更为陡峭、拐点左移以及企业创新投入最优水平下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行政壁垒曲线调节效应在政治关联企业中更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如何营造良好竞争市场环境以激发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新明  侯丹  邱雯韵  毛凤义  崔晓敏  叶震宇  
基于中国家电行业数据,本文对多市场接触、竞争组合非相似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分析了TMT异质性与竞争惯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随着企业多市场接触水平的提高,其越可能采取非对抗性的竞争方式。同时,竞争组合非相似性对企业绩效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TMT异质性会加强多市场接触与竞争组合非相似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此外,竞争惯性会加强竞争组合非相似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总体而言,本研究拓展了动态竞争领域有关企业竞争组合的研究,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方向,同时也在实践上为我国企业开展竞争活动提供了启示与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灿  孙浦阳  岳中刚  
创新活动的高风险与外部性是创新水平通常低于最优值的重要原因,而产业扶持是矫正创新体系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首先,在企业创新决策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势力与市场壁垒的变化,从理论层面验证了产业扶持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其次,基于产品投入产出网络和上下游产业关系,通过递归方程求解出产业偏离度指标,量化了产业扶持的直接与间接效应。最后,通过经验分析发现:(1)产业扶持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且其作用效果呈边际递减倾向;(2)产业扶持主要通过企业市场势力的提高与市场壁垒的降低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3)市场分割与技术距离降低了产业扶持对企业创新的边际作用效果;(4)产业扶持对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较低的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在以政策冲击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以及考虑样本偏差、路径依赖等因素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为创新体系中产业政策的设计思路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林  朱卫平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企业层面数据,整理出中国524个四位数代码产业的2005—2006年产业层面数据。我们假设政府对国有经济比重较大的产业设置了较强的行政进入壁垒,并以国有经济比重大小为标准对样本进行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国有经济比重大的行政进入壁垒产业的创新与市场结构呈显著"U形"曲线关系,熊彼特假说成立;国有经济比重小的自由市场产业的创新与市场结构呈显著"倒U形"曲线关系,熊彼特假说不成立。本文认为,忽略行政垄断和自由市场的制度因素,把国有经济比重大小不一的样本混合起来进行回归估计,可能是以往国内外实证研究出现结果不显著、不稳健,甚至互相矛盾的主要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涛  
论文根据国外学者对韩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实证研究结果,结合我国实情,提出转换壁垒的三个维度为感知转换成本、替代服务吸引和服务的人际关系,分析它们对顾客忠诚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转换壁垒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蔡静静  姚思宇  
本文基于演化博弈视角研究技术壁垒对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面对进口国设置的技术壁垒,在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博弈中,博弈双方技术创新收益和技术创新成本的主要参数的变化将导致演化博弈策略最终收敛于不同的稳定均衡点,进而影响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的策略选择。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进口国对于高技术产品设置的技术壁垒会刺激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且企业出口市场规模越大,技术壁垒下的这种技术创新效果越明显;贸易伙伴国的技术控制和对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市场规模控制会显著抑制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人力和技术创新物力的增加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而技术创新财力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滞后效应,其促进作用在滞后7期出现,且企业人力和物力资源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大于财力资源的投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珍义  何胡琴  苏丽  
在转型经济的制度背景下,高管政治关联是影响企业价值和行为的重要因素。文章选取我国中小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以2009-2011年为检验区间,考察政治关联、进入壁垒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政治关联对技术创新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进入壁垒在政治关联与技术创新中具有中介效应的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叶林  曾国安  
本文基于策略性阻止进入模型,分析进入壁垒如何影响在位企业用于进入阻止的创新行为。理论模型显示,高进入壁垒形成进入封锁,在位企业没有动力通过策略性创新投入对潜在进入者进行威慑;低进入壁垒形成进入容纳,在位企业进行威慑的创新投入成本过高;只有在临界值内中等高度的进入壁垒能促使在位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威慑潜在进入者。因此,在位企业的策略性创新投入与进入壁垒高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过高或过低的进入壁垒都导致企业降低创新投入。利用中国制造业2005-2007年482个四位码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进入壁垒与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基于样本、变量和模型的稳健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毕克新  杨绍宇  高巍  
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壁垒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构建了信息技术壁垒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关系模型,然后从信息技术壁垒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解析,并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3个角度提出跨越信息技术壁垒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