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5)
2023(10719)
2022(9426)
2021(8733)
2020(7741)
2019(17815)
2018(17594)
2017(34154)
2016(18417)
2015(20396)
2014(20034)
2013(20052)
2012(18739)
2011(16981)
2010(17319)
2009(16145)
2008(16264)
2007(14976)
2006(12731)
2005(11395)
作者
(52982)
(44571)
(44357)
(42303)
(28386)
(21466)
(20276)
(17375)
(16566)
(15948)
(15030)
(14782)
(14361)
(14223)
(13847)
(13694)
(13648)
(13149)
(12974)
(12739)
(11073)
(10967)
(10844)
(10141)
(10068)
(9993)
(9981)
(9926)
(9040)
(9003)
学科
(76719)
经济(76637)
(56983)
管理(56542)
(48797)
企业(48797)
方法(36501)
数学(31379)
数学方法(31066)
(20129)
中国(19710)
(19447)
技术(18220)
(17156)
业经(16205)
(14890)
地方(14538)
(14201)
贸易(14193)
(13738)
理论(13053)
农业(12773)
技术管理(12646)
(12627)
(12600)
财务(12599)
财务管理(12568)
银行(12560)
(12032)
金融(12030)
机构
大学(263944)
学院(261088)
(107742)
经济(105529)
管理(101916)
理学(88234)
研究(88192)
理学院(87195)
管理学(85646)
管理学院(85118)
中国(66434)
(55195)
科学(54468)
(50201)
(45602)
(45119)
研究所(41020)
中心(40482)
(40054)
财经(39900)
业大(39591)
(36218)
农业(35956)
北京(34642)
(33946)
师范(33594)
经济学(33138)
(31801)
(31445)
经济学院(29915)
基金
项目(173521)
科学(137501)
基金(126556)
研究(124971)
(110880)
国家(109964)
科学基金(94274)
社会(79894)
社会科(75734)
社会科学(75711)
(68563)
基金项目(67301)
自然(61514)
自然科(60205)
自然科学(60186)
自然科学基金(59182)
教育(58509)
(57630)
资助(51203)
编号(49411)
(41152)
成果(40843)
重点(39276)
(38761)
创新(37589)
(36775)
课题(34615)
科研(33412)
教育部(33271)
国家社会(32906)
期刊
(116354)
经济(116354)
研究(75591)
中国(54550)
学报(43034)
(40563)
(40328)
科学(39587)
管理(39234)
大学(32332)
学学(30258)
教育(29893)
农业(26856)
(23638)
金融(23638)
技术(23193)
财经(20053)
经济研究(19237)
业经(18822)
(17251)
(15709)
问题(15265)
技术经济(14586)
科技(14104)
(13083)
(13047)
统计(12577)
商业(12574)
(12557)
图书(12185)
共检索到388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叶静  张戌凡  周路路  
采用元分析的方法探讨组织韧性和创新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有71篇中英文文献的198个独立样本量符合元分析标准(N=19 299)。异质性检验发现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较为合适;主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组织韧性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显著;调节效果检验发现组织韧性的类型和创新的测量方式以及文化情境影响了组织韧性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其中,运用组织韧性概念测量得到的组织韧性与创新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运用动态能力和组织柔性概念测量得到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更高;其次以创新为过程测量得到的变量间相关系数更高;此外在东方文化背景之下,组织韧性与创新的关系更为显著。以上结果说明,组织韧性与企业创新密切相关,同时还要考虑组织韧性的类型、创新的测量方式以及文化情境对以上二者关系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伍婵提  蒋天颖  
基于对EBSCO等国内外7个主要数据库进行检索得到的49篇关于组织动态能力与知识创新间关系的文献,利用元分析方法对两者间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并探讨了测量维度、中介变量、文化差异和行业因素对两者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得到结论如下:动态能力与知识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动态能力对知识创新的影响程度随着文化差异和行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当动态能力为单维结构或动态能力直接作用于知识创新时,动态能力对知识创新的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段成龙   张亚军   张军伟  
现有研究指出了领导风格在塑造员工越轨创新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但对于不同领导风格与员工越轨创新之间的主效应及其边界条件仍然不够清晰,亟待从文献计量角度进行系统与深入分析。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对61个(N=22 562)关于领导风格与员工越轨创新的实证研究进行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变革导向、关系导向、价值观和道德导向、任务导向领导与员工越轨创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破坏导向领导与员工越轨创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领导风格元类别与员工越轨创新的关系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变革导向、任务导向、关系导向、价值观和道德导向、破坏导向;(3)行业类别能够调节变革导向、任务导向和关系导向领导与员工越轨创新之间的关系,抽样时间能够调节任务导向和关系导向领导与员工越轨创新之间的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续天  曲小瑜  
绿色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其前因、后果变量的探讨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其研究结果尚未形成一致结论。为探究绿色创新的前因、后果变量,论文对181项研究、240个效应值进行元分析。首先考察社会网络、财务资本、人口统计学特征、组织特征、政策制度、内部环境、组织能力以及战略导向等前因变量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其次从绩效层面探讨绿色创新与后果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将大规模组织与中小规模组织的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组织绿色创新实践提供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续天  曲小瑜  
绿色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其前因、后果变量的探讨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其研究结果尚未形成一致结论。为探究绿色创新的前因、后果变量,论文对181项研究、240个效应值进行元分析。首先考察社会网络、财务资本、人口统计学特征、组织特征、政策制度、内部环境、组织能力以及战略导向等前因变量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其次从绩效层面探讨绿色创新与后果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将大规模组织与中小规模组织的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组织绿色创新实践提供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彩  姚山季  
本文应用元分析的分析方法,基于33篇关于顾客参与和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的文献,对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行业因素和李克特量表等级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得到如下结论:顾客参与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行业因素和李克特量表类型的调节作用显著,即顾客参与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随行业因素和所使用的李克特量表类型的变化而改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晓丽  刘雨菁  
硬科技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建设富有韧性的硬科技创新体系已成为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路径。基于韧性视角,构建驱动硬科技创新发展的整合性分析框架,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中国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进行组态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沿海城市推动硬科技创新发展的驱动路径有3条,内陆有4条;两类区域驱动路径中,硬科技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条件具有差异性,同时,多样性、进化性、流动性、缓冲性条件的替代关系也不同。研究结论对促进沿海和内陆城市的硬科技创新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程聪  谢洪明  
随着市场国际化程度加深,企业的市场导向策略日益多样化,如何依据特定的市场条件制定有针对性的企业市场导向策略,已经成为市场营销学者们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文采用元分析方法通过对1990年到2011年的49项研究的127个效应值进行集成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市场导向不同策略(MORKOR和MKTOR)对于企业组织绩效的不同层面(财务绩效、顾客绩效和创新绩效)作用机制具有显著差异。另外,企业所在行业、企业所在国家(地区)以及文化情境是影响企业市场导向策略与组织绩效之间作用关系的三个重要因素。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晓虹   张婷婷   李天硕  
[目的/意义]探究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数字成瘾的关系,对于有效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数字成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有关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问题。[方法/过程]运用元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国内外51篇相关实证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异质性检验、亚组分析和元回归分析,探索导致各研究间存在差异的原因,从而检验调节变量的影响。[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数字成瘾呈中等程度的显著负相关,其中主观支持和家庭支持对数字成瘾的大学生干预效果最佳;社会支持测量工具和学历层次显著调节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数字成瘾的关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崔小雨  陈春花  苏涛  
在纳入118篇实证文献、341个效应值、82 278个独立样本进行Meta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发现:(1)有别于之前实证研究及Meta研究的结果,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组织绩效仅具有微弱的促进作用。(2)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异质性对组织绩效的促进作用强于教育背景异质性和任期异质性,但年龄异质性却阻碍了组织绩效的提升。(3)高管团队异质性更多带来组织创新绩效的提升而非财务绩效。(4)西方文化背景下,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组织绩效的促进作用比东方文化下强;使用一手数据时,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组织绩效的促进作用比使用二手数据时强。本研究对高管团队异质性与组织绩效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阶段性归纳,也为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些启示:(1)高管团队异质性的效用是有限的。因此,在高管团队组建、配置、调整的过程中,不应过分注重高管团队异质性的实现。(2)在创新绩效导向的组织中,可以通过高管团队异质性水平的提升去实现组织目标,但在以任务绩效导向的组织中,高管团队异质性的效能可能需要引起警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娟茹   刘欣妍   任轩华  
技术创新是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鲜有探究双元学习和组织韧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为厘清双元学习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拓展组织韧性和技术创新相关研究,运用组织学习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将双元学习划分为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将组织韧性划分为前瞻韧性和即兴韧性,构建理论模型探讨二者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组织韧性的中介作用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的调节作用。以中国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来自制造企业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工程管理硕士(MEM)学员线下发放问卷、通过社会网络向制造企业有关人员线上发放问卷和实地调研部分制造企业等3种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不仅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对前瞻韧性和即兴韧性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前瞻韧性和即兴韧性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分别在利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与技术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大数据分析能力正向调节利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对企业的相关管理启示:加强双元学习,提升自身组织韧性,以及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贺丹  任苗苗  胡绪华  
创新韧性是城市群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实现适应性改变和自我创新强化的内在能力。本文创新性地构建创新韧性的测算指标,利用2004—2019年12个城市群共18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测算我国各城市群的创新韧性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变异系数和β收敛分析方法分析城市群创新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城市群创新韧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高于其他地区,呈现空间非均衡性特征;(2)除珠三角外,我国大部分城市群创新韧性差距均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城市群创新韧性差异的主要来源为超变密度、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3)短时间内,城市群创新韧性水平较为稳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群创新韧性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流动性增强;(4)除珠三角外,我国城市群总体以及其他城市群创新韧性均呈现σ收敛特征,珠三角创新韧性呈现发散趋势,城市群总体以及12个城市群均支持β收敛机制。据此建议,推动城市群创新体制机制“软联通”,优化城市群创新空间结构,构建互联互通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进一步强化我国城市群创新一体化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姚鸣奇  张卓群  郑艳  冯冬发  袁媛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亦是探索生态文明发展范式的重要尝试。试构建生态韧性指标体系,并基于2006~2020年27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对城市生态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的生态韧性,这种促进作用在降水量不同的城市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且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投入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生态韧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阳旭  赵延东  
创新和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进展强调,文化是影响创新绩效和经济增长的深层因素。本文将社会宽容作为文化环境的重要维度,并利用全球创新指数(GII)、社会进步指数(SPI)和世界银行的相关数据对其与国家科技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发展中经济体中社会宽容对专利产出没有影响,对普通科技论文产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能显著促进高水平科技论文产出;在发达经济体中,社会宽容对专利和论文产出,特别是高水平的专利和论文产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上述结果意味着社会宽容对于高水平科技创新始终非常重要,但对普通创新的影响则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丰   唐月   林超然  
基于元治理视阈分析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韧性,有助于拓展和完善科技创新治理的研究视野和理论体系,亦可为检视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供新的视角。鉴于当前学界关于该论题的探索尚处在起步阶段,重点围绕元治理视阈下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韧性的概念建构展开分析。首先,结合系统经济学相关观点,从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目标和治理工具4个方面梳理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进而,通过分析元治理的运行逻辑,从理论、实践和历史经验3个维度论述元治理之于我国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性。最后,从社会生态韧性的概念出发,通过解析元治理视阈下科技创新治理体系韧性的主要面向,构建科技创新治理体系韧性的概念模型。后续研究从科技创新治理体系韧性发展机理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治理体系的要素和结构对韧性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