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0)
- 2023(8781)
- 2022(7174)
- 2021(6861)
- 2020(5644)
- 2019(12441)
- 2018(12415)
- 2017(22673)
- 2016(12773)
- 2015(14359)
- 2014(14317)
- 2013(14010)
- 2012(13356)
- 2011(12269)
- 2010(12489)
- 2009(11740)
- 2008(11524)
- 2007(10642)
- 2006(9612)
- 2005(8776)
- 学科
- 济(49675)
- 经济(49589)
- 农(49077)
- 业(38517)
- 农业(32774)
- 管理(27366)
- 业经(18125)
- 企(18069)
- 企业(18069)
- 中国(16882)
- 方法(14467)
- 制(13880)
- 学(13345)
- 农业经济(12446)
- 数学(11894)
- 地方(11881)
- 数学方法(11748)
- 体(11076)
- 发(10773)
- 财(10313)
- 人口(9905)
- 村(9555)
- 农村(9532)
- 策(9429)
- 发展(9286)
- 展(9270)
- 银(9041)
- 银行(9003)
- 及其(8828)
- 行(8715)
- 机构
- 学院(181414)
- 大学(177986)
- 研究(71135)
- 济(70852)
- 经济(69202)
- 管理(64264)
- 农(61595)
- 中国(56150)
- 理学(54594)
- 理学院(53925)
- 管理学(52823)
- 管理学院(52507)
- 农业(47534)
- 科学(45509)
- 京(39546)
- 业大(38671)
- 所(38477)
- 研究所(34864)
- 中心(33767)
- 财(31063)
- 江(30628)
- 农业大学(29225)
- 省(26892)
- 范(25012)
- 师范(24623)
- 北京(24512)
- 业(24472)
- 院(24464)
- 州(23684)
- 财经(23299)
- 基金
- 项目(121766)
- 科学(93904)
- 研究(88754)
- 基金(85900)
- 家(77499)
- 国家(76667)
- 科学基金(63067)
- 社会(54538)
- 社会科(50789)
- 社会科学(50775)
- 省(49863)
- 基金项目(45235)
- 划(41503)
- 自然(40633)
- 自然科(39632)
- 自然科学(39615)
- 教育(39472)
- 自然科学基金(38907)
- 编号(37787)
- 资助(34377)
- 农(34048)
- 成果(31368)
- 发(27799)
- 重点(27751)
- 部(26676)
- 课题(26647)
- 创(24678)
- 业(23997)
- 计划(23354)
- 科研(23206)
- 期刊
- 济(91535)
- 经济(91535)
- 农(67512)
- 研究(54298)
- 中国(49999)
- 农业(45687)
- 学报(38322)
- 科学(33830)
- 大学(29132)
- 学学(27714)
- 教育(22593)
- 财(22326)
- 业经(21871)
- 融(21459)
- 金融(21459)
- 业(21076)
- 管理(20310)
- 农业经济(14721)
- 农村(14630)
- 技术(14630)
- 村(14630)
- 版(13634)
- 业大(13074)
- 问题(12815)
- 世界(11696)
- 农业大学(11612)
- 经济研究(11156)
- 财经(10988)
- 社会(9868)
- 农村经济(9523)
共检索到295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谦
为配合全国农村防“非典”工作,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紧急部署全国计划生育系统进行跨省流入农村地区人口调查,各县通过专用网站向国家上报数据。这项工作从设计、部署到收集各地的数据、向国务院领导提交分析报告,不到6天,其中专用网站的建设仅用了3天。从5月13日首次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春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和奥运申办成功后,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人、财、物流动日益扩大,使得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跨省市、跨地区的转移和开发就业为主体的人口流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大中城市膨胀起来。北京作为首都,其特有的城市功能、城市性质和优越的物质、文化条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而成为流动人口集聚的热点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长安 高春雷 左文琦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新时期就业工作的核心。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农村流动人口工作贫困者在全部流动人口工作贫困者中占据多数。研究表明,教育水平的提高、由就业单位或雇主提供包吃或包住、工作经验丰富、较长工作时间、在本地参保城镇社保以及"雇主"和"自营劳动者"身份等,均有较好的减贫效果。因此,必须将消除农村流动人口工作贫困纳入到总体扶贫攻坚战略之中,推动实现农村流动人口更高质量的就业,重视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农村流动人口加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当中。
关键词:
农村流动人口 工作贫困 就业质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翼
略论农村流动人口朱翼一、关于90年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特点和成因90年代是我国社会经济大变动和大发展的时期,大量的农村人口城乡间频繁流动,已引起当今社会普遍的关注。(一)90年代人口流动的特点1、规模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流动人口总量达6000万,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冯晓英
从人口迁移规律入手 ,分析了“非典”流行期间 ,北京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认为这是执行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分立并行”管理体制的结果 ;提出了以“居住地人口管理”模式取代“户籍属地管理”模式的改革设想
关键词:
非典 流动人口 人口管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谦,郭震威,韩俊丽,黄燕妮
在 2 0 0 3年抗击非典的关键时期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进行了全国农村地区跨省流入人口的调查。本文着重分析这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 ,并对数据的一致性做出说明。既揭示了我国农村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和非典时期农村人口流动的规模和流向特点 ,又反映了非典对这一时期全国人口的流动所产生的影响 ,同时展示了我国抗击非典工作在农村地区所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
农村地区 跨省流动人口 数据分析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翁辰 朱红根 陈杰
本文基于2021年江苏省5市15县(区)的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从微观个体层面选取数字技术使用和数字技术认知两个维度共十项指标构建数字素养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素养对农村流动人口数字金融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素养对农村流动人口数字金融使用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数字素养不仅可以提升农村流动人口数字金融使用概率,还可以扩大其数字金融使用广度。相比于数字融资工具的使用,数字素养对农村流动人口数字理财和数字支付工具的使用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数字素养各维度均可以显著提高农村流动人口个体数字金融使用概率,但仅数字技术使用对扩大个体数字金融使用广度具有显著积极作用。进一步地,数字素养对农村流动人口数字金融使用行为的影响机制检验显示,数字素养可以通过增加金融信息关注、提高金融知识水平和提升风险偏好水平来提高农村流动人口数字金融使用广度。
关键词:
数字素养 农村流动人口 数字金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昕东 李翔
本文采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半参数Cox回归对我国流动人口的生育间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第一,不仅人口流动会延迟女性的生育时间,而且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女性的婚育间隔、第一次生育间隔均有显著的延迟效应。第二,结婚年龄越大,婚后越有可能选择尽早生育,且不同初婚时间对生育间隔的影响差异明显。同时,参加医疗保险对婚育间隔存在显著的缩短效应,而参加生育保险对生育间隔存在显著的延迟效应。越有经济实力以及在工作中担任重要职位的女性越有可能扩大生育间隔。而随着婚育间隔的扩大,第一次生育间隔反而会缩短。第三,初育子女的性别对第一次生育间隔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即若初次生育为女性,则第一次生育间隔会缩短。第四,放开生育政策虽无法促使女性缩短婚育间隔,但会明显缩短第一次生育间隔。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教育水平 生育间隔 Cox回归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于潇 孙悦
文章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取分位数回归与分位数分解分析方法,探究城镇流动人口与农村流动人口之间收入差异问题。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显著;除特征差异外,户籍歧视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比重高达36.8%;同时,影响收入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在城镇与农村流动人口不同分位点具有较大差异;在反事实状态下,随着收入分位数即工资收入等级的不断提高,两类群体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且户籍歧视对其影响程度逐渐加深,在90%分位点的该比重高达75.1%。总之,受户籍制度影响,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明显,社会分层现象严重。因此,户籍制度改革将会缩小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政府应为降低户籍歧视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于潇 孙悦
文章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取分位数回归与分位数分解分析方法,探究城镇流动人口与农村流动人口之间收入差异问题。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显著;除特征差异外,户籍歧视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比重高达36.8%;同时,影响收入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在城镇与农村流动人口不同分位点具有较大差异;在反事实状态下,随着收入分位数即工资收入等级的不断提高,两类群体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且户籍歧视对其影响程度逐渐加深,在90%分位点的该比重高达75.1%。总之,受户籍制度影响,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明显,社会分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同贵
文章认为常用的生育率指标在研究中国迁移流动人口生育水平时存在缺陷,而时期孩次递进比可以精确测量迁移流动人口的生育水平,也可以有效消除在比较乡城流动人口与农村本地人口生育水平时,因时期进度效应不同而导致的误差。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支持了这一推断。研究发现,各孩次生育均在流入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与一孩生育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的二孩及三孩生育水平均低于农村本地人口,一孩、二孩生育均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三孩生育水平低于农村本地人口。人口的乡城流动与生育水平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同贵
文章认为常用的生育率指标在研究中国迁移流动人口生育水平时存在缺陷,而时期孩次递进比可以精确测量迁移流动人口的生育水平,也可以有效消除在比较乡城流动人口与农村本地人口生育水平时,因时期进度效应不同而导致的误差。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支持了这一推断。研究发现,各孩次生育均在流入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与一孩生育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的二孩及三孩生育水平均低于农村本地人口,一孩、二孩生育均在流出地的乡城流动人口三孩生育水平低于农村本地人口。人口的乡城流动与生育水平降低之间有着因果影响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英
20 0 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90年代是我国城镇人口增加最快的时期。城镇人口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本文利用 1 999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 ,分析和探讨从农村向城镇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及人口特征 ,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宋林 何洋
将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进行匹配,并运用Heckman两阶段法与分位数回归法,对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是否影响农村流动人口创业收入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收入,且相比于高收入阶层的创业者,数字金融对发展型中等收入创业者的收入提高效果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降低资金约束、促进创业领域转换、扩大雇佣规模和增强风险偏好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收入。调节效应分析显示,较高的人力资本、更深的社会融入程度和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能更好发挥数字金融促进农村流动人口创业增收的效果。因此提出进一步建设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发挥数字金融在缓解资金约束等方面的作用,以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收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大松 资源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探讨了社区特征对农村流动人口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在同一社区内聚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交往,但其"跨层"效应强化了"业主身份"对社会交往的正向影响,同时削弱了"社会排斥"的负面影响;流入地经济发展会拉大城乡居民间的社会距离,不利于流动人口社会交往,但其"跨层"效应对从事低端职业的流动人口社会交往有积极影响;社区活动和社区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不仅有直接促进作用,还通过强化"业主身份"效应和削弱交往中的年龄劣势,间接地促进了社会交往。应通过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质量,改善社区交往环境、加强社区治理等措施降低流动人口社会交往的内卷风险。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交往 社区特征 内卷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童年随迁经历对农村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的影响
城镇外来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观念与行为分析——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
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就业身份与收入差异——基于对北京市流动人口的调查
个体特征、经济发展与新生代流动人口收入差异——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农地流转何以影响农村流动人口城市融入?
中国流动人口的生育水平——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
身份认同对流动人口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流动人口的就业——基于流动人口数据库的实证研究
农村流动人口自雇教育回报率的性别差异研究
故乡眷恋、城市适应与农村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