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71)
- 2023(13081)
- 2022(11570)
- 2021(10920)
- 2020(9149)
- 2019(21313)
- 2018(21021)
- 2017(41012)
- 2016(21954)
- 2015(24732)
- 2014(24494)
- 2013(24041)
- 2012(21673)
- 2011(19382)
- 2010(18959)
- 2009(16977)
- 2008(16202)
- 2007(13659)
- 2006(11561)
- 2005(9557)
- 学科
- 济(87531)
- 经济(87435)
- 管理(65970)
- 业(61907)
- 企(53115)
- 企业(53115)
- 方法(45490)
- 数学(39453)
- 数学方法(38928)
- 农(22378)
- 财(21589)
- 中国(20456)
- 业经(19651)
- 学(19535)
- 地方(16542)
- 理论(15537)
- 贸(15257)
- 贸易(15251)
- 技术(15124)
- 农业(15051)
- 易(14763)
- 和(14512)
- 务(14249)
- 财务(14180)
- 财务管理(14152)
- 制(13541)
- 企业财务(13426)
- 环境(13381)
- 划(12654)
- 银(11060)
- 机构
- 大学(308033)
- 学院(305437)
- 管理(128414)
- 济(118638)
- 经济(116143)
- 理学(113428)
- 理学院(112242)
- 管理学(110167)
- 管理学院(109632)
- 研究(94782)
- 中国(67645)
- 京(63513)
- 科学(60170)
- 财(51983)
- 业大(46755)
- 农(46215)
- 所(45458)
- 财经(43500)
- 中心(43437)
- 研究所(42087)
- 江(41300)
- 范(40313)
- 师范(39931)
- 经(39867)
- 北京(38986)
- 农业(36249)
- 经济学(35171)
- 院(35076)
- 州(34087)
- 商学(33275)
- 基金
- 项目(222764)
- 科学(176381)
- 基金(163407)
- 研究(161954)
- 家(141837)
- 国家(140688)
- 科学基金(122573)
- 社会(102278)
- 社会科(96944)
- 社会科学(96919)
- 基金项目(87670)
- 省(86532)
- 自然(81176)
- 自然科(79344)
- 自然科学(79324)
- 自然科学基金(77880)
- 教育(74992)
- 划(72782)
- 资助(66752)
- 编号(65952)
- 成果(51777)
- 部(49198)
- 重点(49098)
- 创(46830)
- 发(46219)
- 课题(43955)
- 创新(43562)
- 科研(42989)
- 教育部(42611)
- 大学(41872)
- 期刊
- 济(119074)
- 经济(119074)
- 研究(83079)
- 中国(49376)
- 学报(48004)
- 管理(45344)
- 科学(44808)
- 农(40613)
- 财(38516)
- 大学(37015)
- 学学(34853)
- 教育(32557)
- 农业(28593)
- 技术(27352)
- 业经(20673)
- 财经(20303)
- 融(19691)
- 金融(19691)
- 经济研究(18857)
- 经(17258)
- 图书(16989)
- 问题(15819)
- 科技(15507)
- 理论(14909)
- 技术经济(14755)
- 业(14058)
- 版(13964)
- 实践(13863)
- 践(13863)
- 商业(13588)
共检索到413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珉 王雎
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竞争力更多来自于知识层面,知识整合成为组织最为重要的能力。本文从产品知识基础的复杂性出发,根据其与组织知识领域的关系以及组织间知识的互补性划分出组织间知识互动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不仅对知识利用中的单向交流与双向交流的组织间关系进行阐释,还提出了基于组织间共同进行知识开发的组织间关系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从而将组织间关系的市场与科层的二维平面拓展到由科层、市场以及共同体构成的三维空间,并由此构成了组织间关系的组合。最后,本文结合日本相机制造业的发展对组织间关系组合的演进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本文的观点。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珉 任丽丽
组织间关系的界面规则是动态演进的,组织间学习是界面规则演进的背后机理。本文考虑外界环境的变动对组织间关系界面规则的影响,指出组织间关系网络成员长期重复性的互动是界面规则形成的基础,并重点探讨了组织间关系界面规则的自组织演进过程,揭示出界面规则的演进是组织间关系成员之间的互动与组织间关系界面之间相互转换的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并对界面规则演进的内在机理——双元模式和组织间学习做出了解释。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文波 曾庆丰 黄荣辉
在对组织间社会网络与跨组织信息系统应用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适应性结构化理论的跨组织信息系统与组织间社会网络互动的研究框架。这一框架将跨组织信息系统与社会网络作为影响跨组织信息系统应用的两种主要结构来源,将互动的过程分为对结构的征用与业务流程的相互作用,互动的结果影响跨组织信息系统的应用绩效。通过结构的维度划分和对互动过程进行解构,这一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跨组织信息系统的供应链使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焕荣
组织间关系作为企业的关键资源,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者关注的焦点。针对嵌入企业之中的组织间关系缺乏统一认识的问题,应从系统观的视角,研究和分析组织间关系的内涵、特征等基本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深入组织间关系理论提供基础;从动态观的视角分析组织间关系进化过程及其特点,有利于指导企业管理者加强组织间关系管理。
关键词:
组织间关系 内涵 特性 进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骞
IT外包合作具有典型的关系导向特征,以组织间关系耦合互动为主导、知识协同为传导的动态协调机制对于IT外包合作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社会交换理论、过程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石,从关系耦合、过程互动和知识协同三维动态机制考察组织间关系耦合互动对外包合作绩效的潜在影响,并探讨了知识协同的中介作用,运用SEM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关系耦合、过程互动和知识协同对外包合作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知识协同在关系耦合和过程互动与外包合作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辛冲 郭鑫
分析了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将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创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和解散阶段,具体论述了各阶段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演化特征。以对450家企业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以及多元方差分析来实证研究目标一致性、信息沟通以及信任等关系属性在各阶段的传递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属性的顶峰阶段并非都出现在关系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
关键词:
知识产权 组织间关系网络 生命周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纪晓丽 王立杰
借鉴已有研究结果,将组织文化分为宗族型、活力型、市场型、层级型4种类型,构建组织文化与隐性知识共享间关系的研究模型,并利用我国重庆市184家企业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对组织文化与隐性知识共享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宗族型文化、活力型文化对隐性知识共享有正向影响,市场型文化对隐性知识共享有负向影响。最后给出促进隐性知识共享的管理启示。
关键词:
知识共享 隐性知识 组织文化
[期刊] 预测
[作者]
杜欣 邵云飞
联盟间知识互动关系对联盟组合的知识创新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运用Lotka-Volterra模型,构建了联盟组合知识增长模型;然后以联盟间知识互动关系为切入点,分别研究了互动、竞争、替代三种联盟组合策略对联盟组合知识创新的影响;之后以大唐移动公司的联盟组合策略为案例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解释。最后,面向焦点企业提出针对不同组合策略的管理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常红锦 党兴华 仵永恒
本文试图将组织间差异划分为惯例差异和知识差异两个维度,研究组织间差异对关系机制的影响作用,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219家国内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企业间惯例差异负向影响关系机制强度;企业间知识差异正向影响企业间的关系机制;企业间惯例差异在知识差异与关系机制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创新网络 组织间差异 关系机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伟年 曾楚宏 王斌
近年来随着网络和联盟等新型组织形式的出现,此前被忽视的组织间知识转移问题开始成为战略和组织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于组织间知识转移的过程、影响因素和促进转移的方法和机制3个方面,其中又以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为重点。本文对此进行了回顾,并指出了一些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珉 王雎
组织间合作创新的本质是组织共同创造知识的活动,知识边界则从本质上反映着组织间关系与互动。于是,本文从知识边界的角度来研究组织间创新性合作,通过分析边界的三个维度,揭示出知识边界复杂性的显著增加诱发了机会主义行为,并降低了知识转移与创造的效率。进而,本文提出了摆脱困境的应对办法,包括建立知识的共同产权,发展共同语言,对边界人员充分授权以及管理者角色的转换。本文是“从企业到共同体”组织变革研究中的一次基础性探索。
关键词:
创新性合作 知识边界 复杂性 治理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建军
本文从知识流动的本质出发,借助于相互依赖理论,分析了不同企业关系下的知识流动行为,并据此分析了界面联结模式对企业间知识流动行为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以支持不同知识流动行为有效性的界面组织设计模型,并对模型的中心内容界面环境设计做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
相互依赖 知识流动 界面组织设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建宗
信息不对称、合同不完备与依赖不对称是诱导机会主义行为的主要因素,机会主义行为主要表现为责任逃避、拒绝适应、主动违背、强迫让步与信息扭曲等形式。通过伙伴选择、激励设计、事后监控、信息网络与社会化机制等,能够有效地解决组织间关系中机会主义的治理问题。
关键词:
组织间关系 机会主义 治理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旭润 叶明海
文章根据关系亲密程度,将组织间关系结构分为亲密关系网络和一般关系网络,并对产生组织间关系互动的利他行为进一步分析,认为亲密关系是影响组织间合作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组织间关系 亲密关系 一般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维和 陈信康
组织间心理契约是管理学研究的最新课题。解析组织间心理契约对于组织间关系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组织内心理契约与组织间心理契约会频繁互动,并最终影响组织间关系质量。组织间关系演进实质就是心理契约的形成与解约,心理契约中感知性职责将有助于构建组织间信任与承诺,而心理契约的修正、废弃、平衡和协商直接决定组织间关系持续性和稳定性,虽然这种影响会受到组织间关系历史和信任强度的调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