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37)
- 2023(19425)
- 2022(16396)
- 2021(15296)
- 2020(12782)
- 2019(29189)
- 2018(28933)
- 2017(55419)
- 2016(30329)
- 2015(33703)
- 2014(33275)
- 2013(32493)
- 2012(29522)
- 2011(26369)
- 2010(26589)
- 2009(24818)
- 2008(24347)
- 2007(21679)
- 2006(18812)
- 2005(16810)
- 学科
- 济(120908)
- 经济(120763)
- 业(106329)
- 管理(99145)
- 企(95707)
- 企业(95707)
- 方法(55879)
- 数学(45146)
- 数学方法(44363)
- 业经(35849)
- 财(35683)
- 农(35526)
- 中国(30862)
- 理论(26186)
- 务(25702)
- 财务(25619)
- 财务管理(25587)
- 学(25265)
- 农业(24614)
- 技术(24375)
- 企业财务(24281)
- 制(23658)
- 和(21290)
- 地方(21129)
- 贸(20386)
- 贸易(20372)
- 易(19763)
- 划(19647)
- 策(19115)
- 银(18248)
- 机构
- 学院(427302)
- 大学(423404)
- 管理(170208)
- 济(166633)
- 经济(163020)
- 理学(147088)
- 理学院(145511)
- 管理学(142815)
- 管理学院(142034)
- 研究(135220)
- 中国(102717)
- 京(89542)
- 科学(85046)
- 财(78700)
- 农(70111)
- 所(67478)
- 江(63598)
- 业大(63520)
- 财经(62921)
- 研究所(61354)
- 中心(61118)
- 经(57192)
- 北京(56015)
- 范(55132)
- 农业(55109)
- 师范(54578)
- 州(51380)
- 经济学(49795)
- 院(49482)
- 技术(46706)
- 基金
- 项目(287535)
- 科学(227190)
- 研究(211179)
- 基金(207920)
- 家(180706)
- 国家(179127)
- 科学基金(155299)
- 社会(132504)
- 社会科(125522)
- 社会科学(125494)
- 省(114493)
- 基金项目(109134)
- 自然(101559)
- 自然科(99276)
- 自然科学(99253)
- 教育(98455)
- 自然科学基金(97484)
- 划(95182)
- 编号(86507)
- 资助(85871)
- 成果(69671)
- 重点(64254)
- 创(62868)
- 部(62599)
- 发(60781)
- 课题(59838)
- 创新(58053)
- 科研(54726)
- 国家社会(53971)
- 教育部(53927)
- 期刊
- 济(185251)
- 经济(185251)
- 研究(123095)
- 中国(82246)
- 管理(67737)
- 学报(66058)
- 农(64733)
- 财(63527)
- 科学(61331)
- 教育(52827)
- 大学(50565)
- 学学(47677)
- 农业(44916)
- 技术(40298)
- 融(35082)
- 金融(35082)
- 业经(32965)
- 财经(31135)
- 经济研究(29295)
- 经(26814)
- 业(25901)
- 问题(23535)
- 技术经济(22458)
- 科技(20974)
- 现代(20081)
- 版(20074)
- 图书(19968)
- 商业(19714)
- 统计(18953)
- 理论(18765)
共检索到62371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姗姗 黄群慧
如何构建组织韧性以适应环境的非连续性变化和维持可持续发展成为创业企业亟需攻克的全局性重大问题。以232家创业企业为样本,将组织适应理论引入研究框架,运用fs QCA分析方法探索响应型市场导向、先动型市场导向、机会解释、威胁解释、适应式编排与变革式编排对创业企业组织韧性培育“殊途同归”效应的结果显示,创业企业组织韧性培育的前因构型包括四种模式,分别为“导向”驱动型组织韧性培育模式、“编排”驱动型组织韧性培育模式、“导向-解释”匹配驱动型组织韧性培育模式以及“导向-编排”匹配驱动型组织韧性培育模式。由此可知,组织韧性培育模式的构成要素存在差异。相较而言,“导向-编排”匹配驱动型模式在推动创业企业组织韧性培育方面发挥着更为普适的作用。上述研究结论丰富了组织韧性的研究视角、思路和方法,为创业企业践行组织韧性培育的适应性理念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乾文 曹佳颖
不确定环境下,组织韧性的培育对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创业企业组织韧性的研究多聚焦于微观层面,分析创业者对企业组织能力形成的作用,缺乏宏观层面的整体视角。研究通过系统梳理组织韧性的研究脉络,发现创业生态系统是组织韧性培育不可缺少的系统级要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初步界定了"创业企业组织韧性"的概念,并对创业企业组织内外部冲击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了创业企业组织韧性的形成要素,并基于创业生态系统视角探讨了创业企业组织韧性培育路径;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思路与建议。研究对厘清组织韧性研究现状以及推动创业企业组织韧性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苗 张冰超
基于赋能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本文利用192份企业有效问卷,采用层次回归分析、PLS结构方程模型和PROCESS程序,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组织韧性在企业数字化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环境动荡性的两阶段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韧性在企业数字化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环境动荡性正向调节组织韧性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在动荡环境下,企业将数字化视为提升组织动态能力的跳板,赋能组织架构,适应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重塑企业的管理运营模式,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维 张萌萌 郭韬
创新赋能组织韧性是企业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时代要求,新创企业组织韧性对其生存发展与产业链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区分我国A股上市新创企业新颖型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探讨两种创新类型与新创企业组织韧性的作用关系以及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新创企业组织韧性具有非线性影响,两者之间呈现先抑后扬的U型关系,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能够显著提高新创企业组织韧性;(2)技术创新能够强化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创企业组织韧性的作用关系;(3)企业融资约束水平未改变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对新创企业组织韧性的作用机制,但当融资约束较高时,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新创企业组织韧性的U型影响消失,技术创新负向调节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新创企业组织韧性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可从商业模式创新类型视角为新创企业培育组织韧性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凤 杨振 赵娜
初创零售企业能否实现创业绩效的稳步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创业韧性。创业韧性体现了创业企业遭受挑战后的恢复能力,对于初创零售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直接影响其创业绩效;同时,创业韧性还可能通过抑制初创零售企业中存在的负面思维来推动商业模式创新,进而促进企业创业绩效提升。为了验证上述论断,本文实证分析商业模式创新视角下创业韧性与初创零售企业创业绩效的互动关系,旨在阐明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初创零售企业提升创业绩效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创业韧性与初创零售企业创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创业韧性对初创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商业模式创新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初创零售企业创业绩效提高,还在创业韧性与初创零售企业创业绩效之间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凤增
创业型企业面临"新的劣势"和"小的劣势"的困境,这种劣势直接导致创业型企业资源短缺。而杠杆资源的利用成为解决创业型企业困境的一把金钥匙。通过培育创业型企业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有效提高杠杆资源吸纳能力,达到提升创业型企业组织竞争力的目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隽萍 赵彩虹
借鉴风险管理理论,引入风险承担意愿和风险承担水平要素,构建组织韧性、风险承担、成长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探讨在VUCA环境下,组织韧性对新创企业成长性的影响路径,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组织韧性的作用机制进行拓展研究。结果显示,组织韧性有助于提升新创企业的成长绩效;风险承担意愿、风险承担水平分别在组织韧性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风险承担意愿和风险承担水平在组织韧性与成长绩效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论,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帮助企业构建组织韧性的措施。
关键词:
组织韧性 风险承担 成长绩效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王勇
有别于以往对新创企业成长前置变量的研究,本研究基于组织能力观点,采用便利抽样方式,以长三角、珠三角和重庆地区的新创企业为抽样调查对象,探讨了组织韧性、战略能力与新创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组织韧性除了可以促进新创企业成长,还有助于新创企业战略制定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战略制定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在组织韧性与新创企业成长的关系中均起着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上述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新创企业成长理论,而且拓展了组织韧性理论应用于新创企业成长方面的外部效度。
关键词:
组织韧性 战略能力 新创企业成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潘安娥 罗雄
本文比较分析了有限合伙制、公司制和信托基金制三种典型的创业投资组织模式对创业投资家素质培育的激励约束机制,认为有限合伙制是最能有效激励创业投资家的组织制度安排。基于我国创业投资组织模式的历史和现状考察,提出应吸收借鉴有限合伙制的优点,对本土创业投资公司的内部制度进行优化设计,激励创业投资家进行素质培育,以提升创业投资机构的竞争力,提高银行对创业投资主体的风险识别能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玲玲 赵文红 孔令富 熊壮 谷盟
商业模式创新是新创企业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生存和快速发展的关键。从认知经验自我理论和扩展-建构理论出发,本文探讨了创业者如何依据不同的认知风格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创业韧性是否及如何影响了认知风格作用发挥的效果。217家新创企业的调研数据表明:直觉认知风格与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理性认知风格对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创业韧性增强了直觉认知风格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倒U型关系,也增强了理性认知风格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对指导创业者在高失败率的创业背景下,如何结合不同的认知风格和创业韧性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有重要启发。
关键词:
直觉 理性 商业模式创新 创业韧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许滨鸿 姜奇平 刘宇洋 端利涛
文章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构型理论,以161家数字化转型上市公司为主要样本,以96家非数字化转型上市公司作为对照组,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识别了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股权集中度和公司规模7个要素推动组织韧性形成的路径机制,并对此进行了验证性案例研究分析。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企业高组织韧性的形成机制可归纳为被动防御型和主动成长型两类。其中,创新能力和股权集中作为高组织韧性形成组态中的核心条件发挥普适性作用。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当企业处于技术瓶颈期时,人力资本可替代高技术水平和偿债能力,在高组织韧性的形成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国红 林欢 黄昊
资源编排理论为探索数字化背景下中小企业组织韧性培育提供了新思路。聚焦资源编排对中小企业组织韧性的影响,揭示两者间的作用机理与边界条件,以334家中小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源构建、资源协调对中小企业组织韧性具有正向影响;数字运营能力、数字协同能力中介资源编排与组织韧性的关系,而数字感知能力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未得到证实;变革型领导正向调节数字运营能力、数字协同能力对组织韧性的影响。结论可打开数字化视角下组织韧性培育过程的“黑箱”,为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实施资源编排行为以强化组织韧性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馨博 高良谋
在具有易变性、不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特征的环境下,如何突破资源约束和"新生弱性"与"小而弱性"的限制,应对生存和发展挑战,是新创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组织韧性为回答该问题提供了研究视角。而现有研究未能涉及组织韧性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作用机制等问题。本文针对组织韧性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机制,选择286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组织韧性是新创企业转危为安的重要驱动力量,互联网嵌入能够正向调节情景意识、适应能力与新创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且创业学习在二者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本文不仅揭示了组织韧性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而且为新创企业应对动态环境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丹 丁宝
韧性是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能力。从目标和过程两方面构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包括质量效益、绿色发展、社会共享、创新驱动、风险管理、公司治理6个维度,选取2020年上交所或深交所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2 693家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不确定性环境下韧性能力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韧性能力通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导向指标——创新驱动,进而提高了目标导向指标——质量效益;越是在环境不确定性的环境下,韧性企业越是能通过整合稳定性与应变性的管理活动,有效将不确定性转化为创新的机会和条件,进而提升企业质量效益;组织韧性的构成要素,冗余性资源,有机式结构,乐变性文化都有助于企业创新的开展,与利益相关者的互惠性则只有保持在一定阈值内,才能正向促进企业创新,超过阈值后则成为创新的障碍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娟茹 刘欣妍 任轩华
技术创新是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鲜有探究双元学习和组织韧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为厘清双元学习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拓展组织韧性和技术创新相关研究,运用组织学习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将双元学习划分为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将组织韧性划分为前瞻韧性和即兴韧性,构建理论模型探讨二者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组织韧性的中介作用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的调节作用。以中国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来自制造企业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工程管理硕士(MEM)学员线下发放问卷、通过社会网络向制造企业有关人员线上发放问卷和实地调研部分制造企业等3种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运用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不仅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对前瞻韧性和即兴韧性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前瞻韧性和即兴韧性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分别在利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与技术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大数据分析能力正向调节利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对企业的相关管理启示:加强双元学习,提升自身组织韧性,以及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