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00)
- 2023(20088)
- 2022(17422)
- 2021(16175)
- 2020(13713)
- 2019(31272)
- 2018(30783)
- 2017(59044)
- 2016(32507)
- 2015(36276)
- 2014(36209)
- 2013(35506)
- 2012(32439)
- 2011(29270)
- 2010(29102)
- 2009(26566)
- 2008(26115)
- 2007(23183)
- 2006(20177)
- 2005(17800)
- 学科
- 济(120209)
- 经济(120033)
- 管理(95856)
- 业(90361)
- 企(76607)
- 企业(76607)
- 方法(56032)
- 数学(48134)
- 数学方法(47464)
- 财(36261)
- 农(33293)
- 中国(31591)
- 学(28883)
- 制(28350)
- 业经(28176)
- 贸(23211)
- 贸易(23200)
- 务(23065)
- 财务(22973)
- 财务管理(22913)
- 易(22564)
- 地方(22368)
- 农业(21910)
- 理论(21787)
- 企业财务(21716)
- 银(20063)
- 体(20003)
- 银行(19979)
- 技术(19825)
- 和(19468)
- 机构
- 大学(457483)
- 学院(455501)
- 济(174499)
- 管理(174111)
- 经济(170577)
- 研究(152675)
- 理学(150686)
- 理学院(148955)
- 管理学(145991)
- 管理学院(145178)
- 中国(113082)
- 科学(98305)
- 京(97268)
- 财(83405)
- 农(82697)
- 所(78323)
- 业大(73538)
- 研究所(71410)
- 中心(69666)
- 江(68077)
- 财经(66285)
- 农业(65360)
- 北京(60733)
- 经(60288)
- 范(59090)
- 师范(58294)
- 院(55717)
- 州(54697)
- 经济学(52707)
- 技术(50317)
- 基金
- 项目(314110)
- 科学(244516)
- 基金(226555)
- 研究(222810)
- 家(200862)
- 国家(199215)
- 科学基金(169232)
- 社会(138352)
- 社会科(130906)
- 社会科学(130870)
- 省(123629)
- 基金项目(119774)
- 自然(113295)
- 自然科(110647)
- 自然科学(110610)
- 自然科学基金(108610)
- 划(104754)
- 教育(103611)
- 资助(93830)
- 编号(90129)
- 成果(72910)
- 重点(71056)
- 部(68292)
- 发(65865)
- 创(65250)
- 课题(62768)
- 科研(61112)
- 创新(61010)
- 计划(58947)
- 大学(58406)
- 期刊
- 济(189544)
- 经济(189544)
- 研究(129852)
- 中国(88866)
- 学报(82593)
- 农(74509)
- 科学(71452)
- 财(66463)
- 管理(64228)
- 大学(61728)
- 学学(58184)
- 教育(51387)
- 农业(50459)
- 技术(39184)
- 融(38263)
- 金融(38263)
- 财经(32329)
- 业经(31528)
- 经济研究(30148)
- 经(27732)
- 业(26298)
- 问题(24657)
- 版(24119)
- 图书(23452)
- 科技(22535)
- 业大(21793)
- 理论(20690)
- 技术经济(20485)
- 商业(19512)
- 现代(19368)
共检索到664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勃 杜晓君 蔡灵莎
弱势品牌并购强势品牌的跨国并购常常以失败告终,然而,现有研究对此现象缺乏解释力。本文基于组织身份理论,揭示跨国并购中组织身份落差对并购合法性的影响机制。选择两起失败的跨国并购(上汽并购双龙、TCL并购汤姆逊彩电)开展探索性的案例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案例数据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发现,组织身份落差通过引起"组织身份威胁""群体身份隔离"和"个人身份受损"而降低并购合法性。具体而言,从组织层面看,组织身份落差引发被并企业的身份威胁感,提高员工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负面预期,进而降低并购合法性;从群体层面看,组织身份落差引起并购双方群体的身份隔离,导致群体间的内群体偏私和外群体贬损,进而降低并购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晓君 杨勃 齐朝顺 肖晨浩
克服外来者劣势是跨国企业国际化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然而,现有研究对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如何克服外来者劣势缺乏理解。本文选择联想和中远开展探索性的案例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档案数据和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中国企业通过组织身份变革克服外来者劣势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①中国企业面临的外来者劣势由组织身份合法性缺失引起,即中国企业的组织身份被东道国利益相关者误解和曲解,进而不被认可和接受,其中,身份误解由身份模糊引起,身份曲解由负面的来源国形象引起。②中国企业通过组织身份变革克服外来者劣势,组织身份变革采用"替换"(用真实的、积极的身份标签和含义替换负面的身份标签和含义)、"进化"(对现有身份...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段晓军
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建立了物流业跨国并购法律风险指标体系,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定量研究物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法律风险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这对降低物流业跨国并购的法律风险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肖鹏 胡许萍 刘金培 李林
笔者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规制差异,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海尔国际化经营过程为案例,来探讨环境规制差异对跨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环境规制差异主要表现在能效标准差异、节能补贴差异、环保观念差异和环保认证差异四个方面。依据这四个方面建立的模型的理论论证显示,环境规制差异对我国跨国企业技术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跨国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实现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环境规制差异 技术创新 探索性案例研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慧洁 罗瑾琏 易明 李树文 钟竞
依据国家设立科创板的目标与定位,科创企业既要在前沿技术上取得突破,又必须实现成熟技术的快速优化和迭代。在此背景下,管理者如何协同两者之间的悖论关系是亟待突破的现实瓶颈。本文基于角色身份理论,采用嵌入式案例研究方法,对科创板上市企业HB公司3个核心创新团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探索管理者创新角色身份建构过程,破解其推动创新悖论协同增效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管理者在创新悖论触发下主动进行角色探索,表现出角色同化、角色分离、角色整合、角色脱离4种形态,由此产生不同的创新角色职能。当管理者进行角色同化时,将践行规范维护者职能;当管理者同时进行角色分离和角色整合时,将主动协同多重角色身份及其要求,践行矛盾平衡者职能;当管理者进行角色脱离时,将表现出随俗浮沉,放弃践行创新角色职能。(2)管理者角色职能通过团队认知、资源过程影响创新目标的实现。当管理者实施规范维护者职能时,团队成员认知固化,通过团队资源消化实现成熟技术优化的目标;当管理者实施矛盾平衡者职能时,引导团队成员进行认知匹配、认知扩展,通过团队资源积累、资源增益实现前沿技术突破和成熟技术优化协同增效的目标;当管理者表现为随俗浮沉时,团队成员将出现认知失调,通过团队资源损耗制约创新目标推进。本研究不仅从角色身份视角丰富了创新悖论管理的理论内涵,同时对科创企业创新管理人才培育、团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良成 陈明凤
跨国并购的成功主要在于并购整合过程,而针对新兴市场参与跨国并购整合的研究还极缺乏。本文以上海汽车集团并购罗孚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平台核心技术以及Ricardo 2010研发中心为案例,分析了其并购整合所采取的区域制组织结构及其产品策略。通过并购整合,上汽有效吸收和消化了罗孚的技术,实现了本土汽车自主品牌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跨国并购 技术 整合 上海汽车 罗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波 杨步韵 杨燕
针对中国国企跨国并购中的合法性劣势及其破解路径,本文基于制度逻辑理论分析了跨国并购场景下中国国企劣势的制度来源与破解策略,认为国企与东道国国家逻辑、市场逻辑之间的不兼容性带来了中国国企跨国并购所面临的目的合法性劣势和效率合法性劣势,而中国国企主要通过选择性耦合策略来化解合法性劣势,实现跨国并购完成。使用fsQCA方法和2004—2018年间中国国企136起跨国并购交易事件,本文探讨了国企合法性劣势和基于选择性耦合的组织响应策略对中国国企跨国并购完成的“联合效应”,识别出中国国企跨国并购中三种典型的合法性获取模式:共同体策略驱动的目的合法性劣势破解模式、透明化策略驱动的效率合法性劣势破解模式、低调叠加策略驱动的双合法性劣势破解模式。这一结果验证了合法性劣势下基于选择性耦合的中国国企跨国并购合法性获取机理框架,并表明跨国并购完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多种因素之间的互动还会形成不同的路径。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基于制度逻辑理论的国际商务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国企国际化合法性研究的深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龚军姣 程倩萍
提高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控制权是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举措。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过程,实质是政府让渡控制权与企业获取控制权的动态博弈过程。本文从合作治理的视角,以同一家民营企业参与的两个城市公用事业PPP项目为研究对象,提炼影响城市公用事业PPP项目控制权转移的关键要素,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挖掘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控制权转移机制,发现政府制度能力、企业动态能力、市场竞争强度是影响控制权转移的关键要素,政企关系对上述三类影响路径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相应的,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控制权转移存在三条基本路径,即能力转移、关系转移和市场转移。本研究不仅丰富了PPP项目控制权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为提高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控制权提供指导与借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湘林
科研诚信问题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加强问责是重中之重。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探究高等学校科研诚信问责制的逻辑机理及建设的突破方向,可为加强科研诚信问题治理提供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以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为案例进行研究显示,构建"四轮驱动"式整合性全过程科研诚信问责制,通过"明责—知责—察责—追责",有助于达到科研诚信问责制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目的与要求。我国高等学校加强科研诚信问责制度建设需从理念、体系、内容、工具、运行等维度进行突破。通过设立专门负责科研诚信问题治理的相关机构,系统建立健全科研诚信问责机制,绘制总体性的科研诚信问题治理流程图,将部门、问责链、机制整合起来,发挥综合效应,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科研诚信问责制度体系现代化,提升科研诚信问题治理能力,提高科研诚信水平。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鲁宁 冯玉强 陆振华 王长林 韩晶莹
近年来,由于企业对ERP系统的投资越来越大,而且ERP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到,与ERP有关的课题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许多研究表明,ERP的实施战略对于ERP实施的最终成败有着显著的影响。然而,已有文献却未曾对ERP实施战略开展过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对"渐进式"这一非常重要的ERP实施战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案例公司的几位高层管理者的深入访谈,本文发现,在企业实施ERP系统的各个阶段,采用渐进式实施战略的动机包括经济压力、消化压力、技术准备、规避失败。此外,本文还归纳了当采用渐进式ERP实施战略时,会促进企业获得ERP实施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分别是与ERP供应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画斌 许庆瑞 陈政融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一家能源企业10多年的纵向案例研究,依据战略引领创新、创新促进能力发展、能力支撑战略的思想,分析和归纳其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机制。研究表明:该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二次创新到集成创新、再到各创新要素共同演进的路径,而创新机制中的积累机制、学习机制、协同机制在不同的阶段对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创新能力 路径与机制 案例研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贾少谦 单宇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和推动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本文以H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挖掘科技企业在数字服务化过程中通过资源集成开发数字服务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企业数字服务化过程中的数字服务开发是基于资源外部集成和资源内部集成实现的。资源外部集成机制的核心在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内部集成机制的核心在于建立关键链接关系。资源外部集成机制具体反映在身份视图和能力视图,前者主张对核心支持性资源要素进行筛选,以助力数字服务开发,后者考量外部资源与现有知识库的接近程度,通过整合和撬动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价值;资源内部集成机制具体反映在效率视图和权力视图,前者主张对具有链接关系的要素进行集成,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后者主张强化关键要素之间的链接关系,并使其衔接到整体系统中。由此,企业通过资源外部集成与资源内部集成的匹配,为数字服务化过程中的数字服务开发提供支撑。本文拓展了资源集成理论的解释边界,并深化了对数字服务化研究的理解。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怀超 范建红
从组织合法性视角出发,在将制度距离分成管制距离、规范距离和认知距离的基础上,就所调研的178家中国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检验了制度距离对并购和绿地这两种进入战略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了环境适应能力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绿地而言,规范距离和认知距离越远,中国跨国公司越偏好于选择并购进入东道国市场;环境适应能力负向调节了规范距离和认知距离对绿地和并购选择的影响。
关键词:
制度距离 进入战略 组织合法性 跨国公司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东红 赵闯
文章尝试通过上汽集团对韩国双龙汽车并购后整合过程的分析,探索组织认同在跨国并购后整合中的作用。文章认为:被并购方员工对并购方的组织认同,是并购后整合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立在被并购方内部组织惯性、员工追求短期利益及认知错位和偏见基础之上的低水平组织认同,会显著增加并购后整合的风险,并有可能在低迷市场、民族情绪等作用之下走向完全不认同,甚至发生异化,直接阻碍并购方对被并购方所采取的整合行动;高度关注并确保被并购方员工对并购方必要的组织认同,是推进跨国并购后整合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志艳 蔡建峰 刘启雷
学者的产业参与行为是其参与学术成果转化的重要表现。本文在提出组织激励和组织第三使命两个影响学者产业参与行为组织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它们对学者产业参与行为的跨层次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组织激励和组织第三使命均对学者产业参与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 HLM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因素对纵向课题数、职称等研究绩效相关的个人因素有负向调节作用,对跨组织职务、产业合作经验等产业关系相关的个人因素有正向调节作用。对管理者的实践启示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为增强组织激励、提高组织第三使命的地位以及针对不同学者群体制定不同的针对性措施,以促进学者参与成果转化的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