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0)
- 2023(11938)
- 2022(10673)
- 2021(9942)
- 2020(8319)
- 2019(19343)
- 2018(19104)
- 2017(37262)
- 2016(20327)
- 2015(22823)
- 2014(22701)
- 2013(22677)
- 2012(21039)
- 2011(19136)
- 2010(19075)
- 2009(17410)
- 2008(17009)
- 2007(14705)
- 2006(12843)
- 2005(11239)
- 学科
- 济(82578)
- 经济(82473)
- 管理(58896)
- 业(55627)
- 企(47073)
- 企业(47073)
- 方法(42306)
- 数学(36424)
- 数学方法(36037)
- 农(20966)
- 财(20347)
- 中国(20119)
- 学(19945)
- 业经(17897)
- 地方(15575)
- 理论(15198)
- 制(14551)
- 贸(14297)
- 贸易(14291)
- 农业(14152)
- 易(13782)
- 和(13530)
- 务(13288)
- 财务(13226)
- 财务管理(13202)
- 技术(12705)
- 企业财务(12609)
- 环境(12357)
- 教育(11890)
- 融(11871)
- 机构
- 大学(298855)
- 学院(292439)
- 管理(118198)
- 济(113354)
- 经济(110794)
- 理学(103600)
- 理学院(102428)
- 管理学(100636)
- 管理学院(100118)
- 研究(96691)
- 中国(69186)
- 京(63550)
- 科学(61089)
- 财(51751)
- 所(48447)
- 农(46437)
- 研究所(44425)
- 业大(44359)
- 中心(42933)
- 财经(42712)
- 江(41587)
- 范(40507)
- 师范(40120)
- 北京(40062)
- 经(39020)
- 农业(36481)
- 院(34968)
- 经济学(34057)
- 州(33634)
- 师范大学(32890)
- 基金
- 项目(204418)
- 科学(161138)
- 基金(149501)
- 研究(148684)
- 家(130208)
- 国家(129157)
- 科学基金(111143)
- 社会(92997)
- 社会科(88079)
- 社会科学(88058)
- 基金项目(79979)
- 省(78675)
- 自然(73634)
- 自然科(71921)
- 自然科学(71900)
- 自然科学基金(70621)
- 教育(69155)
- 划(67149)
- 资助(62106)
- 编号(60125)
- 成果(49475)
- 部(45897)
- 重点(45522)
- 创(42314)
- 发(42277)
- 课题(41398)
- 教育部(39498)
- 科研(39431)
- 创新(39381)
- 大学(38640)
- 期刊
- 济(120750)
- 经济(120750)
- 研究(86312)
- 中国(52714)
- 学报(48659)
- 科学(44237)
- 管理(41911)
- 农(41053)
- 财(37096)
- 大学(36683)
- 教育(35050)
- 学学(34156)
- 农业(28753)
- 技术(23769)
- 融(22130)
- 金融(22130)
- 财经(20541)
- 业经(18752)
- 经济研究(18601)
- 经(17367)
- 图书(17155)
- 问题(15428)
- 理论(14953)
- 科技(14429)
- 业(14344)
- 版(13798)
- 技术经济(13738)
- 实践(13637)
- 践(13637)
- 现代(12790)
共检索到413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成城 刘洪 李晋
本文首先对组织身份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组织身份及其衍生构念的测量进行了甄别与评价,再以构念测量为立足点分别对关于组织身份同一性、吸引力和强度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在归纳分析现有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组织身份 衍生构念 实证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伟
本文梳理了国外大学衍生企业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大学衍生企业的兴起动因、内涵、成立过程、成长的关键要素及社会影响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了提出了未来应着重研究的具体方向。
关键词:
大学 衍生企业 研究述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苏晓华 方婷 朱培军
大学衍生企业在产学研一体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从内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总结影响大学衍生企业创建及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大学衍生企业创业家创业动机与特质、内部资源与机制支持、外部宏观政策及风险资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学衍生企业影响因素模型,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衍生企业 影响因素 述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韦慧民 刘洪
在非连续性和无边界职业生涯越来越普遍的背景下,职场身份建构是有效应对和管理频繁出现的职场身份变动的一种主动性策略。文章在明晰职场身份建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了职场身份建构的价值诉求、个体与情境影响因素,并发展了一个职场身份建构的综合管理模型,最后指出了职场身份建构及其管理的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何佳讯 吴漪
近年来国家品牌战略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而国家品牌资产的理论研究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直接探讨国家品牌资产的文献非常有限,但目的地营销、原产国效应及国家形象等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关于国家品牌资产基本脉络的认识。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提出并论证,国家品牌资产构念在整体上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相应有三种视角的界定,即独立的国家品牌资产、与产品/品牌关联的国家品牌资产以及融于品牌资产中的国家品牌资产。基于该构念框架,本文还总结了国家品牌资产的测量方法及作用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开展该领域研究值得重视的若干方向。
关键词:
国家品牌 国家品牌资产 国家营销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汝军
实证会计研究述评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刘汝军一、实证会计研究的应用领域及主要结论实证会计研究的目标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但早期的实证会计研究(60年代末70年代初)很多都从有效市场假说出发,检验会计数据与其他经济变量(如股票价格、风险、破产的可能性等)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田喜洲 董强 马珂
工作身份转变指旧工作身份丧失与新工作身份获得的过程或结果。在无边界职业生涯环境中,工作身份转变比较常见,或主动或被动,或宏观或微观,其对个人组织社会化及职业过渡的重要影响凸显了该领域的研究价值。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工作身份转变的过程、本质、影响因素及转变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文献,从中发现:(1)工作身份转变是与工作角色、价值理念相关的自我认知、情感及行为转变过程;(2)工作身份转变的本质涉及工作身份尝试、协商与确认,工作关系转变,工作身份再平衡,以及认知转变与情感修复,而其主要方式是自我叙事;(3)影响工作身份转变的因素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工作与组织因素。未来应重点关注工作身份转变的影响结果研究、本...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龙跃 何香 刘波
气温衍生品是以气温为标的的一种新型天气风险管理工具,对气温进行精准预测是气温衍生品定价的核心。本文分别使用ARMA模型、单变量LSTM模型、多变量LSTM模型建模,预测我国7个代表城市的日度气温,择优预测结果使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气温期权定价并分析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深度学习LSTM模型比ARMA模型在气温预测方面有更好的效果;第二,加入周围城市气温特征的多变量LSTM模型相对于单变量的LSTM模型预测精准度均有提升;第三,蒙特卡罗方法适配于气温期权的定价。基于此,应使用深度学习算法提高天气衍生品定价的精确度;因地制宜设计我国的天气衍生品,选择最为合适的定价模型参数;完善天气衍生品交易制度及其监督规则,提升天气衍生品定价的科学性,推动我国天气衍生品市场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郑晓明 倪丹
正念是"一种有目的地且不加任何判断地关注当下的方式"。众多研究表明:正念不仅能正向预测组织情境下个体生理与心理的健康状态,而且还能预测员工良好的工作表现。本文从组织管理领域的角度,回顾了正念研究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正念的操作性定义和测量方式。同时,还考察了正念与其相关变量间的关系。但由于该领域较新,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都亟待丰富和完善,开展组织管理中的正念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清楚正念的作用机制及其积极效用,而且也为个体和组织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指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庞文 丁云龙
大学衍生企业是实现技术转移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大学的衍生能力直接关系到衍生企业的数量和发展绩效。以31所"985工程"高校2009年的科技与校办产业统计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因子分析分解大学衍生能力并据此对31所研究型大学进行排名,然后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学衍生能力包括大学研发能力、大学科技产出及其应用能力、大学技术交易量、大学孵化器综合实力,大学科研经费投入与其衍生能力密切相关,大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大学衍生能力具有互补效应,大学孵化器综合实力对科技企业的衍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最后提出增强大学衍生能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衍生能力 大学衍生企业 研究型大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义超 肖海霞
本文采用2007-2008年沪深上市公司中32家使用衍生工具的公司和553家未使用衍生工具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衍生工具使用对上市公司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衍生工具的使用会显著地增加公司的系统性风险,而对于公司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性的增加程度却不明显。
关键词:
股票市场 上市公司 衍生工具 面板数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斯文
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经历了迅速的发展。通过实证分析来探究推动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包括银行信贷、债券市场、利率等在内的各种驱动因素,发现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着显著的信贷效应、债市效应、利率效应和动量效应,其中动量效应最强,债市效应最弱。最后,提出了加快利率市场化、扩大市场参与者、丰富衍生品种类、加强市场监管等完善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贾炜莹 魏国辰 刘德英
本文以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2007年和2008年年报为研究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衍生工具在我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动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西方理论界提出的风险管理的动机理论可以部分地适用于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为。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衍生工具的动机因素是有限的和混合的,体现了股东财富最大化和管理者效用最大化理论下的双重衍生工具运用动机,但更多体现了管理者效用最大化理论下的衍生工具运用动机。本文还发现,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对股东和管理者施加影响从而对上市公司运用衍生工具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斯文
随着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其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日益凸现。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率衍生品的使用对传统信贷活动产生了显著的替代效应,银行持有利率衍生品名义本金占总资产比重提高1%会导致信贷下降0.4%,而持有利率衍生品名义本金占信贷总额的比重提高1%则使信贷下降0.26%。利率衍生品对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替代效应有利于优化我国的金融结构,进而推进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因此,应积极发展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并可以运用利率衍生品来完善货币政策。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贾炜莹 兰凤云 陈宝峰
西方主流理论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可以降低公司的风险,国内学术界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为此,本文以我国1151家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007年横截面数据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并对公司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情况与国外不同,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对公司的系统风险和破产风险均有微弱的增加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