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71)
2023(11391)
2022(10180)
2021(9787)
2020(8058)
2019(18877)
2018(18776)
2017(36158)
2016(19733)
2015(22456)
2014(22465)
2013(22104)
2012(20430)
2011(18442)
2010(18406)
2009(16983)
2008(16952)
2007(15067)
2006(13289)
2005(11600)
作者
(57532)
(47497)
(47456)
(45119)
(30507)
(23094)
(21621)
(18917)
(18191)
(16998)
(16402)
(15935)
(15009)
(14985)
(14535)
(14513)
(14241)
(14235)
(13661)
(13512)
(11748)
(11724)
(11479)
(10880)
(10691)
(10658)
(10567)
(10489)
(9617)
(9411)
学科
(79317)
经济(79133)
管理(58719)
(54397)
(48284)
企业(48284)
方法(38391)
数学(30493)
数学方法(30059)
(20642)
(20102)
中国(20081)
业经(19680)
(18822)
理论(18100)
(15777)
地方(14826)
(13850)
(13634)
贸易(13626)
农业(13327)
(13203)
教育(12735)
技术(12265)
(12062)
财务(11989)
财务管理(11967)
(11450)
环境(11418)
企业财务(11354)
机构
大学(289952)
学院(284550)
管理(115474)
(106676)
经济(104117)
理学(100501)
理学院(99357)
管理学(97491)
管理学院(96970)
研究(92104)
中国(66892)
(62301)
科学(59135)
(49251)
(45972)
(43214)
业大(42213)
研究所(41974)
中心(41511)
(40668)
财经(39984)
(39977)
师范(39625)
北京(39408)
(36243)
农业(33774)
(33648)
(33187)
师范大学(32172)
经济学(31046)
基金
项目(194515)
科学(152817)
研究(143005)
基金(141002)
(122050)
国家(120997)
科学基金(104305)
社会(89593)
社会科(83879)
社会科学(83854)
(75212)
基金项目(75162)
自然(68343)
自然科(66761)
自然科学(66747)
教育(66085)
自然科学基金(65542)
(63449)
编号(59261)
资助(58104)
成果(49284)
(42705)
重点(42668)
课题(40153)
(39932)
(39831)
项目编号(37130)
创新(37050)
科研(36948)
教育部(36832)
期刊
(119053)
经济(119053)
研究(83416)
中国(53172)
学报(47145)
科学(42966)
管理(42653)
(39807)
(36820)
教育(36729)
大学(35748)
学学(33152)
农业(27826)
技术(24231)
(20119)
金融(20119)
财经(19550)
业经(19088)
图书(19000)
经济研究(17773)
(16645)
问题(15207)
理论(14896)
科技(14269)
(14029)
实践(13797)
(13797)
技术经济(13608)
(13489)
情报(13107)
共检索到411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涛  张田  
社会网络经历了朴素的隐喻构想阶段,之后多学科融汇促成研究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使其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社会关系结构分析工具。日益复杂的社会需要更为多元的理论解释,科学研究领域多种范式共存。社会网络也已不再是一些概念集合与结构分析工具,转而发展成为经济与组织领域中的一种解释性理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霞  
微信由社交平台走向电子商务,微商已经成为许多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场景之一。一个微商群在日常互动中通过拟亲属称谓、营造仪式感、设计荣誉体验、生活化聊天等方式将社交与商业活动融合,用隐喻家庭成员和家庭关系的方法将不同背景和不同职业的群成员拟制成类家庭,在线上商务活动中延伸了人与人之间的强关系。这种关系的构建与维持虽然在新的生活场景中展开,但仍然延续和继承着人际关系的旧规则。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军周  
西方对于隐喻的研究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隐喻一直是修辞学家和哲学家关注的热点,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学术界掀起了一场隐喻的热潮。到20世纪90年代时,隐喻已是认知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由知名学者Honesto Herrera-Soler和Michael White主编的《隐喻与工厂:商学与经济学中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军周  
西方对于隐喻的研究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隐喻一直是修辞学家和哲学家关注的热点,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学术界掀起了一场隐喻的热潮。到20世纪90年代时,隐喻已是认知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由知名学者Honesto Herrera-Soler和Michael White主编的《隐喻与工厂:商学与经济学中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纪燕  
隐喻是西方文学理论传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文学基本问题之一。隐喻在认知和语言之外的被当代隐喻研究所忽略的文学层面的价值理应受到关注:作为一种艺术,文学是充满隐喻性的创作。作家的整个思维运作方式和创作过程都是隐喻性的。隐喻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的表现形式或修辞方式,而是作为一种人类的思维方式,成为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以认知隐喻研究为理论参照,并以自身的理论与之相互观照,而不仅仅是认知隐喻研究的补充。注重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有利于促成相得益彰且均衡有序的隐喻理论发展态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立新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是在具体语境下进行的,离开了语境,隐喻也就无从辨别和理解,因此隐喻的识别与理解要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借助语境来推导话语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的分析以期对隐喻做出合理解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国栋  
隐喻对组织研究具有重要的预设和暗示作用,影响组织研究范式的选择及管理实践的效果。在华人社会,受"泛家族主义"文化传统影响,组织往往被隐喻为兼具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家庭。中国本土组织的这种家庭隐喻与西方组织研究的传统理性思维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将组织视为一种温情而积极的存在,重塑了组织的概念和功能并推动组织观念的后现代变革。在"泛家族主义"的关系取向、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和转型经济制度综合互动的情境下,中国本土组织围绕具有"差序结构"的情感需要和利益诉求,建构了信任、价格和权威三者主导,由彼此互动与协同的感召机制、交换机制和惩戒机制构成的立体网络治理机制。该机制实现了情感逻辑与计算逻辑的相...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陆亚东  符正平  
本文提出"水"隐喻及其管理思路,试图在中国古典哲学与当代的管理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对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涌现出的优秀管理实践进行理论总结与延伸。本文对"水"隐喻的概念与内涵、理论特性、适用企业类型、组织基础以及与西方主流管理学理论的区别进行了探讨。"水"隐喻的提出不仅有助于建立和丰富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体系,而且对中国企业未来的管理实践、战略设计、竞争力培育乃至组织管理与文化建设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维  徐文彬  
隐喻思维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思维。一直以来,教学隐喻都是教学研究者认识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理论"受众"达成教学理解的有效方式。在当前多元教学研究范式并存与融合的趋势下,教学隐喻仍可在教学理论的假设、论证和表述中发挥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认知功能。但在使用教学隐喻时,我们应将其与事实的、逻辑的言说方式相结合,尽量避免教学隐喻认知的模糊性问题。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罗珉  
在组织理论研究中,我们常用形象的语言来隐喻地说明组织及其结构的本质或现象。组织隐喻可以说是人类表象思维的一种集中体现,它是向概念思维演化的一个关键阶段。本文从组织隐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视角讨论了组织隐喻问题,认为组织及其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从本质上是由隐喻所支配、控制的,隐喻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组织及其管理的看法和组织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和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铃  李恒  
中国手语中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共有"上-下"、"前-后"和"左-右"三种类型的时间空间隐喻。分析表明,中国手语中的时间空间隐喻发生的理据性和动因与汉语大致相同,均符合认知语言学中提出的"体验性"观点。但也应同时看到,中国手语和汉语对某些时间空间隐喻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如前者缺乏"未来在后-过去在前"的隐喻表达,因此在对聋人进行汉语教学时,应当着重厘清两种语言的不同,以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聋人的汉语水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许多文章说隐喻是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本文分析它们提出的主要证据,并探讨隐喻的逻辑原理,试图回答:隐喻导致的认知是谁的认知,怎样判断隐喻的真伪,隐喻在教育理论的发展中有什么实际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兴元  
阐述了品牌研究中生态隐喻方法的可行性及合理性,简要分析了品牌生态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发展动态。认为品牌生态研究可沿着如下三条技术路线进行:一是品牌生态学基本概念、术语与原理体系的系统化及确立;二是生物生态学分析方法移植到品牌研究领域,从而形成新的品牌生态学方法;三是品牌生态的实证案例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鲁正一  张广君  
游戏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的重要隐喻,它具有超越性、规则性和内在价值性,游戏隐喻打破了认识的主客观对立,使理解成为人的存在方式。从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立场来看,教学对话是教学发生的可能前提、存在方式和价值实现途径,对于教学具有本体论的意义。教学对话作为理解活动,天然地含有游戏的特征,这使得游戏隐喻下的教学对话呈现出新的内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姜美玲  
一个时代知识状况的变化必然会推动这个时代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深层变革。传统的以客观主义为基本取向的课程知识观,秉持"知识的水桶论"视野中的"灌输中心教学",这在早期虽有一定合理性,但随着对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与价值中立性的批判和解构,其实践解释能力和课程形态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真正实现课程知识观的重建,强调知识的文化性、境域性、价值性与建构性,建立以"知识的探照灯论"为导向的"对话中心教学",倡导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关注知识对于学生人格成长、思维发展与生活实践的意义和价值,期待着让学生通过知识获得解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