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37)
2023(14948)
2022(12929)
2021(12117)
2020(10078)
2019(23190)
2018(23128)
2017(43919)
2016(24117)
2015(26930)
2014(27057)
2013(26360)
2012(24080)
2011(21748)
2010(21818)
2009(20153)
2008(19578)
2007(17456)
2006(15326)
2005(13612)
作者
(69026)
(57329)
(56895)
(54110)
(36452)
(27457)
(25782)
(22402)
(21765)
(20511)
(19559)
(19308)
(18407)
(18144)
(17742)
(17560)
(17085)
(17031)
(16487)
(16297)
(14240)
(14191)
(13796)
(13137)
(12903)
(12881)
(12734)
(12511)
(11562)
(11412)
学科
(87956)
经济(87820)
管理(78975)
(72279)
(63659)
企业(63659)
方法(38596)
数学(31852)
数学方法(31477)
(25472)
中国(24409)
(23590)
业经(22464)
(21743)
(21651)
技术(20855)
理论(18024)
地方(17139)
(16098)
(16047)
财务(16022)
财务管理(15990)
(15831)
(15573)
银行(15517)
农业(15306)
企业财务(15164)
(14831)
(14775)
(14729)
机构
大学(339126)
学院(336670)
管理(135373)
(128251)
经济(125241)
理学(116793)
理学院(115505)
管理学(113657)
管理学院(113024)
研究(110334)
中国(82019)
(72495)
科学(68826)
(62325)
(54904)
(52878)
(50524)
业大(50074)
中心(49981)
研究所(49840)
财经(49066)
北京(45458)
(44669)
(44448)
师范(44190)
农业(41343)
(40564)
(40524)
经济学(37534)
技术(37114)
基金
项目(231347)
科学(182261)
研究(171689)
基金(166504)
(144749)
国家(143501)
科学基金(123702)
社会(106937)
社会科(101168)
社会科学(101146)
(91802)
基金项目(88693)
自然(80141)
教育(79209)
自然科(78265)
自然科学(78244)
自然科学基金(76852)
(76796)
编号(70494)
资助(67126)
成果(58476)
(51745)
重点(51317)
(50536)
课题(49056)
(48382)
创新(47608)
(45194)
项目编号(44226)
科研(43577)
期刊
(143327)
经济(143327)
研究(99768)
中国(70119)
学报(53972)
管理(52619)
科学(49253)
(48534)
(48156)
教育(43872)
大学(40927)
学学(38184)
农业(32990)
技术(30303)
(28122)
金融(28122)
财经(23899)
业经(23853)
经济研究(21703)
(20367)
图书(19134)
科技(18679)
问题(18099)
(17149)
理论(16693)
技术经济(16129)
(15742)
实践(15327)
(15327)
现代(15258)
共检索到497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新舟  何自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以及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运用企业知识理论,从知识及知识创新过程入手,对组织知识创新体系及其运营机制进行研究。组织知识创新体系由3个部分组成:知识创新过程(SECI)、巴和知识资产,这3个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知识创新的螺旋上升运动。组织知识创新体系要有效率地运转,必须从决策机制、动力机制以及保障机制3个方面构建行之有效的运营机制。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余以胜  刘芷欣  
面对区域创新体系内知识资源结构特点以及新的知识需求,传统知识创新主体需要从原先多个企业内部的、孤立的、分散的信息处理系统转化为产业、机构、高校和政府之间的、协同集成化的知识资源管理系统。本文提出了从知识资源库、综合技术平台和机构重组三个方面建立跨企业、跨机构的知识资源组织体系,同时论述了面向区域创新体系创新系统的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兰云  王维国  
本文基于门槛回归模型,以R&D强度和R&D经费中企业经费所占比例作为门槛变量,对我国1985—2013年科技创新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产出机制发生了转变,它们之间存在着两个门槛,R&D强度的门槛值分别为0.661%和1.325%,R&D经费中企业经费所占比例的门槛值分别为29%和67%。两个门槛变量回归的结果是一致的,即在不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这个控制变量的前提下,我国专利产出的增长都经历了从以R&D人员增长为主要影响因素到以R&D资本增长为主要影响因素的转变过程。在这个机制转变的过程中,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教兴国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非线性模型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与门槛回归模型的结果一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洁  刘思峰  施琴芬  
中国企业如何形成具有区域创新优势的产业集群,如何利用知识联盟参与竞争并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探讨了产业集群下的知识创新体系构建动机和体系框架,详细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知识特征,系统研究了产业集群下知识的转移途径和方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光州  赵立龙  熊磊  
文章从创新的角度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内涵是以知识为对象,以利于创新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知识管理就是要加速体系内知识流转、应用,实现区域内行为各主体的知识共享,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并总结了加强区域创新体系知识管理的几点具体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姚德明  王桂琴  
知识与技术创新战略体系要以企业、社会组织、科研院所和大学、教育和培训为主体,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先导,以市场为激励机制,以推动知识的学习、生产、传播、共享、流动与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奇锋  童洁  顾新  
加强知识在系统中要素之间的流动,是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根本任务。本文通过分析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知识流动的特点,建立分层螺旋的知识流动结构模型,分析知识流动的形式,从环境、主体与客体等方面讨论了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知识流动的对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芷欣  
讨论知识及知识供应链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价值,并对我国当前区域创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从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参与者、知识整合、知识流动三个维度对基于知识供应链的区域创新体系进行构建,并认为其具备创新导向、创新支撑、创新积累、创新转移、创新反馈5个主要职能。最后以上海市区域创新体系中某企业为例进行应用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颖  刘志国  唐启群  
隐性知识共享可以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区域应该根据隐性知识的特点,通过普及隐性知识的理念和知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建立知识联盟、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内的隐性知识共享。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柏翔  丁永波  任春梅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系统各部分必须协调、均衡地发展,任何一个部分的薄弱都将会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在区域创新体系模式构建过程中,创新的源泉可能来自不同的节点,在短链线性结构模式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应有步骤有计划地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结构模式,从而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季小立  龚传洲  
本文认为,人才群体的规模和质量决定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效率;人才基于互补性机制、利益和声誉激励机制、企业/产业发展机制、循环累积的自增强机制实现在特定地域的空间集聚。文章提出,促进创新人才区域集聚,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推进跨区域产学研合作,育聚人才;提高创新人才利益分享和自我实现预期的激励强度;发展和集聚本地企业或产业,拓展对人才的需求空间;培植社会资本,促进知识流动和人才"地方嵌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玉山  张忠宇  
本文运用演化经济学、组织知识管理等方法,对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动力设计。该体系原动力是人的需要和利益追求,竞争和环境波动会增强这些原动力;惰性、既得利益者以及路径依赖构成体系内在惯性;两者的制衡维体系平衡,创新意识是体系的导向。体系在微观、行业和宏观分别表象为企业对环境波动的适应性反馈、合作竞争形成的制度网络、国家的宏观控制和超国界的科技合作。体系具有系统性、风险性、路径依赖性和制度性等特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云   黄威威   尤宇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建设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首先,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内涵进行界定与延伸;其次,基于系统论与自组织理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生成机制与评价模型,并深入分析其生成机制、关键特征和评价维度;最后,综合国内与国际知名国家创新评价报告,从“效率”和“使能作用”两个视角初步筛选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结合Matlab数据分析工具,利用群组决策特征根法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对关键指标进行识别,最终构建包含7个维度的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以胜  赵浚吟  陈必坤  赵蓉英  
文章首先概述了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流动的内涵与研究现状,指出创新主体才是知识流动中至关重要的部分。然后基于创新主体的角度,分析了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动因以及各主体在知识流动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从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表示以及信息传递这一信息链过程来详细探讨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过程。最后提出了影响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障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