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4)
- 2023(8247)
- 2022(7461)
- 2021(6849)
- 2020(6113)
- 2019(14434)
- 2018(14163)
- 2017(27241)
- 2016(15175)
- 2015(17362)
- 2014(17847)
- 2013(17935)
- 2012(16927)
- 2011(15543)
- 2010(15573)
- 2009(14861)
- 2008(14911)
- 2007(13871)
- 2006(12135)
- 2005(10688)
- 学科
- 济(66553)
- 经济(66386)
- 管理(42387)
- 业(40802)
- 企(34937)
- 企业(34937)
- 方法(34310)
- 数学(28338)
- 数学方法(28030)
- 农(18372)
- 学(16773)
- 中国(16363)
- 财(16343)
- 业经(14729)
- 和(13131)
- 地方(12449)
- 理论(12175)
- 制(12062)
- 农业(11678)
- 贸(11324)
- 贸易(11319)
- 易(10945)
- 务(9719)
- 财务(9694)
- 财务管理(9661)
- 企业财务(9127)
- 环境(8951)
- 银(8824)
- 银行(8777)
- 融(8726)
- 机构
- 大学(232009)
- 学院(227562)
- 济(90702)
- 经济(88636)
- 管理(87254)
- 研究(81724)
- 理学(75062)
- 理学院(74150)
- 管理学(72756)
- 管理学院(72345)
- 中国(60573)
- 科学(53579)
- 京(50407)
- 农(46647)
- 所(43896)
- 财(41465)
- 研究所(40135)
- 业大(38545)
- 中心(37325)
- 农业(37222)
- 江(35442)
- 财经(32853)
- 北京(31906)
- 范(30560)
- 师范(30160)
- 经(29702)
- 院(28998)
- 州(27451)
- 经济学(27072)
- 省(25271)
- 基金
- 项目(152095)
- 科学(118034)
- 基金(109356)
- 研究(105984)
- 家(97478)
- 国家(96673)
- 科学基金(80686)
- 社会(66505)
- 社会科(61821)
- 社会科学(61794)
- 省(59849)
- 基金项目(57929)
- 自然(54260)
- 自然科(52957)
- 自然科学(52933)
- 自然科学基金(51984)
- 划(51429)
- 教育(49345)
- 资助(45790)
- 编号(42840)
- 成果(35495)
- 重点(35084)
- 部(34174)
- 发(32265)
- 创(30745)
- 科研(30015)
- 课题(29992)
- 计划(29898)
- 创新(28748)
- 教育部(28388)
- 期刊
- 济(100001)
- 经济(100001)
- 研究(64052)
- 中国(46077)
- 学报(42649)
- 农(41398)
- 科学(37816)
- 财(33218)
- 大学(31022)
- 管理(30616)
- 学学(29082)
- 农业(27790)
- 教育(23722)
- 技术(19428)
- 融(17692)
- 金融(17692)
- 财经(16269)
- 业经(15689)
- 经济研究(15574)
- 业(15440)
- 经(13999)
- 问题(13399)
- 版(12513)
- 技术经济(12272)
- 统计(12127)
- 图书(11736)
- 资源(10825)
- 业大(10809)
- 策(10795)
- 科技(10767)
共检索到337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利平 李颖
组织的社会评价研究社会公众如何评价组织、社会评价如何影响组织以及组织如何管理社会评价。在"观众崛起"背景下,理解、应对和管理社会评价已成为组织与外界环境交互的重要组成。本文以合意性和个体性两个维度构建起一个理解组织社会评价的2×2框架,将声誉、地位、明星组织、组织越轨、身份、污名等来自不同流派的社会评价成果给予类型化区分,梳理各流派的研究现状,进而探讨不同评价类型之间动态转化的可能路径,最后提出组织社会评价未来可能的五个研究方向。本文提供的整合框架和转化路径分析,将不同流派的相关研究成果整合于一体,揭示了不同社会评价之间的关联和过渡可能,对明晰有关组织社会评价问题的认识,整合和深化研究,以及提升组织应对社会评价的策略水平,均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组织社会评价 类型化 动态演变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利平 李颖
组织的社会评价研究社会公众如何评价组织、社会评价如何影响组织以及组织如何管理社会评价。在"观众崛起"背景下,理解、应对和管理社会评价已成为组织与外界环境交互的重要组成。本文以合意性和个体性两个维度构建起一个理解组织社会评价的2×2框架,将声誉、地位、明星组织、组织越轨、身份、污名等来自不同流派的社会评价成果给予类型化区分,梳理各流派的研究现状,进而探讨不同评价类型之间动态转化的可能路径,最后提出组织社会评价未来可能的五个研究方向。本文提供的整合框架和转化路径分析,将不同流派的相关研究成果整合于一体,揭示了
关键词:
组织社会评价 类型化 动态演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博 刘善仕 姜军辉
社会网络理论为组织基于人才流动的资源获取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与方法。然而,现有文献多集中于从社会网络结构视角探讨人才流动对企业行为与绩效的影响,而对人才流动方向、人才类型差异性,以及影响组织吸收人才资源的过程研究不足。鉴于此,在明确企业间因人才流动而形成的企业关系网络概念内涵、特征及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文献构建一个包含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影响后果及情景因素等在内的整合性研究框架,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永贵 张二伟 张思祺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营销的战略价值和应用前景日益明显,已成为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前沿与焦点。通过整合TCCM框架和ADO框架,文章对数字营销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构建了数字营销研究的整合框架,对既有研究中有关数字营销的前因与效果、影响机制和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方法与研究场景等进行了总结和剖析,并深度解析了数字营销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揭示出既有数字营销研究在顾客隐私悖论、智能算法黑箱、区块链营销、数字营销能力、数字定制、敏捷营销、理论构建和使用、情境和方法匹配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有关理论与实践难题,提炼并识别出数字营销未来的关键研究问题,以期为数字营销理论探索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升华 汤敏倩
自21世纪初期以来,社会化媒体发展迅猛并成为推动产业延伸、行业拓展和社会升级的重要引擎。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应用实践类的具体案例分析,较少考虑理论述评性的研究内容讨论,其中针对社会化媒体、企业管理的整合框架的研究成果稍显单薄。利用SSCI数据库对国外社会化媒体有关文献进行检索,在厘清概念和梳理综述的基础上,讨论并构建出包含社会化媒体基本要素、企业管理运营模式、企业媒体运行效果3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整合框架,对归纳出的5个研究主题分别进行理解后,找出其中的研究不足,并结合相应主题内容,给出在研究对象、方法、层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企业管理 整合框架 研究展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升华 汤敏倩
自21世纪初期以来,社会化媒体发展迅猛并成为推动产业延伸、行业拓展和社会升级的重要引擎。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应用实践类的具体案例分析,较少考虑理论述评性的研究内容讨论,其中针对社会化媒体、企业管理的整合框架的研究成果稍显单薄。利用SSCI数据库对国外社会化媒体有关文献进行检索,在厘清概念和梳理综述的基础上,讨论并构建出包含社会化媒体基本要素、企业管理运营模式、企业媒体运行效果3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整合框架,对归纳出的5个研究主题分别进行理解后,找出其中的研究不足,并结合相应主题内容,给出在研究对象、方法、层面上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企业管理 整合框架 研究展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剑
相对业绩评价的出现既有经济学的解释,也有行为科学的根源,同时考虑经济和行为因素将增加研究的内部有效性。为此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融合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和行为科学,构建了相对业绩评价研究分析框架,进而对相对业绩评价系统特征、影响因素及后果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这一领域(或更大范围的管理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有所裨益。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福添
知识整合是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在对现有的知识管理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述评的基础上,构建了知识整合的动态分析框架,指出知识整合是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最后,文章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宋晓 王淑华 张新成
人工智能(AI)参与服务打破了传统接待业中以顾客-员工互动为中心的价值共创过程,重塑了服务接触过程。关于AI与接待业的价值共创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相对较为零散,尚未形成清晰的理论体系。鉴于此,文章整合已有文献,首先明确了AI的类型及其在价值共创中的角色;其次,从技术、顾客、关系、情境4个方面系统归纳了影响顾客采用AI服务的因素;再次,提出了AI参与价值共创的特点,并基于价值共创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梳理了AI参与服务的价值表现和价值共毁产生的原因、后果及价值恢复的方法。最后,建立了价值共创-价值无创造-价值共毁-价值恢复的整合框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相关研究结论有助于对AI的作用进行全面认识,以便推动AI在接待业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和该领域持续深入的研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永贵 张思祺 张二伟 洪心如
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颠覆性信息技术对市场营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数字营销逐渐成为学术界与实践界关注的前沿焦点。然而,在研究文献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相关研究主题却依然十分零散。本研究基于ADO框架,从互动视角对693篇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开发了以“互动前因—互动过程—互动结果”为主线的数字营销整合框架,进一步深入剖析了现有研究在人工智能悖论、个性化-隐私悖论、数字技术对于顾客行为影响、数字营销绩效度量方式、数字营销互动理论模型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识别出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对数字营销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数字营销 互动视角 文献综述 ADO框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鲸
双元组织能力理论正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研究范式,并应用广泛,然而现有研究的分散性成为该理论向纵深发展的一大障碍。文章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双元组织能力的多层次整合分析框架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主要理论假设,为以后的实证研究给出了一个尝试的方向。
关键词:
双元组织能力 整合模型 绩效 网络 环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崔楠 胡洋红 徐岚
首先对角色压力的类型进行了介绍,然后提出了一个整合的研究框架。该框架从四个方面重点归纳了角色压力形成的理论基础,并将角色压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后果分为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最后从三个方面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角色压力 角色模糊 角色冲突 角色超载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熠婕 贾良定
组织美学从美学角度体验和解读组织生活,关注组织中的物质和物质实践如何通过激发个体的感官反应产生知识。以往管理学研究以理性主义范式为主导,重点关注组织实用性的角度,忽视了个体对组织物质环境的情感和认知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从美学角度出发讨论物质引发的心理感受和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本文通过追踪组织美学理论和实证文章,对该领域发展过程和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总结梳理,发现大部分研究聚焦于以下四类研究对象:(1)空间实践;(2)个性化物件与符号展示;(3)服饰管理;(4)工作工具与产品使用。随后,本文根据美学原理中主体的审美体验过程构建了系统的研究框架,探究组织美学“动力机制—反应机制—作用结果”,并进一步分析了组织美学的研究方法。最后,本文对管理学中如何进一步从新理论、新情境和新方法角度深入组织美学研究进行展望,呼吁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到组织美学的重要价值,推动组织美学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美好和谐的组织生态环境。
关键词:
组织美学 物质实践 审美体验 情感 认知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熠婕 贾良定
组织美学从美学角度体验和解读组织生活,关注组织中的物质和物质实践如何通过激发个体的感官反应产生知识。以往管理学研究以理性主义范式为主导,重点关注组织实用性的角度,忽视了个体对组织物质环境的情感和认知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从美学角度出发讨论物质引发的心理感受和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本文通过追踪组织美学理论和实证文章,对该领域发展过程和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总结梳理,发现大部分研究聚焦于以下四类研究对象:(1)空间实践;(2)个性化物件与符号展示;(3)服饰管理;(4)工作工具与产品使用。随后,本文根据美学原理中主体的审美体验过程构建了系统的研究框架,探究组织美学“动力机制—反应机制—作用结果”,并进一步分析了组织美学的研究方法。最后,本文对管理学中如何进一步从新理论、新情境和新方法角度深入组织美学研究进行展望,呼吁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到组织美学的重要价值,推动组织美学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美好和谐的组织生态环境。
关键词:
组织美学 物质实践 审美体验 情感 认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袁靖波 周志民 周南 谢仁寿
在我国互联网革命和经济转型的宏观背景下,企业竞争行动将在基于中国情境的理论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文章在指出现有研究局限的基础上,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首先,从微观视角把企业竞争行动的计量维度提炼为密集性、简单性、异质性、威胁性共四个维度,并对每个计量维度给出了建议计算方法;其次,按照因果关系和时间导向两个维度勾勒出反映当前研究脉络的二维模型,具体地说,从因果关系维度把企业竞争行动研究对象区分为决定因素和影响结果,从时间导向维度把现有研究的时间范围区分为短期导向和长期导向;最后,结合本文的分析框架和中国管理哲学思想,文章展望了未来理论发展的若干可能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