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079)
- 2023(22776)
- 2022(19451)
- 2021(18206)
- 2020(15466)
- 2019(35657)
- 2018(35096)
- 2017(66614)
- 2016(36427)
- 2015(41153)
- 2014(41106)
- 2013(40675)
- 2012(37570)
- 2011(33873)
- 2010(34079)
- 2009(31917)
- 2008(32043)
- 2007(28711)
- 2006(25204)
- 2005(22749)
- 学科
- 济(149516)
- 经济(149313)
- 业(117397)
- 管理(115717)
- 企(102171)
- 企业(102171)
- 方法(67137)
- 数学(55346)
- 数学方法(54645)
- 财(44104)
- 农(43677)
- 中国(40873)
- 业经(39418)
- 制(32431)
- 学(30357)
- 农业(29372)
- 务(29127)
- 财务(29038)
- 财务管理(28977)
- 贸(27913)
- 贸易(27892)
- 地方(27643)
- 企业财务(27462)
- 易(27117)
- 理论(27067)
- 技术(25787)
- 和(25289)
- 银(24073)
- 银行(24001)
- 行(22914)
- 机构
- 学院(523895)
- 大学(523017)
- 济(211609)
- 经济(207074)
- 管理(204726)
- 研究(175439)
- 理学(175428)
- 理学院(173469)
- 管理学(170469)
- 管理学院(169500)
- 中国(135244)
- 京(112145)
- 科学(108056)
- 财(100885)
- 所(88791)
- 农(87830)
- 研究所(80348)
- 中心(80076)
- 财经(79406)
- 江(79016)
- 业大(77008)
- 经(72067)
- 北京(71276)
- 农业(68766)
- 范(68181)
- 师范(67500)
- 院(63506)
- 经济学(63413)
- 州(63250)
- 财经大学(58675)
- 基金
- 项目(345874)
- 科学(272067)
- 研究(253020)
- 基金(250625)
- 家(218418)
- 国家(216445)
- 科学基金(185970)
- 社会(159306)
- 社会科(150892)
- 社会科学(150851)
- 省(135301)
- 基金项目(132103)
- 自然(120701)
- 自然科(117896)
- 自然科学(117863)
- 教育(116784)
- 自然科学基金(115775)
- 划(113264)
- 资助(103701)
- 编号(103046)
- 成果(84318)
- 重点(77353)
- 部(76142)
- 发(73361)
- 创(73126)
- 课题(71391)
- 创新(67943)
- 科研(65998)
- 国家社会(65511)
- 教育部(65306)
- 期刊
- 济(238268)
- 经济(238268)
- 研究(154453)
- 中国(104988)
- 学报(82266)
- 财(81152)
- 农(81047)
- 管理(79033)
- 科学(76112)
- 大学(62753)
- 学学(59007)
- 教育(58165)
- 农业(55350)
- 技术(47377)
- 融(46807)
- 金融(46807)
- 业经(39541)
- 财经(39336)
- 经济研究(37392)
- 经(33799)
- 业(31630)
- 问题(30842)
- 技术经济(26569)
- 图书(25498)
- 版(25417)
- 贸(25028)
- 科技(24704)
- 统计(24062)
- 理论(23799)
- 现代(23627)
共检索到787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倞 妥艳媜 白长虹 宋瑞杰
瞬时变化的虚实融合场景为组织创造力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企业在数字创新情境下,从个体、团队和组织层面出发,利用不同的场景特征形成新型创造力。本文通过中青旅、迪士尼、米哈游、字节跳动4家中国文旅企业的多案例研究,探讨企业通过构建场景创造力实现数字创新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组织的场景创造过程,在组织的不同层面呈现出聚合场景组合式创造、开放场景延伸式创造两种类型。第二,组织的场景创造力构建,在组织的不同层面之间显现出跨层级连接机制、结构性拓展机制。跨层级连接机制的维度具体表现为场景思路引导、场景方案共享、场景目标深化;结构性拓展机制的维度具体表现为场景思路涌现、场景方案搭建、场景目标探索。第三,组织的场景创造力构建机制,体现为企业在不同场景下持续产生新想法进而塑造组织能力的过程,存在深耕迭代逻辑与快速突破逻辑两种主导逻辑。本研究延展了组织创造力分类的理论边界与组织场景创新的前端研究,探索了组织的场景创造过程与组织的场景创造力构建机制的理论关系,提供数字场景下组织创造力的新分析框架与管理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姚威 储昭卫 韩旭 胡顺顺
工程硕士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存在培养过程和评价标准与工学硕士生同质化的问题。从工程创造力及其提升障碍出发,系统研究了中外四所高校的工程硕士生培养经验,从目标、过程、支撑、评价四个维度构建了面向工程硕士创造力的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塑造创造性人格、面向重大需求为目标指向;通过革新培养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引入项目式学习、创新思维与方法等重构工程硕士生培养过程;以校政企协同、科教融合与创新文化环境等为支撑保障。同时建立了针对工程硕士生创造力、教学效果和综合质量的评价方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瑞琪 原长弘
探索制造业领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因素,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中8家企业为典型案例,以来自企业官方网站、企业新闻、学术文献等二手资料作为数据来源,识别出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背后的7个关键成功要素。其中,技术立企战略是前提;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技术领军人才引进与培养、雄厚技术积累是基础要素;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于一体的研发平台建设是平台支持;市场竞争具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政府提供经费和配套政策支持。由此提出企业应加强创新的内功修炼、重视创新体系建设,以及政府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加强对基础研究支持等建议,以促进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金星彤
基于垂滴模型,研究了组织公正感知在各层级间的传导关系,并分析了同一层级组织公正的4个维度与创造力的作用关系。利用对38家民营企业686名不同层级员工的调查数据,采用一般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同一层级组织公正的4个维度对创造力均具有正向影响;运用跨层次分析法证实了组织公正的4个维度在组织内均存在由中层向基层传递的垂滴效应。
关键词:
组织公正 创造力 垂滴效应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潘安成 王智谦
面对不确定性环境的变化,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日常交往中的组织创造性活动来应对危机和把握机遇。当前西方主流文献主要集中于组织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很少去揭示组织创造力产生的日常行为机理;然而,不顾及他人感受的组织创造性行为,势必会破坏日常交往的正常运作,对组织创造力消极影响。人与人之间在日常交往中彼此顾及对方感受而表现出来的"恭敬、撙节和退让"的礼让行为,可能利于组织创造力产生。为此,本文以遵循人情关系的日常交往为视角,选取某科技型企业的日常组织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究礼让行为塑造组织创造力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遵从关系规则的礼让行为,不仅通过拓展组织知识边界和改变组织行为,促进新想法产生,而且在维持关系的人情交往中,有利于新想法的产生及其价值共创,从而塑造组织创造力。因而,本研究拓展了组织创造力理论研究,也对企业提高组织创造性潜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礼让 组织创造力 日常交往 关系规则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兆证 周路路
在创造力研究中,以往的研究更多关注如何激发员工产生"新奇"想法,而忽视了想法对组织的"有用"性。而愿景型领导能够促使员工为组织创造价值,提升员工"新奇"想法的有用性。文章通过对江苏省两家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中的532名员工及其89名主管的配对数据,探讨了愿景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中介影响机制和价值观一致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导向在愿景型领导和员工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价值观一致性增进了愿景型领导对学习导向的正向作用,进而对员工的创造力有积极影响。通过构建中介调节模型,揭示了愿景型领导对创造力影响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羽霄 贾绪计 罗良
创新是驱动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因而作为创新活动主体的企业家,其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为了更好地理解企业家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本研究聚焦于在商业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创业型民营企业家的创造性,并采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得出创业型民营企业家创造性结构由创造性基础素养、创造性领域技能、个性与品德、创造性驱动四个维度构成;"坚持性"和德行修为是创业型民营企业家最重要的创造性特征;多元的环境因素影响着创业型民营企业家创造性的产生与发展。因此,培养企业家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认识企业家创造力的发展与变化模式,同时从个人与社会联系的角度出发去促进企业家内在创造力的提升。
关键词:
创业 民营企业家 创造性 影响因素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于萍
移动互联环境下的服务场景战略为企业运营创造了新的机遇。通过对4家企业的案例分析,从服务场景维度、顾客感官知觉和行为意向等方面,探讨移动互联环境下的场景技术力量与服务场景构建对感官知觉及顾客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移动互联环境下,服务场景的物理维度、社会维度、社会象征维度和自然维度的内涵得以延伸,借助场景技术力量,服务场景信息能够有效触发顾客的五种感官知觉,进而作用于顾客的心理和行为意向,使企业获得更优的市场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永跃 欧阳晨慧 过旻钰
作为企业创新的不竭动力,员工创造力的价值日益凸显。针对制造企业,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了373份员工调研数据,构建一个被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探讨教练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教练型领导能显著正向预测员工创造力;员工内在动机部分中介教练型领导对其创造力的积极影响;员工变革开放性在教练型领导影响其创造力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且该调节作用部分通过员工内在动机进行中介传递。最后,提出相应管理启示,为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喜芳 钟根元 颜世富
激励尤其是物质激励对创造力的作用存在争议。本文基于协同视角与有机整合理论,以激励本身的不同主体来源探讨为出发点,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对组织激励与领导风格的协同效应及其与组织创造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通过对来自116家大中型企业的共计999份问卷调研(包括员工问卷603份和管理层问卷396份),并对个体层面数据聚合到组织层面并分析后得出:组织物质激励与组织创造力影响机制不显著,组织发展激励正向影响组织创造力;组织物质激励与变革型领导风格、组织发展激励与交易型领导风格存在协同效应;跨部门协作正向中介组织发展激励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研究丰富了激励协同理论,拓展了领导风格作用边界,对推动激励变革和组织创造力有一定实践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鹿 刘伟
企业价值创造力是企业整体价值创造和具体价值创造活动的统一,是人力资本、财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综合能力的体现。恰当衡量企业价值创造力有利于披露企业创造价值的真实信息,有助于资本的优化配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璐 杨百寅 井润田
战略型领导对于高科技企业高管团队成员创造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创造力组成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文化典型性特征,构建了差序氛围背景下CEO战略型领导通过心理授权影响高管团队成员创造力的理论模型。利用来自57个高科技企业高管团队的57名CEO与176名团队成员的有效配对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CEO实施战略型领导会有效提升高管团队成员的心理授权感知、继而促进创造力的发挥;心理授权在战略型领导与团队成员创造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团队成员的差序氛围感知在战略型领导的运营性维度与心理授权之间起调节作用,当团队成员感知到的差序氛围越浓厚,战略型领导的运营性维度越能强化其心理授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焦玉博 宋晓婉 赵雅莉
本研究运用元分析方法考察资优生与非资优生在整体创造力特征、创造力特征构成因素上表现出的差异性,并探讨了相关背景变量对两个群体在整体创造力特征、创造力特征构成因素差异方面的影响。通过对纳入的71篇外国文献和105个效应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资优生与非资优生在创造力整体特征与创造力特征构成因素上分别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2)资优生与非资优生在整体创造力特征、创造力特征构成因素方面的差异性主要受到创造力测评道具和资优领域等背景变量的影响。这表明,在资优群体的鉴别、判定与教育过程中需要对测评道具等背景因素进行全面的考察及有针对性的使用,在资优教育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因材施教"。本研究为进行符合我国国情的资优性研究与教育体系建立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资优生 资优性 创造力特征 元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旭 刘新梅
从组织制度安排的视角系统地研究了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对组织创造力的影响。通过对239份有效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对组织创造力都有正向作用;而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交互作用对组织创造力的正向作用不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杨 刘新梅
应用创造力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理论,对创造动机在组织内不同层次之间的传导过程进行分析;借鉴知识创造的转化模型,构建了个体想法产生向组织想法产生的跃迁机制;依据组织创造力的交互作用模型,提出了影响组织创造力形成的主要组织及环境因素,最终系统性地构建了组织创造力的余弦式周期形成框架。
关键词:
创造力 组织创造力 形成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