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22)
- 2023(16739)
- 2022(14478)
- 2021(13704)
- 2020(11276)
- 2019(25620)
- 2018(25503)
- 2017(48331)
- 2016(26305)
- 2015(29364)
- 2014(29070)
- 2013(28588)
- 2012(26362)
- 2011(23901)
- 2010(23991)
- 2009(22082)
- 2008(21082)
- 2007(18407)
- 2006(16330)
- 2005(14382)
- 学科
- 济(105199)
- 经济(105088)
- 管理(72384)
- 业(67613)
- 企(55024)
- 企业(55024)
- 方法(41250)
- 数学(33815)
- 数学方法(33391)
- 中国(30461)
- 农(30324)
- 地方(27781)
- 学(26086)
- 业经(25506)
- 财(23072)
- 农业(20620)
- 环境(19301)
- 理论(19219)
- 贸(18328)
- 贸易(18310)
- 制(18043)
- 和(17917)
- 易(17638)
- 技术(16556)
- 银(16289)
- 银行(16239)
- 融(15891)
- 金融(15887)
- 行(15615)
- 发(15308)
- 机构
- 学院(364273)
- 大学(363160)
- 管理(141285)
- 济(138193)
- 经济(134972)
- 研究(125005)
- 理学(121320)
- 理学院(119873)
- 管理学(117751)
- 管理学院(117101)
- 中国(92967)
- 科学(79945)
- 京(78887)
- 财(63159)
- 所(62796)
- 农(59915)
- 研究所(57225)
- 中心(56602)
- 江(54710)
- 业大(54368)
- 范(53119)
- 师范(52588)
- 北京(50177)
- 财经(50083)
- 农业(46677)
- 院(45963)
- 经(45384)
- 州(45086)
- 师范大学(42517)
- 经济学(40282)
- 基金
- 项目(248260)
- 科学(194450)
- 研究(184117)
- 基金(176771)
- 家(153894)
- 国家(152528)
- 科学基金(130517)
- 社会(113849)
- 社会科(107537)
- 社会科学(107514)
- 省(98736)
- 基金项目(94457)
- 教育(84520)
- 自然(84475)
- 划(82885)
- 自然科(82393)
- 自然科学(82375)
- 自然科学基金(80858)
- 编号(76886)
- 资助(71666)
- 成果(62384)
- 发(56624)
- 重点(55788)
- 部(53247)
- 课题(53215)
- 创(51705)
- 创新(48051)
- 科研(46806)
- 项目编号(46578)
- 国家社会(45703)
- 期刊
- 济(160752)
- 经济(160752)
- 研究(107230)
- 中国(73501)
- 学报(57562)
- 农(55417)
- 科学(53787)
- 管理(51863)
- 教育(47436)
- 财(46463)
- 大学(42886)
- 学学(39870)
- 农业(38843)
- 技术(31368)
- 融(30671)
- 金融(30671)
- 业经(29003)
- 经济研究(24490)
- 财经(23058)
- 图书(22285)
- 问题(20840)
- 业(20029)
- 经(19761)
- 科技(18085)
- 资源(17967)
- 理论(16840)
- 版(16756)
- 现代(16688)
- 商业(16498)
- 技术经济(16305)
共检索到543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惠军 李晓琴 朱创业
岩溶天坑是近十余年来发现的岩溶地貌中规模最大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也是一种旅游价值极高的新的岩溶地貌类型。本文将组织生态学理论运用于岩溶天坑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提出了岩溶天坑旅游整合开发模式,即按照生态组织系统体系由小到大(单体—种群—群落—系统)、由内及外进行资源整合,并将该整合模式运用于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旅游开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旅游整合开发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华
增权指通过外部的干预和帮助而增强个人的能力和对权利的认识,以减少或消除无权感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婺源县李坑村的个案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不断得到调整,而李坑村的居民总是无一例外地处于无奈、被动与弱势的地位。要真正改变这一弱势地位,只有通过社区增权的方式以提高社区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以增权理论为基础展开论述,以经济增权、心理增权、社会增权、政治增权为构架,探讨我国现实旅游开发背景下对乡村旅游社区居民进行增权的必要性与具体途径。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社区 增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明水 鄢沂 曾春水 朱鹤 王甫园
红色旅游资源是革命精神的核心载体,其保护和旅游利用面临着破碎化、片段化、静态化等问题,亟需开展整合开发研究。以中央苏区核心区为例,基于文化生态学理论,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修正的引力模型,研究红色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和文化生态变迁,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开发的策略,结论如下:(1)红色旅游资源点空间上呈现局部聚集特征,赣南苏区形成章贡区、瑞金市、于都县"金三角"分布格局,闽西苏区则形成新罗区、永定区、上杭县、连城县"银菱形"分布格局;(2)闽西和赣南苏区各重大事件红色旅游资源点在空间上8.9~106.6 km的范围内,形成带状或面状的文化生态基底,并呈现一致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变的发展态势;(3)红色旅游资源网络联系方向与服务业主导型文化生态方向错位发展,这是赣南和闽西红色旅游资源内部网络联系度较强,跨区域网络联系度较弱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遵循红色旅游资源文化生态空间一体化、文化生态演变全域化、文化生态发展动态化的原则,提出空间集聚区优先整合开发、高发展指数红色旅游资源跨省域优先整合开发、跨主导类型关键节点优先整合开发三个整合开发对策,以期促进中央苏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马智胜 郭跃 瞿杰
本文从分析流坑旅游资源的价值特色着手,深入探讨了流坑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并从四个方面对流坑旅游资源营运的创新性进行了探讨:(1)如何定位;(2)投资者;(3)管理系统;(4)经营。文章同时就如何发挥传统旅游资源的优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旅游资源 评估 开发 经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骏 古风
声生态学将声音视为环境当中的景观,强调人与声音以及环境间的关系。而长期以来,城市旅游研究基本都停留在视觉要素领域,但旅游体验是全方位的感知过程,声景观的优化,可以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旅游景观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声景观具有物理和环境两大类属性,通过以南京为例的实证研究,能够探寻到声级与旅游者感知度的关系,以及声景观环境属性中基调音、标志音、信号音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从声生态学的视角对自然与人文声景观的设计及后期声景观的管理、运营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城市生态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声生态学 城市旅游 声景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学仁
本本从分析岩溶地貌发育机理的三大基本要素入手,对那些可供观赏的类型或造型奇特具有旅游价值的岩溶地貌,据其评价标准,进行了全面的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提出岩溶地貌旅游资源系统开发利用导向,应该是岩溶旅游资源、环境生态美学相结合的开发型导向。即资源—环境复合型的开发导向;旅—工—农开放型的开发导向;利用与保护结合型的开发导向。
关键词:
岩溶地貌 旅游资源评价 开发导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雪旺
将生态学的种群间关系理论引入到旅游研究中,总结出旅游地空间关系的基本类型,即竞争、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寄生。在深入分析各种类型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得出了若干有实践意义的基本结论:一是旅游地之间的竞争是福祸相倚的,应当采取各种规划和管理手段限制过度的和恶性的竞争,而鼓励适度的和良性的竞争;二是旅游地空间关系的各种基本类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特性为区域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三是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和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时,应该综合考虑本地与其它旅游地的相互关系,从而做到准确定位,并进一步趋利避害或化害为利。最后,运用这一理论对山西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海洲 翁时秀 保继刚 Jarkko Saarinen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我国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生态与旅游的现实矛盾引发了广泛社会关注,但基于社会与政治发展层面深度有效的学术解释缺乏。缘起于结构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生态学,将社会-生态过程与政治的尺度交互作为分析对象,为生态问题提供了更加平衡与综合的理论研究进路。文章利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论深度考察了政治生态学以及相关的旅游文献,从当代现实、理论缘起、理论发展、旅游参与以及本土议题展开论述,重点分析了国际旅游政治生态学研究思想的3个重要进展趋势:保护地旅游与资源管理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生态旅游话语意识的后结构主义批判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正义的实践行动研究。进一步,文章借助政治生态学的理论视角反思了我国生态与旅游发展的历史成就与现实问题,并结合二十大报告的政策理路探讨了本土旅游政治生态学研究的相关议题:关注保护地旅游历史过程的政治经济学、关注保护地社区资源利用与可持续生计的微观政治过程以及关注“两山论”的辩证性与生态发展的现实差距等。文章希冀通过政治生态学的引入,引导中国旅游研究转向生态-旅游人地关系的深入反思,在尊重现实与贴近实践的前提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成就向国际传播的高质量旅游学术成果转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志远
[目的]通过探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广西乡村景观开发与保护策略,借此对健全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理论体系,促进各地乡村景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地区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广西为例对其乡村景观要素民众喜好程度以及乡村景观开发、破坏和保护程度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结果]在乡村旅游体验中,游客对乡村自然风光尤为喜欢,大多数游客很喜欢参观极具民族特色的村落建筑,体验民风民俗,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村劳作,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让自己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呼吸乡野新鲜
关键词:
生态旅游 乡村景观 开发 保护 广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志远
[目的]通过探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广西乡村景观开发与保护策略,借此对健全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理论体系,促进各地乡村景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地区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广西为例对其乡村景观要素民众喜好程度以及乡村景观开发、破坏和保护程度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结果]在乡村旅游体验中,游客对乡村自然风光尤为喜欢,大多数游客很喜欢参观极具民族特色的村落建筑,体验民风民俗,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村劳作,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让自己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呼吸乡野新鲜空气,欣赏乡村自然风光。广西超过50%的乡村景观资源开发层次不够深入,属于轻度开发状态,早先已经开发的景观资源又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这些景观所在的村寨原本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毁坏。大部分乡村景观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即使采取了相关措施,也是表面工作,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结论]很多游客热衷于乡村生态旅游,喜欢体验农村生活,但是作为乡村旅游基础的乡村景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保护,导致旅游资源受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需要采取相关的办法和措施切实保护乡村环境和景观资源。
关键词:
生态旅游 乡村景观 开发 保护 广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敏
本文通过对生态学理论的介绍,对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实现目标和假设条件做出调整,分析了基于生态学观的旅游产业利润,并以四川省旅游资源开发为例,论述了只有突破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限制条件,才能实现以组织生态系统为中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旅游产业 生态学 生态系统平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邵振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的开发逐渐受到人们关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构建了博弈模型,应用博弈模型假设对政府与投资企业之间形成的合法经营与非法经营、监督治理与不监督治理的博弈关系进行研究。以郭坑回族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及专家讨论方式搜集相关数据,对利益方之间的合作与不合作进行博弈分析,分析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以获得适合景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最佳方案。该文根据博弈分析结果提出了郭坑回族村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为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意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卓 毛显强 李贞
在理解生态旅游涵义 ,综述当前生态旅游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本文探讨如何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设和管理生态旅游 ,并以山西省平遥县为例 ,提出发展生态旅游的途径 ,即注重生态旅游区规划和景观生态设计、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工程、加强生态管理等措施 ,促使平遥县由农业大县转变为生态旅游大县。
关键词:
生态学原理 平遥县 生态旅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