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48)
2023(21149)
2022(18048)
2021(16666)
2020(14282)
2019(32383)
2018(31893)
2017(61042)
2016(33442)
2015(37449)
2014(36871)
2013(36547)
2012(33475)
2011(29939)
2010(29916)
2009(27846)
2008(27846)
2007(24728)
2006(21964)
2005(19413)
作者
(99615)
(82799)
(82412)
(78269)
(52733)
(39837)
(37312)
(32460)
(31576)
(29420)
(28317)
(28082)
(26509)
(26351)
(25887)
(25358)
(24763)
(24710)
(23957)
(23799)
(20749)
(20401)
(20270)
(19143)
(18585)
(18517)
(18436)
(18401)
(16730)
(16432)
学科
(133079)
经济(132841)
(112018)
管理(108240)
(98826)
企业(98826)
方法(61205)
数学(50254)
数学方法(49548)
(42209)
(39983)
业经(37109)
中国(33551)
(29727)
(29312)
(27962)
财务(27876)
财务管理(27828)
农业(27227)
企业财务(26398)
理论(23953)
地方(23572)
技术(23570)
(23254)
(23047)
贸易(23034)
(22375)
(21335)
(21224)
(20257)
机构
大学(478752)
学院(478426)
(188119)
管理(187191)
经济(184124)
理学(161556)
研究(160144)
理学院(159759)
管理学(156700)
管理学院(155853)
中国(121237)
科学(102583)
(102362)
(90511)
(88908)
(82018)
业大(76891)
研究所(74662)
中心(72598)
(72179)
财经(71555)
农业(70213)
(65069)
北京(63926)
(60047)
师范(59267)
(58419)
(57017)
经济学(56322)
财经大学(53114)
基金
项目(326971)
科学(256465)
基金(238247)
研究(231379)
(210890)
国家(209141)
科学基金(178828)
社会(145989)
社会科(137840)
社会科学(137798)
(127954)
基金项目(125759)
自然(119602)
自然科(116869)
自然科学(116834)
自然科学基金(114766)
(108315)
教育(106177)
资助(98404)
编号(92423)
成果(74202)
重点(74002)
(71270)
(68880)
(68734)
创新(64063)
课题(63923)
科研(63629)
计划(61109)
教育部(60330)
期刊
(208311)
经济(208311)
研究(137169)
中国(92683)
学报(83976)
(81035)
科学(75170)
(73016)
管理(72562)
大学(63293)
学学(60215)
农业(55041)
教育(48073)
技术(41475)
(39940)
金融(39940)
财经(35550)
业经(35102)
经济研究(32399)
(30671)
(30505)
问题(27170)
(24739)
技术经济(23808)
科技(23582)
业大(22039)
统计(21717)
现代(21578)
理论(20979)
图书(20835)
共检索到704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怀超  梁晨  范建红  何智敏  
以52家在华外资企业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fsQCA和N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讨了组织特征(企业规模、企业盈利能力和在华运营经验)和制度距离(管制距离、规范距离和认知距离)方面的6个前因变量与在华外资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单个因素都不是产生在华外资企业高/非高社会责任绩效的必要条件,但认知距离作用突出。其次,产生在华外资企业高社会责任绩效的组态有5个,其中存在两组二阶等价组态。第一组二阶等价组态为非高盈利能力—高运营经验—非高认知距离主导型,根据边缘条件,该二阶等价组态可分为非高规模—非高规范距离辅助型和非高规模—高管制距离辅助型;第二组二阶等价组态为高规模—高运营经验—非高规范距离主导型,根据边缘条件,该二阶等价组态可分为高盈利能力—非高认知距离辅助型和高管制距离—非高认知距离辅助型;第5个组态为高规模—高盈利能力—高管制距离—非高规范距离主导下的非高运营经验辅助型。最后,产生在华外资企业非高社会责任绩效的组态有3个,且与高社会责任绩效的驱动机制呈现非对称关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玲  井洁琳  
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呈现高增长态势,海外投资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也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本文以2010—2016年进行海外投资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海外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制度距离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海外投资企业更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可以提升其长期经济绩效与短期经济绩效,并且对长期绩效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投资于不同制度距离的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不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孔维伟   陈子涵  
本文以2010—2019年进行海外投资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距离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制度距离与企业社会责任显著负相关,且这种负向影响在东道国为非发达经济体和企业为非国有企业时更为显著。企业国际化经验和以合资模式进入东道国能够缓解制度距离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负面影响。通过对社会责任细分维度进行回归,发现制度距离并非对所有维度的社会责任均产生显著且同质的影响,以及国际化经验和进入模式的调节效应也在不同维度的社会责任间存在差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潘镇  殷华方  鲁明泓  
制度提供了一个国家的法律、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安排,决定了商业活动中的交易和协调成本以及创新活动的程度。不同国家在制度环境上的差异形成了制度距离,制度距离引致了跨国投资的风险,增加了跨国经营的成本。在对制度进行分类和测量的基础上,以2000余家在我国的外资企业为样本,本文分析了制度距离对于外资企业生存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国和我国的制度距离越大,其外资企业遭受失败的可能性越大。在各种制度因素中,企业管理制度距离和法律制度距离的影响最为显著,企业运行制度距离和文化距离居中,而经济制度距离的影响较为微弱。同时,制度距离调和了进入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使得合资企业面临更高的失败率。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林  彬彬  乔小乐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全面实施,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以及中国政府的关注。在梳理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以2010—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海外投资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制度距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企业国际经验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法律制度距离、经济制度距离和文化制度距离对海外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均有促进作用。并且,东道国发达程度不同,经济制度距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呈现"非对称性"。进一步地,企业海外投资经验可以减少"外来者劣势",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生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意味着:一方面,海外投资企业要充分考虑东道国制度环境差异,积攒海外投资经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借鉴发达国家社会责任相关规范,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肖宵  林珊珊  李青  庄美儿  
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被认为是为了实现创新追赶,其中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距离十分关键。然而,已有考察距离对创新追赶影响的研究大多对制度距离单一维度笼统加以考察,进而得到片面结论,忽视了两国之间距离概念的丰富性和多维性。基于此,本文同时考察知识距离和制度距离对新兴经济体企业创新追赶过程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二者的作用边界。基于沪深上市家族企业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发现:(1)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知识距离强化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而制度距离削弱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2)企业研发能力正向调节知识距离的调节作用,而企业政治关联负向调节制度距离的调节作用;(3)对知识距离和制度距离进行两两组合后分组回归分析发现,知识距离带来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制度距离带来的成本。本文不仅丰富了制度距离在企业跨国战略中的应用,还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复合层面深化了新兴经济体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创新追赶绩效研究,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和创新战略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江珊  魏炜  张金鑫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发起的172起对外跨国并购的事件为样本,利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溢价的影响。结果显示: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分别与海外并购溢价呈正相关;国有产权性质会显著正向调节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与并购溢价的相关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衣长军  徐雪玉  刘晓丹  王玉敏  
获取技术溢出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OFDI的重要动因,文章结合制度观和组织学习理论,选取中国328家上市OFDI企业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了制度距离、组织学习对"走出去"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正式制度距离能够显著提升OFDI企业创新水平,即两者之间存在"正式制度距离悖论";(2)非正式制度阻碍海外子公司向国内母公司转移技术、知识,抑制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而探索式学习能够有效地正向调节非正式制度距离的负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应鼓励和引导我国跨国公司"走出去"进行技术获取型OFDI;高度重视制度距离的优越性及局限性;优化组织学习以获取新知识和技术,进而提升跨国公司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玲玲  李烨  陈松  
在数智化时代,组织韧性是企业实现“长期主义”的关键动力,如何维持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组织韧性以应对“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对企业可持续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过程管理视角,提出组织韧性4R能力模型,并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制度和组织双重视角分析构建组织韧性的组态路径。结论表明,组织韧性的形成和培育受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组织差序氛围在响应期主要产生积极影响,而在恢复期和革新期,其体现出来的负效应更加显著;数字化转型、组织情绪能力和文化认知性要素在响应期、恢复期和革新期中至少两个阶段对组织韧性有重要影响,其中数字化转型是推动组织创新的重要前因要素,也是削弱组织差序氛围和规制性要素负效应的有效手段;规制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对组织韧性的重要作用主要集中在恢复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元旭  黄竞晶  
在国际商务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制度环境差异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影响,相比那些显性的制度环境差异,企业更需要关注较为隐性的非正式制度距离带来的跨国经营不确定性。本文从制度理论研究视角出发,结合交易成本理论的不确定性研究,将跨国经营不确定性分为合法性压力、行为不确定性和市场模糊性,并探讨企业可否通过执行客户参与这类关系网络构建战略,积极地管理跨国经营不确定性进而提高跨国经营绩效,以期能在中国企业国际化步入新纪元的今天,为其跨国经营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强  
关键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猛猛  陶秋燕  朱彬海  
以制度理论为基础,基于中国民营科技型企业的调查数据,本文采用多元层级回归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组织合法性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并试图揭示外部情境因素制度环境感知和法律制度效率对其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合法性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提高组织合法性地位;(2)制度环境感知正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合法性的关系,在较好的制度环境感知情境下,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合法性的正向关系会增强;(3)法律制度效率负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合法性的关系,即在较高的法律制度效率下,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合法性的正向关系会减弱。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琴芳  李想  唐未兵  
在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创新项目中,隐性的认知距离和社会距离作为影响合作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以城市轨道交通产业供应链的数据为基础,实证研究了供应链企业间的认知距离和社会距离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企业间的认知距离、社会距离对新产品创新性具有正向影响,而对新产品开发速度具有负向影响;新产品创新性对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新产品开发速度对合作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新产品创新性和新产品开发速度在供应链企业间认知距离、社会距离影响合作创新绩效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进猛  徐玉华  易志高  
本文从国家文化与企业创新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文化距离对外资企业绩效的影响,探讨了文化距离对外资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与学术界普遍认为文化距离对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绩效产生负面影响的观点不同,本文在解决了文化距离可能产生的内生性问题之后,发现文化距离越大,外资企业绩效越好。原因是我国高权力距离文化对外方低权力距离文化、我国集体主义文化对外方的个体主义文化产生了"反向共鸣"效应,而不是"相似吸引"效应,使得权力距离和个体主义差异促进了外资企业绩效提升。文化距离提高外资企业绩效的内在机制为:文化距离促进了外资企业创新,创新提升了产品差异化水平,有利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了绩效。文化距离对绩效的积极影响受到进入方式的调节作用,相对于独资企业,合资企业的绩效随着文化距离的增加在下降。本研究为外资企业和我国"走出去"企业处理文化距离不利因素、利用文化距离带来的优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碧珺  高恺琳  
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国,其海外资产的安全和收益由于涉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果、企业国际化发展成败而日趋重要。从具有独特性制度环境下“走出去”的中国跨国企业,其海外子公司绩效如何受到具有差异性的东道国制度环境的影响?本文基于微观层面数据,研究了东道国与母国的制度距离对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距离对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绩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由于国有企业身份的特定优势、在发展中国家生产经营的相对优势以及文化相似性的弥补作用,该负面影响主要发生在非国有企业、位于发达国家、文化距离较远东道国的海外子公司中。渠道分析表明,随着制度距离扩大,海外子公司对高质量雇员的需求增强从而增加了其平均雇员成本,并面临上升的东道国民众负面认知。同时,丰富的母公司海外投资经验、先行者行业经验以及良好的双边外交关系有助于缓释制度距离的负面影响。本文将制度因素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研究从“走出去”的投资决策阶段,拓展到“走下去”的投资绩效评估阶段,为提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和企业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