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52)
- 2023(16032)
- 2022(13827)
- 2021(13022)
- 2020(10780)
- 2019(24669)
- 2018(24390)
- 2017(46238)
- 2016(25193)
- 2015(28001)
- 2014(27519)
- 2013(26851)
- 2012(24519)
- 2011(22098)
- 2010(22146)
- 2009(20597)
- 2008(19831)
- 2007(17234)
- 2006(15049)
- 2005(12913)
- 学科
- 济(94944)
- 经济(94838)
- 管理(77473)
- 业(72614)
- 企(63487)
- 企业(63487)
- 方法(43299)
- 数学(36040)
- 数学方法(35535)
- 中国(25091)
- 农(25038)
- 财(24188)
- 业经(23303)
- 学(23039)
- 技术(20731)
- 理论(19123)
- 地方(18454)
- 制(16916)
- 和(16895)
- 农业(16893)
- 贸(16385)
- 贸易(16373)
- 务(15979)
- 财务(15909)
- 财务管理(15875)
- 易(15862)
- 环境(15348)
- 企业财务(15020)
- 划(14911)
- 银(14484)
- 机构
- 大学(351908)
- 学院(350845)
- 管理(140546)
- 济(131891)
- 经济(128891)
- 理学(122381)
- 理学院(121017)
- 管理学(118839)
- 管理学院(118210)
- 研究(114153)
- 中国(83174)
- 京(74455)
- 科学(73482)
- 财(60257)
- 所(56589)
- 农(54730)
- 业大(52784)
- 研究所(52014)
- 中心(51394)
- 江(50655)
- 范(48948)
- 财经(48898)
- 师范(48488)
- 北京(46434)
- 经(44426)
- 农业(42950)
- 院(42104)
- 州(41380)
- 师范大学(39201)
- 经济学(38563)
- 基金
- 项目(245710)
- 科学(193894)
- 研究(180855)
- 基金(176734)
- 家(154189)
- 国家(152843)
- 科学基金(131536)
- 社会(112830)
- 社会科(106664)
- 社会科学(106639)
- 省(97524)
- 基金项目(94006)
- 自然(85991)
- 教育(84264)
- 自然科(84015)
- 自然科学(83993)
- 自然科学基金(82461)
- 划(82406)
- 编号(74332)
- 资助(71488)
- 成果(60353)
- 重点(55440)
- 创(54391)
- 部(53566)
- 发(52031)
- 课题(51678)
- 创新(50102)
- 科研(46667)
- 项目编号(46157)
- 教育部(45903)
- 期刊
- 济(142775)
- 经济(142775)
- 研究(100258)
- 中国(65802)
- 学报(55992)
- 科学(52229)
- 管理(51891)
- 农(49021)
- 教育(45815)
- 财(45594)
- 大学(42115)
- 学学(39336)
- 农业(34446)
- 技术(31132)
- 融(25910)
- 金融(25910)
- 业经(24769)
- 财经(22860)
- 经济研究(22624)
- 经(19513)
- 图书(19320)
- 科技(19100)
- 业(18278)
- 问题(17917)
- 技术经济(17295)
- 版(16751)
- 理论(16139)
- 现代(15645)
- 资源(15456)
- 商业(15397)
共检索到499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方龙 邱伟年 曾楚宏
在价值共创时代,组织和客户共同创造了价值,这就需要组织在文化建设或塑造核心价值观时,关注组织和客户在价值理念上的共鸣,这样才能使组织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并创造出最大化的价值。因此,与传统的组织核心价值观关注内部理念相比,价值共创背景下的组织核心价值观内涵和评价体系均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本文以三家分别代表民营、国有和混合制企业为对象进行多案例研究,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初始编码、聚焦编码和理论编码三个阶段重新定义了价值共创背景下的组织核心价值观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和构建了具有普适性、逻辑严谨、系统性的组织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提炼了6大主要维度:客户、责任、团队、创新、人本和共赢,同时明确了18项细项指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了定义。本研究能为组织在价值共创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塑造和软实力建设提供指引。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薛庆国
阿拉伯伊斯兰价值观可以从信仰和生活两个层面加以考察。在信仰层面,"认主独一"是阿拉伯伊斯兰价值观的信仰核心,"代治人间"和"两世兼顾"蕴含着深刻且积极的思想内涵。在生活层面,伊斯兰教倡导穆斯林追求美德,遵循中正、求知、仁爱、平等、公平、宽容、诚信、和谐等价值观。阿拉伯伊斯兰价值观是一个复杂、多元的体系,其中既包含优良传统和可贵品质,同时也存在某些制约社会进步的弊端。因此,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和社会应该通过重估、扬弃、吸纳等手段,实现阿拉伯伊斯兰价值观在当代的重建与升华。
关键词:
阿拉伯 伊斯兰教 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重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海政 仝允桓 谈毅
针对公共项目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分别从项目和不同利益群体角度开展评价,项目评价侧重效率性,不同利益群体评价着重参与性、公平性和可持续等多元价值观。为体现多元价值观,提出采用公共定价、投资分摊、外部性处理和转移支付等多维协同调控。并构造了有八个目标函数的模型体系。最后,给出检验方法可行性的实例。
关键词:
公共项目 多元价值观 多维调控 模型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玲
职业教育价值观是关于职业教育价值的根本看法,集中地体现在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与辩证统一的观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职业教育价值观的结构,宏观层面分析了政府、职教学生(家长)、用人单位、职教研究者、社会的职业价值观,以及从生存需求、归属需求、生成需求来作微观分析。职业教育价值观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和动力功能。
关键词:
职业教育价值观 内涵 结构 功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金鹏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生活而进行的教育。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要坚持理想与现实相观照、主体与客体相统一、教育与服务相促进、动态与静态相平衡这四项原则,要把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世界作为基础,切实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进"工作,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活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春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高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在科学理论指引下将理论转化为塑造人格和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的过程,是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实现理论掌握大学生,可经由通俗化、普及化和大众化三个阶段协同实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跃红
革命文化是我国党和人民在各历史时期的社会建设、发展中,经过统一艰苦奋斗、共同协作的抵抗斗争所形成的强大精神、意识力量,是我国建设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理论基础,更是促进党和国家更进一步发展的强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景象,所以社会各阶层的专家与学者对其内涵、精神特质、阐述宣传及具体实践等,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的解析与论述。其中,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质与传承价值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对此,笔者将结合郑自立编著的《革命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分析我国革命文化精神特质和传承价值,从实际角度探索弘扬并传承优秀革命文化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春明
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因素,并提出了在多元价值观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现状 多元价值观 教育策略
[期刊] 征信
[作者]
申源源
马克思主义诚信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诚信观具有鲜明的内涵,包含侧重批判资本主义的“伪道德”,强调实事求是的根本观点,重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诚信观对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信仰、信念、信心、信用的培育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诚信责任感、诚信认同感、诚信荣誉感和失信危机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侯晶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对于立德树人以及我国融合教育的长足发展都是必要之举。离开融合教育视角的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法全面地进校园;而如果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我国的融合教育也很难彻底实现。每一种核心价值观进校园都需要教育实践补短和提优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在融合教育中落地,帮助残、健学生远离精神贫困,提升广大民众的道德素养,促进我国教育的富强与融合。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左丹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价值不再是由企业单独创造,而是企业和消费者互动共同创造。在这样的环境和观念转变下,价值共创成为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的重要战略。小米的成功很好地诠释了价值共创对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影响。本文借鉴价值共创理论的服务生态视角,从开发、测试、销售、售后四个环节对小米的价值共创进行分析,提出在网络环境下,企业价值共创过程中应注重用户的深度参与,线上和线下活动相融合,小步试错、快速迭代。
关键词:
小米 服务生态系统 顾客体验 价值共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左丹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价值不再是由企业单独创造,而是企业和消费者互动共同创造。在这样的环境和观念转变下,价值共创成为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的重要战略。小米的成功很好地诠释了价值共创对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影响。本文借鉴价值共创理论的服务生态视角,从开发、测试、销售、售后四个环节对小米的价值共创进行分析,提出在网络环境下,企业价值共创过程中应注重用户的深度参与,线上和线下活动相融合,小步试错、快速迭代。
关键词:
小米 服务生态系统 顾客体验 价值共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晓 梁学成 张新成 赵媛
非遗进景区是文旅融合的重要表现,也是一个复杂的情境化现象。文章以多案例研究打开了非遗进景区多主体价值共创的过程,识别了多主体价值共创的逻辑与机制。研究发现:(1)非遗进景区是由目的地政府、景区管理方、非遗传承人和游客构成的服务生态系统,各主体参与价值共创的驱动因素-行为过程-价值表现的逻辑不同,非遗进景区价值共创呈现出多主体耦合性、非线性网络性、非对称性和公共价值性的特征;(2)四方行为主体分别作为环境塑造者、价值编排者、文化输出者和文化体验者,在多主体价值共创中发挥独特的作用;(3)非遗进景区多主体价值共创机制表现为在主体间的多重互动、服务交换和资源整合中,价值共创程度取决于场景体验性和产品创新性两个因素,以高场景体验性和高产品创新性达到共振型价值共创才能最终实现主体价值和公共价值。研究结果为推动非遗进景区及非遗旅游产品开发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新洲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旗帜,是高等学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领域和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途径。文章提出应巩固校园文化建设主渠道,拓展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宣传氛围,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 校园文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红喜 魏卫 刘琼 范莉娜
国内外基于微、中、宏观视角的价值共创研究众多,唯独缺乏围绕具体共创主体的系统述评。梳理可知:微观个体视角下的研究直接聚焦顾客和员工的公民行为,且多将游客看作价值共创的核心主体;中宏观层面的研究多数尚停留在概念建构阶段,企业层面主要聚焦其角色重构、战略生成、驱动机制与绩效提升,企业在价值共创过程中的地位和角色未得到足够重视;服务生态系统聚焦复杂网络环境下的价值共创,是未来研究的必然趋势,但其一直还处在对其内涵与内部共创机理的探讨阶段。最后,对旅游领域的价值共创研究做出总结与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