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75)
- 2023(12734)
- 2022(10512)
- 2021(9590)
- 2020(8040)
- 2019(17887)
- 2018(17458)
- 2017(33435)
- 2016(18109)
- 2015(19173)
- 2014(18780)
- 2013(18762)
- 2012(16989)
- 2011(14872)
- 2010(14821)
- 2009(13895)
- 2008(14220)
- 2007(12825)
- 2006(10973)
- 2005(9905)
- 学科
- 业(87847)
- 企(81632)
- 企业(81632)
- 济(76063)
- 经济(75965)
- 管理(71753)
- 方法(34442)
- 业经(29174)
- 财(27455)
- 数学(25939)
- 数学方法(25781)
- 农(25551)
- 务(21342)
- 财务(21331)
- 财务管理(21312)
- 技术(20680)
- 企业财务(20310)
- 农业(18894)
- 中国(17391)
- 制(16548)
- 划(15408)
- 策(15158)
- 理论(14139)
- 技术管理(13881)
- 和(13583)
- 贸(13522)
- 贸易(13512)
- 体(13233)
- 易(13162)
- 经营(13067)
- 机构
- 学院(259415)
- 大学(253375)
- 济(108882)
- 管理(107497)
- 经济(107062)
- 理学(93501)
- 理学院(92626)
- 管理学(91495)
- 管理学院(91026)
- 研究(80455)
- 中国(63353)
- 农(52239)
- 京(51447)
- 财(50788)
- 科学(50541)
- 业大(42460)
- 农业(41587)
- 所(40639)
- 财经(40629)
- 江(39185)
- 经(37113)
- 研究所(37040)
- 中心(37000)
- 经济学(32428)
- 商学(31474)
- 商学院(31209)
- 北京(31190)
- 州(30514)
- 财经大学(30096)
- 经济学院(29483)
- 基金
- 项目(176378)
- 科学(141054)
- 基金(130914)
- 研究(123587)
- 家(116063)
- 国家(115014)
- 科学基金(100062)
- 社会(81884)
- 社会科(77848)
- 社会科学(77830)
- 省(71047)
- 基金项目(70210)
- 自然(66769)
- 自然科(65370)
- 自然科学(65349)
- 自然科学基金(64339)
- 划(58455)
- 教育(55132)
- 资助(51422)
- 编号(46343)
- 创(43712)
- 业(42782)
- 创新(39888)
- 重点(39429)
- 部(38383)
- 发(37632)
- 成果(34913)
- 国家社会(34355)
- 科研(34004)
- 计划(33405)
- 期刊
- 济(118840)
- 经济(118840)
- 研究(69262)
- 中国(48838)
- 农(48042)
- 管理(45520)
- 财(43696)
- 学报(43007)
- 科学(40417)
- 农业(32614)
- 大学(32289)
- 学学(31357)
- 融(22856)
- 金融(22856)
- 业经(22566)
- 技术(22313)
- 业(20759)
- 财经(20645)
- 经济研究(18996)
- 教育(18626)
- 经(17823)
- 问题(15615)
- 技术经济(15497)
- 科技(14661)
- 财会(13638)
- 商业(13631)
- 现代(13194)
- 版(13096)
- 贸(11873)
- 世界(11716)
共检索到374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熊胜绪 李婷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的背景下,研究企业技术创新问题,无论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对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组织柔性、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以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为中介的组织柔性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模型。以我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结合开发的组织柔性和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测量量表,对318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组织柔性和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组织的结构柔性和文化柔性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各个维度都具有显著影响,但技术柔性仅对适应环境的组织变革能力有显著影响;在组织柔性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从组织结构柔性、文化柔性和技术柔性方面强化企业组织柔性建设,有利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和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向希尧 朱孟琪 杨怡乐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跨界创新成为企业新的创新范式。跨界整合对于企业顺利实施跨界创新战略极为关键。现有研究关注跨界整合产生的影响,但对于企业如何在跨界整合过程中通过调整组织结构与惯例影响创新绩效的机制探讨不足。基于价值网络视角,以358家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跨界整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组织柔性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跨界资源价值识取与跨界资源价值配用作为跨界整合的两个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组织结构柔性和惯例更新在跨界整合与创新绩效之间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厘清跨界整合不同维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验证“跨界整合—组织柔性—创新绩效”影响路径,可深化既有理论对跨界整合作用的认知,对于企业跨界创新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明淑 李佳雯 陆擎涛
以612家企业为调查对象,采用新的视角——动态能力理论,探讨人力资源柔性(员工技能柔性、员工行为柔性、人力资源实践柔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绩效工作系统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人力资源柔性其各维度员工技能柔性、员工行为柔性、人力资源实践柔性在二者关系间发挥并列中介作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顾海峰 张小洁
本文基于2012—2022年A股上市公司微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财务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企业ESG表现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1)财务柔性能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检验表明,财务柔性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风险承担以及加大企业非效率投资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3)调节效应检验表明,企业在ESG上的支出可能挤占企业经营和研发所需的财务资源,甚至在ESG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漂绿”等情况下,企业ESG可能加剧信息不对称和资金占用,由此抑制财务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4)异质性分析表明,财务柔性对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高科技行业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相较于债务柔性,现金柔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研究为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殷俊杰 邵云飞
将组织均衡理论引入跨界搜索研究,构建了跨界搜索均衡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框架,实证考察了跨界搜索的匹配均衡、联合均衡及其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战略柔性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基于19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跨界搜索的匹配均衡和联合均衡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跨界搜索的匹配均衡和联合均衡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交互作用;战略柔性正向调节跨界搜索均衡的两个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关键词:
跨界搜索 战略柔性 创新绩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先鹿 管淑妍
文章通过2010—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对财务柔性、股权结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以下结论:财务柔性会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但这种促进作用在渐进性、突破性创新绩效中程度有所不同;股权集中会抑制财务柔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股权制衡则会提升该作用,但两者对渐进性创新绩效均无显著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财务柔性均会促进创新绩效,但国有企业财务柔性对渐进性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非国有企业,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则相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殷俊杰 邵云飞
将组织均衡理论引入跨界搜索研究,构建了跨界搜索均衡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框架,实证考察了跨界搜索的匹配均衡、联合均衡及其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战略柔性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基于19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跨界搜索的匹配均衡和联合均衡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跨界搜索的匹配均衡和联合均衡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交互作用;战略柔性正向调节跨界搜索均衡的两个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关键词:
跨界搜索 战略柔性 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宫兴国 陆垚 林春雷
企业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适当调整战略差异度是可供选择的现实路径。然而,战略差异度变化带来的风险可能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与企业初衷背离。为了探究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选择2012—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提升战略差异度会加剧企业融资约束,不利于财务资源向创新领域倾斜,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融资约束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适度的财务柔性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缓解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财务柔性的调节作用在高股权激励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结论可丰富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也可为企业通过战略规划实现转型升级,充分利用财务优势提升创新绩效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
战略差异度 创新绩效 融资约束 财务柔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唐欣 谢诗蕾
当前,根植于互联网时代、集成了双元创新优势的迭代创新模式开始大行其道,但关于战略柔性和互动能力对迭代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及其联动协同效应尚未明晰。为此,将战略柔性作出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二维划分,从企业与顾客交流的角度界定互动能力并区分为感知互动能力、信息互动能力和管理互动能力3个维度,构建战略柔性、互动能力与迭代创新关系的理论逻辑框架,以湖南、浙江、湖北等地187家企业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企业迭代创新绩效的组态效应分析。结果显示:(1)驱动企业高迭代创新速度的组态有3种:协调柔性与感知互动能力匹配、资源柔性与信息互动能力(或管理互动能力)匹配、协调柔性与管理互动能力匹配;(2)驱动企业高迭代创新可持续性的组态有4种:协调柔性和信息互动能力匹配、资源柔性和感知互动能力匹配、资源柔性和管理互动能力匹配、协调柔性与管理互动能力匹配;(3)驱动企业迭代创新绩效各组态所涵盖样本具有生命周期特征,但高迭代创新可持续性组态中并未涵盖初创期样本。根据研究结论得到的启示在于:企业应根据自身状况和行业发展需要确定提高迭代创新速度和创新可持续性二者的优先发展级别,并在充分考虑自身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基础上实施迭代创新行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琼娥 雷国铨 许安心
文章以2008—2015年科技部数据库中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泊松模型实证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财务柔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保持财务柔性有利于提升其创新绩效;企业的技术要素密度会影响财务柔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相比非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柔性储备对于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但在面临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时,高新技术企业保持财务柔性有助于提高创新绩效,而在非高新技术企业中该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云鹃 陈金标
以组织边界管理理论为基础探讨跨界搜寻联合与匹配平衡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替代性与互补性知识耦合起到的中介作用,柔性惯例对知识耦合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我国139家高科技企业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跨界搜寻联合与匹配平衡均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知识耦合在跨界搜寻平衡与企业创新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且柔性惯例正向调节知识耦合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姚艳虹 张翠平
知识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与之相关的研究已得到学界广泛关注,但鲜有研究探讨知识域耦合对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和层级回归分析法,对291家企业的调研问卷进行假设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知识域耦合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知识创新能力在知识域耦合与创新绩效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知识域耦合对知识创新能力的影响;战略柔性正向调节知识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振全
文章从战略柔性的视角出发,选取2016—2018年三年间163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系统地探讨技术创新、战略柔性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对企业绩效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有一定的滞后影响;无形资产与研发人员比对企业绩效没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研发人员比对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显著,但无形资产对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不存在调节效应。根据研究结论并结合创业板企业的实际情况,文章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企业绩效 战略柔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振全
文章从战略柔性的视角出发,选取2016—2018年三年间163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系统地探讨技术创新、战略柔性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对企业绩效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有一定的滞后影响;无形资产与研发人员比对企业绩效没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研发人员比对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显著,但无形资产对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不存在调节效应。根据研究结论并结合创业板企业的实际情况,文章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企业绩效 战略柔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姚刚
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必须变革传统的刚性组织管理,实现柔性组织管理。柔性组织指与动态竞争条件相适应的具有不断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整能力的组织。为了能够提高员工及企业素质、满足柔性生产的需要、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必须进行全面变革:在管理内容上,组建学习型组织;在管理形式上,建立扁平型组织结构,以切实实现柔性组织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