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59)
- 2023(13209)
- 2022(11580)
- 2021(10970)
- 2020(8932)
- 2019(20623)
- 2018(20405)
- 2017(39261)
- 2016(21633)
- 2015(24318)
- 2014(24099)
- 2013(23528)
- 2012(21624)
- 2011(19328)
- 2010(19105)
- 2009(17116)
- 2008(16378)
- 2007(14055)
- 2006(12239)
- 2005(10466)
- 学科
- 济(81481)
- 经济(81393)
- 管理(60160)
- 业(56379)
- 企(46573)
- 企业(46573)
- 方法(35756)
- 数学(30308)
- 数学方法(29943)
- 农(25731)
- 地方(22056)
- 中国(21125)
- 业经(20077)
- 财(19422)
- 学(18402)
- 农业(17355)
- 制(15216)
- 理论(14183)
- 环境(13812)
- 和(13789)
- 贸(13766)
- 贸易(13748)
- 易(13271)
- 技术(12758)
- 划(12195)
- 务(12172)
- 财务(12110)
- 财务管理(12088)
- 教育(11858)
- 企业财务(11407)
- 机构
- 学院(290255)
- 大学(290065)
- 管理(117938)
- 济(107594)
- 经济(104943)
- 理学(102683)
- 理学院(101522)
- 管理学(99814)
- 管理学院(99289)
- 研究(95872)
- 中国(70052)
- 京(61676)
- 科学(61637)
- 财(48455)
- 农(48078)
- 所(46926)
- 业大(45452)
- 中心(44554)
- 研究所(43130)
- 江(42560)
- 范(40932)
- 师范(40600)
- 财经(38778)
- 北京(38520)
- 农业(37268)
- 院(35760)
- 州(35318)
- 经(35216)
- 师范大学(32908)
- 技术(31335)
- 基金
- 项目(207769)
- 科学(162782)
- 研究(154608)
- 基金(148212)
- 家(128687)
- 国家(127551)
- 科学基金(109512)
- 社会(95013)
- 社会科(89578)
- 社会科学(89550)
- 省(83508)
- 基金项目(80300)
- 自然(71644)
- 教育(70626)
- 自然科(69828)
- 自然科学(69810)
- 划(69328)
- 自然科学基金(68484)
- 编号(65221)
- 资助(59094)
- 成果(52486)
- 重点(46233)
- 部(44774)
- 发(44703)
- 课题(44560)
- 创(43302)
- 创新(40281)
- 项目编号(39581)
- 科研(39158)
- 大学(38270)
共检索到417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詹虚致
文章从广东省顺德区女性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研究出发,从理论层面厘清基层治理的基本内涵和女性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意义、参与现状与普遍困境;结合顺德发展实际,探讨地方社会背景下女性参与基层治理的成效与困境,尤其关注女性组织——妇联对于女性参与治理的凝聚与引领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基层治理多元主体对女性参与基层治理的促进与推动。以组织引领和多元推进作为两个方向,讨论女性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女性 顺德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高新宇 武永超
作为一个极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理论范式,“可治理的民主”推动了公共事务治理结构革命性变革,逐渐得到学界的认可,然而在实践中却遭遇了各种挑战。本文基于广东省横沥镇基层公共事务治理实践具体案例,借助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试图构建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分析框架来阐释可治理民主的实现路径。本文认为,基层公共事务治理民主的实现路径包括倡导“部分人对话”的理念路径、构建“公共能量场”的技术路径、确保“话语正当性”的制度路径。上述路径涉及多元主体不断互动的建构过程。本文的研究发现不仅验证了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在中国场景的适用性,也诠释了治理民主的现实应用路径,对当下的基层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利霞 张虹鸥 殷江滨 王洋 陈彩霞
针对广东省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兴合作治理空间——经济合作区,基于新区域主义区域合作治理理论,结合案例研究,首先从制度视角深入分析广东省核心—外围合作模式演变的制度构建,然后进一步分析核心—外围地区合作新模式形成的内在驱动机制。研究发现,在21世纪资本的去地域化和再地域化是地区间合作的起因,资源互补性和地缘关系成为内在和外在主要动力。在资本空间重构过程中交织着各种地域组织的尺度重组,从"对口扶贫"到"对口帮扶",新时期广东省核心—外围地区合作模式无论是形成机理、表现形式、区域效应,还是政府角色都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并形成一种基于共同利益和多元参与的自下而上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是新区域主义在我国的一种体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新荣 唐靖廷 杨勇军 戴化勇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一些乡村的凋敝和衰落与当前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地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快实施这一国家战略,是一项重大课题。尤其是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的广东,近年来乡村的发展与整个经济发展形成了明显反差,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都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为此,本文在研读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农村实地调研,提出这一战略在广东的推进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新荣 杨勇军 黄大乾
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直接关系到乡村的前途和命运,是构建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石。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我国农村出现了农业发展全面升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的良好局面;同时,由于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加速流动和城市化率的不断提升,一些偏远和落后的乡村开始出现凋敝和衰落的景象,空心村、三留守、小村官大腐败、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恶化等乡村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乡村社会治理已刻不容缓。为此本文在分析乡村社会治理框架、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广东乡村社会治理现状的调查,剖析广东乡村社会治理的困境,从而寻求广东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进而推动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乡村治理方式的不断创新。
关键词:
乡村社会治理 框架 模式 路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运东 董绍娴 刘卫民
文章在界定高校绩效预算的概念基础上,选用SWOT法对广东省S大学的预算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以S大学为例从绩效预算改革的重要性、改革途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方法的选择、机构改革及奖惩制度建设六方面探讨了高校绩效预算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高校财务 绩效预算 SWOT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印陶,张蓉
为了改善自身境遇和生活水平,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谋生或与家人团聚,并期望长期定居者,被称为国际移民。本文研究对象为因私申请出境,已办接受国移民手续, 出境一年以上者。迁移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受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以及个人素质与心理状况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女性人口国际迁移是人类迁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迁移数量比男性少,特点不明显,未曾引起研究工作者的注意。本文的探索对丰富人口迁移史及人口国际迁移规律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西丽 俞孔坚 李迪华 王思思
在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对城市边缘区基塘农业采取单纯地保护已难以奏效,附着于农业景观中的生态、文化及潜在的休闲等价值则随着城市化而消失。因此,研究如何维护和延续基塘农业景观在城市化过程中格局上的稳定性及生态服务功能则显得尤为紧迫和现实。通过对马岗片区"基塘"农业景观在现代集约农业的推行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其形态、格局及生态服务功能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在评价这一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构建"城市-基塘"景观安全格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东山
中小城市与大城市比较起来,产业、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都不占优势。如何有效发展中小城市经济,从而带动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是中小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而特色产业的发展是中小城市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对中小城市如何选择和发展特色产业进行研究,提出特色产业选择方法和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惠萍 匡耀求
通过深入广东省顺德地区实地调研其产业和城镇化发展状况,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把现代产业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相关理论结合起来,并依据顺德区2006—2012年的经济发展数据及其在珠三角城镇群产业圈的地位与作用,分析研究顺德区产业发展特点及与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顺德的产业发展基本上是依据市场需求自下而上自由发展起来的,带有明显的经济要素自由流动的特点;具有集群式产业联动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型企业共同成长、专业市场发动、一镇多产业共同发展等特点;产业的良好发展使顺德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坚实的城镇化发展基础,具有典型的产业带动城镇化发展特点。但是仅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城市升级转型迫在眉睫。顺德区的发展应融入到珠三角城镇发展的总体系中,地方政府应在产业升级和城镇空间优化、培育本土商业消费、高等教育科研等方面加强扶持及调控,以实现产业"由大向强",从"以业兴城"到"以城促业"的重大转变,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鸣鸣 于法稳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直接影响乡村公共卫生和农村环境健康,对其进行有效的、可持续的管理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持续利用水平不高,政府、农民等多元主体参与不足是关键制约。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平衡不充分、多种处理模式并存以及多元主体投入的特征明显,近年来政府引导农民、村集体、企业以及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及破解社会资本进入难题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当前,河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多元参与机制建设中存在投入不足、农民参与度不高、社会资本进入渠道不畅等问题,需要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和组合式政策投入加以破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鸣鸣 于法稳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直接影响乡村公共卫生和农村环境健康,对其进行有效的、可持续的管理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持续利用水平不高,政府、农民等多元主体参与不足是关键制约。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平衡不充分、多种处理模式并存以及多元主体投入的特征明显,近年来政府引导农民、村集体、企业以及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及破解社会资本进入难题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当前,河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多元参与机制建设中存在投入不足、农民参与度不高、社会资本进入渠道不畅等问题,需要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和组合式政策投入加以破解。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袁奇峰 陈世栋 欧阳渊
"多规合一"成为转型期协调"条块分割"下多部门规划衔接、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和东部城市应对空间资源紧约束、基尼系数扩大等问题的必然趋势,为此,规划管理领域必须进行体制创新,利用城乡规划公共政策属性加强空间主体权责约束。大部制以来,佛山市顺德区的一系列行政体制改革,对城市规划管理权限进行了多维重构,为提高城市化质量和统筹区域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本文总结了顺德规划管理特征,提出了"片区统筹"模式及城乡规划管理机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的方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祥胜 陈洋 赵嘉新 任庆昌
改革开放以来,受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政策措施的影响,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城镇化发展呈现明显的梯度差异,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实施不同的城镇化政策已成为共识。本文以广东省为例,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划分不同类型的政策地区,从各类地区的现状特征与发展挑战入手,探讨"差异性"的城镇化发展路径,为未来具有操作性的城镇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城镇化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城镇化 政策地区 差异化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滕玉成 臧文杰
基层治理中的基层组织能力是其"三阶"能力或"两层"能力的集合。从基层组织能力视角来看,基层治理能力来源于基层组织能力,由各基层组织治理能力整合而成。各基层组织在治理中职责与能力的差异形成了基层治理能力的同心圆结构。其中,基层党组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方式履行职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即基层党建引领力,是基层治理能力的核心,是基层治理中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基于新时代党建六方面要求,基层党建引领力包含六个维度的引领,其功能各异,但相辅相成。为化解当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各地基层党组织可根据基层党建引领力评估指标的设计指南,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评估指标体系,重点推进、协同推进、整体推进,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力,从而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的提高,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成基层治理效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