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01)
2023(15009)
2022(12947)
2021(12107)
2020(10398)
2019(24138)
2018(23176)
2017(42984)
2016(24042)
2015(27279)
2014(27339)
2013(26558)
2012(24674)
2011(22389)
2010(22017)
2009(20381)
2008(19855)
2007(17260)
2006(14454)
2005(12724)
作者
(70023)
(58786)
(58556)
(55657)
(37119)
(28552)
(26683)
(23264)
(22332)
(20701)
(19787)
(19759)
(18541)
(18372)
(18332)
(18332)
(18209)
(17419)
(17010)
(16883)
(14643)
(14449)
(14231)
(13365)
(13322)
(13161)
(13069)
(13044)
(11869)
(11744)
学科
(95930)
经济(95817)
管理(66906)
(65376)
(53441)
企业(53441)
方法(50086)
数学(44861)
数学方法(44379)
中国(27981)
(25923)
(25890)
(20178)
(19635)
贸易(19630)
业经(19614)
(19121)
农业(17238)
(17205)
地方(16781)
(16776)
财务(16733)
财务管理(16696)
企业财务(15884)
技术(15451)
理论(15017)
(14686)
金融(14683)
(14021)
银行(13958)
机构
大学(339636)
学院(337362)
(136328)
经济(133569)
管理(130901)
理学(114632)
研究(113835)
理学院(113345)
管理学(111287)
管理学院(110662)
中国(83025)
科学(70692)
(70203)
(63241)
(60660)
(57052)
业大(55246)
中心(53833)
研究所(52416)
农业(50300)
(49811)
财经(49479)
(45328)
(44470)
师范(43885)
北京(43227)
经济学(42010)
(41025)
(38866)
技术(38602)
基金
项目(236485)
科学(186698)
基金(173087)
研究(167078)
(153131)
国家(151844)
科学基金(130015)
社会(105722)
社会科(100263)
社会科学(100236)
(93126)
基金项目(91910)
自然(87270)
自然科(85328)
自然科学(85298)
自然科学基金(83827)
教育(81262)
(79979)
资助(70729)
编号(66960)
重点(54277)
(53289)
成果(52469)
(49994)
(49729)
课题(47157)
科研(46715)
创新(46463)
教育部(45766)
计划(44775)
期刊
(137171)
经济(137171)
研究(92195)
中国(66396)
学报(59455)
(54781)
科学(51848)
(47682)
管理(44545)
大学(44271)
教育(42138)
学学(41775)
农业(36803)
技术(32901)
(28689)
金融(28689)
财经(24111)
经济研究(22732)
业经(22170)
(20650)
(20236)
问题(18286)
(17216)
统计(16961)
(16344)
技术经济(16059)
(15608)
科技(15393)
职业(15126)
商业(15083)
共检索到484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佳乐  
帮助博士生为学术生涯做好准备是培养单位的应尽之责,但尚不清楚现实中培养单位是否为博士生从事学术职业提供了足够支持,以及这种支持是否真的会作用于博士生的学术职业选择。基于2019年Nature全球6 812名博士生调查数据,使用Logit回归和倾向值匹配分析发现:第一,中国博士培养单位提供的学术职业支持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第二,组织高度学术职业支持能够显著提升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概率,这一结论在克服样本选择偏误后仍保持稳健;第三,对持学术动机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而言,组织高度学术职业支持对其就业意愿的影响显著大于持非学术动机的博士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霄  谢萍  
博士生的创新能力是反映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多元化,学术创新能力之外的通用技能也越来越重要。基于《自然》杂志2019年"全球博士生调查"得到的15个国家的5 383位在读博士生的数据,利用OLS回归、似不相关回归和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分析自主学习和与导师互动两种时间投入与博士生学术和通用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博士生的通用能力较好,但学术能力不足。在所测度的时间投入范围内,博士生的两种能力并非随自主学习时间的增加而一直提高,而是呈三次曲线的关系。分样本回归的结果保持稳健。另外,与导师互动的时间投入不仅显著促进博士生的两种能力发展,还相对延缓下降拐点的出现。博士生与其自己"蛮干",倒不如多与导师交流,获得导师的指导,进而"巧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立保  赵慧  
学术职业社会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学术职业认同是学术职业社会化的结果之一,能够体现学术职业社会化的效果。基于社会化视角,从背景特征、组织支持、导师指导、自我认知四个方面分析博士后学术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卡方检验显示不同性别、工作领域、类型博士后差异显著,多项logistics回归发现职业晋升机会影响显著,组织支持影响较小,导师指导无显著影响,自我认知所代表的个人社会化阶段是影响博士后学术职业认同的关键因素。从博士后的不同类型、国家差异等方面分析学术职业认同的差异性,发现影响学术职业认同的关键因素有所不同,中国博士后多数为高校博士后,说明对比西方国家,中国博士后更多是一种师资储备,流动性相对较弱,博士后类型有待拓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范皑皑  沈文钦  
本研究使用2007年中国博士质量调查数据,从导师对博士生指导投入精力、指导方式、指导内容、导师制度等方面选取一系列指标考察了目前博士生导师学术指导行为的特点、模式及其影响,并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对好的学术指导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好的博士生学术指导模式包含两大共性:学生论文选题与导师专长契合度高,导师能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同时,良好的导师指导也存在学科差异,对于人文学科,博士生更适宜"协商秩序"模式的指导,而对于工学博士生则更适合"技术理性"模式的指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彭安臣  沈红  
使用对全国12所大学913名博士生的调查数据,应用"教育生产理论"、"入学选择理论"以及"激励理论"构建分析框架,考察博士生资助与博士生培养质量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发现,我国博士生接受的资助水平整体偏低,且效率取向不明显;资助类型与博士生学术产出、生源吸引以及学位完成时间存在相关关系;"高水平效率主导型"资助相对其他资助类型,在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吸引优秀生源、促进学位完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证实了资助是有效博士生教育的必要条件及其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影响。有鉴于此,必须加大资助力度、提高资助水平,改善资助结构、提高资助效益,构建"绩效+公平"导向的资助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世奎  沈文钦  
实证分析表明,身份特征对博士生的就业偏好存在显著影响。相比较而言,男性、"985工程"高校和科研单位博士生最想到高等学校就业的比例较低;博士生父亲的学历越高,最想到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就业的比例越低,而最想到京津沪地区就业的比例越高;学源地就业仍然是毕业生的主要选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钋   金红昊   蔡旻恩  
构建了涵盖“入口–环境–投入–发展”的综合性分析框架,实证考察前沿交叉学科平台的博士生培养成效。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学科,交叉学科平台培养的博士生在读博动机、组织支持、学业投入与学术职业社会化等领域均具有优势,但在学术成果产出方面略有不足。延伸分析发现,导师支持的缺位是学术成果产出不足这一现象背后的症结所在。故此,前沿交叉学科平台亟待构建高质量的全职导师团队,为博士生培养提供充足师资支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丽  王前  
基于某省博士生教育质量现状调查的实证数据,确定并分析了影响博士生教育质量的相关因素,同时对博士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蒋承  刘霄  
博士毕业生的学术职业意愿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社会问题。基于精英阶层再生产理论和代际传递理论,本文利用北京26所高校2629份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再生产”的视角实证研究了博士生在学术领域的再生产现象及其再生产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并比较了不同博士生再生产路径。主要的研究发现有:首先,父辈为非精英的博士比父辈为精英的博士更愿意从事学术职业;第二,位于社会阶层两极的非精英群体中的下层阶层和精英群体中的政治精英,进入学术领域的意愿较强;第三,所有阶层进入学术职业的意愿由高到低的排序为下层阶层、政治精英、技术领域非精英、工人阶层、政治领域非精英、商业领域非精英、学术精英和商业精英;第四,政治精英与下层阶层学术职业再生产的实现路径不同——政治精英子女通过将政治资本转化为学术资本的“代际资本转化”方式,而下层阶层子女则多通过“自我生产”,实现学术资本的初始积累。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璐璐   刘娟娟   郭菲   赵琳  
基于2020年对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生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由导师、研究团队和院校构成的研究共同体在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导师的师德师风及其在博士生学术成长关键期的指导对于提升博士生的学术品格具有积极作用,研究团队积极的学术氛围及博士生在团队中的科研参与在其学术品格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院校的学术氛围营造和硬件资源支持对于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亦具有比较重要的塑造作用。故须重视研究共同体对博士生学术品格的濡化功能,充分发挥研究共同体在提升博士生学术品格中的促进作用。为此应构建和完善“导师-研究团队-院校”三位一体的研究共同体,营造良好的博士生成长环境;同时,以增强博士生学术参与、加强导师关键期指导、营造包容互助的研究团队氛围、强化院校支持为切入点,涵育博士生的学术品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许丹东   吕林海  
随着博士生教育规模的扩张和弹性学制的实行,婚育博士生的数量日益增多,结婚生子是否会妨碍博士生的学术训练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1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博士生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婚育状态博士生的学术经历与学术收获差异,结果表明有子女的博士生比其他博士生尤其是未婚博士生报告了更高的导师指导、项目参与和课程学习得分,并报告了更高的科研能力增长和整体满意度得分。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有孩子的博士生提高了师生交流、项目参与和课程学习的有效投入,因此提升了科研能力和整体满意度。另外,在婚育与博士生学术经历以及收获的关系上没有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不支持婚育必然妨碍博士生学术训练的观点,未来的研究可结合更多指标对两者间的关系开展进一步探索。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海迪  
借鉴心理学中的激情二元模型,利用38所研究生院高校1729名学术型博士生的调查数据,考察了我国学术型博士生学术激情的总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博士生普遍存在学术激情不高的现象;博士生的和谐学术激情和强迫学术激情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其和谐学术激情显著高于强迫学术激情;院校类型以及学科专业对博士生的学术激情有一定的影响;性别因素、婚育状态、年级、读博方式对博士生的和谐学术激情和强迫学术激情均无显著影响;导师指导对博士生的和谐学术激情和强迫学术激情均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高校学术型博士生的招生和培养提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世奎  范巍  
实证分析表明,毕业博士普遍认为我国博士生教育较好的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是反映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参与课题质量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是提高博士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国际视野和研究能力是博士生教育中最需要加强的方面。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卿石松  
利用15所高校的博士生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博士生就业偏好和薪酬预期以及就业压力和就业能力状况。研究发现,大部分博士生定位于成为科学研究人才,倾向于在高校等事业单位从事学术科研工作,但也有超过30%的博士生想成为实用技术、企业经营管理和党政人才。博士生看重职业成就,首份工作的期望薪酬不高,但就业压力已成为博士生日常生活最苦恼的事情之一。尽管博士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略高于本科生和硕士生,但就业多元化背景下博士生就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提升。提升博士生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成为博士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出发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栋  曾燕萍  
随着我国博士生培养规模持续扩大,博士生整体就业率呈现波动型下滑趋势。本文选取社会经济、教育发展和个体特征等指标,基于2004-201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上述因素对我国博士生就业状况的影响情况,并据此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促进博士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发现:博士毕业生规模、硕士生就业状况、GDP增长率、城市化水平和博士生政治面貌皆对其就业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而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对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在就业过程中,女博士并未由于性别因素而表现出相对劣势,其就业状况反而优于同期男博士的平均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