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0)
2023(7263)
2022(6079)
2021(5974)
2020(4597)
2019(10500)
2018(10311)
2017(18425)
2016(10320)
2015(11517)
2014(11279)
2013(9932)
2012(8434)
2011(7408)
2010(7628)
2009(6765)
2008(6156)
2007(4993)
2006(4429)
2005(3897)
作者
(23508)
(19461)
(19410)
(18744)
(12161)
(9248)
(9053)
(7530)
(7450)
(6905)
(6588)
(6505)
(6137)
(6007)
(6006)
(5956)
(5945)
(5808)
(5750)
(5439)
(4904)
(4677)
(4628)
(4535)
(4494)
(4476)
(4443)
(4323)
(3974)
(3870)
学科
(27041)
经济(26983)
管理(26358)
(21487)
(19637)
企业(19637)
教学(11866)
中国(10426)
理论(10174)
(9990)
(9643)
业经(9260)
(9062)
方法(8436)
(8298)
学法(7725)
教学法(7725)
教育(7548)
体制(6469)
数学(6195)
数学方法(6007)
技术(5982)
农业(5922)
(5890)
银行(5881)
学理(5798)
学理论(5798)
(5660)
(5590)
(5550)
机构
学院(126698)
大学(116219)
(43324)
管理(42541)
经济(42276)
研究(38209)
理学(36209)
理学院(35806)
管理学(35053)
管理学院(34805)
中国(27989)
(23685)
(23451)
职业(22323)
科学(21841)
技术(21283)
(19901)
(19734)
师范(19515)
中心(17746)
(17726)
财经(17644)
(16172)
(16109)
(15908)
教育(15898)
技术学院(15860)
职业技术(15860)
研究所(15778)
师范大学(15231)
基金
项目(81169)
研究(69094)
科学(64149)
基金(54241)
(45706)
国家(45228)
社会(40507)
科学基金(39413)
社会科(38070)
社会科学(38063)
教育(37138)
(35223)
编号(32220)
(28625)
基金项目(27949)
成果(26335)
课题(24061)
自然(23056)
自然科(22525)
自然科学(22521)
自然科学基金(22096)
(22049)
资助(20568)
重点(19318)
项目编号(18936)
(18635)
(18421)
规划(18351)
(17853)
(17839)
期刊
(52523)
经济(52523)
研究(39138)
教育(36268)
中国(32666)
(19136)
管理(17872)
技术(16304)
(15585)
职业(14950)
学报(14794)
科学(14098)
大学(12238)
学学(10895)
(10642)
金融(10642)
业经(10433)
农业(10424)
技术教育(9441)
职业技术(9441)
职业技术教育(9441)
财经(8705)
经济研究(8687)
(7871)
论坛(7871)
(7754)
问题(6162)
(5395)
(5385)
图书(5325)
共检索到191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洪波  
从组织变革的视角来看,高职院校教学诊改是一项行政政策驱动下由学校管理层计划的变革,作为组织成员的教师群体的认同与支持是确保高职院校教学诊改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然而,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可能使教师群体感受到自我否定的危机、胜任力不足的压力、职业角色的超载以及关系网络的破坏,从而导致其对变革不同程度的抵制。针对这些潜在风险,高职院校要通过创造基于诊改的积极愿景,鼓励广泛、深入的教师参与,推行教师职业发展保障计划,形成鼓励变革的绩效评价导向,提升教师应对职业压力的能力等方面创设心理安全环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唐玉光  潘奇  
本文通过对现代学科概念的解析提出学科的两种认知,即基于知识传播、人才培养的学科认知和基于知识创造、问题解决的学科认知,并梳理了两种学科认知与大学学术组织变革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学科分类、学科建设规律和学科发展的内在矛盾在大学学术组织变革中的作用,总结大学学术组织变革应遵循的学科逻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娜  
虽然应用型院校已逐渐成为我国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输出主体,但其发展历史较短,发展基础过于薄弱,这一先天性不足制约了其教学质量提升。因此,如何持续提升教学质量,是应用型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基于组织变革视角来看,当前应用型院校教学质量主要存在教学领导维度、组织结构维度以及组织文化维度的问题,据此文章提出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胜忠  刘怡  
生态型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态,在互联网时代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企业组织变革的新趋势。与此同时,传统企业如何通过生态型组织变革向生态型企业转型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探析的问题。本文以马云所创始的阿里巴巴集团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阿里巴巴集团生态型组织的构建始于企业生态战略,以组织结构变革作为手段和方式,根植于员工的企业强文化在变革中起到重要助推作用。进一步地,本文对阿里巴巴生态组织构建过程进行分析梳理,识别和提炼出马云在生态型组织构建中体现的变革逻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晓齐等在《教育研究》第3期撰文指出,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单位"一词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国家组织社会成员进行生产的场所,而且也是一个社会成员全面依赖于国家的福利组织。长期以来,我国大学都无一例外作为事业单位而存在,基层学术组织也深深受到单位制度的影响,其运行模式在很多方面也难逃单位组织的逻辑。首先是功能合一性。这些大学的基层学术组织不仅仅是教学组织或科研组织,也是基层行政组织。其次,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基层学术组织仍然承担着类似于福利组织的一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挺  阙明坤  
顺应社会需求、追求创新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潜心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保证高职院校自身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要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为路径,构建新质量观、新体系、新动能,改变学校的治理形态和教育教学形态,促进全员质量意识提升、全过程体系整合、全方位动能集聚,科学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蒙成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遭遇的关键难题是缺少微观层面催生教育教学活动发生明显改变的现实力量,绝大部分普通教师参与度不足。另外,高职院校对专业群建设的应有理念与路径还相当生疏,普遍套用专业建设的模式。专业群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区域产业群的发展,应对接产业群中优势产业产业链上的一组适切的岗位群,拓宽人才培养口径,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与通用能力,扩大学生的学习场域。同时,专业群建设必须对微观层面的组织变革给予充分重视,着力构建专业群共同体。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栋科  
行动逻辑反映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内在规律,决定了其发展的未来路向。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已有专业群建设实践秉持"产业-专业-就业"的线性行动逻辑。线性逻辑偏差的理论根源是对职业教育适应论的机械解读,其实质在于忽略了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由此,引入卢曼的功能结构主义理论,将高职教育视作以专业群作为"代谢生产网络"、以"自我指涉"机制运行的自创生系统,进而将高职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解读视角由单向、被动的静态适应转向互动、主动的动态适应。"自我指涉"机制背后是高职教育内部与外部的"双联动"行动逻辑。秉持"双联动"行动逻辑,高职教育与外在环境耦合关系的实质,是以专业群为特色的人才生产网络的复杂性来"化约"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复杂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茂勇  叶姗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利用技术赋能高职院校“课堂革命”,推进传统课堂向智慧课堂迈进,已成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高职院校实施“课堂革命”过程中普遍存在以碎片化建构代替整体性治理、技术理性僭越人文理性、实践教学场域单向度转换等问题“,课堂革命”的整体效能备受质疑。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突破传统职业教育课堂变革中的时间、空间、要素等限制,通过万物互联、群体智能、虚拟现实和智适应学习等技术赋能,从而提升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整体效能。基于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变革的技术逻辑,高职院校可从价值锚定、主体融合、过程智治、场景建构四个维度重塑课堂变革的行动框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波  刘笑天  
提升高职院校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应然之举。从共生理论视域出发,以共生系统的三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为锚点,可以构建一套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分析框架。高职与社会共生发展具有目的性、整体性、自组织性以及适应性,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在主体参与上需探索更多元主体参与,形成主体均衡互利共生新生态;在模式上需创新社会服务共生机制,挖掘社会服务模式多样性;在资源环境上需培育灵活资源共享平台,保持共生环境开放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蒲伟  罗立民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紧贴社会需求办学,按照社会需求变革,随着社会需求发展。作为自组织系统,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其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改变自身的结构,以随时把握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市场有效需求,以及对这类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从而确立起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规格和方案,制订相应的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为了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保证所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乃至供不应求,高职院校有必要对自身组织结构系统实施有效变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向荣  
如何寻求推进组织转型的创新型管理方法,实现从松散封闭的自治学术组织向高效服务的战略中心型创业组织转型,对于高职院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探索创业型高校与加强产教融合、开放办学的高职发展方向完全一致。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管理模型,可以充分发挥管理流程中的战略协同效应,并把组织的创业发展战略转化为各种具体指标。从客户(学生、社会组织与企业)、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财务四个维度,建立起分适于组织层面和业务部门的变革管理框架,推动高职院校向创业型组织转型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姚原野  
2015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要求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以下简称"诊改"制度),并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随后,又发布了《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核心指导思想是引导高职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
关键词: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郭建如  周志光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张而增大,提升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就需要改变其人力资本构成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方式,同时也需要改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人力资本构成,改变并积累高职院校培养特定规格毕业生的能力。2006年,我国高职教育场域启动以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示范校建设项目。本文考察了示范校的建设过程,认为组织学习是高职院校新能力生成与组织变革的重要机制,但该机制的作用效果受到高职院校领导与组织管理体制、资源获得与激励机制、既有知识和可能获得的知识等因素的影响,并指出项目制虽能促进组织学习,也会产生学习陷阱,影响场域内的知识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阳  陆婷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大数据驱动高职院校精准就业高质量发展,势必需要达成工作开展、信息掌握、平台对接、信息推送、帮扶工作等精准化要求。同时,要构建就业保障体系、就业指引体系、就业帮扶体系、就业考核体系等“四位一体”的精准化就业服务体系,以及高职院校就业服务智能平台。为此,应把握精准就业服务的新方向,找准精准就业服务的着力点,促成精准就业的供给侧改革,强化高职院校精准就业系统的研发等,以实现高职院校就业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