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13)
- 2023(15559)
- 2022(12621)
- 2021(11434)
- 2020(9703)
- 2019(21118)
- 2018(21118)
- 2017(40483)
- 2016(22110)
- 2015(24486)
- 2014(24293)
- 2013(24236)
- 2012(22012)
- 2011(19462)
- 2010(19783)
- 2009(18713)
- 2008(18814)
- 2007(17229)
- 2006(15571)
- 2005(14294)
- 学科
- 业(99175)
- 济(98882)
- 经济(98739)
- 企(81715)
- 企业(81715)
- 管理(77752)
- 农(47457)
- 方法(38000)
- 业经(34750)
- 农业(31467)
- 数学(28845)
- 数学方法(28640)
- 财(28562)
- 中国(26130)
- 制(20931)
- 技术(20669)
- 务(20218)
- 财务(20187)
- 财务管理(20162)
- 地方(20133)
- 企业财务(19087)
- 贸(18284)
- 贸易(18272)
- 易(17740)
- 策(17314)
- 体(16174)
- 划(16112)
- 和(15843)
- 理论(15703)
- 学(15396)
- 机构
- 学院(322399)
- 大学(313361)
- 济(139152)
- 经济(136703)
- 管理(130812)
- 理学(112540)
- 理学院(111536)
- 管理学(110068)
- 管理学院(109496)
- 研究(103286)
- 中国(82856)
- 农(69482)
- 京(64777)
- 财(62213)
- 科学(61529)
- 农业(53452)
- 业大(52769)
- 所(52020)
- 江(51540)
- 财经(48947)
- 中心(48597)
- 研究所(46620)
- 经(44289)
- 经济学(40727)
- 州(40131)
- 北京(39914)
- 经济管理(37451)
- 范(37186)
- 经济学院(36934)
- 师范(36743)
- 基金
- 项目(211356)
- 科学(168397)
- 研究(154701)
- 基金(154676)
- 家(134368)
- 国家(133032)
- 科学基金(115777)
- 社会(102565)
- 社会科(97105)
- 社会科学(97081)
- 省(85929)
- 基金项目(82369)
- 自然(73726)
- 自然科(72093)
- 自然科学(72072)
- 自然科学基金(70880)
- 划(69433)
- 教育(68388)
- 编号(62035)
- 资助(60825)
- 成果(48148)
- 发(47732)
- 创(47304)
- 重点(46628)
- 业(46169)
- 部(46087)
- 创新(43457)
- 国家社会(42419)
- 课题(41924)
- 制(40800)
共检索到489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珂 胡礼文
各国农业合作组织实践显示,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率,更赋予农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力,农民收入随之增加。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其收入增长间存在正相关性。我国各级政府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如生态农业、出口农业)、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如农业产业集群)的同时,应致力于建立组织型农业。农民组织化程度高了,在市场经济中的话语权也就有了。相对于其他支农举措而言,组织是"本"。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涉及组织规模、运营模式、资本构成、人才供应以及和市场的紧密度五个根本问题。政府相关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壮大合作组织规模、完善制度设计、增强农业合作组织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建立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人才的"廉价"供应和使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先聪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屈浩峰
在人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不完全契约的条件下,农业合作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存在着机会主义动机和组织运行过程中造成的种种组织冲突。农业合作组织内协调机制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农业合作组织各成员方如何安排适当的契约方式和组织的治理结构来减少组织的运行成本。具体内容为从投资弹性、投资的相对效率、资产的独立性和人力资本的必要性等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合作组织成员间要素联结契约方式选择原则;根据信息的联结模式讨论合作组织治理结构的设计原则;根据价值链理论分析组织目标确定、分解和调整过程中协调矩阵的构成要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必良
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构成了严峻约束。因此,如何推进农业的组织化,已经成为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通过相关经验的简要评述,提出了"公司+农场+农户"的可能模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贾凤山
关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的思考贾凤山改革开放17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壮大,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和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较大突破,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1994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00元,是1978年的8.9倍,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苑丰 刘武芳 韩柱
新型农业合作组织(也可称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在农业经济商品化发展中,农民自愿参加并建立,服务于农民自身的自助组织。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费用、抬高谈判地位、有效避免各种农业经营风险上都愈发显现了积极作用,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合理选择。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国新型农业合作组织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创建和发展中仍面临着较严重的外部环境与内在条件的制约,存在着诸多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军 陈兴霞
国际合作运动的经验表明,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形势严峻、外部环境对商品化农业发展不利的情况下,农民往往倾向于组织起来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以便与市场中的各种经济力量相抗衡,以较低成本、较快捷的方式整体进入市场。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可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可有效地解决村级“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是农业社会化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永翊 喻德华 任连娣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建立在相关的经济、文化、法律、制度等基础之上的,分析把握现阶段这些基础的基本状况,从中寻找出影响其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扬长补短,对于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的作用以及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太清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翁鸣
一、现状与机遇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和经济合作,农产品贸易与农业合作也有了较快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及农产品贸易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一)农产品贸易增长快、份额高2009-2014年,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进出口额增长109.34%。其中,农产品出口和进口额分别增长152.59%和82.86%。近六年来,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东盟是贸易额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方辉振
1.主体平等机制。农民和市民、输入地政府和输出地政府等社会主体都有平等的利益表达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较为公平的利益博弈机制。一是信息获取机制。要求有关方面遵循信息公开的原则,对相关信息主动发布或经申请发布,保证农民、市民等社会主体都有平等的知情权。二是利益凝聚机制。一个社会要能够有效地解决利益矛盾和冲突,必须得有一个利益要求凝聚和提炼的机制。三是诉求表达机制。农民、市民、输入地政府和输出地政府都能够进行有效的利益表达,就要在相关制度设计上增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钱枫林 曹灿 浦徐进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正由零星分布、单户生产向区域化分布、规模化种植(养殖)、订单化生产格局转变,特别是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把零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代表农户利益加入到农业产业链中,进行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随着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其融资难问题日渐凸显。鉴于此,本文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其在供应链金融背景下的融资模式。
关键词: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村金融 供应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颜齐 史修艺
[目的]农村区域组织化与市场化是小农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二者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为此研究农村区域组织化与市场化的协调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政策启示。[方法]文章基于2016年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实证研究农村区域组织化与市场化的耦合协调度、协调发展效率及其区域差异,而后利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协调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6年23个样本地区农村区域组织化与市场化的平均耦合协调度为0.499 6,耦合协调水平不高,并呈现东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的区域差异;农村区域组织化与市场化协调发展的平均综合效率效率为0.852,协调发展效率较好,区域差异较小,东部略优于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农业技术发展及农民合作社发展对农村区域组织化与市场化协调发展效率有正向影响。[结论]应强化农村区域组织化与市场化的协调发展,推动农民合作社的高效发展,持续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与农村居民收入,继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袁迎珍
小规模经营无力承担高昂的交易费用是我国农业经营组织制度发生变迁的主要诱因。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降低交易费用的有效制度安排,但在这一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如何进行路径和模式选择是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
关键词:
合作组织 制度变迁 交易成本 路径 模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山
理顺农业产业链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当前政府协调农业产业链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主导企业组织协调农业产业链是增进市场效率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主导企业可以是市场型的,而不一定是生产型的。在面临市场约束的前提下,更应该发挥市场型主导企业的组织协调作用,并且重点依靠有载体的市场型主导企业。市场型主导企业通过培育引导农民企业家,由农民企业家与农户形成稳定市场交易关系来协调农业产业链,利于促进农民直接增收和间接增收。
关键词:
农业产业链 市场型企业 企业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