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81)
- 2023(15671)
- 2022(13523)
- 2021(12743)
- 2020(10662)
- 2019(24140)
- 2018(23949)
- 2017(45929)
- 2016(24952)
- 2015(28035)
- 2014(27468)
- 2013(26701)
- 2012(24432)
- 2011(21864)
- 2010(21942)
- 2009(20303)
- 2008(19919)
- 2007(17622)
- 2006(15308)
- 2005(13501)
- 学科
- 济(91305)
- 经济(91166)
- 管理(80639)
- 业(74802)
- 企(65382)
- 企业(65382)
- 方法(40883)
- 数学(34136)
- 数学方法(33628)
- 财(27022)
- 中国(24939)
- 农(24571)
- 业经(23232)
- 制(22085)
- 技术(20683)
- 学(20609)
- 理论(18016)
- 务(17304)
- 地方(17254)
- 财务(17220)
- 财务管理(17184)
- 企业财务(16249)
- 农业(16219)
- 银(15955)
- 贸(15913)
- 贸易(15901)
- 银行(15901)
- 和(15673)
- 体(15477)
- 易(15445)
- 机构
- 大学(347672)
- 学院(345585)
- 管理(139115)
- 济(133719)
- 经济(130700)
- 理学(120374)
- 理学院(119047)
- 管理学(117054)
- 管理学院(116392)
- 研究(112529)
- 中国(84190)
- 京(74276)
- 科学(69494)
- 财(64629)
- 所(55398)
- 农(52086)
- 中心(51230)
- 财经(51111)
- 江(51036)
- 业大(50580)
- 研究所(50225)
- 北京(46830)
- 经(46392)
- 范(45235)
- 师范(44770)
- 院(41576)
- 州(41348)
- 农业(40524)
- 经济学(39753)
- 财经大学(38089)
- 基金
- 项目(237447)
- 科学(187435)
- 研究(176286)
- 基金(171643)
- 家(148853)
- 国家(147570)
- 科学基金(127747)
- 社会(110566)
- 社会科(104704)
- 社会科学(104682)
- 省(93414)
- 基金项目(90954)
- 自然(82590)
- 教育(81267)
- 自然科(80677)
- 自然科学(80659)
- 自然科学基金(79195)
- 划(77988)
- 编号(71882)
- 资助(69662)
- 成果(58969)
- 创(52942)
- 重点(52659)
- 部(52062)
- 课题(49665)
- 发(49597)
- 创新(48748)
- 制(46690)
- 国家社会(45136)
- 教育部(45077)
- 期刊
- 济(148400)
- 经济(148400)
- 研究(102307)
- 中国(69952)
- 管理(53953)
- 学报(53736)
- 财(50753)
- 科学(49841)
- 农(47268)
- 教育(43526)
- 大学(41352)
- 学学(38642)
- 农业(32470)
- 技术(31516)
- 融(28864)
- 金融(28864)
- 财经(24789)
- 业经(24562)
- 经济研究(22971)
- 经(21160)
- 科技(18613)
- 图书(18602)
- 问题(18579)
- 理论(17055)
- 业(16974)
- 技术经济(16961)
- 版(15959)
- 现代(15757)
- 实践(15629)
- 践(15629)
共检索到507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依芳 王昶 何琪
在美国战略扼制和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关键新材料产业面临“有材不敢用”的国产替代应用问题,现有理论缺乏有力解释。本文从组织创新采用视角出发,选取6家代表性案例,通过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运用程序化扎根编码步骤,对关键新材料国产替代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1)关键新材料国产替代应用分为3个阶段:有材试用、有材复用和有材常用阶段。不同阶段采用逻辑促使组织国产替代应用产生的关键驱动与障碍因素不断变化,形成组织对国产关键新材料的感知、满意和信任,激发组织国产替代意愿。(2)不同阶段遵循差异化替代应用逻辑:有材试用阶段遵循效益导向的短期合作,有材复用阶段遵循价值导向的中期合作,有材常用阶段遵循安全导向的长期合作。(3)有材试用阶段的刺激因素包括国产新材料特征及外部环境的模仿压力和政府支持;有材复用阶段刺激因素包括国产新材料的供需适配和组织期望确认;有材常用阶段刺激因素包括供应商资质和供需关系。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胡海波 毛纯兵 陈劲 卢海涛
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会经历从攻关启动到市场应用的创新过程,其中的过程机制需要系统解构。而现有创新理论难以解释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的复杂性特征。本文将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的创新过程理论定义为替代式创新,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以14个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实例为研究样本,探究关键核心技术替代式创新从攻关启动到市场应用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1)关键核心技术替代式创新过程分为冷启动、破冰和纵深三个阶段;(2)冷启动阶段,面对内外环境压力的替代情境,企业通过主体适配机制和要素适配机制,实现从上而下替代就绪;破冰阶段,企业的替代情境变为研发经验失效,企业通过解锁机制,实现从无到有技术替代,推动企业对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纵深阶段,面对创新链松散的替代情境,企业通过正向耦合机制和逆向耦合机制,推动技术转化与应用,最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从有到优产品与市场二维替代;(3)替代式创新存在三种类型,分别为跳跃型替代式创新、连贯型替代式创新和循环型替代式创新。研究结论对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价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昶 宋慧玲 耿红军 周依芳 张翠虹
制造强国梦、材料当先行"。关键新材料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本文从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的演进规律、技术创新、商业化应用、战略与政策等四个方面梳理了近年来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产业升级不断对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而关键新材料的创新突破也会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为此,世界各国都根据本国新材料发展情况纷纷制定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战略和政策,争夺科技制高点。然而,关键新材料具有"高技术不确定性"和"高市场不确定性",这决定了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面临"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应用"两大难题。未来需要加强智能制造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和重点领域智能转型对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的影响、关键新材料技术创新突破的实现路径、不同类别关键新材料商业化应用模式的创新以及战略与政策的精准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昶 耿红军 宋慧玲 孙桥 卢锋华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然而,关键新材料发展滞后,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约束。如何促进智能制造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智能制造关键新材料"高技术不确定性"与"高市场不确定性"的两大特征出发,提出智能制造关键新材料的创新突破需紧扣技术创新与商业化应用两大关键问题,未来需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的规律及趋势、技术创新突破路径、商业化应用模式以及战略与政策等议题的研究。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关键新材料 创新发展 主要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双美 王昶 耿红军
建立适合国情的系统高效的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模式,是支撑国家智能制造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综合应用技术创新系统和科学-技术-商业化理论,从创新突破主体、重点领域、着力点和举措四个方面构建分析框架,归纳美国和日本智能制造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模式,对比分析两国模式异同及其差异背后的原因。研究表明:美国采用政府引导-双轮驱动-多主体协同模式,日本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助推-科研院所配合模式。两国模式均呈现服务国家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知识管理、构建创新生态的特征,但在角色定位、重点领域、着力点、举措方面各有侧重,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的历史文化、国际地位和资源禀赋存在差异。本文借鉴美国和日本的实践经验模式,结合中国情境,提出优化中国智能制造关键新材料创新突破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关键新材料 创新突破模式 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涛 刘雪萍 陈志军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新材料产业的自主创新融资约束现象以及产业集群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中国新材料产业的自主创新投资活动面临显著的信贷约束,而产业集群度与新材料产业的自主创新投资显著正相关,并能有效缓解自主创新融资约束。因此,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行业管理,积极培育竞争格局有序和合作氛围良好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是促进中国新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登峰 黄紫微 冯楠 梁中 沈鹤
在数字经济时代,新兴产业往往处于底层架构类基础科学不足和上层技术应用场景狭隘并存的复杂技术情境中,面临着无标杆、无方向、无引领与无主导范式的风险与机遇。通过自主创新、技术领域国产替代等,我国在新兴产业领域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上处于技术前沿的新兴企业。基于传统领先战略的A—U创新模型与我国过去跟随战略的“二次创新”模型都无法解释这类新兴企业如何通过自主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同时现有研究对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新兴企业如何实现领先亦缺乏充分的理论解释。本文通过对科大讯飞2000~2021年从跟随到领跑的智能语音技术国产替代过程展开纵向案例研究发现:我国新兴企业实现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的路径机制中,遵循着一条基于关键核心技术范式预判的“技术链垂直化—产业链平台化—创新链生态化”的创新发展演进过程,其中基础技术科学创新与基础科学知识创新构成两个关键创新要素。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是发展中国家新兴企业实现价值链领先的重要路径。由此提出的“基于科学研究与市场应用纵横交替”的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模型”,不仅推进了企业领先战略与技术创新管理两个领域理论的发展,而且对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企业的创新发展有所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道虹 王石宇 华健 梅建明 朱顺全
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围绕日益增长的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需求与中小型企业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国产替代模式这一突出矛盾,以湖北鼎龙为对象展开纵向案例研究,有力揭示了半导体材料后发企业实现国产替代的创新模式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第一,不同于传统集成创新型和生态导向型国产替代模式,同源性技术创新是湖北鼎龙实现国产替代的关键,其创新过程为中小型专精特新企业突破资源禀赋约束和开展国产替代提供了有效路径。第二,湖北鼎龙国产替代的机会窗口以“技术机会窗口—制度机会窗口—需求机会窗口”的顺序逐次打开,并推动了同源性技术“初始积累—跨界应用—深度转化”。第三,对内外部资源利用方式的结构性调整塑造了湖北鼎龙不同阶段的国产替代动力机制,这也是其实现“技术奠基—单点突破—多维突破”国产替代过程演化的关键。本文围绕模式创新和“机会窗口—同源性技术—动力机制”动态关联视角,填补了当前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理论与机制研究的缺口,为科技封锁背景下我国关键材料后发企业国产替代提供了典型经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正楚 潘红玉 张蜜
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技术创新。考量新材料产业发展状况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构成情况,按照技术创新难易程度以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不同的主导力量,构建为政府推动型、学研驱动型和市场导向型三类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模式。政府推动型模式适用于市场前景不明朗、创新风险大、政府直接或间接介入的重大技术创新领域;学研驱动型模式适用于科技含量较高的重点技术创新领域;市场导向型模式适用于企业有技术创新需求但需要合作研发才能实现的一般性技术创新领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勇 朱乾 王志杰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江苏省具有省级以上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的新材料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新材料企业整体平均创新效率不高,企业间的创新效率差距比较明显,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效应不明显。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提高新材料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涛 刘雪萍 陈志军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新材料产业的自主创新融资约束现象以及产业集群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中国新材料产业的自主创新投资活动面临显著的信贷约束,而产业集群度与新材料产业的自主创新投资显著正相关,并能有效缓解自主创新融资约束。因此,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行业管理,积极培育竞争格局有序和合作氛围良好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是促进中国新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乔木
通过技术预见对技术项目进行评价选择,从而选定具有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关键共性技术。在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预见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构建山西省新材料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预见的指标体系,对49项备选技术进行三轮德尔菲调查,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得到因子得分,进而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因子得分进行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焰 刘桥 李国英
对以价格低廉的三元材料(LiNixCoyMn1-x-yO2)替代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的问题进行研究.在LiCoO2中物理掺杂三元材料,并研究了三元材料和LiCoO2两种活性物的不同配比、不同厂家材料、不同极片长度对电池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中三元材料A与LiCoO2配比为4∶6的长极片工艺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即该方案中电池的倍率性能、循环性能、高温储存性能、安全性能等都能达到国家标准,且成本大大降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辛本禄 王学娟
知识与技术的快速迭代,使得服务业企业进行服务创新的挑战更加艰巨,员工对知识与技术类操作性资源的应用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与知识基础观理论构建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服务创新的微观路径,对322个服务业企业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员工-顾客认同对员工服务创新有正向影响,并可以通过员工的互动式替代学习影响服务创新;知识治理对员工-顾客认同与互动式替代学习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渝嘉 常亚丽 何桥 唐敏 邬秀红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28份茶树品种及新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4对引物组合对样品进行扩增,共扩增得到851条带,多态性条带648条,多态性比率76.10%,其中有5对引物组合的多态性比率高于80%;通过聚类分析,28份供试材料的遗传关系与茶树的原产地有相关性,在相似系数为0.77时分为两个复合组和一个独立组。0302与早白尖5号、0301、0303及0310均从早白尖群体种中单株选育出来,却独立构成这个独立组,表明了其遗传特异性。
关键词:
茶树品种材料 AFLP 遗传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