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29)
- 2023(16533)
- 2022(13841)
- 2021(12625)
- 2020(10597)
- 2019(24140)
- 2018(23467)
- 2017(43511)
- 2016(23643)
- 2015(26490)
- 2014(25969)
- 2013(25812)
- 2012(24387)
- 2011(22246)
- 2010(22303)
- 2009(20962)
- 2008(20584)
- 2007(18663)
- 2006(16300)
- 2005(14757)
- 学科
- 济(114325)
- 经济(114216)
- 管理(70935)
- 业(68049)
- 企(55104)
- 企业(55104)
- 方法(45581)
- 数学(39894)
- 数学方法(39614)
- 中国(30937)
- 农(27894)
- 财(25781)
- 地方(23722)
- 学(23237)
- 业经(23203)
- 贸(21757)
- 贸易(21738)
- 易(21153)
- 技术(19652)
- 制(19543)
- 农业(19108)
- 银(16752)
- 银行(16689)
- 融(16231)
- 金融(16229)
- 行(16007)
- 环境(15839)
- 和(15563)
- 务(15157)
- 财务(15136)
- 机构
- 大学(350473)
- 学院(347334)
- 济(157363)
- 经济(154619)
- 管理(131699)
- 研究(126449)
- 理学(113628)
- 理学院(112315)
- 管理学(110671)
- 管理学院(110014)
- 中国(95576)
- 科学(75981)
- 京(73635)
- 财(68885)
- 所(64775)
- 农(64045)
- 研究所(59061)
- 中心(56462)
- 财经(55154)
- 业大(53321)
- 江(51695)
- 农业(50639)
- 经(50255)
- 经济学(49969)
- 北京(46619)
- 经济学院(45005)
- 院(44735)
- 范(43270)
- 师范(42740)
- 财经大学(40902)
- 基金
- 项目(231260)
- 科学(182639)
- 基金(170323)
- 研究(163921)
- 家(151186)
- 国家(149968)
- 科学基金(127267)
- 社会(108276)
- 社会科(102812)
- 社会科学(102786)
- 基金项目(90010)
- 省(89121)
- 自然(81804)
- 自然科(80015)
- 自然科学(79985)
- 自然科学基金(78676)
- 划(75783)
- 教育(74515)
- 资助(68547)
- 编号(62419)
- 重点(52939)
- 创(52644)
- 部(51929)
- 发(51005)
- 成果(50513)
- 创新(48641)
- 国家社会(46306)
- 科研(44423)
- 教育部(44345)
- 课题(44029)
- 期刊
- 济(173836)
- 经济(173836)
- 研究(105308)
- 中国(70826)
- 学报(59250)
- 农(57480)
- 科学(53680)
- 财(53249)
- 管理(50215)
- 大学(43837)
- 学学(41633)
- 农业(38639)
- 教育(32476)
- 融(31601)
- 金融(31601)
- 经济研究(30004)
- 技术(28587)
- 财经(28459)
- 业经(25752)
- 经(24695)
- 问题(22906)
- 业(22524)
- 贸(20585)
- 技术经济(19691)
- 世界(18274)
- 国际(18133)
- 科技(17377)
- 统计(16788)
- 版(16672)
- 商业(16094)
共检索到524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佳美
组织创新是组织保持活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组织创新行为通过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三个维度驱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由于组织创新是一个打破旧的组织系统、建立新的组织系统的过程,在旧系统被新系统替代的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无序状态,组织创新无序状态制约着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本文在对组织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组织创新无序状态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约束分析,并提出组织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组织 组织创新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傅家骥 雷家驌
一、改革开放、加快发展中要注意经济增长质量 多年来,我国一直维持着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我们关心的主要也是增长的速度,而对于增长的质量却关心不够。盲目求“热”、求“快”就是一个例证。“热、快”的本质就是偏重速度而忽视了增长的质量。所谓经济增长质量,简单讲,就是在经济增长中,有多少是实质性的增长,有多少是新创造的财富,今天的增长能不能维持今后一段时间的持续增长。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超出了我们固有的资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聂长飞 冯苑 张东
基于中国2006-2017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能显著提高城市经济增长质量,且这种效应具有持续性。具体地,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偏向效应、结构禀赋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市场需求效应四条途径提高城市经济增长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东部地区城市、规模较大城市和等级较高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大。同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越高,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越显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变花
20世纪 8 0年代 ,以罗默和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 ,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 ,得出一种共同的基本结论 ,即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 ,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一方面 ,内生的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而劳动分工程度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是决定技术创新水平高低的最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 ,政府实施的某些经济决策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正是实施三步走战略的关键阶段。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现实状况 ,保证经济长期、快速、健康地增长 ,最主要是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 ,借鉴西方的新增长理论 ,加强政府在推进技术进步、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梁炜
中国长期增长的各项要素禀赋条件的变化要求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扩散是创新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扩散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驱动机理缘于在微观层面上,它能提高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推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上升;采用诸如节约要素投入、优化要素组合、采用新资源等技术方法获得成本效应。在宏观层面上,通过生产要素的替代和重组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驱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在新技术的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模仿和反馈效应使创新得到改善和增强。创新扩散机制是由创新扩散的对接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构成的有机整体。针对我国创新活动和创新扩散存在的问题,设...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创新扩散 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宏彬 李杏 姚先国 张海峰 张俊森
本文利用中国1983—2003年省级面板数据,将企业家精神变量引入增长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企业家的创业和创新精神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本文估计结果显示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进一步的稳健性分析和工具变量估计表明,这种正效应是因果性的,即企业家精神促进了经济增长。本文的结论表明能否制定有利于发挥企业家精神的制度和政策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经济增长 广义矩估计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现有对于经济增长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在经济增长数量分析的框架下展开分析,而很少从经济增长质量分析的框架入手进行考察。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内在的性质与规律,具体包括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四个维度。当经济增长的结构趋向于均衡时,经济增长质量将会得到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采用国际规范的逻辑实证主义分析方法,以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考察。研究表明:模型的估计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中国1978-2007年间经济增长结构与经...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经济增长结构 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韩晶 酒二科
本文基于熊彼特创新思想,借鉴Aghion创新模型分析方法,揭示创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运用中国1998—2015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3SLS法和联立方程模型对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中介作用"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是存在的;(2)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创新的影响强度较大,东部地区所处的创新阶段更加领先,进一步突破前沿技术,容易遭遇瓶颈;(3)理论和实证的政策性意义在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突出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大对产业内部技术创新的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作用的有效发挥。
关键词:
创新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联立方程模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强 魏巍
通过构建涵盖经济结构、科技与创新、民生、资源与环境、对外开放5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测算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1997—2010年中国30个省市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经济增长质量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并没有限制经济增长,反而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实现经济增长并不矛盾。进一步分析表明,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各分项指标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经济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资源与环境指数和对外开放指数则不显著。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质量 主成分分析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晓园 丛林 钟俊娟
技术创新是一项长期积累和持续的过程,政府的技术创新补贴通过刺激企业技术创新,进而促进社会技术进步,并最终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本文利用中国1978-2009年的相关数据,在细致地估算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对政府创新补贴、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创新补贴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政府创新补贴每增加1%会使得全要素生产率提高0.557%;政府的创新补贴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格兰杰原因,对其具有累积效应,二者在不同的时滞期内存在互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雄就 陈宪
为了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创新与中经济增长的联系,文章利用DEA-Malmquist方法进行分析,与国内多数研究不同,文章使用了Ray和Desli的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实证的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新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并逐渐从引进式创新转变为自主式创新,但数据也表明,中国1998年-2015年期间经济增长仍主要是投资和要素驱动,要成为创新驱动型国家仍有一定距离。中国要实现2035年前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保持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必须加快采取各项措施,为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创新 增长 DEA-Malmquist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强
民生发展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落脚点。本文通过构建经济增长质量对民生发展的理论影响分析框架,并采用门槛面板计量模型以及相关统计方法,实证考察2000年以来中国各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对民生发展的多重均衡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经济增长质量对民生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以经济增长质量、人均GDP和经济结构为门槛变量的结果显示,经济增长质量对民生发展的影响均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而以城镇化率为门槛变量的结果则显示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为此应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民生发展 门槛面板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丹鹤 唐诗磊 李杜
利用中国1978~2007年的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着重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要素投入增长;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是2.57%,并在2000年以后增幅有所回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经济增长质量状态的量化是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的基础。本文从具有明确外延的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出发构建出由28个基础指标构成的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均值化方法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以基础指标的协方差矩阵作为输入,来避免使用标准化方法和相关系数矩阵所造成的对不同指标相对离散程度的低估或夸大。对中国及各地区1978—2007年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结果表明,经济转型30年以来我国总体层面和区域层面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却存在很大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