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21)
- 2023(6247)
- 2022(5351)
- 2021(5048)
- 2020(4164)
- 2019(9217)
- 2018(9421)
- 2017(18370)
- 2016(9652)
- 2015(10957)
- 2014(10315)
- 2013(10411)
- 2012(9912)
- 2011(9056)
- 2010(9262)
- 2009(9028)
- 2008(8889)
- 2007(8248)
- 2006(7508)
- 2005(6802)
- 学科
- 济(36332)
- 经济(36288)
- 管理(36221)
- 业(35035)
- 企(29747)
- 企业(29747)
- 技术(15299)
- 方法(14942)
- 中国(13985)
- 数学(12297)
- 农(12287)
- 数学方法(12201)
- 技术管理(11676)
- 制(10377)
- 业经(10020)
- 财(9661)
- 银(8916)
- 银行(8901)
- 行(8630)
- 贸(7789)
- 贸易(7778)
- 易(7634)
- 农业(7555)
- 融(7151)
- 金融(7151)
- 体(7066)
- 划(6967)
- 策(6942)
- 学(6682)
- 理论(6413)
- 机构
- 学院(142470)
- 大学(142355)
- 济(61767)
- 经济(60588)
- 管理(58367)
- 理学(49656)
- 理学院(49219)
- 管理学(48704)
- 管理学院(48425)
- 研究(46124)
- 中国(37961)
- 财(30665)
- 京(29979)
- 科学(25360)
- 财经(23816)
- 所(22391)
- 江(21937)
- 经(21560)
- 农(21122)
- 中心(21015)
- 研究所(19832)
- 北京(19285)
- 业大(18548)
- 经济学(18322)
- 财经大学(17658)
- 州(17463)
- 范(17193)
- 师范(17015)
- 经济学院(16513)
- 农业(16498)
- 基金
- 项目(87164)
- 科学(69947)
- 研究(67871)
- 基金(62819)
- 家(53815)
- 国家(53355)
- 科学基金(46032)
- 社会(44033)
- 社会科(41763)
- 社会科学(41754)
- 省(34919)
- 基金项目(33318)
- 教育(30964)
- 划(28832)
- 自然(27679)
- 编号(27565)
- 自然科(27031)
- 自然科学(27021)
- 自然科学基金(26587)
- 创(24751)
- 资助(24089)
- 成果(23085)
- 创新(22043)
- 部(19712)
- 重点(19304)
- 课题(19296)
- 发(19056)
- 国家社会(18186)
- 业(18100)
- 制(17961)
共检索到222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帆
粮食是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生存性资源,各个国家或地区都非常重视自身的粮食安全,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言,保障粮食安全更是意义重大。一、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客观环境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段时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和流通体制的放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农业发展,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3.0亿吨迅速上升至1984年的4.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学君 吴志华 韩耀 印文郁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中国粮食的特殊性范围已基本由原先的整个粮食缩减为居民的口粮。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根据口粮的特殊性要求进行生产保证 ,如何根据非特殊粮食口粮的性质要求进行二路竞给 ,如何根据市场变化的要求进行粮食安全风险的认知与防范 ,就成了未来中国能否在保证粮食安全与成本优化之间进行有效平衡的创新要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吉祥
广泛参与粮食国际贸易,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经济福利,在参与粮食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必须加强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一方面增强粮食进出口规模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对贸易策略进行适时调整以应对国际市场贸易结构的变化。只有在风险可控以及贸易策略有效的条件下,广泛参与粮食国际贸易才能在既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又促进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戴迎春
自由贸易和自给自足都可以起到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 ,但二者的经济目标不同。一 般认为 ,自由贸易追求的是收益最大化。本文在阐述这两种政策与粮食安全关系的基础 上 ,联系我国粮情实际 ,通过比较各自的政策效果 ,得出结论 ,认为我国粮食自给政策的经 济目标不是收益最大化 ,而是可能的损失最小化。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自给自足 损失最小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雪高
自1996年我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以来,大豆进口量逐年快速增长,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国外大豆符合比较优势理论,可以满足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和畜牧业豆粕消费需求,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箭双雕之策。大豆大量进口对粮食总量安全有正的显著影响,但对粮食结构安全有负的影响,总的来看是正的影响。此外,我国在入世时已对大豆进口政策作出相关承诺,因此,我国没有必要也没有较好措施来限制大豆进口。但是,我国仍需保证一定的国内供应,要对大豆产业进行政策扶持。
关键词:
大豆进口 粮食安全 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韩耀
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是实现粮食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 ,但过分的政府干预将增大粮食安全成本 ,导致效率的损失和资源的浪费。本文探讨了我国现行粮食安全制度和粮食流通体制的弊端 ,并就粮食流通的市场化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流通体制 市场化改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许经勇
市场价格信号是粮食安全的调节器。粮食供求与价格波动是市场调节所固有的功能。市场价格反映供求又调节供求,是粮食市场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粮食保护价扭曲了粮食供求与市场。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市场信号 粮食安全 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匡远配 易梦丹
中国粮食安全近年来成就显著,同时也被赋予全新的概念,逐步向更深层面转变。新粮食安全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中国粮食科技水平稳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也由传统的保质保量转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三量齐增”、农业“三本齐升”、粮食高损失现象、资源与环境压力、疫情等农业高风险迫切要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同时,粮食安全的多元目标(功能安全、产业链安全、供应链安全、价值链安全与市场安全)也在呼唤农业科技创新转向。总体来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不尽如人意。基于“四位一体”的思路,需要完善有效服务粮食产能安全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有效服务粮食市场安全的农业科技市场体系;创新有效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农业科技人才体系;创新强力支持粮食安全战略的农业科技政策体系。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科技创新 藏粮于技 藏粮于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梅君
一、问题的提出 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粮食市场发生过两次“买难”和三次“卖难”,每一次“买难”和“卖难”都带来粮食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不仅使农民种粮收入预期不稳定,而且也使得国家粮食流通政策出现反复。粮食“买难”与“卖难”问题的交替反复发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咎于粮食流通体制,但从理论到实际情况看,无论是“买难”还是“卖难”,都是供求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颖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分散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组织方式,这种组织方式对粮食生产造成一系列约束,限制了粮食生产的发展,粮食生产组织形式创新势在必行。粮食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途径是实行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培育粮食专业生产者,构建稳健的粮食供给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创新 规模经营 实现途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雅媛 张青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当前我国粮食产量遭遇“天花板”制约,国际粮食市场的不稳定性倒逼国内必须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然而,种粮成本上升和比较效益下降、纵向种粮补贴力度不足和横向产粮利益补偿缺位、主产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贡献失衡问题,导致种粮积极性下降。针对当前粮食安全蕴含的新风险,应当明确产销区粮食生产政治责任,完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体系,设立“粮食安全发展基金”,探索新型产销协作关系,在提高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种粮农户增收和主产区抓粮积极性提升的有机统一,有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主产区 利益补偿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世卫
粮食安全主要体现在稳定的生产能力、合理的粮食品种结构、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和健康的食物消费模式等方面。粮食安全风险来源主要有三:一是频发的自然灾害加大粮食生产波动,二是趋少的自然资源加大粮食增产难度,三是难料的粮食价格加大粮食市场风险。本文针对粮食安全目标及其风险提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目标 风险 预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明星
粮食供应链安全是一种更为全面系统的粮食安全。在新的形势下,要破解长期困扰粮食产区和粮农"种粮吃亏"的症结等粮食安全困境,积极应对外资对我国粮食产业的渗透,必须着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供应链,以其共生、协同、增值、共赢的内在机理,促进要素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统筹粮食核心产区发展,全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供应链 粮食核心产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常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形势和实践要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新境界。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创新性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认识论层面,构建新粮食安全观,对“什么是国家粮食安全”的认识进入了新阶段;在价值论层面,定位“国之大者”,对“为什么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阐述达到了新高度;在方法论层面,坚持战略谋划与举措创新并举,对“怎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回答打开了新局面。在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充分彰显了其论述的实践伟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唐金成 张伟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社会稳定的基石。粮食安全风险日益暴露亟待重视,而保险作为分散风险的最佳手段,对化解粮食安全风险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中国粮食安全现状及问题,从保险业角度提出创新解决路径;从政府、保险企业、农户三个层面指出保费补贴平均化、保险监管制度失灵、保险产品赔付率高、保险产品存在缺陷、农户投保意愿差和农户投保能力不足等保险业支持粮食安全战略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深化保费补贴率差异性改革、加快保险监管体系构建、提升保险企业风控能力、优化险种设计、提高保险宣传展业水平和增加农户收入盈余,促进保险业与粮食安全战略协同发力,切实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稳定实施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