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79)
2023(4953)
2022(4475)
2021(4120)
2020(3778)
2019(9177)
2018(9083)
2017(17932)
2016(10005)
2015(11571)
2014(11964)
2013(12126)
2012(11579)
2011(10743)
2010(10926)
2009(10274)
2008(10385)
2007(9686)
2006(8223)
2005(7346)
作者
(31167)
(26293)
(26201)
(25079)
(16610)
(12607)
(12224)
(10442)
(9735)
(9183)
(8791)
(8773)
(8459)
(8299)
(8255)
(8221)
(8148)
(7817)
(7652)
(7523)
(6638)
(6504)
(6437)
(6064)
(5980)
(5900)
(5900)
(5883)
(5435)
(5331)
学科
(45576)
经济(45526)
管理(30857)
(29272)
方法(24416)
(24355)
企业(24355)
数学(21125)
数学方法(20963)
(12414)
(11329)
(11173)
中国(9886)
业经(9115)
(8753)
贸易(8750)
(8488)
地方(8273)
(8121)
农业(8058)
(8005)
技术(7240)
理论(7172)
(6681)
财务(6667)
财务管理(6644)
(6289)
企业财务(6247)
(6101)
银行(6073)
机构
大学(157229)
学院(154619)
(63669)
经济(62303)
管理(61773)
理学(53406)
理学院(52822)
管理学(52011)
管理学院(51717)
研究(50612)
中国(37635)
(32836)
科学(32233)
(28996)
(28291)
(26652)
业大(24754)
研究所(24356)
中心(23941)
(23524)
农业(23201)
财经(22899)
(20658)
(20439)
北京(20331)
师范(20218)
经济学(19510)
(18463)
经济学院(17845)
(17244)
基金
项目(101059)
科学(78971)
基金(73206)
研究(72665)
(63667)
国家(63168)
科学基金(53549)
社会(45313)
社会科(42916)
社会科学(42900)
(39640)
基金项目(39587)
自然(34975)
自然科(34144)
自然科学(34132)
教育(33976)
自然科学基金(33543)
(33502)
编号(30549)
资助(30009)
成果(25645)
(23074)
重点(22599)
(21323)
(21053)
课题(19978)
科研(19762)
创新(19689)
教育部(19588)
大学(18930)
期刊
(67609)
经济(67609)
研究(41566)
中国(27276)
(25632)
学报(25552)
科学(23174)
(22649)
管理(20342)
大学(18485)
学学(17302)
农业(16894)
教育(14356)
技术(13312)
(11784)
金融(11784)
财经(11418)
业经(11227)
经济研究(10380)
(9777)
问题(9749)
(9396)
图书(9159)
技术经济(8917)
理论(8500)
(7801)
实践(7798)
(7798)
(7793)
统计(7656)
共检索到220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程德俊  孔继红  
组织的决策效率取决于决策权和知识之间的匹配程度。当知识与决策权不匹配的时候 ,一是将决策权转移给有知识的人 ,这面临着代理成本 ;另一种是将知识转移给有决策权的人 ,这面临着信息成本。企业采用集权还是分权的组织结构 ,就是对这两种成本的权衡。专门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如何利用专门知识是企业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专门知识具有难以转移的特性 ,导致组织的信息成本高于代理成本 ,所以组织一般是将决策权转移给具有专门知识的人 ,即采用分权的组织结构。这样 ,本文就从知识的角度为组织的分权化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平  
现代企业组织分权化动因剖析孙平现代企业的起源和形成过程是一个工业集中、企业联合和兼并的过程,即现代多单位的工商企业取代传统小公司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决策权日益集中的过程。因此,现代企业从产生之初就普遍采用了集权化决策模式。然而,近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志迎,王伟浩  
本文根据组织分权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有关企业理论,运用信息成本和代理成本比较的方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分权的知识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决策价值进行权力下放,并且在组织结构上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变革,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知识资源的效益以及最大限度调动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邵兵家,邓之宏,李黎明  
综述了交易成本经济学、资源依赖理论、战略选择、利益相关者理论、组织学习和新制度理论六大领域关于组织间关系的研究,探讨了组织间关系的形成动因。提出了一个概念框架,为企业参与组织间关系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程德俊  蒋春燕  陶向南  
本文从韦伯、西蒙等人的理论出发 ,认为组织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保持知识与权力的匹配。按照知识与权力匹配理论 ,组织是集权还是分权主要由知识在企业中的分布决定的。而知识在组织中的分布取决于所在的行业、企业规模等诸多因素。最后 ,文章从历史演变的角度 ,分析了组织中知识的分布所引起的组织变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正军  
通过对知识传递方式进行分析,进而指出,企业组织的知识传递模式可以引导内控活动的制度安排,内控活动的实施效率取决于控制制度安排与组织知识传递的适应性。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岳修志  
在知识及其活动中,知识存在形态反映并受制于特定的社会环境。本文提出并分析知识存在形态的五个要素及其演进过程。知识存在形态的动力因素是知识配置,知识配置与构成知识存在形态的要素之间存在互动关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丹青  
学科化知识服务是大学图书馆发展的需要。从分析和提炼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出发,建立学科化知识服务机制,从制度、服务和资源几方面研究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实施机制,深化学科化知识服务,是今后大学图书馆服务的主流方向,也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申俊喜  
虚拟组织作为目前最符合新经济时代的一种组织形式,正在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新经济时代为背景,着重探讨了虚拟组织产生的知识化、价值客户化、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四大趋势动因。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玉卿  
针对目前“保留所有权利”的版权声明方式导致网络作品无法得到最大价值的利用或最广泛传播的现状,介绍“CC”协议的产生原因和发展,分析“CC”知识共享的理念,指出理论上虽然“CC”协议解决了传统著作权保护模式在网络时代所遇到的诸多问题,但鉴于中国版权保护的现状,“CC”能否达到其本来目的尚需进一步商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娜  
一、教育分权的有关问题教育分权是指“现实背景中的规划者决定教育中的哪些要素(如资金、聘任、课程开发)可以分权,以及把权力分配到哪个阶层(地方、学区还是地方、学校)”。在实行教育分权改革的国家,教育决策权正由中央一级下放到地方、学校、教师社区和家长手中。这种分权主要强调权力的多中心,即社会、政府、家长、学校共同参与教育管理;市场机制的引入,用市场机制打破官僚机制,利用私人资本解决教育财政危机,提高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倩倩  关婉湫  张淑君  张勤  罗志成  
将维基百科分类网络与WordNet、同义词词林3个概念网络分别看作自组织知识系统网络与他组织知识系统网络的代表,并用复杂网络的方法对这3个网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3个知识网络都具有小世界特性和无标度特性,并且在微观结构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说明知识体系本身是有共性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建国  
新时代管理分权理论研究更注重相应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与传统社会经济形态有所区别,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知识信息技术因素对组织分权的影响是显著的。新的知识信息技术运作模式要求进行组织分权,知识信息技术活动的特点影响组织分权的方向与方式,而知识信息成本则影响组织分权的最佳程度。充分考察知识信息对组织分权的影响,要求用动态发展的观点看待组织分权的创新问题,注意分析组织分权创新问题,切实采取一系列组织分权创新方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宏艳  
本文采用Markusen的知识资本模型,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分析FDI在华投资动因。实证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属于垂直型FDI,投资动因源于我国与发达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熟练劳动要素、国家规模、地理距离等方面的差异。本文提出加快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斌  
近年来,暂时雇佣(Contingent employment),尤其是知识员工的暂时雇佣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本文从组织需求和知识员工个体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兴起的动因,并且从雇主数量和雇佣工作涉入雇佣组织程度两个维度对知识员工暂时雇佣的类型进行了归纳,最后对这些暂时雇佣类型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