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44)
2023(3145)
2022(2844)
2021(2916)
2020(2481)
2019(5715)
2018(5621)
2017(10068)
2016(5620)
2015(6386)
2014(6438)
2013(6353)
2012(6268)
2011(5837)
2010(5954)
2009(5725)
2008(5937)
2007(5425)
2006(4889)
2005(4472)
作者
(17643)
(14906)
(14792)
(13901)
(9455)
(7186)
(6649)
(5851)
(5656)
(5175)
(5148)
(4901)
(4822)
(4700)
(4531)
(4520)
(4441)
(4398)
(4397)
(4182)
(3897)
(3601)
(3600)
(3485)
(3476)
(3434)
(3264)
(3258)
(3077)
(3028)
学科
管理(22597)
(21834)
经济(21782)
(19386)
(18342)
企业(18342)
方法(10414)
(7742)
数学(7470)
数学方法(7280)
(5884)
理论(5871)
业经(5813)
(5307)
(5172)
中国(5044)
(4929)
技术(4876)
(4601)
(4406)
人事(4108)
人事管理(4108)
(3998)
贸易(3991)
(3968)
(3871)
农业(3754)
经营(3622)
(3497)
财务(3483)
机构
大学(90709)
学院(86884)
管理(36531)
理学(31688)
理学院(31330)
(30916)
管理学(30628)
管理学院(30469)
经济(30174)
研究(28574)
中国(22559)
(19620)
科学(18474)
(14900)
(14888)
(14840)
中心(13620)
(13492)
研究所(13404)
业大(12846)
(12703)
师范(12523)
北京(12239)
财经(11782)
农业(11662)
(10825)
(10668)
师范大学(10245)
(9850)
商学(9449)
基金
项目(55881)
科学(45028)
基金(42470)
研究(39240)
(37548)
国家(37208)
科学基金(32394)
社会(24859)
社会科(23405)
社会科学(23399)
基金项目(22628)
自然(22448)
自然科(22037)
自然科学(22033)
自然科学基金(21697)
(19866)
教育(18574)
(17549)
资助(17324)
编号(16391)
成果(14805)
(12658)
重点(11890)
(11604)
教育部(10983)
项目编号(10931)
创新(10719)
大学(10610)
科研(10567)
人文(10512)
期刊
(37189)
经济(37189)
研究(23971)
中国(19388)
管理(15867)
学报(15657)
科学(14895)
(13542)
(11786)
大学(11744)
教育(11079)
学学(10669)
农业(8892)
图书(8729)
技术(7201)
(7070)
金融(7070)
财经(6143)
书馆(6110)
图书馆(6110)
业经(5564)
情报(5378)
(5322)
(4942)
(4858)
经济研究(4834)
理论(4738)
技术经济(4606)
问题(4422)
科技(4414)
共检索到135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何亦名  姜荣萍  
组织中普遍存在知识隐藏行为,这妨碍了员工之间的合作,影响了新知识与新思想的传递与开发。知识隐藏行为理论扩宽了对知识转移问题的理解,成为组织行为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提升组织的知识管理能力、推动创新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知识隐藏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阐述了知识隐藏行为产生的理论基础,对知识隐藏行为的测量与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进而对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光磊  罗曼  李铭泽  付屹璇  
可隐藏污名是一种不可见的属性或特征,它传达了在特定社会背景下被贬低的社会身份。可隐藏污名以明显不同于可见污名的方式塑造着员工的身份管理行为,可隐藏污名承载者不仅受披露决策的相对必要性和潜在收益的驱动,而且也承担着对消极预期的恐惧,因而面临着是否、何时、如何以及向谁披露其可隐藏污名的决定,这对员工的工作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事实上,已有多个理论框架为理解披露决策的前因和结果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的目的是整合和统一现有的文献,促进对具有可隐藏污名身份的员工的持续研究。具体来说,本文系统地综合了多个研究领域,包括管理学、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学中有关管理可隐藏污名的发现,提出了职场中可隐藏污名的披露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概述了未来研究的可能途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健希  刘军  
自知识隐藏行为概念提出以来,它就作为一个有别于知识分享、知识囤积的构念,得到了学界关注。通过文献回顾,文章评述了学界对该行为的影响因素、作用路径和影响效果所展开的具体研究。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后续研究应从多元体对象的扩展、概念内涵的完善、知识型组织的关注和行为动态过程等方面加以探索。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宝生  张庆普  
知识型组织成员的知识隐藏行为会破坏成员心理契约,给成员合作造成障碍,最终影响组织绩效。对成员知识隐藏行为的前因进行研究,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这一现象发生。以扎根理论为主导工具进行研究得出,知识型组织成员隐藏知识的前因是成员主体(内生性因素)、知识和任务客体(调节性因素)、互动媒介(中介性因素)、组织环境(外部性因素)4个维度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深入分析,提出防御对策。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付雅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对知识组织论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在理论研究方面,马费成、刘洪波、王知津、蒋永福等人的研究具有代表性。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限于技术方法方面。应该继续深化和拓宽知识组织论研究。未来的知识组织论研究,应该在以下三方面取得进展:技术方法研究、认知观研究和"知识——权力"问题研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红  刘洪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组织中的员工越轨行为并非都是有害的。员工可能会在亲社会动机的驱动下,主动地违反组织规则或规范,即表现出建设性越轨行为。然而,建设性越轨行为的定义、测量、影响因素和影响结果等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系统而一致的回答。本文基于文献回顾,从内涵、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及测量等方面剖析了建设性越轨行为的概念,从个体层面、团队层面和组织层面总结了建设性越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建设性越轨行为的主要结果变量,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姜荣萍  何亦名  
员工知识分享行为已经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但对工作场所中知识隐藏行为尚缺乏深入了解。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资源保存理论,利用306名智力型企业知识员工一手数据,构建了一个带有调节的双重中介模型,检验了组织心理所有权对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包括组织公民行为和公民疲劳的中介作用及变革型领导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组织心理所有权负向预测知识隐藏行为;组织公民行为与公民疲劳在组织心理所有权与知识隐藏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变革型领导正向调节组织心理所有权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并调节组织公民行为在组织心理所有权与知识隐藏之间的中介作用,该中介作用在变革型领导水平高时更强,在变革型领导水平低时相对较弱。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丰富知识隐藏、公民疲劳等理论,还可以为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秀艳  
内隐学习是指人们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对复杂规则知识进行把握,它的提出丰富了人们对学习的理解。内隐学习的研究历经近40年的历史,至今方兴未艾。本文回顾了内隐学习的研究历程,介绍了它区别于外显学习的本质特征,展望了它逐渐深入的研究未来。相信内隐学习的研究逻辑、研究方法、研究内容都将在未来有长足的发展,并最终能把内隐学习的原理实际运用于现实生活,为学校教育等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沙开庆  杨忠  
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被认为与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息息相关。然而在组织中,员工的能力和贡献并不是正态分布的,往往存在少数优秀的员工,其工作水平远高于其他员工,他们在组织中像明星一样耀眼,对组织绩效有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是组织人力资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术界专门针对这些组织高端人才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分析了明星员工自身的特点和属性,论述了明星员工在组织中的影响作用,探讨了组织对明星员工的管理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凯丽  唐宁玉  
组织成员的换位思考对促进组织和谐、建设关爱型组织具有重要作用。以往有关换位思考的研究大都嵌入在同情这一概念中来探讨换位思考在社会交往中作用,未来有必要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构念,并基于组织情境中进行探究,从而发挥其在组织中的独特价值。在回顾已有关于换位思考研究的基础上,理清了换位思考的概念、前因变量与作用效果,重点探讨了换位思考与同情、角色承担等概念的相似点和区分点,并将换位思考的形成与影响进行组织情境化分析。最后,从换位思考主体、对象、途径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凯丽  唐宁玉  
组织成员的换位思考对促进组织和谐、建设关爱型组织具有重要作用。以往有关换位思考的研究大都嵌入在同情这一概念中来探讨换位思考在社会交往中作用,未来有必要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构念,并基于组织情境中进行探究,从而发挥其在组织中的独特价值。在回顾已有关于换位思考研究的基础上,理清了换位思考的概念、前因变量与作用效果,重点探讨了换位思考与同情、角色承担等概念的相似点和区分点,并将换位思考的形成与影响进行组织情境化分析。最后,从换位思考主体、对象、途径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欢  安立仁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框架,结合动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心理占有理论等构建知识隐藏行为形成机制拓展模型。研究发现:(1)知识隐藏态度受到心理距离、结果期望的影响,知识隐藏主观规范受到组织网络结构中网络惯例的影响,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受到知识权力、知识心理所有权的影响;(2)知识隐藏意愿受到知识隐藏行为态度、知识隐藏主观规范、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以及过去行为的影响,知识隐藏意愿与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可预测知识隐藏行为的发生;(3)创新氛围、双元领导和大五人格在知识隐藏意愿与知识隐藏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上述拓展模型的构建有助于提升TPB的解释度并扩大适用范围,深入了解员工知识隐藏行为背后的行为逻辑,对于减少知识隐藏行为、促进知识流动、制定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欢  安立仁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框架,结合动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心理占有理论等构建知识隐藏行为形成机制拓展模型。研究发现:(1)知识隐藏态度受到心理距离、结果期望的影响,知识隐藏主观规范受到组织网络结构中网络惯例的影响,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受到知识权力、知识心理所有权的影响;(2)知识隐藏意愿受到知识隐藏行为态度、知识隐藏主观规范、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以及过去行为的影响,知识隐藏意愿与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可预测知识隐藏行为的发生;(3)创新氛围、双元领导和大五人格在知识隐藏意愿与知识隐藏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上述拓展模型的构建有助于提升TPB的解释度并扩大适用范围,深入了解员工知识隐藏行为背后的行为逻辑,对于减少知识隐藏行为、促进知识流动、制定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云  
在商业伦理研究领域,存在三种主要的研究视角,即康德主义、实用主义和德性伦理。目前,从德性伦理视角研究商业伦理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欢迎。组织德性是组织作为整体的伦理性格特征,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介绍了组织德性的研究源起、概念界定、维度与测量、形成条件及影响效应,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利平  金淑霞  
本文把组织看作政治系统的观点强调权力、利益和冲突,从而打破了组织理性的神话,为组织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在对国内外组织政治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揭示了过去几十年来组织政治研究的3个分支——组织政治行为、组织政治知觉和组织政治技能所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不足,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组织政治研究,特别是推动组织政治的本土化研究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