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6)
- 2023(12030)
- 2022(10293)
- 2021(9711)
- 2020(8000)
- 2019(18690)
- 2018(18681)
- 2017(36239)
- 2016(19623)
- 2015(22088)
- 2014(22010)
- 2013(21709)
- 2012(19583)
- 2011(17494)
- 2010(17493)
- 2009(15613)
- 2008(15029)
- 2007(12763)
- 2006(11162)
- 2005(9448)
- 学科
- 济(74782)
- 经济(74697)
- 管理(53505)
- 业(49456)
- 企(41198)
- 企业(41198)
- 方法(34162)
- 数学(29471)
- 数学方法(29092)
- 中国(21580)
- 农(19241)
- 学(18404)
- 地方(17415)
- 财(16767)
- 业经(16655)
- 理论(13835)
- 农业(12925)
- 和(12764)
- 环境(12625)
- 贸(12271)
- 贸易(12264)
- 制(11835)
- 易(11822)
- 技术(11777)
- 务(10738)
- 财务(10676)
- 财务管理(10660)
- 划(10626)
- 教育(10257)
- 企业财务(10064)
- 机构
- 大学(273046)
- 学院(271849)
- 管理(109420)
- 济(100373)
- 经济(97812)
- 理学(95680)
- 理学院(94529)
- 管理学(92742)
- 管理学院(92272)
- 研究(90215)
- 中国(64486)
- 科学(59626)
- 京(58753)
- 所(44784)
- 财(44269)
- 农(42278)
- 业大(42024)
- 研究所(41411)
- 中心(40749)
- 江(38372)
- 范(38122)
- 师范(37769)
- 北京(36872)
- 财经(36502)
- 院(33860)
- 农业(33276)
- 经(33257)
- 州(31735)
- 师范大学(30893)
- 技术(29411)
- 基金
- 项目(196058)
- 科学(154122)
- 基金(141606)
- 研究(141491)
- 家(124204)
- 国家(123222)
- 科学基金(106092)
- 社会(87226)
- 社会科(82598)
- 社会科学(82572)
- 基金项目(77139)
- 省(76753)
- 自然(71136)
- 自然科(69486)
- 自然科学(69472)
- 自然科学基金(68198)
- 划(65458)
- 教育(64639)
- 编号(58156)
- 资助(57108)
- 成果(46184)
- 重点(43997)
- 部(42008)
- 发(41716)
- 创(40647)
- 课题(40027)
- 创新(37862)
- 科研(37625)
- 大学(36073)
- 计划(35830)
共检索到379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江,段杰
定量研究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是城市建设与规划的重要环节。文章应用分形原理和方法以及GIS技术定量研究了无规则、具有自相似性的城市外部空间形态,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多核心组团式城市空间形态分形特征,以及武汉市50年间的分维演变规律,并分析了不同阶段城市分维值变化的原因以及城市扩展的方式,最后提出采用多理论、多技术手段综合集成的方法是未来深入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GIS 外部空间形态 分形特征 演变规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江
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是城市空间要素自组织演变的外在表现,合理的外部空间形态有利于城市组成要素及其资源环境的稳定发展。空间形态的分维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有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分维数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武汉市建国以来不同时段的城市外部形态为例,在GIS环境下研究外部形态信息图谱,提取各时期的分维数和人口、面积的统计数据,经拟合发现城市规模与外部形态分维数有密切的函数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形态描述函数",提出在城市发展时期,分维数可作为城市面积和人口规模的指示器,来预测城市空间扩展和演变的程度,以及利用分维数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关系可以深入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机理。
关键词:
空间形态 分形特征 演变规律 武汉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洪恩 阙凌杰 韩沛
滨海城市作为海洋经济发展与内外联动交流的物质载体,城市拓展受到海岸线、腹地地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城市空间沿海岸线延伸,呈现带形、湾形等空间形态特征,与内陆城市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基于分形理论,对滨海城市与内陆平原城市的外部空间形态与内部主要功能用地布局进行横向对比,揭示内陆平原城市与滨海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分形差异,并归纳解析其空间形态形成差异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滨海城市的城市形态优化和空间布局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崔大树 吴婷莉
本文从空间结构和功能两方面运用分形理论对苏锡常城市群空间组织进行了研究。通过测算苏锡常城市群的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发现苏锡常城市群空间组织各要素分别以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具有一定的向心性,分布均衡且相互关系密切。结合C-D函数,本文分析苏州、无锡、常州三个核心城市的要素功能,发现苏锡常城市群空间组织的核心城市不明确,主导功能不清晰。
关键词:
城市群空间组织 苏锡常城市群 分形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刁琳琳
选取山东省双核心城市——传统单中心城市济南和组团城市青岛,对其城市空间重构模式和特征作对比研究。借助ArcGIS9.0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功能,对研究时期内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用地扩展、人口和生产力空间分布变动等各种空间特征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构建用地与人口异速增长模型、人口空间分布模型和基于空间基尼系数的生产力分布模型。研究表明:①济南和青岛正在经历完全相异的空间演进过程,即济南由单中心向东西组团式分散扩展、青岛组团式发展空间被不断填充连片而趋向紧凑;②两个城市用地扩张、人口分布以及投资、就业分布边缘化的趋向表明,单中心城市扩张的集约度更高,但未来用地供给也易受到城市形态制约,可持续度较低,城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飞 郑新奇 黄晴
城市群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对城市群的实体空间进行界定识别是研究城市群的前提和基础。城市群作为众多城镇的集群,前人对城市群的空间识别主要是以城市为单元进行的,缺少对识别单元空间形态的考虑。城市群实体空间的形态具有自相似性,空间分形特征可作为自相似性的表征工具,通过对空间分形特征的分析、识别及提取,可以实现对空间对象基于形态的客观测度。本文借鉴单个城市其边界的相关识别方法,从不同尺度的空间最小可识别单元出发,测度城市群城镇空间形态的分形特征,并据此提出了城市群城镇的客观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城镇的空间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飞 郑新奇 黄晴
城市群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对城市群的实体空间进行界定识别是研究城市群的前提和基础。城市群作为众多城镇的集群,前人对城市群的空间识别主要是以城市为单元进行的,缺少对识别单元空间形态的考虑。城市群实体空间的形态具有自相似性,空间分形特征可作为自相似性的表征工具,通过对空间分形特征的分析、识别及提取,可以实现对空间对象基于形态的客观测度。本文借鉴单个城市其边界的相关识别方法,从不同尺度的空间最小可识别单元出发,测度城市群城镇空间形态的分形特征,并据此提出了城市群城镇的客观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城镇的空间分形特征识别归属于城市群的城镇,通过空间最小可识别单元的变化得到不同的城镇规模并获取城市群城镇的空间分形特征,再以此为基础对空间分形特征的存在范围进行识别,将其映射于空间最终实现对城市群城镇的识别,进而得到城市群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本文将该方法应用于京津冀城市群,基于2016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实现了对京津冀城市群构成城镇的识别,为界定城市群的实体空间提供了一次有益尝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亚桐 张丽君
为提高城市空间利用和配置效率,城市三维有机增长特征日益受到重视。采用三维盒算法测度郑州市主城区三维空间形态分维值,并对比分析城市空间二维、三维分形特征,进而探析城市功能空间配置结构。结果表明:(1)郑州城市空间形态具有分形特性,但不同维度下分形结构有差异,三维空间分维测度结果更符合实际。(2)郑州市空间分形结构符合城市空间形态分维包容原理,越外围城区建筑布局越合理。越外围城区各功能空间集中性越强。(3)郑州市三维空间盒维值过高,存在城市功能分区待优化、三维景观紊乱、生态负担过重等问题。(4)城市分形结构能判别城市功能集约度、自组织综合结构活跃性,为合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供支撑。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民 李占斌 崔灵周 鲁克新 侯建才
分形理论为流域地貌形态等复杂体系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以室内流域模型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和高精度摄影测量获得的模型流域不同发育时段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为基础,采用变分法计算了流域地貌形态分形维数,并对分形维数与地貌因子沟谷密度和地面割裂度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流域地貌形态在无标度区间内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准确的反映流域地貌表面的复杂程度;流域地貌形态在流域发育的不同时段具有不同的分形维数,并且与沟谷密度和地面割裂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分形维数作为流域地貌形态分形特征的量化指标为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产沙预报模型中宏观地貌形态因子的选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飏 王士君 叶强 王雪微
矿业城市是以矿产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的资源型城市,伴随矿业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城市空间会呈现相应的演变过程和格局,城市经济的转型也必将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响应。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受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明显,是基于自然资源与产业转型的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研究对象之一。选取中国33个公认的典型地级矿业城市作为研究样本,提取空间结构数据进行紧凑度和分形维数的计算与统计分析,力图总结我国矿业城市对比其他类型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矿业城市空间形态的紧凑度较低,发展呈分散态;矿业城市空间的边界比较复杂,呈不规则状态;矿业城市紧凑度与边界维数呈负相关;矿业城市空间形态受城市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静湉 陈彦光 李双成
区域城乡一体化的标志之一是城镇体系结构的一体化,这个过程可以从标度的角度进行描述和评价。分形是标度分析的重要方法,地理空间无尺度分布特征的典型参数是分维。论文以京津冀城镇体系为例,利用遥感图像的解译数据和人口普查数据开展分形分析、位序-规模分布分析和异速标度分析,用以解释1995—2013年间京津冀城镇体系演化的过程。结果表明,京津冀城镇体系及其演化的特征有:(1)京津冀空间结构和位序-规模分布都表现为自仿射双分形结构;(2)京津冀区域的城市人口-城区面积异速标度退化为假线性关系;(3)随着城镇体系的演化,自仿射的双分形结构逐步向自相似分形结构演化。由此得出结论:其一,京津冀城镇体系存在结构性的不协调因素。其空间结构和等级结构具有二元化特征,但演化方向却呈现内在结构一体化的显著趋势。其二,大城市用地不够集约。城市边缘区的无序扩张导致土地利用铺张浪费。地方政府和规划专家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城镇体系演化的这种特征和趋势制定管理措施和优化规划方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成功 李仁杰 张军海 傅学庆
以成都市茶馆游憩场点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全市尺度和著名旅游地标、著名茶馆为中心的0.5 km、1.0 km等多级尺度下,对各茶馆子系统随机聚集维数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成都市茶馆系统具有空间随机聚集分形结构特征,而且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全市尺度下,以天府广场(城市空间分布中心和市行政中心)为中心,成都茶馆呈离心状态分布,空间结构随机聚集性较弱。在0.5 km尺度下,以杜甫草堂等5个著名旅游地标为系统中心,茶馆子系统未能表现出明显的分形结构特征;以10个著名茶馆为系统中心,茶馆子系统空间分布呈向心状态分布,空间结构随机聚集性较强。在1.0 km尺度下,以著名旅游地标为系统中心,茶馆子系统多呈现双分形结构,随着尺度范围增大茶馆子系统分形结构特征发育趋于明显;以著名茶馆为系统中心的茶馆子系统,空间结构随机聚集性很强,因此著名茶馆是1.0 km尺度下的茶馆系统自我演化的聚集中心。案例证明分形理论可以在多种空间尺度下指示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微观结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方大春 杨义武
宁沪杭高铁的开通缩短了长三角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通过缩减交通时间拉近城市间空间距离,高速铁路的贯通对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网络空间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城市间联系会因交通时间缩短而增强,以交通距离代替空间距离来研究城市群之间分形特征更具有科学性。从城市间高速时间距离和高铁时间距离对比角度,计算高铁开通前后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空间聚集维数和空间关联维数,分析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网络空间结构分形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高铁下的长三角城市群交通网络空间向心性集聚分布更显著,空间关联性更强。不同级别交通网络相互叠加改变城市群交通网络分形特征。高铁开通优化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交通网络空间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梦洁 陈黎 林庶民 王慧
行政区划的调整导致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因而对区域的城镇体系和经济体系乃至整个区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区域,采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县级以上境界面状数据,使用ArcGIS软件,通过ArcMap ArcToolbox中的自带工具、ArcMap VBA和Google Maps API编程计算长三角城市群2000—2009年的城市群分形维数,分析研究期内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群空间分布的向心性、均衡性和相关性的影响。2000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调整变更主要包括市辖区内部调整和外部扩展,上海和南京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地位因此不断增强,而杭州市的影响相对削弱;与此同时,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分布逐渐趋向均衡;此外,交通网络一体化增强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联系与作用,推动了长三角的整体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云小舟
发展次级城市、增加大城市及中等城市数量从而优化黔中地区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可从构建黔中地区城市群内外圈双层结构,完善黔中地区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等三方面入手,进而实现黔中地区城市群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动贵州省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关键词:
城市群 等级规模结构 分形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