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50)
2023(7556)
2022(6207)
2021(5596)
2020(4357)
2019(9631)
2018(9384)
2017(17564)
2016(9504)
2015(10518)
2014(10587)
2013(10727)
2012(10302)
2011(9591)
2010(9828)
2009(8936)
2008(8934)
2007(7987)
2006(7373)
2005(6999)
作者
(29293)
(24410)
(24294)
(22884)
(15657)
(11639)
(11047)
(9497)
(9347)
(8707)
(8462)
(8297)
(7961)
(7909)
(7620)
(7544)
(7213)
(7130)
(7002)
(6981)
(6346)
(6107)
(5998)
(5677)
(5547)
(5511)
(5459)
(5415)
(4980)
(4894)
学科
(51576)
经济(51543)
管理(23372)
(22070)
地方(20786)
中国(17175)
(15075)
企业(15075)
方法(14118)
(13933)
地方经济(12459)
数学(12231)
数学方法(12068)
业经(11745)
(10110)
农业(10093)
(9243)
金融(9242)
(9140)
环境(9114)
(8584)
银行(8572)
(8437)
(7500)
贸易(7490)
(7358)
发展(7287)
(7265)
(7258)
技术(7148)
机构
学院(140300)
大学(137464)
(58497)
经济(57165)
研究(55808)
管理(49026)
中国(42722)
理学(40664)
理学院(40062)
管理学(39170)
管理学院(38901)
科学(34810)
(31345)
(29449)
研究所(26417)
(25930)
中心(24945)
(24371)
(23142)
(21934)
师范(21726)
(20704)
北京(20694)
财经(19647)
业大(19278)
(19046)
农业(18741)
(18069)
(17621)
经济学(17463)
基金
项目(89836)
科学(70769)
研究(67379)
基金(62469)
(54770)
国家(54296)
科学基金(45614)
社会(42532)
社会科(40376)
社会科学(40370)
(36830)
基金项目(32227)
(30990)
教育(29612)
自然(27690)
编号(27409)
自然科(26969)
自然科学(26964)
(26875)
自然科学基金(26393)
资助(25393)
成果(22425)
发展(21866)
(21483)
重点(21092)
课题(20522)
(18745)
(18519)
国家社会(17536)
创新(17450)
期刊
(74887)
经济(74887)
研究(45855)
中国(34968)
(23503)
学报(20507)
科学(20319)
管理(19401)
教育(18713)
(17849)
农业(16492)
(16180)
金融(16180)
大学(15349)
学学(14245)
业经(13747)
技术(13231)
经济研究(11845)
问题(9474)
财经(9203)
资源(8893)
(8664)
(7949)
统计(7845)
图书(7382)
(7324)
技术经济(7301)
(7273)
商业(7229)
科技(7212)
共检索到231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金式容  叶民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杰  
文章构建了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响应评估体系,考察了多个变量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影响,得出了技术进步是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来源等结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建  王仰麟  吴健生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估是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物质流分析通过度量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及其环境影响,定量评估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生态持续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在简述物质流分析及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方法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基本原理。重点综述了国内外物质流分析相关研究进展,认为对比于国外的蓬勃发展,该方法在我国尚未获得普遍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国内已有的研究也主要以实证分析为主,理论探讨相对薄弱;实证研究又以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为主,但多侧重国家尺度,少区域物质流分析;而产业部门物质流分析则相对较少,且偏重能源矿产采掘业,对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关...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余颖琳  赵黛青  陈勇  
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评估的重要前提。本文结合区域能源、经济与环境等政策议题,初步建立了整合性的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对广东、山西、青海和新疆这几个典型区域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做了分析,检验了本指标体系的指标选择和权重设定的合理性,并对四省区构建可持续能源发展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建  刘松  吕婧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估是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能值分析以能量为单位定量评估人类生态经济系统中各种生态流的可持续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尽管能值分析定量评价了自然环境资源对人类生态经济系统的贡献,克服了传统能量与经济分析方法的诸多缺憾,但在理论方法上仍存在不足之处。综合国内外区域能值分析的最新进展,能值转换率的确定、能值分析与空间格局分析的整合、能值成本价值论与市场(使用)价值论的整合、可持续性阈值等问题将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慧  
本文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出发,论述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陆地系统科学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并围绕食物保障度、生态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区域内部平衡四个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确定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评估方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本海  
一、区域持续发展评估的指标体系根据区域持续发展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区域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一)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指标(E)1.经济总量E1(1)GDP(E11);(2)GDP年均增长率(以五年为周期)(E12);(3)人均GDP(E13);(4)人均GDP增长率(以五年为周期)(E14)。2.经济结构E2(1)农业占GDP的比重(E21);(2)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E22);(3)高新技术产值占GDP的比重(E23);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正波   赵伟   王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金式容  叶民强  
地处海峡两岸的闽东南地区包括福、厦、漳、泉、莆5市辖43个县。有4.2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万。目前,国家区域发展“九五”规划已将其与珠江三角洲一同列入“东南沿海经济区”的区域内,并将重点支持和发展。在21世纪,为使本区域建成海峡两岸的经济繁荣带,我们必须寻求一条使人口、经济、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为此,需要构造一个适合闽东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区域的发展现状或用以对区域发展作出规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乔家君  
首先从系统功能角度设计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7个功能组71个指标,接着评述了熵值法的基本原理、运算步骤及对该方法的改进措施,并用改进的熵值法对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结构做了定量分析。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指标权重值≥0 015的指标有:经济指标7个、环境指标6个、人口指标6个、社会指标5个、资源指标4个、科技指标1个,累计权重依次为0 120、0 118、0 108、0 085、0 066、0 020。表明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要素中,经济因子最为重要,其次为环境因子,再次为人口因子。提高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要保证生态环境的不退化,另外也要控制人口数量的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睿先  
在总结国内产业安全研究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采用层次分析法,从产业结构、产业活力和产业依存度3个方面以及12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区域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进行了区域产业安全度测算。结果表明:2001—2010年滨海新区的产业安全度较低,基本处于不安全状态。造成滨海新区安全度较低的原因包括:三次产业中工业比重过高,服务业比重远低于同类区域,工业内部结构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比重较大,区域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同时,滨海新区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度较高也是造成安全低的原因。最后,针对滨海新区实际,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提高产业安全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葛震远  刘学功  赵新军  
能否承受住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对郑州市意义重大。文章结合郑州实际情况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发展模型对郑州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郑州可持续发展的时空特点,认为郑州可以在当前的发展态势下承受住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提高郑州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做了讨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启家  
中国环境立法正进入以填补立法空白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创新为基本目标的新阶段。本文从分析我国环境立法的主要特征入手 ,概述了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完善与深化以及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 ,进而论述了如何在新的经济快速增长期更新环境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成忠  林振山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分解并提取1961~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变化的波动周期,建立具有周期性波动的非线性动力学预测模型,预测未来20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变化,评估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1)40年来,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在波动中不断增加,具有明显的3.5年和8年2个波动周期;中国人均生物承载力在波动中不断减少,具有明显的2.7年、28年和40年3个波动周期。(2)若一切照旧,即未来20年中国人均足迹与承载力保持过去40年的年均变化率不变,则生态足迹会持续上升,2015年将达到1.710gha/cap,2025年达到2.034gha/cap;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