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9)
- 2023(1545)
- 2022(1385)
- 2021(1257)
- 2020(1171)
- 2019(2536)
- 2018(2684)
- 2017(4396)
- 2016(2659)
- 2015(2957)
- 2014(3015)
- 2013(2804)
- 2012(2690)
- 2011(2331)
- 2010(2437)
- 2009(2253)
- 2008(2435)
- 2007(2346)
- 2006(1971)
- 2005(1760)
- 学科
- 济(8400)
- 经济(8395)
- 管理(6215)
- 方法(6096)
- 数学(5159)
- 业(5063)
- 学(4912)
- 数学方法(4864)
- 企(4642)
- 企业(4642)
- 壤(3620)
- 土壤(3607)
- 理论(2576)
- 教学(2188)
- 财(1952)
- 和(1641)
- 务(1572)
- 财务(1556)
- 财务管理(1549)
- 森(1501)
- 森林(1501)
- 林(1488)
- 企业财务(1403)
- 策(1396)
- 技术(1335)
- 中国(1248)
- 学法(1246)
- 教学法(1246)
- 业经(1243)
- 统计(1198)
- 机构
- 学院(39610)
- 大学(39115)
- 研究(14676)
- 科学(12891)
- 管理(12149)
- 中国(11291)
- 农(11123)
- 理学(10266)
- 理学院(10104)
- 京(10028)
- 济(9614)
- 管理学(9405)
- 业大(9375)
- 管理学院(9351)
- 经济(9183)
- 所(9113)
- 农业(9067)
- 研究所(8573)
- 工程(6654)
- 北京(6590)
- 中心(6584)
- 技术(6562)
- 室(6345)
- 江(6297)
- 省(6270)
- 实验(6012)
- 农业大学(5812)
- 实验室(5738)
- 院(5526)
- 科学院(5398)
共检索到57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鑫 孙淑云 武阳 毛丽丽 江培福 袁建平 张孝 雷廷武
为分析坡度和土壤环境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采用线源入流测量法对田间土壤的入渗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坡度一定时,影响入渗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土壤容重,容重较小的土壤的稳定入渗率较大;土壤容重和含水率一定时,主要影响因素为坡度,坡度越大(<90°),稳定入渗率越小。理论入渗量与总入渗量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8.39%,表明试验具有较高精度;水流推进面积、土壤入渗性能与时间均具有较好的幂指数相关关系。此测量方法简单易行、省时省水,测量装置成本低,适合于野外田间测量。
关键词:
线源入流 入渗性能 田间 模型 深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丽丽 雷廷武 赵军 Bralts F Vincent
土壤入渗性能的确定对于水文过程模拟,如地表产流、土壤侵蚀以及降雨向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转换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土壤入渗性能线源入流测量方法的快速近似算法。该方法在水量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将各时刻的土壤入渗率在湿润地表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平均,确定土壤入渗性能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所提出的新的计算模型可以简单地计算土壤入渗性能。文中利用3组土壤入渗性能线源入流测量方法得到的试验数据,将该近似算法得到的结果与之前提出的数值解法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基于水量平衡原理估计了数值方法和该近似算法的误差。结果表明,该近似算法得到的结果比数值解法得到的结果偏大,比实际供水量偏大25.3%;该近似算法...
关键词:
入渗性能 线源 数值方法 平均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芳芳 王伟 雷廷武 马玉莹 班云云
应用土壤入渗性能自动测量装置,采用无压点源入流测量方法,在4种不同水质条件下(蒸馏水;钠吸附比为5(mmol/L)0.5,电导率分别为2.5、5.0、10.0ds/m),研究灌溉水矿化度对盐碱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点源入流方法可以避免雨滴打击以及快速湿润土壤所引起的土壤物理结构破坏,完整地测量出灌溉水质单因素下的土壤入渗率。2)提高灌溉水的矿化度可以增加土壤入渗能力,但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土壤入渗能力提高的速率逐渐降低。3)入渗初期,最大湿润深度和累积入渗量均随时间呈幂函数增长,随着入渗趋于稳定二者均随时间近似呈直线关系增长,且最大湿润深度和累积入渗量均随着矿化度的提高而增...
关键词:
点源入流 灌溉水质 盐碱土 入渗性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华 余新晓
通过对累积入渗量的分析,发现林地土壤入渗性能最佳,荒草地次之,而农耕地最差。方差分析表明,在流域内不同地貌部位之间土壤入渗性能无明显差异,而不同地类之间差异显著,即水土保持林对提高土壤入渗能力有显著作用。多重比较分析说明不同水土保持林地土壤入渗性能也有明显区别;同时发现水土保持林对入渗的空间分布亦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入渗量,水土保持林地,入渗空间分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文生 尹钢吉 王柏 龚振平
对于土壤入渗模型的非线性模型,常用的参数率定方法是先进行变量代换使模型线性化后再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相关系数不能很好地反映拟合的显著性水平,而且有些土壤入渗模型还无法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求解。采用高斯-牛顿迭代法和传统方法求解Kostiakov公式的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应用高斯-牛顿法拟合Kostiakov公式、Horton公式、Philip公式和通用经验公式,并对4种入渗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斯-牛顿迭代法使拟合结果逼近无偏估计,从而提高拟合的精度,说明高斯-牛顿法适用于土壤入渗模型参数的率定。
关键词:
高斯-牛顿法 土壤入渗模型 参数率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秀丽 罗承德 宫渊波 杨朝俊
Soil permeability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evaluate water source conservation function.This paper chooses three vegetation patterns(cropland as control,patternⅠArundinaria amara+Hemarthria compressa,PatternⅡ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oldhami+Hemarthria compressa) as study objects and has...
关键词:
植被模式 土壤入渗性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强 孙向阳 黄利江 王涵 张广才
采用张力计法测定了毛乌素沙地低吸力段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用θ=aψ-b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了各层次土壤的持水和供水能力。结果显示:0~20cm的土壤持水能力最差,但供水能力最强,40~60cm的土壤持水能力最强,供水能力一般;当土壤吸力达到0 06~0 08MPa,即土壤容积含水率在1%~3%时,比水容量就已达到了10-1级,标志着土壤水分处于难效水阶段,植物利用比较困难;在室内采用环刀法测定了沙地土壤水分的入渗率,结果显示:有植被覆盖的试验区的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都比无植被覆盖的对照区大,说明该地区植被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影响显著。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入渗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敏 冯绍元 孙春燕 霍再林
对北京市大兴区3种典型土壤的水分入渗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用双套环法田间现场测定了大兴区11个试验点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运用经验模型对各试验点的入渗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入渗过程达到稳定的时间由快到慢依次为壤质砂土、砂质壤土和粉砂壤土;初始含水率与入渗初始阶段的速率呈线性相关关系;土壤结构和干扰等条件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稳定入渗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壤质砂土、砂质壤土和粉砂壤土;土壤质地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土壤容重越大,其稳定入渗率越小。总体上,Horton入渗模型在该研究区域适用性较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峻 韩光鲁 黄彬香 施生锦 贾长荣 任迎丰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公众和科学界关注的热点。CO2作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源、汇及通量的精确测定备受重视。全世界范围土壤呼吸高达
关键词:
多通道 土壤呼吸 长期自动观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倩 刘目兴 王苗苗 张海林 朱强 易军
合理的绿地植被建设和管理是提高城市蓄水能力和减少城市内涝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武汉市城区8种代表性绿地植被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力学特征参数,量化了不同类型绿地植被对表层土壤水分入渗和保持性能的影响,并揭示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其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表层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和持水能力差异显著,天然香樟林、玉兰园、桂花园和牡丹园具有较好的入渗性能,表现为较高的饱和导水率(179.70~441.69 cm/d),其次是人工草坪(31.53~126.60 cm/d),而樱花园、梅花园和桃李园的入渗性能最差(22.40~57.99 cm/d)。天然香樟林土壤持水能力最强,表现为最高的田间持水量(0.315~0.336 cm~3/cm~3)和最大有效含水量(0.170~0.177 cm~3/cm~3),其次是玉兰园、桂花园、牡丹园、梅花园和桃李园,持水量、有效含水量分别为:0.241~0.289 cm~3/cm~3,0.144~0.182 cm~3/cm~3,而樱花园和草坪的持水能力最弱(0.209~0.254 cm~3/cm~3,0.139~0.165 cm~3/cm~3)。土壤饱和导水率与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容重、总孔隙度、砂粒和粘粒含量是影响土壤水分特征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乔灌木林下种植草本植物、减少人为践踏,以及适时翻耕等方式提高绿地土壤的入渗与保水能力,进而提高其降雨存蓄功能,减少城市内涝。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段文标 颜永强 赵雨森
以莲花湖库区落叶松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由入渗速率拟合入渗模型,运用地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hilip公式对入渗过程进行数学模拟最佳,模型参数吸渗率和稳渗率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空间相关性强,结构比分别为0.867、0.759,变程分别为29.13 m、6.16 m,分维数分别为1.786、1.970。两者块金值都很小,小尺度内非连续性变异不明显,空间分布格局相类似,空间自相关范围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为0.48。二者相比,吸渗率空间自相关尺度大,空间分布较简单;稳渗率均一性差,空间分布复杂,破碎化程度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蓓蓓 邵明安 王全九
【目的】研究碎石种类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为土石混合介质中水分运动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旗马家塔露天煤矿复垦区及陕西神木六道沟碎石流域,利用盘式吸渗仪,通过设置3种负压(-1.47,-0.3和0kPa),分析不同负压条件下,砾石、料浆石、煤矸石3种土石混合介质的入渗过程。【结果】不同负压条件下,含碎石土壤的初始入渗速率均在负压为-1.47kPa时最大,且随负压的增加初始入渗速率降低;同一负压条件下,稳定入渗率随砾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而随料浆石和煤矸石含量的增加,稳定入渗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分别在料浆石含量为200g/kg及煤矸石含量为600g/kg时达到最小。【...
关键词:
土壤入渗 碎石量 砾石 料浆石 煤矸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择福 洪玲霞
由达西定理和能量守恒原理推导了土壤水分入渗的数学模型,水平土柱法实测了模型中的基本运动参数:土壤水分扩散率D(θ),推求了土壤水分非饱和导水率K(,经过计算机用有限差分法模拟了六块不同林地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实地试验检验了模拟结果。结果表明计算的累积入渗量和入渗率与实测值非常一致。经过模拟结果绘制的入渗时水分随时间变化的剖面图,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林地的土壤水分入渗的全过程。
关键词:
土壤水分入渗,动态模拟,不同林地类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永华 黄冠华 赵立新
在田间对土壤的一些基本特性参数──体积密度、初始含水率、饱和含水率、饱和水力传导度和孔隙大小分布参数进行了测试。对各土壤特性参数实测样本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定的试验田块中除孔隙大小分布参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外,其他参数均服从正态分布。根据各参数在该田块内的等直线分布图,分析了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关键词:
土壤特性 空间变异性 统计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元升 高焕文 李汝莘
研制了一种多用途土壤工作部件田间测试系统。该系统可在多种不同田间条件下测试不同土壤工作部件的牵引阻力、土壤垂直反力、工作深度和行走速度等参数,为土壤工作部件的工作性能分析提供田间试验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